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

“兩件案子相隔還不到一年,李林甫連續朝太子發動攻勢,非要致他於死地不可。”李泌搖頭無奈地說道:“無奈我只是鄉間一道士,人微言輕,不能替他承擔。”

李嗣業心想,怪不得李林甫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原來人家正忙着對付太子,對付了太子還有王忠嗣這個巨無霸,小小的北庭節度使實在是不夠看。

李泌繼續講述道:“此案完全是李林甫一手推動興起冤獄,太子的丈人杜有鄰爲贊善大夫,乃是東宮官屬,因與女婿右驍衛兵曹柳勣不和,柳勣懷恨在心,竟撰寫訴狀狀告岳父亡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這訴狀落到李林甫手中,便由其借題發揮,大肆興冤獄,指揮酷吏羅希奭將杜有鄰和柳勣活活杖死,行草大家李北海李邕也被牽涉其中,被羅希奭前往任地杖殺。”

“太子殿下爲求自保,只得將愛姬杜良娣逐出宮去廢爲庶人,實在是可悲可嘆。”

李嗣業也深感李亨的命運悲催,從古至今也怕是沒有哪個太子像他這般委屈求全了。

李林甫雖然是罪魁禍首,但根源卻在皇帝這裡。

第一次的冤獄是皇帝忌憚兒子結交重臣邊將,雖然做的太過分,但太子確實與皇甫惟明還有韋堅有所勾連,不算太委屈。但這次爭對杜有鄰的奸計,完全就是莫須有,皇帝也明白太子身邊已經沒有任何勢力保護,所以他沒有聽信李林甫,又加上高力士暗中幫襯,太子的諸君之位才勉強保下來。

李嗣業開口評述道:“太子眼下只能夠忍辱負重,把興風作浪的人名字全記下來,等着將來撥雲見日之時再秋後算賬。”

李泌露出悲觀的神情:“太子有沒有將來還真難說,利用此案大做文章的不止有李林甫一黨,還有楊貴妃的堂兄楊釗從中構陷,這些人能讓他舒舒服服活到登基嗎?”

聽到楊釗這個名字,李嗣業心生鄙夷,這個人腦髓果然不夠用。這分明就是李林甫故意把楊家拉到太子的對立面,從路人變成仇敵。這件事對楊釗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利益趨同?李林甫跟太子死磕,是因爲當初企圖擁立壽王李瑁而得罪了李亨,所以才徹底對敵不死不休。你一個清白的國舅,隨便就給自己樹敵什麼玩意兒。

怪不得玄宗出逃馬嵬驛的時候,李亨趁機發動兵變殺死楊國忠和楊貴妃,原來仇恨從現在就已經結下了。

更殘酷的是,李亨對杜有鄰的女兒杜良娣用情至深,不比唐玄宗對楊玉環的感情差,可惜就這樣被活活拆散。

根據李泌訴說,杜良娣被貶爲庶人後,將與杜家其它人一起被髮配到南疆,太監李靜忠想方設法去跪求乾爹高力士,又花了大批錢財上下打點,才暗中將杜良娣安置到別處免於死難。李亨因爲此事對李靜忠愈發信任感激,那麼日後李輔國的專權也不是沒有原因了。

歷史的脈絡就是如此清晰,今天的杜有鄰案已經爲將來的馬嵬驛兵變打下了基礎,人類的愛恨情仇便是最好的催化劑。就連李隆基父子的恩怨也暗藏在其中,李隆基意識不到他今天拆散兒子的伴侶有什麼錯,李亨將來的報復也依然鮮明,直接幹掉了父親的伴侶,這可真是冤冤相報何時了。

李嗣業沉默片刻,突然對李泌說道:“如果你能夠見到太子,替我轉達一句話。除了害怕本身,沒什麼可害怕的,現在的恐懼過去就是坦途。有些人是在恐懼未來,這種恐懼對他們來說,纔是真正的折磨。”

“說得很有道理。”李泌揮動拂塵,雙手合十道:“陰極生陽,禍福相依,想必他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兩人從山坡上走下來,兩名婢女不知是在談論什麼東東,臉居然是紅撲撲的。李嗣業和李泌假裝沒看見,結伴來到大路上,兩人拱手作別,李嗣業帶領隊伍離沿着芳草萋萋的古道往西而去。

……

北庭都護府的城池設在金滿縣境內,同時爲庭州治所,被稱之爲庭州城。城內外駐紮着北庭最大的一支兵力,一萬兩千人的瀚海軍。瀚海軍中只有兩成騎兵,其餘爲各兵種協調搭配,是完整的六花陣陣型。

庭州城在建築規模上稍勝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自然生態環境也稍比處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的龜茲好許多,他的北面是準噶爾盆地大沙漠,也被稱之爲沙陀磧。

北庭都護府的管轄內活躍着沙陀和葛邏祿兩支遊牧民族,這兩支的政治傾向自然是向着唐朝,沙陀和葛邏祿的三姓葉護都被朝廷加封有羈縻州刺史與葉護之位。

李嗣業帶着節度使隊伍到達庭州城外時,瀚海軍列陣在城門外,歡迎新任節度使上任。

帶領瀚海軍的是副軍使周逸和臧希晏,原軍使由北庭節度使王光見兼任。

李嗣業命令門旌隊向兩邊展開,自己則輕騎單出,帶着隊伍來到了城門處。兩人從陣中走出,俯身叉手拜道:“卑職周逸,臧希晏參見中丞。”

他淡然地嗯了一聲,兩腿夾着馬腹在瀚海軍的列陣前巡閱,把軍容軍貌先觀瞻了一遍,雖然過眼之間看不出什麼大概,但是同醫生望色一般,可以簡略地瞭解軍隊的精氣神。

看上去沒有什麼問題,甲冑齊備,紀律嚴整,由於是北庭軍的主力,戰鬥力應當不弱於安西軍。

瀚海軍使通常是由北庭節度使兼任,比如曾經的節度使蓋嘉運,曾經親率瀚海軍主動出擊,數次擊退突騎施可汗蘇祿。

他縱馬折返回來,對周逸臧希晏二人,也對諸軍大聲說道:“感謝各位兄弟能夠出城相迎,不過我們今後就是一家人,這種面對外人的客套就免了,所有人各歸各位,該休息的休息,該值崗的值崗。”

兩人互相對視了一眼,才共同叉手道:“喏。”

李嗣業又對他們吩咐道:“你們二位帶我入城,查看一下庭州城的城防。”

庭州城格局依舊是仿造長安城,既有外城郭,也有內城,甚至還有甕城的設計。北庭都護府的官署和節度使府邸,庭州府和瀚海軍內機構都設置在內城中。

城中人口連同軍隊大概有六萬,瀚海軍及其家屬就佔了三分之一,餘下的有商旅駐地,當地沙陀人和突厥粟特商人也充斥其中,還有軍屯的流放民,官驛的馬伕和商肆邸店,總而言之,剩下的多數人都是在爲這支軍隊服務,這正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李嗣業信步走在城牆上,四處可見分佈的轆轤和礌木,還有牀弩和拋石機,甚至在四角的塔樓中還儲存着一桶桶的石脂,這可是猛火雷的原材料。

這樣的城牆守備不可謂不堅固,而唐軍的假想敵,不管是突厥還是回紇,均將此類城池視爲不可攻克的噩夢。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