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

bookmark

李嗣業要想加強鞏固北庭軍價值觀,他決定在軍中發行一種小冊子,宣傳這種勇於戰鬥,忠君報國思想,把衛青霍去病,還有陳湯馬援,張騫蘇武等人的事蹟結合起來。讓他們意識到什麼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爲。讓他們知道明犯強漢天威者,雖遠必誅。讓他們感動於蘇武北海牧羊十九年,不辱使命持節歸來,天下人景仰其節義。也讓他們知道十三將士歸玉門,什麼是漢朝版的不拋棄不放棄。

他照例把這種事情交給岑參來做,讓他把故事寫得深入人心,把他們的精神講得透徹一些,讓一些文盲也能領會其中的意義

北庭軍中有不少的胡人,這些人多少不識字,各個校尉團中也有識字的人,他要求這些人不斷地給他們講這樣的故事,一遍遍地使得他們的價值觀趨同,而且講的時間長了還有一種傳銷洗腦的感覺。

岑參得知他的決定之後,第一次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爲完全不必要。

按照岑參的話來說,底層的小兵卒沒必要培養這麼高的覺悟,一支軍隊的主官的思想覺悟就能夠代表這支軍隊。岑參的言下之意是隻要中丞你本人覺悟夠高,還有段秀實、田珍、臧希晏這三位軍使覺悟足夠就行了,至於其他的人,只要能聽話,戰鬥勇猛就只夠了。

李嗣業感覺不應該這樣,不能抹掉每一個小兵的作用,從古至今小人物改變歷史的事情還是有不少的,再說軍隊不就都是一個個單兵組成的嗎,形成戰陣的時候他們依然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權力告訴做出選擇並且主動維持下去。

岑參得到命令後,立刻下去盤桓準備這件事情,李嗣業還特意從都護府的府庫之中提出兩千貫來支撐岑參的行爲。

這件事從岑參開始牽頭,由他親自設計範文姘體,李嗣業專門請來雕刻木版的師父,雕刻出全文所需要的一百多個活體字,然後排版印刷,讓雕板匠領會到李嗣業的奇思妙想心中大爲感佩,一不小心就把四大發明之一的活版印刷給發明了出來。

忠義譜最先在瀚海軍中發放,爲了防止兵卒們當做廁籌或當做乾柴給燒了,他規定把攜帶書冊當做了北庭三軍的內務條例,每天都要檢查一遍。

這本冊子的名字叫做忠義譜,聽起來有點兒五毛錢連環畫的味道,當初他還設想準備圖文並茂,但由於美術水平較差,就不必如此完善地做了。

除此之外他在北庭的工作進入了沒有目標的狀態,因爲到現在爲止,他圍繞成爲安西節度使這個目標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從各個方面來看,他就算做的很圓滿也不能達成功勞足以代替高仙芝的程度。北庭周圍不具備立下戰功的敵我條件,沒有大唐的敵人等着他廝殺。

這本身就是件讓人乾着急的事情,只要高仙芝不犯下足以影響前程的過錯,他是不會被任何人給替代的,而眼下高驕傲自大的毛病還沒有氾濫起來,李林甫和皇帝都對其非常滿意。

難不成要用文藝來創造前途,但在文藝這方面,他對古代樂器的瞭解幾乎是盲人摸象的境地,琵琶箜篌一概不會談。照搬了這樣一個曳步舞,但也不能夠長時間吃老本,況且他也不能夠保證靠音樂就可以上位。

這一日李嗣業正在城外給瀚海軍的一部分發放忠義譜,發放完成後剛剛回到出城門口。城中有一家粟特商戶死掉了男人,正在擡棺出殯。城中的所有死去百姓的棲身之地都在城外的山崗上,這商戶的棺材周圍簇擁着十幾人,緩步往城門處走來。

本着死者爲大的原則,就是他這個北庭節度使,也要主動給棺材讓路。

這些擡棺的人走的速度不快,其中直系親屬穿着白衣拽着繩索跟在後面,發出嗚嗚悲痛的歌聲。隊伍後面有兩個手拿圓喇叭嘴,嘴對着類似笛子的東西,嗚嚕嗚嚕地亂吹,給人一種互吹一氣的感覺。

這兩個用來橫吹的樂器他突然想不出它們真正的名字,只是隱隱地感覺很熟悉。等送葬隊伍走出城門,舉着靈幡恍惚的即將消失在道路盡頭。他才突然想起這樂器原來是嗩吶。

怪不得他沒有將這種樂曲認出來,實在是因爲古代的嗩吶和現代相比差得遠了,看上去又粗苯又重。唯一的相通點就是他們都具有喇叭狀的嘴,其他的方面還要做許多改進。

李嗣業勒馬在城門口停下了,他感覺這送葬的隊伍回來時,還會經過這城門,只要在這裡等着就能碰到那兩個嗩吶手。

岑參不知道中丞爲何要守在這裡等人,也耐心地跟他站在一邊等待。

等到那兩個橫吹手回來,提着嗩吶神態疲憊,可能是這東西太重太費力,導致吹個幾分鐘估計就承受不住了。

李嗣業給身邊的燕小四使了一個眼色,他立刻上前去攔住了兩名橫吹手,直接兩當地說道:“你這個東西我家阿郎很喜歡,可否出個價格賣給我們。”

兩個橫吹手面面相覷,他們一直從事很晦氣的儐葬吹奏,就連他們手中的嗩吶一直被人們誤以爲是不祥的樂器,無法和琵琶和古箏等高雅樂器相提並論,怎麼還有人稀罕這東西。

兩人正在發懵之際,燕小四已經主動給出了價格,直接從懷中掏出一大串銅錢,伸手扔進了對方的懷裡。

兩名橫吹手把兩個嗩吶都放了下來,李嗣業伸手拿起一個,一邊翻身上馬,往節度使府邸方向走去。一邊在馬上研究其這嗩吶的構造,得出一個結論,確實和後來改造的嗩吶不太一樣。

他來到這個世界之前,除了作爲職業自由搏擊手,業餘時間還玩過一段時間的樂器,嗩吶長號短號這種簡直是信手拈來,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丟掉這門技術,不過他完全可以憑藉回憶去模仿一下。再把這嗩吶改造成現代嗩吶的樣子,然後才能夠按照他的想法奏出心中想要的曲子。

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