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

bookmark

李嗣業擡頭望向躲在面具下毫無表情的戴望,笑着拒絕道:“這些錢暫時都不用花,聽你這麼說,眼下就差蔥嶺上的貨倉和交通工具沒有着落,負責這一段的是蔥嶺守捉和識匿國主若失羅。識匿國人喜好放牧盤羊。這種羊體格大,善於翻山越嶺,雖然負重不如犛牛,但勝在數量多,可以化整爲零運載。把每隻羊裝載少量的胡椒,只要能夠把貨物送到蔥嶺守捉,不在乎什麼方式。”

戴望愣了一瞬,皺着眉頭說:“位於終點站的陽關,我們需要建一個接受和點驗貨物的商行,這個不能省吧。”

“這個也可以省,我現在是隴右道採訪使,隴右道羣牧使,隴右道募兵使,也不知道這三個官位說話是不是好使,不過沒關係,我親自跟你到陽關一趟,看看駐守陽關的是河西軍的哪一支,他們的將領是誰,沙州上呈給我的考課文冊中只要有他,我就能拿捏得住。”

戴六郎沉默地凝立在一邊,他半輩子都在長安城混跡官場底層,當然知道李嗣業這副嘴臉就叫做以權謀私,不過現在他能夠接受。知道世界的本質之後,就不再糾結過程會如何,而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目標,達成最後的結果。

李嗣業又問戴望:“你在天竺的封地何時採摘胡椒,何時開始轉運第一批。”

戴望的語氣顯得很榮耀:“從去年開始,我得到了曲女城國王的賞賜,除得了剎帝利的身份外,還得到一千奴隸和幾百頃的封地。我的封地從去年就開始收割胡椒,經過採摘晾曬後入庫,所以到今年爲止,整個莊園的倉庫中椒滿爲患。從天竺回到蔥嶺的時候,我就已經提前下了決定,決定明年三月不論條件如何,他們將開始用第一批單號裝貨運輸,我們可以不管結果,必須在明年三月之前讓全線的驛站投入運營。”

他本以爲李嗣業會激動一下,或者稱讚鼓勵,誰知對方態度很冷靜,直接說:“明年三月進度有點慢了,既然是新的單號是以天寶八載乙丑年打頭的,那就把時間進度提升三個月。立刻派人告訴他們,元正後的第三天開始發貨傳遞。”

戴望吃驚地問道:“現在已經是十一月,距離第二年元正還有兩個月,從天竺到小勃律,從小勃律到蔥嶺,再到于闐南道的沙漠戈壁,八千里地雲和月,中間共有兩百多座驛站,只要其中一座出了問題,整個線路都會中斷,您不再仔細考慮一下?”

李嗣業堅決地搖搖頭:“整個驛路系統就是一個完整的多米諾骨牌,唯一的差別是它比多米諾骨牌反應要慢,我們不要高估它傳遞的距離所造成的延遲,興許大年初三在印度曲女城發貨,五月份才能夠通過借力傳遞到陽關去。況且所有第一次都有毛病缺憾,只有在運行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改進問題。”

他拍着桌面長立而起,對戴望說道:“我已經決定了,我們不止要前往陽關,還要從蔥嶺守捉開始往東行經每一座驛站,從中發現那些不易發現的問題,儘量把潛在的隱憂給解決掉。”

戴六郎頓感欣慰,認爲李嗣業這才真正上心,開始真正重視他設計的這條專用商路。戴望在這個過程中野心勃勃,雖然全部投入花掉了八十多萬貫,相當於安西都護府四年的財稅收入,但他心中有一個保守的預估,認爲這條商路將來能夠給李嗣業和整個磧西帶來相當於大唐財政總收入的五分之一的收入,那就是每年兩百多萬貫橫財。

雖然朝廷用於邊關軍費開支年年都在增加,但也纔剛剛漲到總共兩百萬貫。如果這條驛路完全成熟後,每年都能給他帶來無數財富。用這樣富可敵國的財富來供養安西北庭二軍,簡直是綽綽有餘,就算連同河西七萬子弟加算在內,也輕輕鬆鬆有大批的結餘。如果能加大剝削印度的能力,每年的財收增加到四五百萬貫也完全不是問題。

野心勃勃的人有了這樣的財稅收入,還能把皇帝,把朝廷發在眼裡嗎?

戴望十分慶幸磧西接下來的掌舵人是李嗣業,而不是安祿山這些胸懷造反大志的藩鎮節度使。

所以他也十分注意整個組織的嚴密性,二百多座驛站每一站的驛使都經過他親自接觸,如果有些人實在不堪爲用,他便動用李嗣業的關係,把這些驛使給換掉。

戴望在短短兩年之內,便在自己手下聚集了一堆賬房幕僚,大漠刀客和豪俠,用來保障商路的完美運行,他相信不遠的將來,這條商路會因爲其自身價值被無數人保護,不再需要什麼灰色手段。

……

李嗣業和戴望開始從疏勒城出發,沿着驛站向蔥嶺方向行進,到達蔥嶺守捉城附近。戴望對身後的一名隨從低聲吩咐,命他親自從蔥嶺守捉前往天竺,沿途重新檢查各個驛站,然後到達曲女城重新更改發貨時間。

他們則從蔥嶺守捉往西巡邏,每經過一個驛站都要停下來檢查。雖然李嗣業已經左遷至隴右採訪使,掛着安西副大都護的名號,對這些驛站還真是管不着。也得虧疏勒鎮鎮使是趙崇玼,于闐鎮的鎮使是封常清,二人無論是念舊情,還是狡兔三窟,都爲戴望大開方便門庭,也派出了自己的部屬,跟着他們沿着驛站沿路巡閱檢查。

事實證明李嗣業不需要隨從,他實在是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力,整個于闐鎮驛路上的百餘座驛站都是在他的關懷下修建起來的,當地驛使和百姓都對其感恩戴德。

這是當前降低成本的最佳辦法,也是人們在對制度、規定最爲陌生的時代裡,是依靠個人魅力所進行的管理。如果順着這個話題講下去,甚至可以探討出人治社會的悲哀。這條商路想要長久地運轉,必須擺脫受個人影響的特色,戴望就算能夠快速從他手中接過,改變爲自己的影響力,但戴望以後呢。

現在就不應該管那麼長遠的事情,這條商路籌建的目的,完全是爲了滿足李嗣業擴充勢力,應對天寶末期的軍事政治危機。

……

陽關位於敦煌西南七十里處,是一座建立在戈壁灘上的城關隘口,黃沙漫漫中只有刺柳和胡楊伴隨着發黃乾裂的夯土城牆。

這座關城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年間,此地作爲通往西域的門戶,是絲綢之路南道重要的關隘,也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漢初修建它的功用是爲了防禦匈奴,如今它作爲軍事關隘似乎用處不大,卻有一定的經濟作用。

從河西前往西域的路徑必須要途徑玉門關或陽關兩道關卡,駐守陽關的軍隊除去查驗過往商戶過所外,還要收取一部分的商稅。這些商稅在河西的財政收入中,佔據了不小的份額,用來供養駐紮在附近的豆盧軍和肅州的玉門軍。

衆人騎着駱駝、馬匹到達關外,才發現四周均是光禿禿的戈壁硬巖,只有孤零零的城關聳立在戈壁灘上,往東有河流橫貫,往西有川穀阻擋,足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附近沒有現成的建築物,給他們謀劃終點站的商行及囤貨倉庫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戴望的預想中,在陽關的附近建造商行需要花費一萬貫,但如果將商行移到陽關內,就需要爲接下來運抵的貨物繳納大量的稅金,即使想要避稅,也要進行一番運作花費。

只可惜他還不是河西節度使,就算如今身爲隴右採訪使,有些規則還是必須要遵守的。

鎮守關隘的乃是豆盧軍下屬的一支五百人營,由一名中郎將押官在此駐守。

他們在高坡上舉目眺望之後,李嗣業揮了揮手:“我們入關。”

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