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

bookmark

李嗣業認爲自己當初的擔憂簡直是多心,就算東宮出事,皇帝難道能把這幾千人都弄死?雪山發生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但也總不能把每一片雪花都剷除。

他不再胡思亂想,擡步走上臺階進入殿中,內部類似於武官的議事堂,正上方有案几,案几後面是雪豹屏風。

此刻堂上無人,這時有兩人從側邊房間裡走出來,是太子內率曹覺和長史常見春。曹覺一看見李嗣業,臉上就浮現出一絲怪異神色,瞪着眼睛問他:“你,就是那李嗣業,你可認得本將?”

李嗣業當然有印象,記得他在武鬥樓打跨扎齊列前,最後上臺的就是這個曹覺,結果仍舊不敵扎齊列,被險些摔到臺下。

他迷濛揉了揉眼睛,仔細看了曹覺一眼,搖頭說道:“不,我根本沒見過你。”

曹覺鬆了一口氣,心說那就好。

他大踏步地走到臺上,跪坐在屏風前面,案几後面,擡手大聲說道:“今天在值的人都出來!”

內率一聲令下,府中的千牛、備身和主仗都走了出來。均身穿青黑色布背甲,胸口等主要部鑲嵌有銅片,看上去既美觀輕鬆,又威風凜凜。

“都來認識一下新人,這位李嗣業,被皇上任命爲太子內率千牛。”

曹覺此話一落,衆人便抱起拳頭虛應地祝賀,隨即十幾個備身和幾十個主仗離去,留在堂中的就只有三名千牛。

“錄事參軍何在,兵曹,胄曹何在?”

有三名穿青色袍子的官員上前,叉手稟報:“屬下在。”

“錄事,登記李嗣業品級,正七品上,按照七品官制日後發放俸祿,太子府每日的供給獎賞不在其列。”

“兵曹,胄曹,給李嗣業領發披掛甲冑,兵器。”

兵曹和胄曹對李嗣業拱手以禮說道:“請李千牛隨我們來。”

……

他站在胄曹辦公所在地甲冑庫中,周圍有五六名小吏忙碌,胄曹本人坐在案几前開出清單,有人接過來對着清單念:“犀皮六合靴一雙。”

便有小吏從架子上取下鞋,給李嗣業換上,如果不合腳,可以輪大到小從頭選擇。

“竹綠虎豹缺胯袍兩件。”

他現在處於宿衛期間,不能穿袍,由小吏疊好放在了他的雙手上。

“墨青護胸護腹布背甲。”

兩名小吏開始給他披掛,從腿部開始,小腿上有護脛,大腿上短腿裙,腰上有護腹獸,胸口部位有皮革,除此之外,這布背甲並未有多大份量。

李嗣業幹愣愣地站着,任由這些人在他的身上裝飾,就像一個枯燥的花瓶。

他突然開口問道:“我們不穿鐵甲嗎?”

站在他身後的一個千牛嗤笑道:“披那玩意兒幹嘛,怪沉的,以後想披鐵甲,有的是機會,出宮狩獵,儀仗巡閱,都需要穿鐵甲,能披到你身上脫層皮,不想披爲止。”

“犛牛皮蹀躞帶,配銀九銙,黑紗襆頭。”

一名小吏蹲在他身前,將腰帶系在腰間,一名小吏把襆頭巾裹到他頭上,在腦袋後面扎出四個角。

“可以了,到兵曹庫去。”

兵曹庫的架子上陳列着各種兵器,參軍登記之後,自有小吏領着他到武器架前領兵刃,曰:“一長一短,長刀爲橫刀,用於宮中護衛,短刀爲障刀,用於微服攜帶。”

李嗣業卻擡頭望向橫在刀架上的另一樣武器,如象牙般白皙的刀鞘,略微比橫刀長了半尺,實在是美得過分,讓他這樣一個冷兵器愛好者怦然心動。

李嗣業伸手指着它問道:“這把刀不錯,可不可以……”

參軍坐在案几前朝他這邊掃了一眼,面帶不滿,可能是沒有見過這樣多嘴的新官。

小吏張嘴說道:“這是儀刀,有龍鳳繯首,乃太子出行時儀仗所用,需要你持的時候自然會發給你。”

他從另外的架子上拿下一把刀,沒有繯首,刀柄略長,可雙手揮持,烏木鞘上有鏨金花紋,然後蹲下來掛到了李嗣業的腰帶上。

李嗣業的全套家當就這樣齊備了,他在兩名千牛的帶領下準備離開,突然瞅見了放在兵器庫角落裡蒙塵的一把長刀。

他折返回庫房中,擡頭望向那刀,下方是蠟黃的刀柄,上方是閃爍着青光的刀刃,這刀有雙刃,近柄處略窄,上方略寬,刀頭尖銳,可刺也可劈砍。它立在牆角綻放着森森冷意。

參軍和小吏們都跟隨他的目光回過頭來,疑惑地看着牆角的長兵器,不知道這位新任千牛爲何會對這陌刀感興趣。

李嗣業想特意爲自己塑造這種宿命感和儀式感,就好像他這輩子第一次見到這種刀,便對其產生了興趣,這和某些故事中的的情節非常相似,但人生必須要有儀式感,哪怕這種儀式感是做出來的。

他身後的漢子嘿了一聲說道:“你對這種刀感興趣,這刀可不是一般人用的,非是那種刀頭舔血殘忍嗜殺之輩才能夠駕馭,這種刀拿到戰場上,只要一刀掄下去,能把人從腰間斬斷,還有戰馬,戰馬也能夠齊腰給割斷,到時候腸子心肝五臟全都嘩啦一下流了出來,攤成一堆稀糊,你根本分不清哪一堆腸子是人的,哪一堆腸子是馬的,全讓刀砍成爛泥了。”

李嗣業聽了直反胃,本來他還幻想拿着這把刀騎在馬上威風凜凜的感覺,可此時此刻,盡是這人口中的馬腸子人腸子,還有成灘的鮮血爛泥,氣氛全讓他給破壞了。

參軍和小吏們皺起眉頭,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不再理這些口無遮攔的千牛。

三人從兵器庫中走出來,開始相互介紹,這個說話頗爲風趣的千牛名叫劉子午,另外一個人說話比較串味,喜歡捲舌,似乎不是正宗的中原官話,長得卻也不像胡人。

“我叫藤牧。”

“李嗣業。”李嗣業回頭看着他問:“你說話時的聲調好像有問題。”

這位白淨年輕的千牛笑了:“我是日本人,原名藤原秋助,來跟隨遣唐使到大唐幾年,還沒有完全掌握正宗的中原官話。”

“日本鬼子?”李嗣業吃了一驚,心想這李氏父子心真大,竟然讓日本人來充當皇宮宿衛。

“可據我所知,古書上不是這麼說的。”藤牧邊走邊掰起手指頭說道:“《說文解字》中說,人所歸爲鬼,從人,象鬼頭,鬼陰賊害,從厶。《左傳》中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爲厲《禮運》中又說曰:?(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晉朝幹寶所著中的《搜神記》中,也有宋定伯捉鬼的橋段,嗣業兄,你糊弄不了我,鬼在我們大唐就是不好的意思。”

李嗣業更加驚訝了,問道:“你這麼博學,幹嘛來當皇宮宿衛?”

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四百四十五章 溫泉對浴談用兵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