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

李嗣業也想過提前除掉楊國忠的做法,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最終排斥了這種想法。安祿山意圖謀反這已經是定勢,即使楊國忠突然暴斃也改變不了結果。況且做這種事情不可能不留下蛛絲馬跡,若是嫁禍不成反暴露自己,不僅和朝廷站到了對立面,反而讓幽燕的安祿山找到了可乘之機。

楊國忠派人監視河西進奏院,曹安定再也無法自由活動,本來他要在今年之內暗中向少府監下屬的北都軍器監購買兩百套將校甲冑,三千套步卒甲冑。這些甲冑一大部分以日常損耗更換的方式交易,合法公文中有徇私舞弊的成分,另外一部分就是完全以灰色渠道暗中買賣了。

現如今只有李嗣業有能力花大價錢購買這些東西,他本來準備在今年內完成兩件事,第一件就是將河西各軍現有的騎兵整合到一起,再從隴右廄牧署和回紇等北方少數民族手中購買馬匹,訓練士卒增加定員,組成一支三萬人的鐵騎,再一件就是徵募擴充五千餘人組成火炮營,介時河西的總兵力將達到九萬,他才擁有更大的信心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一舉擊潰安祿山。

但擴充兵力總要有最基本的防護,無論河西、安西、北庭還是河中吐火羅,乃至是駐印軍在朝中皆有定員數量。他若想不聲不響地擴軍,自然繞不過甲冑這一關。如今曹安定行動不便,暗中從長安購甲的路就算是中斷了。

李嗣業也籌謀過在河西創建甲坊署,但制甲不同於製造普通刀具,甚至比制弓和制槊都更需要技術人才,如何打造大小相等的甲片,如何給甲片打孔的技術含量不是一般的高,不是隨便找一個鐵匠就能做得出來的。

朝廷少府監的軍器監屬下有一大堆制甲匠師,祖祖輩輩都以此爲業,享受專門的匠籍身份,領取朝廷的俸祿。這不但是鐵飯碗,而且沒有獵頭敢從這裡挖人。就連日本遣唐使數次來長安,希望能派人在軍器監甲坊署做學徒,都遭到拒絕。他們只得到幾件甲冑樣品帶到了日本。

甲冑是朝廷嚴密控制的軍器,管制遠比弓弩嚴密,私人藏匿甲冑等同謀反。周亞夫打造五百甲冑欲作陪葬,被漢景帝認爲是造反論處。能與甲冑享受同等待遇的,也只有陌刀這種大殺器了。

李嗣業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既不想受到朝廷懷疑,又想整出一批堅固耐用的甲冑以供擴軍ꓹ 實在是讓他撓破了頭皮。

他突然想到了興起於明朝的棉甲,內襯鐵片外套棉氈ꓹ 對於火器的防護優於鐵甲,對冷兵器的防護優於皮甲,既能夠保暖ꓹ 也不受形體的限制。對於他現今而言,是介於鐵甲和皮甲之間的替代品ꓹ 給步卒和炮營用足夠了。而且萬一哪一天火炮炸膛。棉甲對於破片還有很好的防護作用。

如今安西軍屯中有很大一部分面積的棉花田,各鎮的庫房中或許也堆積有ꓹ 河中地區的百姓喜歡用棉花和動物毛皮織地毯ꓹ 這些都可以大量徵用。而且如今正是三月,即使是擴充棉花種植量也來得及。

而且河西北庭安西各地都有堆積的舊賬本和廢棄紙張,也可以命人收集起來做成紙甲,堅固程度甚至不低於鐵甲。

這是他在天寶十四載這個特殊的年份裡爲擴充軍隊所做的最後努力,本來他還規劃在河西屯田,以及把印度經營成爲糧食和棉花生產基地以供應安西、北庭、河西。以徹底斷絕隴右對中原物資的剛性需求。不過眼下所有一切都要爲快要發生的戰爭讓步。

……

皇帝后知後覺,意識到楊國忠的行爲太過危險ꓹ 無疑是在迫使安祿山速反,他立刻把楊國忠叫到御前訓斥了他一通ꓹ 要求他中止各種針對安祿山的行爲ꓹ 把佔據安祿山府邸的京兆府兵丁給撤出來ꓹ 原本關進大獄裡的安的客卿也要都放出來。哦ꓹ 已經殺掉了啊,那隻能就這樣了。

楊國忠雖然笨ꓹ 但是足夠忠誠ꓹ 年老的皇帝對於臣子也就只有這麼一點要求了。

他對楊家的盛寵持續不衰ꓹ 把楊玉環當做真正的夫妻來對待,也把她的孃家當做的真正的國戚。楊家的直系親屬就沒有低於三品官的ꓹ 楊國忠更是成爲了活着的司空。楊家的三位夫人,每年被賞賜幾百萬脂粉錢,皇帝每次遊獵,楊家的隊伍最爲繁盛。楊氏兄妹上元夜出遊,楊家惡僕竟然能揮鞭將公主驚落馬下,皇帝的處理結果也只是偏心地各打五十大板。

就算如今大唐危機在即,他依舊把楊家攥在手裡當塊寶,弘農楊氏在李唐百年中,還從未得到過如此的重視和盛寵。

李隆基開始給楊國忠擦屁股,親自動筆給安祿山寫了一封寬慰的信,並在信上說決定在六月份給安慶宗和榮義郡主成婚,邀請他這位公爹前去長安觀禮並看看兒媳婦。

但安祿山這個時候已經神經緊繃,任何的藉口的邀請他都不會去,對付皇帝的這些召喚,不用問,問就是重病在身。

可能安祿山後來真的染了重病,就是由於他不停地咒自己染病,算是老天爺真的滿足了他的願望。

七月份,安祿山向皇帝上表,說是要往長安獻寶馬三千餘匹。他派出的每匹馬有兩名士兵擔當執控夫,並有二十多名番將指揮護送。三千匹馬參與護送的人員就有六千多,這些人護送着馬匹進入關中後,會不會被安祿山安置爲內線響應叛亂行動。

河南尹達奚珣察覺到了安祿山的舉動別有用心,遂向皇帝上奏請安祿山獻馬事移到冬天,並讓朝廷自派控夫,不煩安祿山派人。

皇帝也醒悟到安祿山的行爲異樣,終於開始懷疑他有反心,只是此時的安祿山已經勢大難制,成本最小最經濟的處理方式就是誘他進京,但這又何其困難。

八月份,李隆基又派出中使馮神威前往范陽幽州宣慰,並在手詔上寫着:朕爲卿在華清宮新造溫湯所,卿可於十月入朝伴駕。”

馮神威到達幽州後,在安祿山的牀前宣讀詔書,安祿山額頭上貼着溼毛巾裝病,既不起,也不拜,只是詢問皇帝是否安好,又說:“馬不獻就算了,請聖使回去稟告陛下,祿山養好身體十月一定前往京師陪伴陛下。”

“來人,送聖使回驛館,明日嚴莊代我親送聖使離開幽州回朝。”

等馮神威一走,安祿山立刻將額頭毛巾取下,從牀上跳下來紅光滿面。對負手站在一旁的高尚說道:“聖人頻繁派使者來邀我入朝,看來已經對我起了疑心,我似乎也已別無選擇。只是李嗣業雄踞隴右,讓我始終如芒在背,如鯁在喉。我有幽燕鐵騎萬騎,直下中原,入關中無人能擋。但西涼,安西,北庭,均有強悍輕騎,他一但受皇帝詔令入關中平叛,我軍如何能制?”

高尚手執羽扇在胸前信心十足地說道:“某早已爲主公思得一計,足以解西涼李嗣業之威脅。”

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