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

bookmark

十一月,廣平王李豫和西涼郡王李嗣業調集大軍十二萬,在武功縣的西原上舉行誓師大會,斬殺三牲祭天之後,開始向各軍下達命令。

李豫作爲天下兵馬大元帥,當然要以身作則親自指揮,他雖然對此毫無經驗,但昨天晚上李嗣業已經撰寫好戰役部署,他花了半個時辰背了下來,正好用來今天露臉。

儘管已有事先準備,李豫也免不了心中緊張,自然也不可能有感情地背誦全文,話語干涉生硬,讓人一聽就感覺是在背臺詞。

“各位將士,今日此戰定要擊敗叛軍,收復長安,功成之日三軍皆有犒賞。”他從令箭壺中取出令箭,對着下方喊道:“臧希液!”

臧希液出列上前叉手:“末將在。”

“命你率飛虎騎爲左翼先鋒,負責偵查敵情和襄助中軍左側。”

“喏!”

“段秀實!”

段秀實也上前叉手:“末將在。”

“命你率瀚海軍爲右翼先鋒,負責襄助中軍右側。”

“喏。”段秀實上前接過令牌,退回到了隊列中。

李豫又喊道:“郭子儀!”

郭子儀叉手上前:“末將在。”

“命你率領朔方軍所部爲後軍,防止敵軍繞到敵後襲擊。”

“喏,”郭子儀朝李豫躬身叉手,又稍稍側頭面朝站在李豫身旁的李嗣業,點頭以表示支持。

李豫又一一抽出令箭,向前來支援的友軍如葛邏祿騎兵和拔汗那騎兵下令,命他們分別跟隨臧希液的左翼和段秀實的右翼,算是騎兵隊伍的一個補充。

他從壺中抽出最後一支令箭扭頭望向李嗣業:“李大夫。”

李嗣業連忙轉身到他面前在胸前叉起雙手:“末將在。”

“你執掌三鎮步卒和炮營爲中軍,與本帥一同行動,沿渭水以南進發長安!”

“喏!”

三軍浩浩蕩蕩向前開進,從郿縣驛道沿着秦嶺進軍,由於唐軍攜帶輜重過多,騎兵不得不放慢速度,每日只能夠行進四十餘里。

十四日後,唐軍經過興平到達咸陽,派出的塘騎隊前來通報,說是叛軍已經從禁苑和長安出發。李嗣業下令讓隊伍放慢速度,又命燕小四將火炮營展開齊頭並進。牛馬拉着炮車從冬季鬆散的田地裡駛過。騎兵從田野兩邊的溝隴裡穿過,他們背後掛着獵獵飄揚的旗幟,成千上萬面如同層層疊疊的積雨雲。

長安城的設計結構和不斷擴張使得它城防能力極低,越是這種繁華富庶的超大都城,越是無法堅守。且不說曲江池使得城池有大的缺口,就說近七十里周長的外城郭城牆上,統籌部署兵力就是巨大的難題,攻城隊伍只要隨機找幾個點猛攻,然後突然轉換方位,也足以使得守城將軍難以兼顧。可一旦將唐軍放進城內巷戰,長安萬年兩縣的百姓可是恨他們叛軍入骨,定然要幫助唐軍共同討叛,繼而會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所以李歸仁和安守忠一致決定,還像上次那般主動出擊,在長安城外以逸待勞佔據主動,等着唐軍送上來進行一場血與火的正面交鋒。

唐軍中的最強戰鬥力無非是李嗣業的河西、北庭、安西三軍。只要集中同羅騎兵和曳落河衝擊河西軍中軍將其擊潰,其餘敵軍自然敗退逃竄。

雙方最終在皁河對岸的細柳原上擺開了陣列,李嗣業命令中軍揮動旗幟使隊伍停下,面朝敵軍擺出前四後三七個空心大陣,騎兵則如魚鱗般交疊在空心陣左右。後軍的朔方軍一部分則擺出了偃月陣,郭子儀穩居正中,他倒是希望敵軍來背後偷襲一下子,也讓李嗣業看看天下最強不一定是安西軍。

郭子儀擺出偃月陣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擔心李嗣業那奇怪的空心方陣會被敵軍沖垮,到時候他的偃月陣最大程度不受潰軍影響,能夠起到翻盤的作用。

七個空心方陣前後左右都是六排,正對敵陣的第一排是步槊,用來攔阻騎兵的衝鋒,衝鋒中的馬匹見到明晃晃的刀尖會躲閃不前,第二排是盾兵,當敵軍戰馬停滯開始用弓箭襲擾時,盾兵則上前與步槊相互掩護,後方四排均是弓弩手,用以對衝鋒中的敵軍進行攻擊。

李嗣業和李豫的中軍纛旗在空心方陣後方,這也是一個稍扁長的空心陣,不過守在陣前方的是大名鼎鼎的陌刀隊。

空心陣的中央是氈布掩蓋的玄武重炮,每個陣中排列着十三門,這樣的配置其實有一定的危險性,兵卒們能夠感受到後背火焰從他們頭上吹過,萬一那個炮炸了膛或者發生故障,最危險的就是站在炮前方不遠的人。

李嗣業在鳳翔蟄伏的兩三個月裡,一直在進行空心方陣與騎兵的對抗演練,爲了模擬出戰場的真實性,他特意讓燕小四在整齊排列的兵卒後方試炮,以訓練他們不被雷霆般的炮聲給嚇倒。

唐軍兩側率先有兩名騎兵出列,在馬上挽弓射出一箭之地的陣腳,火炮時代的來臨將使得這種射陣腳的方式變得只剩下儀式。

叛軍將騎兵作爲主力安排在中央,步兵卻在兩側,一旦進攻開始,騎兵就會變成整支軍隊的鋒矢,只要將敵軍的大陣鑽出一個缺口,整個陣型就會全部奔潰。

安守忠也正要派人去射箭定出陣腳,李歸仁連忙說道:“不要被李嗣業騙了,你忘了他軍隊中有種能爆炸的利器,射程也非常遠,我們往後撤出兩百步,免得被他來個突然襲擊。”

叛軍開始緩緩向後撤退,李嗣業下令空心方陣前進,包括方陣中的火炮和彈藥車也都跟着向前。

“別撤了!同羅騎兵上前,衝擊敵軍本陣!其餘軍陣和敵軍拉開距離!”

戰役就在這猝不及防的一瞬間開始了,戴着翻耳盔的叛軍騎兵向前衝鋒,他們特意拉開了間距,以防止被密集的玄武炮給擊中。

唐軍方陣中的玄武炮點燃了捻子,百門火炮前後依次噴吐出雷霆火焰,在衝鋒的敵軍中炸開,馬兒翻倒在地,騎在馬上的兵卒被壓斷了右腿,殺豬般地嚎叫不止。許多戰馬被驚嚇放慢了腳步,致使後方的衝鋒受阻。

燕小四站在中央的空心陣中,揮動赤色令旗命令炮兵們清理炮膛、裝藥、裝捻子、整個過程顯得異常漫長。叛軍騎兵加快了速度朝着空心陣衝來。

指揮空心陣的馬磷揮動旗幟命令前排步槊手半蹲,將槊尾頂在土中,槊鋒四十五度角前刺,後排的弓弩手開始對準衝過來的騎兵攢射箭矢。叛軍騎兵衝至近前放慢了速度,摸出角弓對準步槊手,要將空心方陣打開缺口。

馬磷立刻揮動旗幟,命跳蕩持盾牌上前護住,弓弩手依舊在後方不斷拋射箭矢。

燕小四指揮兵卒們將炮彈換成了鐵條碎片裝填進炮口中,揮旗向馬磷穿令,馬磷立刻指揮方陣前排向兩邊撤退,將七十門火炮的炮口暴露在敵軍面前。

敵騎開始向前衝鋒,他們都要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把敵軍會噴火的炮筒子給弄翻,把操炮的人全部殺光。燕小四則在心中默唸着距離,命人點燃了捻子,開始等待着敵軍騎兵迅速迫近。

他們經歷了前兩輪炮彈之後,誤以爲只要衝得快,炮彈就只會在身後炸響。此刻他們已經衝到了火炮跟前,曙光已經到來。

前排的七十門玄武炮噴出了熾烈的火焰,無數炙熱的鐵屑和殺傷破片從炮口中噴出來,衝在最前方的騎兵直接翻到在地,人和馬的身體像一塊塊破布,被鐵片撕裂出無數道傷痕,唐軍陣型的面前堆積了一排人馬屍體。

李歸仁急火攻心,連忙下令道:“叫騎軍撤回來,曳落河與同羅騎兵絕不能夠損失掉!步兵陣押上前!”

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