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

第二日天氣多雲,夜間烏雲也遮蓋了星辰,天上更沒有月亮,這樣的夜色對河西軍渡河非常有利。

段秀實徵召了三萬民夫將木筏轉移搬運到黃河河畔,當夜色完全沉寂下來時,民夫和兵卒們各自分批次蹲在黃河泥沙灘上,低頭望着漆黑緩緩流淌的河水,木筏的前排懸浮在水面上,後方用繩索牽引着岸上的木樁。

白孝德牽着馬站在木筏船頭,與旁人不同的是,他的目光遙望着對岸。漆黑的大地上微醺着星光點點的是唐軍的營寨,他相信只要從容地渡過對岸,就能夠擊潰唐軍獲得頭功。

他的口中吹出鳥雀般的口哨聲,第一排木筏收到軍令,火長們抽出橫刀砍斷了繩索,民夫用長長的竹竿撐着河底使木筏搖曳着往對面蕩去。

唐軍營寨離河岸只有十三丈的距離,若是白日過河,他們將頂着唐軍的箭雨才能夠到達岸邊,那種傷亡程度實在難以承受。

不過現在是深夜,唐軍第一批兵卒已經順暢地到達彼岸,蹲在地上潛伏下來,等待下一批船筏的到來。

第二批木筏迎着無聲的波濤到達了岸邊,兵卒們輕手輕腳地跳下了木筏,蹲在地上繼續潛伏。

也許是兵卒中有人的甲冑相碰觸發出了金石聲,驚醒了軍寨中瞭望塔上的唐軍明哨,對方揮舞着火把敲響了銅鑼,整個營寨瞬間從沉寂中驚醒,營中火把次第亮了起來。

河西軍中的神射手手持長弓拉滿擡手即射,將敲響銅鑼的唐軍明哨射落下來,但終究遲了一步,更多的唐軍已經被驚醒,銅鑼聲變得雜亂無章。

唐軍將領郭英義率領兵卒們登到寨牆上,黑暗中河西軍的箭矢如雨般挾着火點攢射而來,他們卻看不見射箭的敵手。

他立刻高呼着命令唐軍用弓弩向外還擊,雙方箭矢來往招呼,箭矢破空聲不絕於耳。

雙方夜間完全不能遠視,唐軍弓弩朝着的方向全是火把,遠方那星星點點的火光,是更多從彌夜中渡河過來的河西軍擁到了河灘上。

白孝德親自跨着馬匹朝着營寨撲去,衝在前方的河西軍頂着箭矢擡開拒馬,將手中的火把投擲進入敵營中。他手拽着馬繮頂着烈火率領幾十餘騎衝進營門,騎槍握在手中左衝又突,更多的兵卒跟隨着他衝鋒進入營中。

他們攻入營寨後才發現唐軍不過是虛張聲勢,大營無論內外的防禦都非常薄弱。郭英義呼喊着鼓動唐軍進行抵抗,但偌大的軍營中只有外圍纔有兵卒,營寨眨眼間被突破後,這些兵卒飛奔着向關中腹地逃竄。

更多的河西軍源源不斷乘坐木筏到達了對岸,如同河水的潮頭衝擊對岸的唐軍大營。第一座營寨被拿下後,白孝德率領前軍緊接着衝擊第二座第三座營寨,唐軍因此難以抗衡,敗退而走撤出龍門渡口。

郭英義率領殘部退到夏陽縣,企圖以夏陽縣土城來對抗李嗣業的數萬鐵騎。

經過這一夜的激戰之後他狼狽不堪,連兜鍪都變形破裂,身上連中了五六支箭矢。他身後跟着的五六百殘兵都面露苦色,心有餘悸,彷彿是剛剛從地獄逃出來一般。

郭英義顧不上安慰兵卒們,將自己身邊的親兵校尉叫到跟前,親口叮囑他帶五人十匹馬前往蒲津渡大營向郭子儀報信,這攸關皇帝的安危和天下的命運。

……

夏陽縣的縣城位於關中平原的西北邊垂,距離黃河龍門渡口不過六十里地,黃土高原從西至與黃河形成夾角,夏陽縣城正好堵在這夾角上。

他領五百多人進入夏陽縣後,舉目四望皆是殘破的土城垛,憑藉這樣的城牆根本無法阻擋白孝德率領的飛虎騎前鋒。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郭英義把縣令叫到了跟前,挺胸坦然說道:“叛賊李嗣業率軍攻破了黃河龍門渡口,如今關中處於危難之際,而郭令公的大軍尚在蒲津渡口,大唐興亡禍福就在你我手中,願明府能夠募集縣兵與我一同防守縣城,只要能夠堅持到郭令公率兵來援,必然能夠克敵於關中,也能夠留名於後世。”

縣令豪氣干雲叉手回稟道:“能夠與郭將軍共赴生死,乃是吾輩的幸運,城中尚有七千父老和五百縣兵,但憑將軍吩咐。”

郭英義喜出望外,連連向縣令回禮:“還請明堂召集百姓夯築城牆,率領縣兵與我一起登上城頭抗敵。”

縣城中的百姓逃走了許多,縣令下令將四城門封禁,又將存留的百姓召集起來,爲了將民衆心甘情願綁到戰車上,他們是這樣對百姓們說的:“叛賊生性殘暴,每攻克一城便要城中的男女老少雞鴨牛羊屠殺乾淨,你們若是想活命,那就勇敢地拿起兵刃,與郭將軍一起死守城池。”

可惜白孝德沒有給他太多的準備時間,郭英義進入夏陽縣城不足兩個時辰後,飛虎騎前鋒已經攻到了縣城前,城牆下鐵甲崢嶸,擂鼓聲響徹大地,千面大旗在風中烈烈作響,兵卒們踏足行進甲冑的拍擊聲鏗鏘作響。

夏陽縣令從未見過如此陣仗,臉色嚇得慘白,彷彿他面對的真是披着甲冑的虎狼。敵我雙方的懸殊根本無法抵抗,一旦城破先不說普通百姓,他這個主張抵抗的縣令必然是要被全家滅殺的。

百姓們受到驚嚇,紛紛從城牆上掉落下來,其餘百姓和縣兵也喪失鬥志,手足惶恐無措。

白孝德當然不願意在一個小小的夏陽縣城下浪費時間,他親自策馬上前手持銀槍指着城頭上叫囂道:“如今朝廷宦官當道,上欺君主,下凌百姓,我家主公興大義起兵勤王,誓要清君側,重振朝綱,救大唐於閹豎之手。爾等城中百姓切莫被閹人走狗欺騙,成爲他們手中的刀槍!”

“我家主公素來仁義寬厚,絕不會濫殺無辜百姓,願意開城投降者,我軍不但既往不咎,而且願以錢帛厚贈,但若是執迷不悟負隅頑抗,等城破之後,必將嚴懲不怠!”

百姓們驚疑不定面面相覷,郭英義連忙從身後摘下長弓,搭箭上弦拉滿,對準白孝德射了過去。

白孝德慌忙擡起手臂擋住臉,並且策馬後退至一箭之地外,繼續張開喉嚨喊道:“我給你們半個時辰的時間考慮,半個時辰過後,若你們依然聽信閹黨走狗所言,不肯獻城投降,就別怪我們刀槍無眼了。“

他的副將在身後不無憂慮地說道:“如今主公已經渡過黃河,要我們以先鋒儘快北下渭水,進逼長安,何必跟這幫窮酸費時間口舌,將軍可給我六千人,我保證在三個時辰之內拿下縣城。”

白孝德從容地笑道:“將軍確實英勇,不過這般英勇不應該浪費在彈丸小縣,將士們的性命也不應當在此處折損。郭英義殘部不過五六百人,他們若無城中百姓相助,定然是一時一刻也守不下來。夏陽縣的百姓哪裡能分辨是非曲折,不過是被姓郭的矇騙,只要給他們些許時間,給他們生死的壓力,我相信他們會做出正確的抉擇。況且這郭英義乃是多疑善變之人,他自己也不會相信縣令和百姓會同他一條心,你我姑且等着城中變化。”

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賺錢的纔是英雄(祝鼠年大吉,鼠你最帥)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一百零六章 魔鬼城孤守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