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

bookmark

郭令公這位老將幾天幾夜沒有閤眼,一臉疲憊地來到外殿,跪地只看見紗帳內只有兩個模糊的身影。

“臣郭子儀覲見陛下。”

李亨沙啞的嗓音從殿內傳出來:“司空旅途疲勞,快快賜座。”

宮人將胡牀擡了上來,郭子儀謝恩過後坐在牀上。李亨又問:“司空帶兵駐守在三原縣,爲何趕到這上洛來見朕?”

“臣受陛下聖旨感召,只是有些地方尚不明白,特地前來聆聽聖意。”

“你哪裡聽不明白?”

“陛下,李嗣業雖渡過了黃河,但河西軍師老兵疲,銳氣已失,陛下若能御駕親征,臣可保一舉擊潰敵軍,屆時可保長安無憂。”

李亨沒有吱聲,卻是李輔國站在一側高聲喝問道:“郭子儀,先前你在黃河渡口攔截李嗣業,曾向陛下保證能夠攔住河西軍,結果如何?若不是你判斷失誤,致使李嗣業渡過龍門渡進入關中,陛下還用得着勞頓南巡嗎?今你又勸陛下御駕親征,讓朝廷上下留在長安,難道你還可以保證萬無一失嗎?兵法有云未慮勝,先慮敗,你難道沒有考慮過大敗的後果?這後果你能承受得起嗎?大唐能夠承受得起嗎?”

李輔國掌權之後嘴皮子功夫磨練得越來越好,且總能站在皇權的立場上進行指責,使對手無言以對。

郭子儀又問道:“既然陛下要南撤,爲何要抽調走魚朝恩所率領的龍驤軍,臣雖不能速勝李嗣業,但與其在關中周旋擾其疲憊,也遲早能夠將他逐出關中。一旦把龍驤軍撤走,所有的大好形勢都將付之東流,若使李嗣業在關中站穩腳跟,陛下將來回關中則難若登天。”

誰知李輔國哼笑一聲道:“郭令公你還在說自己能夠打敗李嗣業,依咱家看你根本不是李嗣業的對手,與其把陛下的龍驤軍交到你手裡消耗掉,倒不如由陛下帶到江東作爲根基。”

郭子儀又叉手道:“陛下帶龍驤軍下南陽,臣所率兩萬朔方軍無法在關中持久,陛下命我歸靈武,但關中以西已經被李嗣業大軍堵住,若是強行前往,只怕損兵折將也難以抵達。”

這次李亨終於親自開口了:“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朕思慮不周,既然朔方已經不可去,那朕任命你爲襄陽淮西節度使,代替魯炅坐鎮襄陽。襄陽乃是荊襄的大門,更是整個長江的咽喉,朕只有把襄陽交給你,才能夠稍稍安心些。”

君臣二人的志向完全不同,所以溝通也出現了誤差,郭子儀時刻認爲自己能夠保住關中,讓他帶兵逃亡襄陽,就等於白白地將整個北方交給了李嗣業和史思明爭奪。而李亨的意圖則是放棄整個北方,獨佔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把北方變成李嗣業和史思明的養蠱鬥獸場。

在他的意識中執着地認爲兩虎相爭必會兩敗俱傷,但他卻沒有長久地考慮到,只要其中一方除掉另一方統一北方,到時候勝利者就擁有南下一統天下的資格,大唐王朝可就真算是氣數已盡毫無生機了。

郭子儀以其敏銳的戰略眼光進行判斷,既然皇帝已經要南逃,關中落入賊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他無法替皇帝將關中守住,但絕不等於把整個北方拱手讓出去。所以與其退守襄陽,倒不如退到漢中。漢中不但是蜀中的門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佔據漢中北可威脅關中,西可通達隴右,東可到達荊襄。

李嗣業一旦佔據關中,將隴右河西朔方控制在手中之後,下一個進攻的地方定是漢中,如果讓他佔據漢中繼而進攻蜀中,那麼天下改朝換代就是必然的事情。

“啓稟陛下,襄陽離關中太遠,不會受到太大的威脅。臣欲率朔方軍進入漢中,以抵擋李嗣業制止其企圖從漢中攻蜀。”

“好,”李亨在紗帳中咳嗽一聲說道:“郭令公不愧是朕的肱骨,既如此,朕就封你爲劍南、漢中二鎮節度使,掌劍南五萬兵馬,作爲一支隨時準備收復關中的偏師。”

“臣謝過陛下。”

紗帳中傳來李輔國低聲嘀咕的聲音,雖然微弱但語氣聽起來很不滿,應該是芥蒂皇帝將蜀中和漢中都交到郭子儀的手裡。

這也無怪乎李輔國不滿,蜀中號稱天府之國,再加上漢中這座外圍屏障,很容易形成割據政權,如果郭子儀是個有野心不肯安分的人,他將來就算在蜀中稱帝,李亨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

“自安祿山起兵以來,再到史思明覆叛,李嗣業鄴城起兵,郭司空始終對朝廷忠心耿耿,朕相信他。來人!頒下冊書,賜給旌節!”

郭子儀離去的時候依然是疲憊和失意,雖然皇帝給了他蜀中和漢中的管轄權,但作爲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他在乎的從來都不是這個。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讓他最不滿的是皇帝放棄了最後保住關中的機會,這一次的放棄所帶來的損失難以估量,將來不知要犧牲多少人的性命才能奪回來,更或許今後再也無法奪回關中,大唐王朝成爲當初的南朝。

他又用了兩個時辰回到了三原縣,這時魚朝恩的龍驤軍已經脫離大營撤向了上洛,把兩萬朔方軍獨留在三原縣。

這種行爲完全不顧友軍的安危,李嗣業的河西軍飛虎騎就盤踞在幾十裡外的醴泉縣,若是讓他們得知唐軍臨時撤走一多半趁機進攻過來,朔方軍羣龍無首,豈不是要被人家一鍋端?

郭子儀與魚朝恩率領的龍驤軍擦肩而過的時候,內心實際上是怒火暗盛的,只是他這輩子經歷過了太多的容忍,所以還能夠繼續忍耐下去。

這下可苦了留在原地等待僕固懷恩和朔方軍諸將,他們分散駐紮在龍驤軍撤走的軍營中,製造假象來防止敵軍看穿。每一個外圍巡邏哨和警戒據點都高度緊張,時刻防備着李嗣業率兵攻來。

還好郭子儀終於趕到,他秘密將各營部將召集進軍帳中,宣佈要帶着衆人撤往漢中。

聽聞這個消息後,部將們不是很高興,朔方軍多數來自河套已經靈武一帶,他們聽從皇帝的旨意遠離家鄉到中原平叛作戰,但沒想到到頭來失敗撤退的時候,連自己的故鄉都回不去。

郭子儀傷感又真摯地說道:“並非我不想帶你們回朔方,那裡不僅是你們的家,還是我郭子儀的發跡之地。只是如今李嗣業率河西軍攔住了我們西歸的道路,陛下又抽調走了龍驤軍,我們現在只有兩萬餘人,如何能夠突破河西軍七萬之衆的堵截?爲今之計我們只能前往漢中發展壯大,尋找機會收復關中之後,才能夠回到朔方。”

“漢中土地肥沃,又有關山之固,兄弟們算是有塊安身之所。叛賊李嗣業謀奪關中,必不能長久,我郭子儀敢在這裡發誓立咒,有朝一日定能夠帶你們回到故土。”

他這一通發自肺腑的感人話語,使得將士們心中再沒有了怨言。他們也深知郭令公如今在朝中的不如意,在朔方軍接連敗北的情況下,還能把這兩萬人捏到一塊使軍心穩固,已經非常不易了。

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龜茲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