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

郭令公這位老將幾天幾夜沒有閤眼,一臉疲憊地來到外殿,跪地只看見紗帳內只有兩個模糊的身影。

“臣郭子儀覲見陛下。”

李亨沙啞的嗓音從殿內傳出來:“司空旅途疲勞,快快賜座。”

宮人將胡牀擡了上來,郭子儀謝恩過後坐在牀上。李亨又問:“司空帶兵駐守在三原縣,爲何趕到這上洛來見朕?”

“臣受陛下聖旨感召,只是有些地方尚不明白,特地前來聆聽聖意。”

“你哪裡聽不明白?”

“陛下,李嗣業雖渡過了黃河,但河西軍師老兵疲,銳氣已失,陛下若能御駕親征,臣可保一舉擊潰敵軍,屆時可保長安無憂。”

李亨沒有吱聲,卻是李輔國站在一側高聲喝問道:“郭子儀,先前你在黃河渡口攔截李嗣業,曾向陛下保證能夠攔住河西軍,結果如何?若不是你判斷失誤,致使李嗣業渡過龍門渡進入關中,陛下還用得着勞頓南巡嗎?今你又勸陛下御駕親征,讓朝廷上下留在長安,難道你還可以保證萬無一失嗎?兵法有云未慮勝,先慮敗,你難道沒有考慮過大敗的後果?這後果你能承受得起嗎?大唐能夠承受得起嗎?”

李輔國掌權之後嘴皮子功夫磨練得越來越好,且總能站在皇權的立場上進行指責,使對手無言以對。

郭子儀又問道:“既然陛下要南撤,爲何要抽調走魚朝恩所率領的龍驤軍,臣雖不能速勝李嗣業,但與其在關中周旋擾其疲憊,也遲早能夠將他逐出關中。一旦把龍驤軍撤走,所有的大好形勢都將付之東流,若使李嗣業在關中站穩腳跟,陛下將來回關中則難若登天。”

誰知李輔國哼笑一聲道:“郭令公你還在說自己能夠打敗李嗣業,依咱家看你根本不是李嗣業的對手,與其把陛下的龍驤軍交到你手裡消耗掉,倒不如由陛下帶到江東作爲根基。”

郭子儀又叉手道:“陛下帶龍驤軍下南陽,臣所率兩萬朔方軍無法在關中持久,陛下命我歸靈武,但關中以西已經被李嗣業大軍堵住,若是強行前往,只怕損兵折將也難以抵達。”

這次李亨終於親自開口了:“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朕思慮不周,既然朔方已經不可去,那朕任命你爲襄陽淮西節度使,代替魯炅坐鎮襄陽。襄陽乃是荊襄的大門,更是整個長江的咽喉,朕只有把襄陽交給你,才能夠稍稍安心些。”

君臣二人的志向完全不同,所以溝通也出現了誤差,郭子儀時刻認爲自己能夠保住關中,讓他帶兵逃亡襄陽,就等於白白地將整個北方交給了李嗣業和史思明爭奪。而李亨的意圖則是放棄整個北方,獨佔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把北方變成李嗣業和史思明的養蠱鬥獸場。

在他的意識中執着地認爲兩虎相爭必會兩敗俱傷,但他卻沒有長久地考慮到,只要其中一方除掉另一方統一北方,到時候勝利者就擁有南下一統天下的資格,大唐王朝可就真算是氣數已盡毫無生機了。

郭子儀以其敏銳的戰略眼光進行判斷,既然皇帝已經要南逃,關中落入賊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他無法替皇帝將關中守住,但絕不等於把整個北方拱手讓出去。所以與其退守襄陽,倒不如退到漢中。漢中不但是蜀中的門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佔據漢中北可威脅關中,西可通達隴右,東可到達荊襄。

李嗣業一旦佔據關中,將隴右河西朔方控制在手中之後,下一個進攻的地方定是漢中,如果讓他佔據漢中繼而進攻蜀中,那麼天下改朝換代就是必然的事情。

“啓稟陛下,襄陽離關中太遠,不會受到太大的威脅。臣欲率朔方軍進入漢中,以抵擋李嗣業制止其企圖從漢中攻蜀。”

“好,”李亨在紗帳中咳嗽一聲說道:“郭令公不愧是朕的肱骨,既如此,朕就封你爲劍南、漢中二鎮節度使,掌劍南五萬兵馬,作爲一支隨時準備收復關中的偏師。”

“臣謝過陛下。”

紗帳中傳來李輔國低聲嘀咕的聲音,雖然微弱但語氣聽起來很不滿,應該是芥蒂皇帝將蜀中和漢中都交到郭子儀的手裡。

這也無怪乎李輔國不滿,蜀中號稱天府之國,再加上漢中這座外圍屏障,很容易形成割據政權,如果郭子儀是個有野心不肯安分的人,他將來就算在蜀中稱帝,李亨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

“自安祿山起兵以來,再到史思明覆叛,李嗣業鄴城起兵,郭司空始終對朝廷忠心耿耿,朕相信他。來人!頒下冊書,賜給旌節!”

郭子儀離去的時候依然是疲憊和失意,雖然皇帝給了他蜀中和漢中的管轄權,但作爲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他在乎的從來都不是這個。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讓他最不滿的是皇帝放棄了最後保住關中的機會,這一次的放棄所帶來的損失難以估量,將來不知要犧牲多少人的性命才能奪回來,更或許今後再也無法奪回關中,大唐王朝成爲當初的南朝。

他又用了兩個時辰回到了三原縣,這時魚朝恩的龍驤軍已經脫離大營撤向了上洛,把兩萬朔方軍獨留在三原縣。

這種行爲完全不顧友軍的安危,李嗣業的河西軍飛虎騎就盤踞在幾十裡外的醴泉縣,若是讓他們得知唐軍臨時撤走一多半趁機進攻過來,朔方軍羣龍無首,豈不是要被人家一鍋端?

郭子儀與魚朝恩率領的龍驤軍擦肩而過的時候,內心實際上是怒火暗盛的,只是他這輩子經歷過了太多的容忍,所以還能夠繼續忍耐下去。

這下可苦了留在原地等待僕固懷恩和朔方軍諸將,他們分散駐紮在龍驤軍撤走的軍營中,製造假象來防止敵軍看穿。每一個外圍巡邏哨和警戒據點都高度緊張,時刻防備着李嗣業率兵攻來。

還好郭子儀終於趕到,他秘密將各營部將召集進軍帳中,宣佈要帶着衆人撤往漢中。

聽聞這個消息後,部將們不是很高興,朔方軍多數來自河套已經靈武一帶,他們聽從皇帝的旨意遠離家鄉到中原平叛作戰,但沒想到到頭來失敗撤退的時候,連自己的故鄉都回不去。

郭子儀傷感又真摯地說道:“並非我不想帶你們回朔方,那裡不僅是你們的家,還是我郭子儀的發跡之地。只是如今李嗣業率河西軍攔住了我們西歸的道路,陛下又抽調走了龍驤軍,我們現在只有兩萬餘人,如何能夠突破河西軍七萬之衆的堵截?爲今之計我們只能前往漢中發展壯大,尋找機會收復關中之後,才能夠回到朔方。”

“漢中土地肥沃,又有關山之固,兄弟們算是有塊安身之所。叛賊李嗣業謀奪關中,必不能長久,我郭子儀敢在這裡發誓立咒,有朝一日定能夠帶你們回到故土。”

他這一通發自肺腑的感人話語,使得將士們心中再沒有了怨言。他們也深知郭令公如今在朝中的不如意,在朔方軍接連敗北的情況下,還能把這兩萬人捏到一塊使軍心穩固,已經非常不易了。

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三百五十章 陷陣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