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

李亨乾元二年秋,李繼玄元朔元年,燕史思明順天元年,這是同時存在的三個政權的年號。

這一年的秋季十月,史思明進攻太原失敗,河東節度使鄧景山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鄧景山從勝利的喜悅中回過頭來往南張望,卻發現上黨早已易手,朝廷也已經再次丟失了關中,皇帝李亨直接南逃去了襄陽,他已經無人可效忠。而且眼下也處在了兩大叛賊的夾縫中,只要被他們兩面夾擊,他必死無疑。

在鄧景山看來,最大的威脅不是遠在幽州的史思明,而是蟄伏在上黨的李崇豹。

他的判斷是正確的,史思明雖然已登基稱帝,但幽州與幷州不是一個地理範圍,史思明若想要入河東,就要受到地形的阻擋和限制。但李崇豹佔據的上黨就在河東的地理範圍內,對方佔據着上黨盆地和整個太行山、太嶽山南段,只要李崇豹穿過太行山和太嶽山之間的山口,就可輕鬆北上攻克太原。

鄧景山之前還尚未感受到自己要經歷命運的抉擇,但現在他已經有了危機感,他應該考慮一下,大唐社稷一旦不存在,他又當何去何從。

他最終決定率軍南下攻克上黨,就算是爲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也要把河東這塊地全部掌握在手中。

wωw ▪tt kan ▪¢ o

李崇豹得知鄧景山要進攻上黨,提前率部進軍武鄉縣和沁縣一帶駐守,依仗地形險峻只守不攻,鄧景山接連進攻了兩個多月,都被李崇豹帶兵擊退。鄧景山只好率部撤向了太原,繼續堅守河東,尋找新的進攻時機。

李繼玄登基剛一個月,李嗣業便向傀儡皇帝請旨意,要親率六萬之衆穩定河西走廊局勢。爲什麼說是穩定而不是收復呢?因爲這時河西走廊還尚未全被吐蕃佔領,至少河西四郡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都還在收縮防禦的朝廷手中。

他留下燕小四鎮守長安,又任命曹安定爲京畿留守,程元振爲內侍省監事兼右監門衛大將軍,以三駕馬車的結構來保持長安後方的穩定。

眼下是最佳攻略河西的時機,吐蕃人雖屢屢侵犯,交通要道和主要城池還掌握在唐軍的手中。如今朝廷新敗龜縮江東,武關方面不會有任何壓力,潼關有田珍坐鎮,但史思明在太原新敗,暫時不會有力量進軍中原,他唯一需要提防的是逃往漢中的郭子儀。

這位郭司空可是唐王朝大大的忠臣,他可以肯定郭子儀將會是最後一個被他消滅的對手。李光弼可以投降,僕固懷恩可以被逼反,但郭子儀憑藉頑固的意志,絕對可以堅持與他抗擊到最後,到那時就算大唐王朝被消滅,只要沒有消滅郭子儀,他就沒有安穩消停的一日。

所以他出發河西前,他特意安頓阿史那啜律爲鳳翔郡太守兼任大散關守將,監視陳倉道的動向,其餘三道如褒斜,黨駱、子午道均有得力守將坐鎮,由燕小四和曹安定協助中書侍郎兼雍王世子李旭監管。

元朔元年十一月初,李嗣業以侍中徐賓爲行軍主簿,段秀實和白孝德爲左右先鋒,率七萬河西軍進軍隴右道。

現任河西節度使楊志烈坐在涼州城內待守觀望,從長安傳來的消息一個比一個糟糕,也使得楊中丞的心情逐漸惡化。他認爲自己是時候調整心態了。如今河西空虛,急需得到中原朝廷的援助。他覺得自己不妨放低標準,不再苛求大唐還是以前的那個大唐。快要餓死的孩子還在乎是不是親孃,只要有奶便是娘。

李嗣業大軍到達蘭州時,蟄伏隱藏在寺廟中的道長趙正一徹底恢復了生機,他一把鼻涕一把淚抹着嚎哭道:“主公,我在蘭州擔驚受怕地等了你兩年啊,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我沒有白等。”

李嗣業扶着他的肩膀安慰他道:“你放心,我今日與你團聚,絕不會再把你拋下。由於這二年來被朝廷阻隔在中原,燕小四的玄武炮營浪費完火藥彈丸,就再也沒有找到補充,如今我要立蘭州爲隴右道之京畿,在此設立蘭州軍械司,任命你爲工部尚書,加爵位金城公。

老道長激動地連忙跪地叩首:“多謝主公賜給我爵位,只是貧道乃化外之人,豈能領受世俗富貴。”

“這個不衝突,你既可以是閒雲野鶴的道家修士,也可以是我的工部尚書。我們兩年未能來蘭州,你一定有什麼東西要送給我。“

“主公請隨我來,”趙正一擡起袖擦拭了一下眼淚鼻涕,帶着他往清涼寺內走去,穿過山門進入正殿和前院,再迂迴到達後院,只見後院裡堆滿了草鋪和草蓆,趙道長隨便掀起一個,就能夠看見下面躺着一架厚重的火炮。在其中一座偏殿內,李嗣業見到了堆積如山的火藥箱和圓球狀的彈丸。

李嗣業驚喜地握着這些彈丸道:“好啊,這下我的玄武炮營又有用武之地了。”

他在蘭州城徵調了三萬百姓爲輔兵,負責搬運糧草和火炮彈藥,從烏鞘嶺進入河西境內。

此時的李嗣業已經征戰半生,身披重甲依然能夠用陌刀斬斷敵軍馬首,只是歲歲月催人老,鬢角的頭髮已經蒼白,再厲害的英雄也有遲暮的一日。

軍隊駐紮在烏鞘嶺下時,黃昏時分他登上了其中一座山頭,回頭望向隴右關中方向,山川交織橫斷在蒼天之下,黃河如同玉帶在山脈間緩緩流淌着,那些隆起的山脊彷彿龍的脊背。過往的一切如同畫面般在他面前重現,從河西一路進軍,又從中原回到河西,他的人生彷彿走了一個大大的弧線。失去了許多,但似乎也得到了很多。

當初若是如今日這般堅定決絕,想必他該是另外一份光景了。

他心中感慨萬千,開口吟誦道:“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西、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徐賓站在他的身後,似乎感念到他心中所想,突然開口說道:“主公,你現在也是在走彎路,既然已經攻入關中與朝廷撕破臉皮,爲何還要扶持一個傀儡,你應該建立新朝登基爲帝,讓世人只記住過去大唐那個絢爛的瞬間,開創出一個新的輝煌。”

李嗣業搖頭笑了笑道:“你是真的不懂我,現在的形勢對我們來說,依然掛着大唐帶名號,做起事情來也更容易得多。”

他轉身往山下走去,突然又回過頭來說道:“走吧,下山去商討一下接下來的進攻方向。”

李嗣業與徐賓回到營帳中,立刻派人把段秀實和白孝德叫過來,坐在交椅上說道:“我們回到河西,當然要弄出點動靜來,第一戰應該選擇哪個方向。”

白孝德立刻朝向李嗣業叉手道:“當然是直撲涼州武威,給楊志烈一個下馬威,逼迫他投降。”

“哦?”李嗣業反問他道:“他要是不願意投降呢?”

“那就直接攻城把他給打服。”

徐賓坐在右側眯着眼搖頭髮笑,白孝德頓覺不妥,問他:“軍師難道有不同意見?”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徐軍師捋須笑道:“楊志烈又不是敵手,我們無需給他下馬威,也不需要打服。主公率兵前來河西,是爲了穩定我們的大後方隴右道。想要穩定局勢,不能先朝自己人顯現出威風,而應該驅逐吐蕃,還河西穩定。到時候楊志烈何去何從,我們再關起門來內部解決。”

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