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

bookmark

燕軍最近的處境愈發艱難,糧食和草料幾次遭到焚燒,城中完整的房屋也沒有幾座了,幽州百姓的日子更加悽慘。史思明倒是不關心這些百姓的生死,他是擔心軍心不穩將士在城牆上不再用命。從前日開始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極點。

有幾名幕僚看穿了史思明的心思,主動在軍中會議中向他提出將大軍撤退到榆關以西,被史思明揮手否決。他們當然不會就此中斷,只是更加殷勤地勸他動身退往遼東。

只是史思明心中明白,當初安慶緒守鄴城的時候還有援軍可盼,現在輪到他自己守幽州,恐怕就只能靠他自己了,至於南面的李亨朝廷……

他捋着鬍鬚點了點頭,遼東和河北完全是兩個地理概念,他史思明一退入遼東,朝廷怎麼會甘心讓李嗣業盡佔河北。郭子儀定會帶兵進入鄴城,到時候就輪到他史思明在旁邊坐山觀虎鬥,他倒要看看李嗣業大軍的戰鬥力到底有多持久,幹跑了他還能把朝廷的軍隊幹倒,到時候他還要再次入關內,再次挑戰一下已經疲憊的李嗣業大軍。

他把諸將召集到跟前來,無奈地擺擺手說道:“如今李嗣業攜利器攻城,城中軍士百姓都損失慘重,怕是已經難以堅守下去。多日來你們都勸我棄城遁入榆關。今日我思慮再三,決定撤入榆關背後堅守。”

衆將心中都鬆了一口氣,連着兩個月的守城早已使他們疲憊不堪,能躲到榆關後面休整一下也是好的。

元朔五年秋,正是李豫的大曆元年。凌晨時分,史思明率領僅存的五萬餘人從北門撤出,一路奔至榆關,中途面對唐軍在後方的追擊,氣喘吁吁疲憊不堪,等撤到榆關時又損失了近萬人,只剩下四萬餘人。

他進入關中立刻手持皮鞭跑去找史朝義,父子見面時,史思明一個照面鞭子就朝着頭上砸了過去,史朝義痛得抱頭鼠竄,大聲呼喚父親饒命。史思明纔不管他,提着鞭子一頓猛抽,直把史朝義打了個遍體鱗傷才罷休。

“別以爲老子不知道你動什麼小心思,聽信謠言把冀州城弄丟了,還欲蓋彌彰跑到幽州城前鬧這麼一出!”

史朝義跪在地上滿面羞愧,原來他做的這些事情根本逃不脫父親的目光。

田承嗣連忙上前給史朝義求情:“請陛下饒恕大公子罷,這一切都是臣下的獻策,還請陛下責罰臣下。”

“你不必替他求情,讓我先把這畜生給打死再說!”

從此之後,史朝義每每行事不周,都要受到史思明的皮鞭對待,或者揚言要取消他的繼承人資格。史朝義每日惶恐不安,心中倍加憂慮。

……

郭子儀的斥候隊渡過了黃河跑到了河陽,在河陽城中見到了郭子儀父子,喜悅地上前叉手說道:“令公,史朝義和田承嗣已經撤出了冀州,李嗣業的軍隊後腳就從河東方向襲取了冀州。”

郭令公聽罷之後,捋着鬍鬚來回在地上踱步,隨後他轉身對郭晞和僕固懷恩說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史思明快要守不住幽州了,他定然會撤退到榆關之後遁往遼東,偌大的河北即將落到李嗣業之手。”

郭晞連忙說道:“父親,我們絕不能讓河北落入李嗣業之手,應當立即進攻鄴城。”

“我兒所言不錯,十三萬大軍立刻出發,趁着李嗣業還來不及進佔鄴城,先渡過黃河拔得頭籌,入鄴城!”

於是唐軍立刻徵調民夫修復了黃河浮橋,快速渡過了黃河進入了相州鄴城。這是自相州之戰以來,唐軍首次踏上河北的土地,也是值得慶賀的大事件。僕固懷恩立刻向郭子儀進言,應當先向朝廷報功。

郭子儀身爲三朝老臣還是要點臉的,只擺擺手說道:“進佔鄴城沒有遇到半點阻力,不過是投機取巧而已,老夫怎麼能向皇上邀功獻媚?”

“老令公早已是德高望重,名滿天下,封無可封,天下人都知道你不在乎這點功勞,但是我們麾下的這些將士,他們卻需要功勳來激勵,令公就當是爲他們請功。”

郭子儀連忙歉意地說道:“你看你,你要是不說我怎麼能想起來,老夫這就向陛下去信,爲三軍將士求賞。

他們進入鄴城不足一月後,皇帝的封賞旨意便送達,還送來了許多的金銀獎賞士卒。將士們當然倍感興奮,因爲佔領鄴城他們沒有流血,這也多虧了老令公能替將士們着想。

監軍董秀偷悄悄地找到傳旨意的中使劉清潭,把這場功勞的始末直言相告。劉清潭將信將疑,反問董秀道:“以郭令公如今的威望和功勳,還用得着貪這點微末功勞,你未免言過其實了吧。”

“老令公自己可能無慾無求,但他的兒子還有他的老部下都在軍中。鄴城本來無人駐守,他渡過黃河唾手而得,卻被他吹噓成功勞,這不是欺君罔上是什麼。”

劉清潭笑道:“欺君罔上倒不至於,郭令公寫給陛下的報功奏疏我也看了,雖說是報功,但他上面寫的是入鄴城未遇抵抗,所幸將士們行軍迅速,不敢怠慢,才得全功,按照他這樣說沒什麼問題。”

董秀惱火地說道:”他這是玩文字遊戲!身爲當朝令公竟然如此欺瞞陛下,陛下寬宏大量可以不跟他計較,但我們身爲臣下知而不報便是不忠了,就算劉中使不願意多事,您也應該先報知給魚公。”

劉清潭點了點頭,好像董秀所說也不無道理,但他與一般的太監相比,多了許多人情味,決定先去給郭子儀通個氣,然後再向上面稟報,這樣也算是兩不得罪。

劉公公私下約見了郭子儀,也沒有直接了當開門見山,稍稍寒暄之後才步入正題,說有些對令公不利的傳言,怕被人傳到陛下的耳朵裡去,令公預先要有個心理準備。

郭子儀瞬間明白了這話中的含義,連忙星夜給皇帝寫了一封告罪的奏疏,說這是爲了激勵將士們的士氣,並且願意自降爵位以謝罪陛下。

等郭子儀的奏疏傳到揚州,魚朝恩已經做好了打擊同僚的打算,要黑郭子儀這樣秉公守法的道德楷模,想挖到黑料是不容易的。

魚朝恩在朝堂上公開攻擊郭子儀虛報功勞,也幸虧郭子儀的奏疏到的及時,皇帝李豫也算開明,說大軍進入鄴城即將面對李嗣業,爲將士們討要功勞獎賞也是爲了激勵士氣,郭令公對朕忠心耿耿各位不必猜疑。

魚朝恩當然不肯這樣輕易罷休,上前面呈皇帝說道:“郭子儀固然忠心,但此風不可長,爲不使他人爭相仿效,陛下應當略施懲戒,將郭子儀降爵罰俸,郭晞和僕固懷恩等將領的賞賜收回。”

依附魚朝恩的朝中一干黨羽紛紛上前表示贊同,李豫也不好說什麼,但是他認爲賞賜出去的東西豈能收回來的道理,便決定只責罰郭子儀一人。

皇帝的旨意傳到鄴城,郭子儀甘心領受了責罰,但對於將士們來說,心中卻頗不是滋味。再怎麼說他們在前方也是要面臨生死的,區區這點微末功勞朝廷也要斤斤計較,好不容易鼓舞起來的士氣瞬間低落下去一半。

與唐軍這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嗣業接連提拔了進佔冀州城的河東軍中將士,他們也同樣與唐軍一般,沒有費一兵一卒,也沒有費一槍一箭,只是趁着史朝義撤出冀州後襲取了城池。李嗣業卻絲毫不吝惜他的賞賜,有三十名校尉升任中郎將,其餘將領各有賞賜升遷,率軍入城的主帥張光滔被李嗣業提拔爲河東節度使。

這讓將士們心生愧意,好像沒有真正經歷過拼殺,對不起這份安到頭頂來的賞賜。

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一百零六章 魔鬼城孤守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