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

bookmark

李嗣業此時已經離開了南陽,從漢水乘船來到了荊門附近,襄陽城的攻克,使得漢中與荊襄得到了聯通,駐守在漢中的臧希宴得到李嗣業的指令,派出大量兵卒在漢水上游的秦嶺腹地大量砍伐樹木,紮成木排沿着漢水順流而下。

與此同時,李嗣業將洛陽的船工和工匠全部徵召到襄陽來,將木排加工改造成大船,將玄武炮依次拖拽上船。這正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水路行船堪比高速公路。

他的大軍前鋒飛虎騎已經距離江城不足六十里,放慢了速度等待後方的部隊和船舶輜重。

他這樣加緊南下其實是與郭子儀搶奪時間,如今荊襄節度使仍然是賀蘭進明。郭子儀雖然已經逃出生天,但他必須先前往建康得到皇帝的聖旨許可,才能夠飛速回到江城從賀蘭進明手中取走兵權。

不用說這又是體制的鍋,以郭子儀的威望本來是可以先斬後奏的,但這個可不是殺人這麼簡單,沒有皇命而奪權往嚴重了說相當於造反。似郭子儀這般謹慎的人,斷然不會在如此緊張的局勢下冒這樣的奇險。

郭子儀到達江城後,被賀蘭進明迎進城中,以美酒佳餚設宴招待。

老郭看到這豐盛的杯盤,油膩的羊肉,不由得想起了在襄陽城中空癟着肚子頑強死抗的張巡等人,臉色怎麼可能好得起來。只是礙於自己的身份和養氣功夫沒有發作而已。

長孫全緒可就不似他這麼好脾氣了,瞪起銅鈴般的眼睛將手中酒盞狠狠地投擲於地,直接指着賀蘭進明的臉開罵:“五萬將士在襄陽城中忍飢挨餓,還要奮命殺敵,多少人餓殍倒地!你們這些人卻在後方花天酒地,歌舞昇平,你們怎麼吃得下去。”

賀蘭進明頓時臉色鐵青,站起來爭辯道:“長孫將軍這樣說話就不對了,襄陽被圍的時候我難道不着急,本官剛接任荊襄節度使,便親率大軍收復了荊門,又帶兵與圍困襄陽的叛軍決戰。但南方的兵你們也是知道的,根本幹不過人家北方的鐵騎,敗退下來又不是我的錯!”

“放屁,分明是你畏戰避敵,你說你打了敗仗,你折損了多少人馬?三千,兩千?”

賀蘭進明確實沒有這個臉皮說出傷亡,他攻下荊門再到敗退總共傷亡不足五百人,所謂的打仗不過是走過場而已。他的行爲固然應當鄙視,但這個人的精明之處就在於你根本找不到他不作爲的證據,最多責怪一個帶兵無能。

“行了!”郭子儀將酒樽重重地落在案几上,放緩了語氣說道:“如今大敵當前,你們不可再爭吵。”

說罷他轉身拂袖而去,長孫全緒惡狠狠地瞪了賀蘭進明一眼,也跟在令公身後離開了酒宴。

賀蘭進明虛情假意地跟在他們屁股後面,舔着臉笑着說道:“令公,在下已經將黃鶴樓旁邊的宅院收拾了出來,請令公多多休息。”

等到兩人走遠後,賀蘭進明才收斂起笑容露出鄙薄之色:“什麼玩意兒!”

這郭子儀和長孫全緒尚未執掌兵權就對他瞪眼吹鼻子,一旦讓他們控制了江淮兵,豈不是要把自己吊死在城牆上?

他立刻對身邊的牙將招手道:“派一些得力的人手把郭子儀監視起來,切不可讓他接近大纛,更要攔阻想要去見他的人。”

“郭子儀進城可是帶了三千子弟兵,萬一他們向我們動武,兄弟們怕是難以抵擋。”

“不用怕這個,他沒有皇命在身,在江城裡動武就等於作亂,我正好借魚公公的手參他一道奏疏。”

“若他要是過江呢?”

賀蘭進明略一思索:“人家是汾陽郡王,自然是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我們管不着也不用管。”

……

郭子儀離開賀蘭進明的府邸,對跟在身後的長孫全緒說道:“你剛纔不該與那賀蘭進明起衝突,這樣只會使他更加忌憚我們,眼下強敵在側,你我就算再不忿也要顧全大局。現在雙方的關係鬧僵,賀蘭進明必然消極對待,如今我只有南下建康去見陛下,才能名正言順地掌握兵權,發兵解救襄陽,唉,只是不知道是否來得及。”

兩人正說話間,突然從遠處奔來一匹快馬,馬上是身背三根翎羽的信使。這信使從荊門方向而來,一邊策馬一邊高聲呼道:“快閃開,襄陽失守,雍軍已迫近荊門了!”

郭子儀悲痛及心,捂着胸口一個踉蹌,長孫全緒連忙上前將他攙扶住,安慰道:“令公莫要太過悲傷,張巡將軍死得其所,今日之計是要守住江城,纔不負他的犧牲。”

郭令公忍住心塞,沉痛地說道:“襄陽鏖戰不過拖延了雍軍一年而已,並未給對方實力造成削弱。陛下將兵力均勻散佈防守長江,哪能抵得過對方集中優勢強兵挨個攻城略地。如今江城的七萬兵皆未經戰陣,若想要抵擋強敵,就必須從別處調來援軍。看來我必須前往建康一趟求陛下派援兵。”

他又再三吩咐長孫全緒道:“你率親衛們留在江城,萬一雍軍快速奪下荊門,你就協助賀蘭進明守城,切記,無論是勸導也好,還是威脅也好,一定要讓賀蘭進明堅持守江城,也定要堅持到我率援軍趕來的時刻。”

長孫全緒是響噹噹的漢子,當即便做出了承諾:“令公請放心,只要有我在,江城必不能爲賊所破。”

他這樣說自然有十足的信心,在襄陽參與堅守的這一年多來,他向郭子儀和張巡學習守城戰術,能指揮兵馬獨擋一面城牆。經歷了襄陽之戰的慘烈,再到別的地方守城,堅守一到兩個月還不是輕輕鬆鬆。

郭子儀放心地帶着一部分隨從,徵用了一條大船沿着長江而下前往建康。

大船順江而下,經過安慶途徑採石磯,最終到達了燕子磯碼頭。郭子儀離船登岸後,快馬加鞭進入建康城。

身爲大唐碩果僅存的郡王功臣,郭子儀有直入宮廷奏事的權力。不過他的行跡很快就被宦官魚朝恩知曉,這位權閹很快就想出了反制手段。

他指令御史大夫周皓彈劾郭子儀,指責他臨陣脫逃致使襄陽失陷。這已經算得上惡人先告狀了。其實襄陽什麼情況,明白人心裡都清楚,一座城池被整整圍困一年沒有補給,早就該易手了,郭子儀這個時候脫身,實則是爲了顧全大局。

但魚朝恩在建康的權力很大,朝中很少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皇帝李豫把彈劾奏疏積壓在案下置之不理,親自去宮門口迎接郭子儀。

他牽着郭子儀的手走進殿中,言語之中十分親厚:“令公涉身赴險襄陽堅守一年有餘,令朕心中十分掛念,希望你能夠早日全身而退。昨夜夢見西方有金雞鳴啼,醒來命人占卜應是上上大吉之兆,想不到今日卻應驗到了令公的身上。”

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相猜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