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元夜(上)

第24章 上元夜(上)

“王維,聽說你詩作得不錯。看這雄渾的終南山,你可有佳作啊?”

李隆基沒有搭理陷入呆滯的張九齡,而是指着眼前白雪皚皚的一座山峰,詢問身邊某個看上去沒什麼精神的中年文士道。

在方重勇前世的時候,王維是歷史上聞名遐邇的大詩人。

但此時,他雖然名滿長安洛陽,卻仕途不順,去年以前,都是半賦閒狀態。爲了重新出仕,不得不寫詩給張九齡求官。

王維雖然一表人才,可現在精氣神俱無,哪怕跟着天子出巡,也絲毫不見喜悅之情。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王維看着遠處的大山,直接吟誦道。

此詩堪稱驚豔了時光!

七步成詩?現場創作?

那怎麼可能,七步詩還要走七步呢,哪裡可能如王維一般脫口而出?

這是張九齡告訴他李隆基要攜百官出遊終南山後,王維提前兩天寫好的!他其實根本不想拿出來獻給李隆基,可是他身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族。

很多糟心事,不是他想不做就可以不做的。如果把握不住機會,得罪的可不僅僅是李隆基,還有提攜自己的張九齡!

“好詩!”

李隆基鼓掌叫好,他這話可是發自內心,一點都不作假。作爲天子,他也沒有恭維王維的必要。

王維對着李隆基躬身行禮道:“聖人謬讚了。”

“確實是好詩,你不必謙遜。”

李隆基感慨的看着王維,心中五味雜陳。

自家妹妹玉真公主很傾心於王維,但是……有緣無份。王維此前之所以會從京官被貶地方,主要原因也是因爲李隆基想給妹妹出口氣。

王維不打招呼就回老家結婚,簡直豈有此理!

如今氣也出完了,沒必要一直揪着不放,連玉真公主都已經不在意這一段,李隆基覺得是該給這件事畫上句號了。

玉真公主早就已經給某個男人生了兩個兒子!也確實沒必要揪着王維不放了。

“如今邊鎮需要人才,不如伱就去涼州河西節度幕府,當一個監察御史兼節度判官吧。”

李隆基嘆了口氣說道,他心中暗想,自家妹妹這段孽緣,就此畫上句號吧。

這個任命,很難說是升遷還是貶斥。

正如方重勇的渣爹方有德之前擔任監察御史一樣,其實這也是朝中有人不喜歡看到他,害怕他以天子近臣的身份發力,將其排擠出朝堂的例子。

去節度使那邊當監察御史和節度判官,實際上就是皇帝在藩鎮裡面安插中央空降的官員,主要目的便是檢查賬冊,看看節度使有沒有假公濟私。

此職位看似權重,實則不然。有職位與差遣是一回事,能不能發揮作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中央空降的官員不瞭解地方民情,想貿然插手政務,必將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彈。

更別提這個人還會被節度使的親信牢牢掌控日常行蹤。

這種活,真不是一個只能寫詩的大詩人文學家可以辦得好的。說白了,李隆基也知道一定實情,這麼做就是讓王維去邊鎮摸一摸魚,意思意思得了。

開元年間,唐庭中央對於節度使的控制還是非常嚴密的,軍糧雖然已經委託給地方,但兵器、財帛這些依舊是被中樞掌控。這種控制是成體系的,並不會因爲一兩個中級監察官員的缺位而顛覆。

當然了,說到底王維的才華只在於詩篇,從政並無多少驚才絕豔的豐功偉績留下,去那邊也能混日子。

王維去河西藩鎮爲官,實際上也可能是李隆基不想再看到他,用“升官外調”的方式將其踢開,順便把王維的升遷之路也給堵死了。

至於真正原因是什麼,那誰知道呢?

“謝聖人恩典。”

王維臉上無悲無喜,躬身行禮。看似恭敬,實則疏離。

“張相公,朕的任命,你覺得如何?”

李隆基意味深長的反問張九齡道,當初從洛陽將王維帶回長安並任命其爲京官,也是張九齡引薦的。

“聖人一言而決,微臣並無異議。”

張九齡躬身行禮道,臉上眉頭微微皺起。他總覺得好像有什麼不對勁,又不太說得上來。李隆基的種種言行,和平日裡不太一樣。

“馬上就到了上元節了,今年的上元節,要好好的操辦一下才行啊。”

李隆基說完這句話,就看到北衙禁軍之一“左右飛騎”的大將軍陳玄禮,走過來在李隆基耳邊嘀嘀咕咕了一番,隨即退到一旁等候差遣。

左右飛騎是李隆基的私人衛隊,開元年間,與外朝聯繫緊密的南衙禁軍便已經式微,李隆基當年潛龍舊臣陳玄禮異軍突起,權威日重。當初李隆基也詢問過方有德願不願意擔任飛騎的統領,但是方有德卻拒絕了。

“回宮。”

李隆基冷冷的從嘴裡吐出兩個字來,眼中寒光閃爍。

……

天子攜百官盡興而來,匆匆而歸的終南山之行,成爲了一個所有大臣都不敢去笑的笑話。

這種看起來莫名其妙的事情,方重勇與鄭叔清一行人當然不可能知道。他們正在緊趕慢趕的,穿過南陽盆地,向西轉入到內鄉縣,準備走武關道返回長安。

然而當他們來到內鄉縣城後,卻發現這裡居然沒有驛館!

要知道,這裡是入武關必經之路“商山道”的入口,關於商山道,唐代詩人賈島有詩形容這裡的險峻爲“一山未盡一山迎,百里都無半里平”。

盡是山路,還高低不平植被茂密!旅行的人每次都是咬着牙走百餘里的山路,那滋味可真是誰走誰知道。

因爲路不好,沒法騎馬,也不能用馬車,所以官府索性擺爛躺平,連驛站都不設了。走過這百里山路,便是密密麻麻的驛站一直延綿到藍田!

頗有點鯉魚躍龍門的意思。

朝廷這架勢好像是在說:反正是近道,愛走走,不走滾!想驛站伺候,門都沒有!

鄭叔清官老爺的矯情病發作,走一百多裡山路,萬一累病了怎麼辦?

他可是要入長安掌管朝廷賬目的男人啊!朝廷就等着他來拯救了!爬山走路多跌份,不知道的還以爲他們在逃難呢!

於是鄭叔清大手一揮,選擇直接坐從縣城裡租來的馬車,從南陽北上去東都洛陽,然後繞路個在陝州的水驛上官船,最後跟着官船直接水路去長安。

這也是一條去長安最主要的官道,不僅路平,而且可以一路坐馬車。

問題只在於洛陽到長安這一段水路似乎不怎麼好走。

可是歸心似箭的鄭叔清,覺得還是走水路更快些,最多陝州那地方,黃河水流湍急一點,稍稍危險一點……大不了到時候再轉陸路嘛。

反正走路是不可能走路的!

結果等他們趕到陝州的以後,沒多久黃河凌汛就來了。一行人眼睜睜河水裡夾雜着上游奔流而來的碎冰,小的不用說,只是其中比較大的冰塊,足以把一般船隻給撞得傾覆沉沒,死人翻船。

他們又在陝州的驛站耽誤了一段時間,鄭叔清又在那抱怨當初應該走武關道。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經過長途跋涉,上元節那天,他們從南陽北上洛陽後又坐馬車來到陝州,在縣城外的甘棠驛歇息。長時間舟車勞頓,不僅是作爲孩童的方重勇與方來鵲,和當官不事生產的鄭叔清,就連平日裡也要回家耕田的嚴莊,也是累得半死。

只有習慣在大山裡奔跑的阿段,一點感覺也沒有,甚至還閒得發慌。

這一路極爲折騰,可是他們又不能不聽鄭叔清的。

不僅是因爲鄭叔清是大人,方重勇還是個孩子,而且還有個不能忽視的因素:鄭叔清身上有官府的通關文書,以及官員身份證明。

鄭叔清在沒有回長安述職之前,依舊是名義上的“夔州刺史”。這個身份,在旅行途中,非常好用,可以肆無忌憚享受驛站帶來的便利,還不用花錢。

靈魂來自現代的方重勇,自然是什麼大場面都見過,感覺無所謂。但嚴莊這個在基層廝混打滾的小吏,這纔算見識到了那些驛站驛卒們在自己面前的“前倨”,以及在鄭叔清面前的“後恭”。

這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打擊。

在大唐,如果你沒有權力,那就什麼都不是!

這盛世只是某些人的,你有權力就能跟他們一起玩,沒有權力,這盛世就不屬於你!

上元節的黃昏,鄭叔清一行人來到黃河岸邊,一邊是身後的驛站開始張燈結綵慶祝佳節,一邊是面前的黃河河水封凍,萬物寂靜,夕陽下二者形成了一種強烈對比,好像他們就站在生存與死亡的邊界一般。

除了方來鵲這樣的渾人跟不需要思考什麼問題的阿段外,鄭叔清他們幾個都是各懷心事,也沒有心思在河邊吹着冷風賞月了。

於是衆人回到驛站大堂圍成一桌,倒上了紅蓮春,又讓驛卒送來燒好的黃河鯉魚,便一邊喝酒一邊閒聊。

這鯉魚可是周邊農戶鑿開黃河冰面去抓的,價格不菲。哪怕是驛站內,不給錢也拿不到。陝州離長安不遠,這裡的驛站迎來送往的達官貴人不少,鄭叔清的刺史身份沒有多好用,沒法“白嫖”超過官員定製規格的好菜。

當然,如果是張九齡或者李林甫來了,那自然又是另一番光景。

“嚴兄是河北人,聽你言語,似乎河北人對朝廷頗有怨言,不知因何而起呢?”

方重勇一邊搓着手,一邊吃着鯉魚問道。

這條黃河鯉魚燒得很有地方風味,粗獷而鮮美,味道有點重,不如鄭叔清請客吃“長安菜”那般精緻。

只是勝在食材新鮮。

嚴莊看了一眼鄭叔清,這位前刺史大人嘆息說道:“不出這間屋子,說了也無妨。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就算我們不說,天下多的是人會說。”

聽到這話,嚴莊點頭道:“武周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營州的契丹部落首領李盡忠以及孫萬榮(均爲賜的漢名),不滿武周的營州都督趙文翽對他們的虐待,直接殺掉了趙文翽,率領本部軍隊打進了河北。

李盡忠以及孫萬榮沒有想到他們的搏命一擊,居然在河北引發了十幾萬百姓的自發追隨,他們的部隊很快就從幾千人膨脹到了數萬人。

在突厥的幫助下,花費了很大代價,武周大軍才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把這次“入侵”剿滅,連名將王孝傑都戰死了。

既然損失這麼大,那麼武周大軍,在剿滅了李盡忠以及孫萬榮的“入侵”後,朝廷自然要開始秋後算賬。

於是負責“平叛”的武周河內王武懿宗便上奏朝廷,提出把參與李盡忠以及孫萬榮,還有“入侵河北”的十幾萬民衆全部殺死。

雖然狄仁傑等人極力阻止,而且朝廷也確實沒有這樣下令……但是武懿宗並沒有手軟,河北百姓,死傷無數,凡是被迫從賊的,逃回來都被當做叛逆,直接處決,以至河北很多地方十室九空。

這不過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更早的,就不必提了,數都數不完。”

嚴莊將酒杯裡的紅蓮春一飲而盡,紅着眼睛自嘲說道:“我一個河北寒門子弟,若是沒有貴人提攜,一輩子也喝不上這紅蓮春。這等美酒,只有鄭使君這樣的大人物纔有資格享用。”

方重勇微微點頭,看着鄭叔清詢問道:“這些都是真的?”

鄭叔清猶豫片刻,最後長嘆一聲,微微點頭道:“細節或有出入,大體不差吧。”

他是朝廷官員,很多話不能說太明白。事實如何,其實擺在那裡,當年經歷那件事的人,許多都還活着,有什麼不能說的呢?

聽完嚴莊的介紹,方重勇感覺,武周時期的營州之亂,看上去就像是安史之亂的“簡化版”。

只不過:

那時候土地兼併還沒有完全摧毀府兵的根基,朝廷對軍隊的控制依舊很牢固。

那時候天下除了河北以外,其他地方大體安定,賦稅也比較輕,民間積蓄也不少。

那時候長安人口還沒有膨脹到今天這個地步,運河的重要性,也沒有今日之迫切。

那時候朝廷軍隊處置還算得當,沒有安史之亂中李隆基那種騷操作。

只是營州之亂,始終帶着一股特別濃厚的安史之亂那樣的潦草味道,都是河北邊鎮造反,河北百姓依附,滾雪球一般壯大!

從營州之亂到裴耀卿的七百萬石糧食大半出河北,這些事情都是冰山一角而已。河北人對唐庭的恨,深入骨髓,代代相傳,一年比一年深重。

河北與朝廷兩看相厭,已經是現在最好的結局。而李隆基與朝廷還想着拼命壓榨河北,不出事才叫咄咄怪事!

“鄭使君將來爲度支郎,可要少對河北收點稅纔是啊。”

方重勇無奈苦笑道。

“你是不是傻?度支郎只管朝廷的稅款怎麼用,那些稅款怎麼收,又不是我說了算。再說,我現在還不是度支郎呢!你不如當面對聖人去說。”

鄭叔清忍不住反脣相譏道。

(本章完)

第92章 風來急!下午要去醫院補牙第370章 劍指碎葉第665章 潘金蓮與西門慶232.第204章 痛打落水狗第623章 關中天龍人大老爺第615章 陽謀對陽謀第500章 與其爲難自己,不如噁心他人195.關於“野無遺賢”鬧劇的澄清第8章 我就說我是神童吧第512章 釋放心中的野獸第504章 有時候身份就是一種原罪第21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長安130.領證了。。。。220.第193章 外行?不,我纔是專家。第22章 不會搞錢的宰相就是廢物第415章 憑空造牌第576章 那又如何?第375章 兔死狐悲第34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324章 給個機會讓他們做大唐的狗第496章 徒勞的掙扎第301章 祿山之死(本卷完)288.第249章 格局不小第366章 有示之以無,強示之以弱第350章 相行漸遠245.第215章 冊封大典290.第251章 聖人讓我給你帶個話第439章 夜來風甚急175.第158章 驚天弊案(1)第43章 夜貓子進宅161.第146章 中軍主將的待遇109.第106章 當世界對你不再寬容第388章 平地驚雷第642章 公平,公平,還是公平262.第229章 深藏功與名230.第202章 基哥十二時辰(下)第352章 不可說之事第413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第59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99.第176章 老鄉見老鄉,背後打一槍第361章 豪門夜宴(上)145.第133章 厲不厲害你的基哥第10章 玩一票大的第521章 敲詐勒索第577章 皇帝的新衣第282章 開閘放水261.第228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623章 關中天龍人大老爺200.第177章 說真話沒人信第550章 兵多也不過是插標賣首第599章 天命人渡劫296.第256章 望梅止渴第623章 關中天龍人大老爺第355章 人分爲兩種273.第239章 枯藤老樹昏鴉第532章 你怎麼還不去死啊107.第104章 離譜的大唐官場第524章 專打銀槍孝節116.第112章 本質還是童工魔鬼藏在細節裡面第617章 敲山震虎第339章 無組織無紀律第505章 猛虎潛行第509章 怎麼又打我?169.第153章 狗衙內第302章 人算虎,虎亦算人第406章 不坐敞篷車第304章 忠!誠!第357章 當愛已成往事第533章 基哥回到了忠於他的長安第640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434章 小節與大義上一章好多人沒看出妙處來誒307.第266章 高力士做不到的事,奴可以做唐朝女道士的個性解放第470章 不同的心境第604章 敢問路在何方?212.第187章 我打你死301.第261章 天寶“戰神”李隆基110.第107章 白亭軍副軍使的悠閒生活第100章 君臣佐使(上)第350章 相行漸遠289.第250章 平時安西萬里疆第535章 天街踏盡公卿骨(下)297.第257章 拋開事實不談,你就沒什麼錯嗎150.第136章 錢!錢!錢!255.第222章 長安不眠夜第11章 李隆基的煩惱201.第178章 仕宦當作執金吾154.第140章 長安的貴人們很有錢啦第447章 河北飄來的陰雲第531章 渡劫的基哥217.第190章 基哥的壽辰(下)245.第215章 冊封大典第619章 光速滑跪163.第147章 透心涼第601章 疾風知勁草第100章 君臣佐使(上)第538章 水火九重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