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者姓蔡,名字沒說,單說自己是管家,讓他們叫老蔡就得了。周賢和郭子衿當然不能那麼不講禮貌,管這位叫蔡尊管。主人家姓王,是做生意的。
江湖上游方看鬼神之事的先生,也有一套規矩。周賢當初和李桐光沒真正意義上到人家高門大戶裡去給捉鬼降妖。客家那次不算,倆人是帶着火氣,奔的客小慶家。今時不同往日,禮數得做足了。
主要是周賢覺得應該讓郭子衿玩的開心。
王家大宅是一套四進三跨的四合院,很是奢侈。沒想到在這麼小個鎮子上,能瞧見這種規模的建築。只是進到院裡頭不能亂走,蔡管家把他們領到了倒坐房這兒,安排人伺候茶水點心,請他們稍待,回去稟報主母了。
倒坐房是什麼呢?
緊挨着街門這個房間,叫做門房。應事的下人在這兒住,有什麼事兒及時招呼。跟門房連着的這個,就叫倒坐房。
這個倒坐房通常就是用來招待那些求見主人家,但還不夠資格直接見的人的。比如說,來看事兒的陰陽先生。
人說這個世道上,能看事兒的不就得是煉氣士,如同有功名在身一樣,那麼爲什麼地位會低呢?沒辦法,大林朝就是這麼個風氣。在山修行,人家尊一聲道爺,擺出一副道骨仙風的樣子,人家巴巴送香火錢去。
但凡是遊方了,這就算入了俗世紅塵,人家就不怎麼瞧得上了。心裡頭多半就琢磨着,你這不是爲了修行,是爲了錢。可爲了錢又有什麼錯呢?人家就是瞧不起。好似做了煉氣士就得是餐風飲露,遇上什麼妖魔鬼怪,順手就給降伏了,決不能跟苦主提錢,提到這些黃白之物就落了下乘。
就好似一個有才學的文人,浪蕩江湖之中,寫寫風花雪月兒女情長,人家就說他不慕名利。但凡表現出一點想入仕爲官的想法,那就得被看低一等,說你讀書就是爲了功名,才學扒開了全都是名繮利鎖。
沒地方說理去。
不要錢餓着?靠愛發電那還得先保證人活着不是?
坐下約莫有半盞茶的工夫,蔡管家回來了。到倒坐房這兒深打一禮:“二位仙長,我家二主母相請,還請二位移步。”
倆人這便是起身,跟在蔡管家身後,奔了院中。走着走着,周賢和郭子衿就覺得不對勁兒了。
怎麼講?四進的四合院可是分前宅和後宅的。蔡管家領着他們過了垂花門也就算了,過了第二道抄手遊廊,那可就是主人傢俬密的地方了,不接待外客。主家的書房和臥室都在這兒!
要是說這家主人慕道,覺得跟道士親近,想要在書房接待他們兩個還則罷了。可是管家說的清清楚楚,要見他們的是二位主母。單有郭子衿也不是什麼事兒,可這不是還有個周賢的嗎?
大林朝風氣較爲前朝開化許多,女子也不必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要家裡有底子,有這個本事,也可以入仕爲官。但是到底沒開放到,可以請素未謀面的男子到後宅來。哪怕是出家人也不應該。
一直走到內院東耳房,蔡管家纔是止住腳步。
門沒關,但是擋着屏風。蔡管家隔着屏風往裡面傳話:“給二位主母回事,兩位仙長帶到了。”
“請進來吧。”屋內應聲的是一個女子,聽聲音,年歲不大。應當也就是二十出頭,絕不到三十。
繞過屏風,屋裡的擺設很利落,但是不簡單,處處透着富貴的味道。西洋絨的幔帳掛下來,博古架上一件件玉器瓷瓶不似凡品,桌椅一應是紅酸枝的料,用了有些年頭,包着一層透亮的沁漿。
兩旁邊陪侍的丫鬟先不說,單說是上手位置坐着的那兩個女子。
當真是年輕,怎麼瞧也就二十六七,倆人一般年紀。穿錦着羅富貴逼人,但是不顯得臃腫俗氣。一個一身靛藍,另一個一身藕荷,配飾顏色搭配得也好,素淨端莊,落落大方。
長得也好看,都是美人兒,不輸於郭子衿。只是氣質不一樣。
坐在東側這位是甲字臉,掐絲染黛得細眉,面色柳紅絲白,眸似琉璃,薄嘴脣染琺琅一樣得鮮亮透紅。坐在那兒沒開口,就透着一股子書卷氣,好似是飽讀詩書的大儒一樣。
西側這位是鵝蛋臉,圓眼睛小嘴,兩條月牙眉,鼻樑挺巧。頭髮披散着,自然垂下來。她笑起來好看,露出一排碎玉銀牙。坐得不那麼端莊,兩手都收在袖中,斜靠在椅子右側的扶手上,打量着來人。她自有一股溫婉若水的味道。
只不過這一位面色不佳,白的不太自然,好似是蠟紙一樣,不像東側那位氣色那麼好。
周賢和郭子衿來到近前,這兩位被稱作主母的少婦也起身。西側坐着的這位起身的時候,是丫鬟攙扶着的。
周郭二人心下了然,這是有什麼病,或者是體虛得厲害了。
周賢和郭子衿結子午印見禮,這兩位少婦則是道了個萬福。原在東側坐着得這位先開了口,聽聲音她就是應蔡管家話得那個人:“二位仙長辛苦,還要勞動你們過來。老蔡,看茶,上好茶。二位仙長請坐。”
四人點了點頭,分主賓落座,茶端上來之前一句話都沒有。這兩個少婦打量着周賢和郭子衿,周賢和郭子衿也看着這兩個人,心裡頭直納悶——還真是兩位主母不成?
原本週賢想着這王家大宅裡,許是有兄弟兩個沒分家,一通營生共操持。有一個大奶奶一個二奶奶,這就對上了。兩位主母,沒錯。
可一路上蔡管家話裡話外,沒提過家裡有大爺二爺,單說“我們家老爺”如何如何。而且這些下人對待二人的態度也都一樣,也就是說,這二位都是王老爺的妻子,不分高下,兩女共侍一夫。
要說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可不是,絕不是!
自古有法以來,華夏就少有承認什麼三妻四妾的。大林朝嚴格來說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當然了,這在人類學概念上確實是叫一夫多妻,但是人類學不在我們要探討的範疇。
妻是家庭的女主人,在法理上和夫享有一樣的權利。夫妻雙方父母叫親家,地位平等。
妾則是家庭財產的一部分,妻對妾是有一定程度的處置權的。妾的父母也不能說是夫的泰山泰水,也決不能說夫是他們的女婿。要是敢胡言亂語,往大了鬧那都是能打官司的事情。
好人家孩子,只要不是攀上高枝,沒有想着做妾的。
那麼說平妻當真沒有嗎?有。
不但是有,而且能追溯到上古時期。娥皇女英乃是帝堯的兩個女兒,兩女一同嫁給了帝舜。連帝舜的兒子商均,都同時是她們倆的親兒子。
也不知道在生物學意義上,這麼高難度的操作是怎麼完成的,反正就是了,就這麼不講理。
但是後世律法不承認這個。跟夫共有家庭的妻,只能是一位。
那麼三妻四妾這個詞出自哪兒呢?比較讓人信服的說法是《莊子·則陽》當中這麼一段:“伯常騫曰:‘夫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
但是與靈公同濫而浴這三位佳人,當真都是妻嗎?不一定。所謂“偏妻”,“下妻”,本質上還是妾。無非是說得好聽一點,見到正妻不用行妾的禮節。
除了妻妾以外,有錢有權的人還能養“御婢”,這就是連妾的名分都沒有了。有了孩子,那都不一定能升級成妾的存在。輸於主僕關係。
再往下,還有“姬”。這個更慘,多是風塵女子出身。
妻和夫對等的家庭的女主人。妾是夫妻共有財產,擁有少量的財產支配權。御婢完全沒有財產的支配權,是夫的個人財產。姬,則是能夠拿出來招待留宿的朋友的物品,玩具。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說,好些人沒過了幾天好日子就忘了自己祖宗是怎麼受苦的了。還叫囂着要恢復封建禮教,要三妻四妾。更“進步”“平權”的則說,要女人也能同時擁有好幾個丈夫。
若當真是有權有錢的人這麼喊,倒也算是把無恥拿到了明面上。苦哈哈還跟着喊,那才叫失心瘋。不是蠢,就是真的壞。
現代社會的一夫一妻制,保障了那些條件不怎麼樣的人也有尋找配偶的希望。
若不然,有錢有權長得好看的人才真的爲所欲爲呢。那些跟着喊得憑什麼覺得自己能夠成爲特權階層?靠做夢嗎?壓在婦女頭頂上得三座大山掀下去纔多少年,就有臭傻逼着急忙慌地要把裹腳布往回纏。還美其名曰不需要婦女勞動是在保護婦女。
你們別以爲我這是在打比方,是確有其事,觸目驚心!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茶上好了,話匣子也打開了。先開口的還是坐在東側的那位少婦人。柔聲細語,帶着些許歉意:“給二位添了麻煩,實際上什麼事兒都沒有,不過是府中的下人們傳些閒話,無稽之談。勞動二位,是想給府中的下人寬心。香火錢好商量。”
周賢和郭子衿對視一眼,剛要說話,那坐在西側的少婦人先開了口:“瞧,我們疏忽了。光顧着看茶,卻忘了招呼。二位仙長仙山何處,該怎麼稱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