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嫃在檄文上披露了朱賽白的狼子野心,全天下各門各派都沉不住氣了。本來當今天下雖然說是以儒爲尊,佛道昌盛,但是別的門派,各路學說也都有生存的空間。哪怕是科舉也不限制,說非得是哪一門的學問才能來考。
如果當真讓朱賽白這等人,助前代廢帝得了天下,罷黜百家獨尊天主基督會,這是要斷了江湖上各仙山的生路。往嚴重點說,這是要斷了華夏的根苗。有大義在此,如何不投軍從戎報效國家?
更何況,功名利祿動人心。江湖豪客們,嘴上說着生不入官門,死不下地獄,頗有行者風範帶,幾分魏晉風骨。但若當真箇個如此,也就沒有天靈衛,當初弘武大會也根本開不起來。
現如今朝廷給了這麼好的一個臺階下,中原各仙山的弟子多少都是有點想法的。詔討逆賊!還不單是天家的事,而是天下的事。既然是天下的事,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打從那一日朝會之後,周賢在京城沒多待。期間拜訪了一下已經在研靈府任職的陸清霜,過了兩天又被周玉嫃召到宮中吃了一席家宴。吃過了這頓飯之後,周賢就轉回青要山了。
既然是以周賢的名義召集這個靈武部,青要山諸修士自當是得做出個表率來。周賢得先在這裡召集一些人,中原各仙山才適合跟着表態。
李桐光沒跟着周賢一起回來。雖然周穆風說了,十有八九李桐光也得被安排到這支部隊裡,但是既然周玉嫃金口未開,他們就不能自行其是。所以返回來的,只有周賢。
也不是說他隻身一人。今時不同往日,到底是王爺了,該有的排場還是要有的。之前他跟郭子衿倆人出去遊離,帶着點微服私訪的味道。這一遭從京城出來,車馬備了不說,隨行也有六十多人。
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周玉嫃調撥給周賢的護衛。雖然以周賢如今的境界,真要是出了事情,指不定是誰保護誰,這個面子要做足。再有就是平南王府馬上就要完工一部分了,給了周賢一些從人下僕。
在宮中擺宴的時候在宮中擺宴的時候,周玉嫃提了一嘴,說自己後宮裡也沒有娘娘妃子,宮中養着許多無用的宮娥太監。不如就選些手腳利索不好說話的,讓周賢一併帶到河南去,在平南王府跟着伺候吧。
說實話,這個不太合規矩。但人家是天子,金口玉言說什麼是什麼,周賢只有領旨謝恩的份。再者周賢也考慮,是不是這裡頭有哪一位當今聖上的親信,專門就是爲了監督周賢言行的呢?也有這個可能。
畢竟周賢雖然嘴上說着不慕權,也跟皇帝討了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按了王爺,但如今到底是給了個官職——哪怕這個詔討先鋒是臨時的呢?
周賢此前不愛,那可能是因爲沒見着過直溜黃瓜,給個窩頭就樂得不行了。這一遭若是嚐到了甜頭,有了別的念想呢?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唄。
伴君如伴虎。要揣測上意,又不能揣測上意。周賢不管那麼多,反正他身正不怕影子斜,他是真不愛這個。上輩子資訊爆炸的年代,好些他習慣了的享受,這個世界有權也求不來,所以根本就沒當回事。
哪怕他就是當了皇帝,有沒有Switch玩啊。
一路上又耽擱了許多時日,回到青要山來,周賢也沒有說是讓人清退香客。青要山到底是道家聖地,周賢也是門中弟子,不好做得太過分。在山門前下了車,一衆人浩浩蕩蕩往裡走。
雖說是沒有清退香客,但是今日裡前來求神拜仙的香客們見了這個排場,也都紛紛讓出路來。倒也沒有跪拜施禮,因爲常來青要山的香客對周賢多少是熟悉些了,知道這位王爺不好俗禮。
進山門先不回去,反而是先去棲龍潭。平南王府在這裡,周賢得把從京城帶過來的這些人都安置下來,總不能讓他們進觀裡打擾別人清修。
修建平南王府這工程巨大,但也架不住工人多,好些活還都是託山上的煉氣士做得,比尋常工程快些。雖然還沒建完,但是有一部分已經可以使用了。把這些人都安置好了,周賢再自己一個人,順着山道往回走。
行至半途,瞧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小道士,和一個小乞兒撕吧。
瞧這個小道士的衣着服飾,應該是外門弟子。那小乞兒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倒是不怎麼瘦弱。圓胳膊圓腿,不像是一般的乞兒。
說是倆人就接着在一塊,實際上就是這個小乞兒抱着這個外門弟子的腿不鬆手了。還是在山道上,人來人往,這個小道童又不能打罵,只得是由着他,不斷嘗試把他的手掰開。
這個小乞兒就跟八爪魚似的,抱緊了怎麼甩都甩不脫。抱着不說,還哭,聲嘶力竭,撕心裂肺,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周賢上前來,問了一句:“怎麼了這是?”
小道童天淨顧跟這小乞兒糾纏了,沒注意到周賢。聽聲音一擡頭“哎喲”一聲:“執事,您回來了。這小孩兒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他哭着喊着非說要見郭大修,那哪成啊?且不說他一個來路不明的小乞丐,我都沒有資格進坤道起居的院子,他便抱着我不撒手了。”
“郭大修?”周賢微微蹙眉,問那個小乞兒,“你要找的可是我青要山的修士郭子衿嗎?”
“不錯。”那孩子收了些哭聲,“我特來尋郭仙長。小道爺他叫您執事,想來您也是山中得道的高人。我求求您,哪怕您幫忙說一聲,小子感激涕零。我若是見不到她,我便只能一頭撞死在這山上了。”
周賢聽了苦笑着搖頭:“我聽你遣詞用句,也是念過幾句書的,怎得小小年紀就要尋死覓活?你放開他吧,跟我走,我帶你去見郭師兄。孩子,你叫什麼名字,何許人也?”
小乞兒撒開了抱着小道童的手,轉回來對着周賢深施一禮:“多謝仙長。小子姓齊,大名齊允沐,四川成都府人士。武忠將軍齊肅渺是我父,四川布政使齊思源是我爺爺。我如今家破人亡,從小一起長大的伴讀爲了護我也死了。到如今,郭道長允諾我的,是我唯一的活路了。”
周賢聞言大震:“你說,你是齊思源的孫子?”
小乞兒點點頭:“一點不錯,不敢對仙長您有半句虛言!”
“好,你且隨我來。”周賢招了招小乞兒,“咱們先洗個澡吃些東西,我再去把我師兄叫來。你莫要急。”
齊允沐抹着眼淚,點點頭:“仙長大恩大德,小子沒齒難忘。敢問仙長尊姓大名,如何稱呼?”
周賢笑道:“周賢,你可以叫我周道長。”
齊允沐愣了一下,連忙跪倒,一個頭磕在地上:“草民齊允沐,拜見平南王千歲!”
周賢最打怵這個東西,連忙伸手:“起來,起來……”
且說把他領回了戒律門的院子,安排了兩個弟子給他洗了個澡,取了些乾淨衣服,要他好生待着。周賢自去跟師公和師父師孃問了安,又轉回來找了郭子衿,讓她去認認。
一併還找了張宏艾,想讓他幫忙給這個孩子看看。畢竟一路風塵僕僕,從四川到河南,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何等的艱險?其間辛苦,恐怕不足與外人道。是否染過什麼病,是否受過傷,周賢自己只能看個大概,張宏艾到底是學醫的,還是讓他來瞧瞧的好。
等這三人來在戒律門的院子,齊允沐正捧着個小碗喝粥呢。
辦事的弟子也是講究分寸的,知道這孩子可能餓了很長時間,沒有給他特別多的吃食,乾的硬的和那些重油重鹽的點心一律沒拿。切了點青菜,煮了一鍋粳米粥,少油少鹽。
齊允沐瞧見了郭子衿,立馬把碗放下,本來都止住了的眼淚,一瞬間又淌出來了。一把撲過來抱住郭子衿的腿就不撒手:“郭仙長,我可算找到您了!”
看這個孩子哭得傷心,郭子衿也多有不忍,俯身把這孩子抱起來,坐到一旁,輕輕拍着他後背:“沒事啊,哭吧,哭出來就好一點了。”
就這麼哭了又有一盞茶的工夫,齊允沐還算是順過來這口氣。
周賢讓張宏艾幫着檢查。好在沒什麼大毛病,腳扭傷了,但是已經開始恢復。四肢上多有一些擦傷磕碰,也都不是什麼大事。再者就是腸胃有些受傷,既有餓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爲吃了一些不太合適的東西,傷了脾胃。
張宏艾在一旁寫藥方,郭子衿柔聲開口:“齊允沐,你這一路是怎麼過來的?你又是怎麼逃出生天的呢?”
齊允沐剛哭過,心情也平靜了許多,雖然還一抽一抽上不來氣,但好歹能好好說話了。這孩子長長歎了口氣,咬咬牙:“那天晚上,我本來想去找您。跟着我的書童逃了家,這纔是躲過了死劫。可是我沒想到……唉……我莫不如就在那一夜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