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承宣佈政司和提點按察司兩處衙門都遭叛賊血洗,這件事周賢和郭子衿一清二楚。奈何那一時,二人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連自己的小命都差點顧不上,還管得了其他許多嗎?
現如今再從這孩子嘴裡頭聽到細節,難免讓人覺得有些唏噓。
尤其是郭子衿。周賢不過是聽說,但郭子衿跟齊思源打過照面。畢竟人有見面之情,也有點頭之義。談不上多深的交情,好歹真是認識。
還有那個機靈的小書童齊安,郭子衿對他的印象不可謂不深。居然就死在路上了。
想來也對,從成都府到青要山,且兵荒馬亂。倆小孩子又能做什麼呢?齊允沐活着到這裡就已經是個奇蹟了,若說求得倆孩子都平安無事,哪來那麼好的事情。
這都一個多月了,這一個多月,想來齊允沐過得很是辛苦。
在旁邊,張弘艾跟着聽得明白了。輕歎一聲:“這孩子着實可憐,該着他命裡應了這麼一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五弊三缺,倒說他是個學道的材料。”
張弘艾這是講了個笑話,奈何齊允沐聽不懂——這其實是有些自嘲意味的話。
所謂五弊,指的是“鰥、寡、孤、獨、殘”;所謂三缺,“缺錢、缺權、缺壽”。這個一點都不難理解。
好些人就造這個謠,說道士參悟天機,煉氣士奪天地之造化,必然應了這個五弊三缺。八樣裡頭怎麼着也得佔一樣,這是他們掌握神通的代價。
胡說八道!
爲什麼常在道觀裡見五弊三缺之人,不是因爲修道才五弊三缺。而是因爲道法慈悲,自有道庭收留。
佛教講究六根不全的人不能被度化出家,更不用說修成正果了。佛經裡頭說明白了,諸如什麼小兒麻痹、跛腳、盲聾喑啞、六根不全、雙根、有同性之好的人,若行剃度出家,爲人剃度者與被剃度者皆有無量罪過與墮落之因。
別的門庭容不得他們,甚至他們的家人都容不得他們,道庭容得他們。造謠的那些人倒置本末。不是因爲修道才五弊三缺,而是因爲如今天下之大,難得有除了道家的門庭收留五弊三缺之人。
齊允沐應了“孤哀子”,即父母親族俱亡之人。所謂“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
周賢吩咐人打了水,又給齊允沐擦了臉。周賢才想起來,問:“子衿你許諾這孩子什麼了,能讓他千里迢迢投奔你來,把你當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郭子衿慘笑一聲,將事情據實講了。說她當初還沒想在官面上走周賢失蹤一案的時候,想過求助齊思源私下找尋。碰上齊允沐是個意外,應了他若是聽話,給他介紹個修士,看那修士願不願意收他在門下。還把自己當初遇見這個孩子的情形說了一遍。
這意思很明顯了,當時若是尋得到周賢,那便是將這個孩子推到周賢這邊來。以郭子衿的脾氣,讓她歸置這麼一個熊孩子多半是不願的。可週賢就疑惑,郭子衿意圖把這個孩子推給自己,便是沒想過自己當真會收他爲徒嗎?
如果說應了師徒的名分,按周賢和郭子衿的關係,到頭來郭子衿不還是得管着這個熊孩子?
齊允沐這孩子機靈着呢,雖說是遭逢大難,心性有些變化,可腦子畢竟沒壞。聽着這幾人說話,也聽出了些話音來也聽出了些話音來。他對着郭子衿深打一禮:“是小子莽撞了。我本來一心想着學道修仙,哪想過自己有沒有那個天分?只是家破人亡,記得您應我一個約。說到底您當初也沒把話說實,單說是爲我介紹,若是沒得仙緣也無奈何。現在小子不敢多強求什麼,我到底是識字的,留在這兒抄抄書,哪怕是做些灑掃洗涮的活計也好。只求您收留。若不然我也不知道我該去哪兒了。”
這一番話說的着實可憐,郭子衿也不能不動情。她拍了拍齊允沐的頭,說:“還沒叫人看過,你怎麼就知道你沒有這份仙緣?我當初應下給你介紹一個境界不亞於我的修士,那便是說到做到。你看那平南王千歲如何?”
齊允沐一時又驚又喜,便是伶俐如他,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周賢笑着蹲下身子,朝着齊允沐招招手:“來,過來過來,把手給我,讓我瞧瞧我能不能教得了你。”
按照青要山的規矩,周賢完全有資格收徒授業了。青要山出師的標準有兩則,一個就是在山上修行到了大修的境界。比如說陳文言,理論上來講,他十幾歲的時候就有了收徒的資格。再者就是通過了紅塵煉心這一關,得到了師門認可,不再算是學生,可以獨當一面了。這個就跟境界沒關係了,即便只有煉精化氣的水平,想要收徒弟也可以。
但是一般也沒有人那麼不自量力。自己不過一個煉精化氣的小修士,只不過是因爲到了年限不得不出師,這輩子都沒什麼機會更進一步了,還教學生收弟子,那不是誤人子弟麼?
周賢這邊把手搭在了齊允沐的脈門上,渡了一絲特別微弱的真氣過去。不過半盞茶的工夫,周賢鬆開手站起身來,臉上表情很是糾結。
張弘艾還好奇:“周師弟,如何了?”
齊允沐比誰都着急,瞧着周賢這個表情,臉上的五官都擰到一塊兒去了。但是他不敢說話,緊咬着牙關望着周賢。
周賢擡手對着郭子衿和張弘艾揮了揮:“勞煩二位師兄先出去,我得仔細瞧瞧,我總覺得我剛纔沒瞧準。”
郭張二人心下了然,這孩子確實是有修行的天賦,但是有點複雜,周賢沒有摸準。應了一聲,二人退出房間,還順手關上了門窗。
這一遭齊允沐更緊張了,開口也不是,不開口也不是,急得腦門上直冒冷汗。
周賢不會哄孩子,只能是儘力讓自己的表情看起來柔和些:“來,你過來,把衣裳脫了。”
“啊?”齊允沐一愣。
周賢又說了一遍:“把衣裳脫了,我瞧瞧你的根骨。”
張弘艾和郭子衿在門外等了約莫一炷香的工夫,便聽見門內傳來了周賢的笑聲。
“哈哈哈,難得,難得!”周賢從裡面一把推開門來,問,“下一科收弟子在什麼時候?”
張弘艾記得清楚:“明年夏天。”
“好,再好不過。”周賢一指還在穿衣服的齊允沐,“我要收他爲徒。”
齊允沐的伶俐勁兒這個時候上來了。外袍都沒套好,小跑過來一個頭磕在地上:“師父在上,受徒兒一拜!”
郭子衿倒有些驚訝了,說:“你才二十多歲,你想清楚了麼?收徒弟可不是說養個貓貓狗狗,伺候着吃喝拉撒無憂就好了。兒徒兒徒,那就要當親兒子一樣對待的。你跟他又不熟,你怎的就能認定呢?他有根骨是件好事,明年夏天由你舉薦入科,也會有年長些的修士選他。我倒不是勸你不收,只是,你想好了?”
想沒想好,郭子衿問了兩遍。
周賢攙起齊允沐,笑着說:“你說得也對,我沒養過孩子。但是我照顧過李桐光。雖然他相較我年長些,可終歸是我照拂着他多些。再而我也給那些蒙童當過先生,對孩子怎樣,也算是有些底子。我確實是和齊允沐不熟,但是他到底身家清白。齊家滿門忠烈,我收他爲徒,又有什麼不放心的?”
“你想好了就好。”郭子衿點點頭,也沒在多說什麼。
張弘艾還有些好奇:“他根骨好到了什麼地步?能讓你這麼迫切想要收他爲徒?便是都不跟孔師伯和師公他老人家去打個招呼嗎?”
“招呼是一定要打的,一會兒我就去說。”周賢說,“我跟他們說了,他們也一定應允。我年紀輕也算不得什麼事。尋常人家十五六成親,十七八抱了孩子的也不在少數。更何況陸師叔收她大弟子的時候,不也是和我如今的年歲相仿嗎?不妨事。更何況我將事情和師父師公說了,老人家講不得更高興些。”
“看來確實是天資過人,才讓平南王千歲你這麼迫不及待。”郭子衿笑着點點頭,“怎得,覺得自己比不得我,便是要教一個比我強的徒弟嗎?”
周賢擺了擺手:“子衿你說得哪裡話?我不曾有半點這個意思。你的資質該說是萬中無一,漫天下尋不到幾個能跟你比較的人。只要你穩紮穩打,煉神返虛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我見過的人當中,只有陳師叔和桐光能與你比得。
個人都有個人的緣法,根骨好的悟性不一定佳,這孩子聰穎有餘,又怕他多會些偷奸耍滑的手段不肯努力了。確實是需要做師父的督促,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他自己。我非要收他不可,只因爲陰陽遁法對於根骨的要求太過刁鑽,非得是五行俱全,陰陽平衡的體質不可。這等命中無缺的人太少太少,不然師公那一身本事,還輪不到我來學。如今遇見一個,可不能放跑了。”
郭子衿聞言大驚:“竟是這般?是了,該我青要山這一脈神通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