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費一矢

南平國主是高保融,但此時的大事幾乎都是他的弟弟高保勖在決斷。

高保勖極度貪財好色,幹了不少荒誕的事。不過以前還算收斂,父親死後他才漸漸把本性顯露出來……高保勖也是個機智的人,比做國主的哥哥聰明多了。他有個外號叫“萬事休”,便是父親發火時一看到他就能消氣,其寵愛之情非同一般,便是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兒子。

因此國主常常依賴他決斷大事。

高保勖得知被召見,只好中止了大堂上正表演到精彩處的荒誕好戲……一羣強壯的將士和家妓們的當衆肆意放|縱。他先趕着去王府見國主。

及至殿上,高保勖立刻弄明白了什麼事。原來事周軍過境,馬上要到了。

衆臣見他到來,情知高家是這位做主,當下各抒己見,李景威道:“末將拿腦袋作保!周軍必圖南平國之地,我國已到生死存亡之時。”

高保勖十分贊同李景威的看法……當初周朝下旨說要借道,他就已經猜到結果了。但他並不贊同李景威的主張,要集結軍隊抗拒周軍。

南平國根本沒有爭霸的條件,高保勖也對此不感興趣。既然保不住地盤,爲何不乾脆投降繼續享樂?

高保勖當即就說道:“我國向中原稱臣、受周朝分封,本來就是周朝之臣,怎能在大軍面前臨時反叛自找死路?”

李景威忙道:“列位先主(高季興、高從誨,稱臣用過唐、南吳、晉、漢、周等許多政權的年號)守荊南之地至今,王上不應輕棄基業。今中原王朝前途未卜,納地歸降可能到頭來陪着他們殉葬,落得一無所得。請諸位三思而行。”

高保勖道:“周軍精兵數萬壓境,南平國這點地方、人力如何對敵?不如恭順迎接。”

李景威道:“蜀國被兩路夾擊,必應明白周朝欲亡其國之心;南唐可能會坐視不顧,可蜀國已是禍到臨頭,援助我國便是自救,必出援兵……況且荊南在此生死存亡之際,當奮力自保,有了

蜀國爲援,尚可一戰。”

高保勖覺得李景威說的都是道理,自己竟無言反駁,只好用底氣不足的口氣說道:“或許周軍意在蜀國,只是想借道而已……”

國主高保融聽了半天,摸了摸額頭似乎沒太明白,轉頭徑直問道:“十弟,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高保勖一聽,根本不用說道理了,也比較乾脆地答道:“王兄準備好儀仗、人馬,下令荊門等地兵馬收斥候,勿要與周軍衝突;待周朝大軍一到,咱們便出城迎接。只要沒開戰,接下來的事就聽天由命,後果不會太嚴重。”

國主當即點頭道:“十弟言之有理,就這麼辦吧。”

於是南平國的應對之策就這麼決定了。

高保勖鬆了一口氣,回到家裡時,幾個幕僚上來詢問。高保勖把王府的事兒說了一遍,幕僚們都贊成他的做法,“荊南沒有抵抗,表現恭順,周朝定然不會趕盡殺絕,讓別的人寒心……東邊還有個更難打的吳越國、南唐也稱臣了,周朝總不想一個個苦戰去打。”

這也是高保勖的判斷。周軍如果佔了荊南,最大的可能就是把高家挪到別處,應該還會封個官……高保勖一想到自己積攢藏到許多地方的大量財富,心裡完全不慌了,那些財物足夠他榮華富貴驕奢淫|逸一輩子,還冒險去拼命作甚?

“咦!”高保勖鎮定地說道,“剛纔那些人哪去了?”

身邊的官兒一臉尷尬,上前小聲道:“主公有大事出門,他們已經散了……要不重新叫回來?”

高保勖心裡裝着事,一時間興致也不太高,便揮手道:“罷了,罷了。”

他當即離開大堂,回到內室閂上門,把牀底下的地磚掀開,拿出一個裝滿了金疙瘩的盒子來。把玩了一番這些東西,他心裡頓時有種說不出的舒服,自言自語道:“啥都靠不住,還是這東西最靠得住。”

就是晚上睡覺時抱着金銀,他也會睡得舒服些。

……數日後,他藏好放

家裡的這部分財物,什麼也不用準備,徑直帶上侍衛就去王府。

大量人馬陸續到城外聚集,並非打仗;大臣們還找來了一羣百姓,準備好載歌載舞迎接周朝大軍。

據報周朝軍隊是從東邊來……他們沿漢水到達江陵府(今荊州市)東面,然後陸路人馬就近向西南方行軍、徑直到江陵。水師分開沿漢水繼續南下,從漢陽軍(周朝地盤,今武漢市)進入長江,再沿長江溯流而上到江陵與陸路匯合;水軍的路線比較繞,不過從襄州下來只能繞路才能到江陵府。

沒多久,周朝軍隊果然出現在遠處,道路上煙塵彌天,大量的人馬像排山倒海般的氣勢。高保勖見狀暗地慶幸沒有決定開戰,否則現在就得和眼前的大軍拼殺,實在有點恐怖。

這時江陵城內準備好的百姓敲鑼打鼓,從城門涌出來熱鬧非凡,南平王的儀仗也趕着出城來了。

周軍人馬漸漸靠近城池,茫茫一片全是人,旌旗如雲一般在平地上飄蕩。一股騎兵慢跑着離開大軍,率先過來,南平國主正待要派人上去聯絡……

就在這時,那股馬兵忽然加速,根本不顧禮儀,直接撲向還敞開的城門。

戰馬轟鳴,瘋狂衝來。國主高保融被嚇住了,趕緊調轉馬頭想回城,大將李景威大喊道:“王上,快叫人關閉城門!”

高保融不知所措,看向弟弟高保勖。高保勖也目瞪口呆,什麼也說不出來。

而此時城門口已一片混亂,一些奸細大喊大嚷地鼓動百姓,讓一羣敲鑼打鼓的百姓涌回城門。奸細們卻在城門口設了路障,將大量的人羣堵在門口,一時半會兒哪裡還有機會關門。

時機稍縱即逝,周軍騎兵無人抵抗,徑直奔到了城門……奸細們見狀把路障撤了,放周軍騎兵迅速將內外控制。前後發生的事只沒一會兒,高牆重鎮江陵的城門已落入周軍之手,連一箭一矢都沒放。

周軍根本就不講理,對南平軍的縱容也毫不客氣。

(本章完)

第三百五十七章 安息的魂魄第六十一章 無風搖曳的簾子第六百二十章 天助主公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識好歹第四百一十六章 踩深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驕陽中的箭第五百四十八章 翻山越嶺來相見第八十一章 拍馬腿者史彥超第三百四十四章 巫山白姥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懂第四百七十二章 江寧(3)第五百二十三章 烹小鮮第三百二十四章 意志第八百二十章 天誅許寇第三百六十八章 夔州(3)第四百一十五章 只可經營不可強迫第四百七十章 江寧(1)第三百四十五章 八字破陣第二百三十章 雜家無處可去第四百七十八章 打心眼裡謝恩第七百三十一章 粉黛顏色第一百七十七章 暴殄天物第七百三十章 祭祀第四百四十章 江寧風雲第八百七十八章 功在千秋第九百零一章 知人善用第一百七十一章 那把陽光照射的椅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白綢與紅燭第二百六十八章 匹夫之怒第九章 高平(3)第五百二十八章 放風箏第四百四十八章 犧牲(2)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八百三十一章 螻蟻第七百九十二章 千字文第一百九十六章 短暫的寧靜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四百五十九章 京口之役(2)第四十六章 官家的秘密第四百五十九章 京口之役(2)第三百五十八章 舊城暗香第八百零二章 上弦月第一百零七章 壽州(3)第七百八十七章 拆臺第三百五十五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一十八章 手板煎魚第四百五十章 犧牲(4)第六百六十七章 追獵第五百一十九章 朦朧燈火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戶兩命第二百七十二章 哀愁(4)第十八章 晉陽之役(3)第三百一十九章 三隻耳環第八百四十九章 不爭則亡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八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二百五十章 欲言又止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口(5)第五百零一章 占卜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口之役(5)第三百八十一章 在寒冬取暖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識好歹第八百五十九章 痛快點第十三章 武訖鎮(3)第四百一十六章 踩深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帶刺玫瑰第七百五十三章 恩怨分明第五百三十二章 心都亂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自古多情傷離別第二百六十六章 霸道的婦人(1)第七百八十一章 豹將軍第四百五十一章 犧牲(5)第一百七十一章 那把陽光照射的椅子第一百零八章 壽州(4)第三十二章 大人不記小人過第六百七十三章 拍臉第七百五十九章 一曲廣陵散第七百零七章 大遼興亡第八百零三章 不測風雲第三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3)第七八七十九章 無力感第七百八十五章 風景第五百八十四章 歸期第六百五十四章 江南本無事第七百二十九章 汝勿慮也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貴險中求第四百一十四章 有人惦記第四百六十六章 所圖之物第七百七十三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七百七十四章 欲拒還迎第二百八十五章 梅花第四百三十三章 采石之役(2)第七百三十五章 如鳥之翼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存的面具第四百零九章 長亭外第八百八十章 明亮第八百六十一章 重開大朝第八百二十八章 更心平氣和第八百八十四章 等待第七百一十二章 象徵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