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對魯一民的印象很不錯,認爲魯一民是個能幹事的人,沒有私心,是個能爲澤西市老百姓着想的人。魯一民的到來一定能爲澤西市的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決不會和其他人一樣,一心只爲自己升官發財。這次魯一民來澤西擔任市委書記,馬海感慨的對家人說,這下澤西市有救了。
魯一民等人在馬海的帶領下來到教室,三十一名學員全體起立鼓掌歡迎。魯一民招呼大家坐下。首先馬海講話,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和課堂紀律,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魯書記給我們指示。
魯一民微笑着說道:“同志們,我今天可沒什麼指示,我是來和同志們交流思想,共同學習的。同志們,我知道在座的都是各單位的一把手,工作都很忙,但市委仍然抽出時間讓大家來學習,可見學習的重要性和市委的重視程度,下面我就針對讀書,學習,做人談點自己看法。首先是讀什麼書。要成爲一個有用之才首先要讀書,多讀書。諸葛亮《誡子書》中講“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才須學也,學須靜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讀書要靜下心來,心無旁騖。非學習不能增加自己的才華,非寧靜不能成就遠大的理想。曾國藩說“人之氣質本由天生,實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西方哲人培根也講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吳晗先生說“要想學問大,就要多讀、多抄、多寫”。餘秋雨先生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讀書重要,讀什麼書更重要。要多讀經典,少讀流行。現在屬於知識爆炸的時代,網上有很多流行東西,信息實在太多了。我們面對那麼多的誘惑和選擇,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和流行服裝一樣,過去就煙消雲散了,浪費時間和精力。南懷謹先生曾經說過現在的教育是有問題的,小學學的東西到了初中就沒什麼用了,初中學的東西到了高中就沒什麼用了。從小打造人生的基本功,從小就開始背《三字經》、《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年輕時打下基本功,一生都忘不了。年紀老了,今天的記不住,以前的忘不了,該忘
的忘不了,該記的記不住。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多讀經典。
什麼是經典?經典就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是聖賢的治學之道,是人類文化智慧的結晶。就是用權威的知識告訴人們文化的根本在哪裡,做人的基點在哪裡。古人太偉大了,人生的哲學問題從來就沒有新問題。伏羲畫卦大約是在七千年前,就創造了《易經》這門深奧的學問,這是打開宇宙人生奧秘的鑰匙。《易經》所闡述的基本問題,今天仍然是人生的重大問題。孔夫子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假如時光倒轉,五十歲時讀了《易經》,就可以少犯過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爲我們有偉大的聖賢。孔夫子在世時沒有被重用,甚至被稱爲“喪家犬”。他嘔心瀝血、孜孜以求地傳播學問、整理文化的精神是可敬的。以前的六經都是刻在竹簡上的,散落的,一根竹簡也刻不了多少字,將散落的六經修訂好就是孔夫子。如果沒有他的整理,先古文化可能就失傳了,就不會傳承到今天。雖然他未被當世所用,但是成了千秋的聖賢。孔夫子“讀易老而忘憂,韋編爲之三絕”,“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當時的竹簡是由牛皮繩編在一起的,“三”代表多,韋編三絕就是說孔夫子翻《易經》翻的把牛皮繩斷了很多次。老夫子嘔心瀝血地整理中國的文化,使中國文化始終站立在世界的高峰。所以說中國人都是中國文化人,是吃中國文化長大的。
經典就告訴了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進行人格的修煉,如何做到“內聖外王”。“人皆可以爲堯舜,非不能也,不爲也。”所以要讀聖賢之書,少讀流行,當然流行的也可以在網上看看,瀏覽一下天下大事,但是不能整天沉迷在那些東西里。快餐文化有色素還有其他不好的東西,就像現在的小孩子不該胖的胖起來了,就是因爲飲食中有激素,這違揹人生之道,違背自然之道。要沉下去讀些經典,比如《易經》、《論語》、《孟子》等。現在經典很好讀,有好多的註解。比如讀《論語》可參照讀錢穆先生的《論語新解》。下功夫讀經典,只有讀經典才能感受到人類的智慧、思維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能感受到偉大的思
想體系和經典的精神力量,纔能有文化的底氣和文化的根本。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基本功,墊底的就是國學基礎。把古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知道做人應該怎麼做,人格理想是什麼,對社會應該承擔什麼責任,這些基本功要煉好。
過去講儒、道、佛三家,中國可以把所有外來文化都同化爲中國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也完全是中國化的佛教文化。作爲發源地印度的佛教文化已經衰落了,真正的佛教文化現在中國,是中國化了的,是把儒家文化融合到佛教文化中使它進一步成長。儒道佛三家對人生都是有用的,所以叫“以佛修心,以道養身,以儒治世”。所謂“以佛修心”是從名利和貪慾中解脫出來,獲得精神的自由和快樂。“以道養生”是道法自然、順應自然,“與四時合其序”,符合自然天道的變化,符合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符合天道、地道、自然之道;“以儒治世”是用儒家經世致用之學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人提倡以出世之心對待入世事業,以看淡名利的心情來對待入世的事業。讀經典要把經典當作一種終生旅行的方式,人的生命方式。在人生的旅行中有經典的伴隨將會是一個快樂的人生。
有人總結讀經典有三個過程:首先是忍受,讀經典時不可能像讀小說那樣快樂輕鬆,半醒半睡都可以讀,讀經典時要頭腦清醒,深刻思考,忍受寂寞和枯燥;第二是接受,由忍受到接受就進入了新的境界;最後是享受。明代王艮說“樂學”,“學是學此樂,樂是樂此學;不學不是樂,不樂不是學”。快樂是因爲學習經典,學習是學習經典的快樂;不快樂就不叫學習,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快樂。穿越千年和古人對話是一大快樂。曾國藩講,“君子有三樂,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才,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後憩息,三樂也。”讀經典要讀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重要著作,增強理論思維,提高工作的預見性、原則性和系統性。同時還要讀有關業務的書,幹一行愛一行,要愛崗敬業。幹哪一行要成爲那一行的專家,不當知識分子也要當知道分子,不能一問三不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