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修煉應向古人學習。曾國藩是一座高山,高山仰止。他終生進行自己的人格修煉,在道光二十年,也就是他不到三十歲的時候就給自己定了課程表,其中有十二項內容,後來被稱爲曾國藩的讀書“條規”。
第一是“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第二是靜坐。正位凝命,如鼎之鎮。每天察思自己過錯。第三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後決不沾戀牀。第四是讀史。曾國藩是個農家子弟,當年他在外讀書時借錢買了《史記》。他父親給他的信中說買《史記》可以,借的錢父親替他還,但是希望他每天要讀,這樣就不辜負父親的一片心。曾國藩立志堅持,“每日圈點十頁,如果中斷就是不孝”,他把讀書和孝聯繫了起來。第五是寫日記。曾國藩一生寫日記從不間斷,日記是他人生修煉的百科全書。第六是日知其所無。就是要每天知道以前不知道的。第七是月無忘其所能。每月要檢點自己學的東西是否有丟掉的,每月要作詩文數首。第八是謹言。就是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第九是養氣。養浩然之氣。第十是保身。就是節勞、節慾、節飲食。第十一是作字。每天早飯後寫字半小時,一生沒有間斷。第十二是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人爲鏡,可以正衣冠”,以曾國藩爲鏡,可以正心誠意,修身養性。聖賢之道從修養始。
其次是走什麼路。天下的路有大道有小道,有人覺得大道太難走、太漫長,總想走小路走捷徑,所以人生常常有機巧之心,投機取巧。要真正成就事業要走什麼路呢?叫“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
“天道忌巧”。天道是厭惡投機取巧行爲的。“以天下之至拙,應天下之至巧;以天下之至誠,應天下之至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分辛苦一分收穫。“天道忌巧”,投機取巧的路是不會長的。魯迅先生說過“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走了捷徑可能有效,但是有限制的,是行而不遠的,人生一定要下笨拙的功夫。凡是成就事業都是這樣,都是非常辛苦的,都是長期勞心、勞力的結果。天上不會掉餡餅,人間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相信什麼策劃,有一個主意就能上了天
,能一夜暴富,世界上沒有那樣的捷徑可走。人生就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什麼叫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就叫路,要踏踏實實地走自己的路。孟子講“源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泉水滾滾涌出,日夜不停,注滿窪坑後繼續前進,最後流入大海。古人講的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的最高的人生哲理,我們要當老實人,一步一步向前走,要下苦功夫、笨功夫,千萬不要思巧,巧害人。孔夫子在《論語》中講“巧言令色,鮮矣仁”,投機取巧、當面阿諛奉承的人很少有“仁”,一般都是小人。曾國藩寫過一副對聯,“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老到,又要清明”。“做事要開張,做人要低調”。朱熹說過“聖賢之言千言萬語教人從近處做起,古人於小學小事中得大學大事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就是叫人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情中明白大的道理,小中見大。要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把兩腳踩在大地上,不能踩在雲中,那樣是會掉下來的,那不是我們踩的地方。“地勢坤,厚德載物”,立足大地上才能幹出一番事業。
“天道忌盈”。月盈則虧,十五月亮最圓,十六就開始虧。“日中則昃”,這是自然的現象,太陽到了中午的時候就要偏移。曾國藩最欣賞的狀態就是“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人生的好季節,花開了馬上就要凋謝。乾卦的上九說“亢龍有悔”,“貴而無位,高而無民”,太高了就物極必反。《管子》說“鬥滿人概之,人滿天概之”,鬥滿了人要把它刮平,人滿了老天就不高興。“天道虧盈而益謙”,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虧損而補償不滿者,盈就是滿,就像月盈則虧;“地道變盈而流謙”,地之本性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低凹的地方;“鬼神害盈而福謙”,鬼神的本性是損害盈滿者而福廕謙下者。孔夫子講“子不語怪力亂神”,“祭神如神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神是一種宗教情懷,是一種信仰,人生沒有宗教信仰是很可怕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累善德的家族,就會有享不盡的福留給後世;如果不積累善德,那麼後世必定遭殃。“人道惡盈而好謙”,人的本性是討厭驕
傲自滿者而喜好謙虛謹慎者。《易經》裡有六十四卦,其中有一個謙卦,謙卦是這樣畫的,上面是坤,下面是艮,坤爲地,艮爲山。山都比地高,但是要謙虛到把山放到地的下面,把自己放到最底處,這就是謙卦。在所有的卦像中,乾、坤二卦是《易經》的入門卦,每個卦有六個爻,在六十四個卦象中只有謙卦是六爻皆吉。漢代有人說謙卦“大可以保一國,小可以保一生”,人們都喜歡謙虛的人,“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天道忌貳”。貳就是有二心,用心不專,不忠誠,無恆心。古人常講,人無二志,心無二用。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常。學貴有恆,謀事貴專。成就一番事業,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付出,纔能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有“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威武不能屈”的志向,纔能有至死不做“二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節。“人生唯有常爲第一美德”。孔夫子提倡“君子不二過”。人生是老實的學問,“忌巧、忌盈、忌貳”,這是人生的正道。
第三是做什麼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把人分爲三種,德才兼備者爲聖人,德勝才者爲君子,才勝德者爲小人。荀子把人分爲三類,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之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之妖也。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不能用君子和小人兩極分化的標準,簡單進行人生分類。應該結合社會實踐解讀人生的選擇。
一是要做有所作爲的人,還是做碌碌無爲的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自傳,他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人生在世就是要有所作爲,爲社會和別人留下點什麼。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在索取。奉獻使人充實,充實才有價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