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八、老無所依(上)

往日熱鬧的的東宮,此時此刻冷清很多,自從北方大勝,平南王被封爲晉王之後,幾乎再無人來太子府了。

之前一直跟在太子屁股後面跑的六部官員也是,太子派人去請,他們就推脫有事,或得病或不在家.......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次太子是要完了,如果只是李星洲有如神助般得勝或許還不足以奠定勝局,但皇上卻加了晉親王,如果不是有易儲之心,這樣加封,簡直就是逼人內鬥。

皇上自然沒那麼蠢,所以意思大家都懂,只怕等晉親王從北方回來之時,太子好日子也到頭了,六部官員依附太子是爲自己牟利,如今見勢不妙,無力迴天,自然不會等死,個個想的都是如何與太子斷絕來往。

這種變化太子顯然是料不到的,方先生已經被他氣走了。

所以當衆人突然叛離之時,太子已經大發脾氣好幾天,又是大罵下人,又是摔東西,沒人敢上前搭話,還打死了一個侍女,屍體擡出去的時候府中沒人敢說話。

.......

烈日之下,府中氣氛死寂,來往人行色匆匆,低頭不敢高聲語,一個下人在殿外猶豫許久之後,還是顫抖的敲開了房門。

此時太子神情衰落,整個人沒了之前的神采。

“出去,給吾滾出去!”太子開口。

下人嚇得噗通一聲跪下,“殿下!小人不是故意的,實在外面有人求見,已經等兩個多時辰了,趕也趕不走,小人.......小人這纔來問。”

“讓他滾!”

“是,小人這就去趕他走!”下人匆匆忙忙的的起來,連滾帶爬退了出去。

太子無神的坐了在那,自斟自飲。

.......

楊洪昭一身素服等在東宮門外,還要避開耳目,手在微微顫抖。

走出這一步,他很難,但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他進京那天,衆多民衆夾道罵他國賊,從南正門,直到午門,一路上的口水足以把他淹死,他挺過來了。

之後很多文人名士,聚集東華門情願,說他作戰不利,禍國殃民,實乃國賊,要皇上嚴懲不貸。

那時他開始有些害怕了,本來路上他想過很多,覺得此戰失利,他卻有責任,但不至於丟性命,他規劃是對的,頂多不過因謹慎而有延誤,出問題的環節在於童冠和楊虎,兩人貪得無厭,縱兵搶掠才導致燕山府百姓激憤羣起反抗,然後連鎖反應,招致後面一系列失敗。

可如今這些書生這麼一鬧,此事就不是看他有沒有錯的事了,如果鬧得太過嚴重,即便他沒錯,皇上爲穩定人心,說不定也不得不殺他。

景國不殺文官,可殺起武人來從不手下留情,前武德使朱越的慘劇不過就在兩三年前,還歷歷在目。

即便如此,他還是穩住了,老老實實在朝堂認罪,然後被暫時革職在家,等候御史臺發落,之所以如此,他心中還有事放不下,他還可以撐下去。

那就是兒子的死活。

郭藥師說他死了,可楊洪昭不信,被遼軍圍困,那也有可能是......是投降了嗎,只要投降了,遼人說不定不會殺他。

越是想起那些,他又開始老淚縱橫,爲什麼自己當初要教兒子精忠報國,教他將門之後,寧死不降云云的話,他從小就這麼做的,此時.......

可他還不死心,他要等,沒有人攻入燕山府,證明楊建業死的那天,他都不信。

所以他能面對朝臣衆口一致的口誅筆伐而默不作聲,面對文人百姓的怒罵裝作聽不見,任由別人去說,甚至外面有些人說起北方戰事,罵他也就罷了,還罵到他兒子身上。

很多人在河邊或是六樓茶肆,悠然自得一本正經說楊建業有勇無謀,死也是活該自找之類的話,又引經據典以來類比。

他咬牙切齒依舊忍住,因爲如果那時與人起衝突說不定會給言官口實.....

(題外話,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這樣小事楊洪昭身爲曾經大員要害怕嗎?舉個例子,北宋時期狄青官至樞密使,兩府宰輔之一,一品大員。可只因他武人出身,言官們羣起攻擊他:他家黑狗長了個角,是邪兆!

仁宗皇帝百般呵護沒辦法,甚至親自去求當時的通中書門下平章事文彥博,結果還是沒用。最終他只得將狄青榮罷出京,立下赫赫功勞的一代名將,在驚懼中病死外地。古人是不講科學的,言官要弄死人,特別是武人,任何微笑失誤都會成爲致命的理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說的就是那種感覺。)

但沒過多久,隨北方晉王大勝消息而來的,還有令他絕望的消息.......新軍破遼國之後解救了數百景軍俘虜,還找到遊騎將軍楊建業的首級。

消息一到,頓時如晴天霹靂,他失神一般在在院子裡站了一下午,無數念頭在腦中紛紛擾擾,攪做一團,最後嚎啕大哭.......

從此之後,他再無牽掛,如同行屍走肉。

每日呆呆出門到河邊酒樓聽人們的謾罵譏諷,傳喚入朝聽昔日同僚搬動是非的無端指責。

慢慢的,他那顆爲國爲民建功立業熾熱之心,也和兒子一起死在了燕山府戰場上。

楊洪昭不似從前了,他開始放聲大笑,也不再謹慎隱忍,出去見那些躺在河邊,坐在酒樓茶肆,閒極無聊,根本不懂什麼叫沙場,卻誇誇其談胡言亂語,顛倒是非的人,他破口大罵,厲聲斥責,甚至不惜動手,又默默記下他們的名字,住處。

對朝堂上的無端指責,他開始大聲回擊,高聲嘲笑那些酸腐言官誇誇其談,紙上談兵,手無縛雞之力,見血都要腿軟,還敢一己臆斷,妄言兵事,是禍國殃民.....

氣得很多人吹鬍子瞪眼,破口大罵。

換來的自然是更加嚴厲的打壓和斥責,甚至有人直接威脅要他好看,幾個昔日好友也私下來提醒他,不要反駁言官們的論調,否則他的處境只會越發危險,越發有性命之憂。

楊洪昭只是磕頭懇求他們,不要再管自己的事了,以免拖累,好友面面相覷,但似乎看出他心中決絕,一邊流淚一邊允諾。

他早就毫無牽掛,接連的不得志,愛子的去世,早磨光他最後的銳氣,最後的希望,他身上只有怒火,一個老無所依的武人最後的怒火......

五百二十六、王府發展一百一十八、帝王之愛三百三十四、議定三百、新軍在手五百一十六、季春生的血兩百一十五、王府底蘊的積累;改革;戰爭前夕兩百一十四、詩語的變化+欽使末敏雲六百二十、鐵騎繞龍城(下)兩百一十四、詩語的變化+欽使末敏雲六百零四、大炮的用法+大國形勢五百九十八、道家真人三百七十九、後手安排兩百一十八、女真示威五十六、動力的發展史六十九、天子慍怒兩百一十五、王府底蘊的積累;改革;戰爭前夕三百二十九、戰前悲慼五百九十九、技術革新+新炮一百七十五、責任分擔三百七十三、皇帝警告五百三十三、原來是你!三百七十八、初漏馬腳三百二十二、治軍五百六十五、入海一百七十、詩語的報復七百一十七、不懂的偉大情懷六百六十四、新槍與新戰術一百五十三、美酒半斤百兩兩百一十八、女真示威兩百零六、明爭暗鬥(大章)一百三十五、秋兒的地位五百五十二、夏國佈局三百五十二、未來一百七十二、秋兒的滑輪組三百九十一、秩序逐漸迴歸六百零二、論功四百一十七、第二條通道七百九十八、兵鋒所向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統六十六、梅園三百零一、參吟風六百七十八、金軍南下七百九十三,完顏宗弼的戰術三百七十五、家常事(下)兩百零三、文治盛世一百九十五、真正的鋼兩百四十、平南王+最大的憂患兩百一十一、面聖準備第九章、聰明的丫頭七十二、我是流氓我怕誰六百九十三、交鋒六百五十六、找一個保護傘六百五十五,命運的邂逅兩百七十八、攻守六十、車轎競爭七百一十五、固立川四百二十六、慈不掌兵一百九十三、手榴彈五十八、故事引發的誤會六百一十八、鐵騎繞龍城(上)四百一十三、內部矛盾+方新兩百六十二、與天賭命一百五十、不知價的李業兩百四十九、陰兵借道+術烈可汗的計劃四百零七、北方陰影三百三十四、議定一百七十、王府來客兩百七十、瀘州局六百三十、鐵木真四百二十九、剿匪記第十四章、蕙質蘭心,秋兒兩百六十七、大局已定兩百七十二、言語之利第十二章、聽雨樓兩百二十七、毛鸞的性命危機+果然出事了三百五十、全民偶像五百九十四、海軍(下)五百三十、血戰+大好消息兩百四十五、瀘州的求救+大事不好一百零九、一百七十、王府來客七百八十三、悲壯一百五十二,論量產的重要性九十六、湯舟爲之求五百五十一、初交鋒+夏國小事六百二十六、軍權在握兩百六十九、一將功成萬骨枯一百七十五、責任分擔六百三十一、草原的難題六百五十三、魏朝仁之覺悟六百三十五、樞密使第一章,瀟王世子李星洲四百四十六、大年初一六十六、梅園六百七十、積蓄力量五百四十三、歷史的車輪(有科普)+絕望的處境四百三十七、天佑景國兩百零五、解圍三百三十六、中秋在即五百二十七、郭藥師的奇兵+西京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