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時分天色還很黯淡,朱久炎就起了個大早來沐浴,他泡在一個大水池裡,渾身被溫水浸泡,說不出的舒服。
溫水緩緩流動,夏夜的汗膩都被洗滌得乾乾淨淨,舒服到了毛孔深處。鼻子裡聞着薰爐飄散的淡淡清香,閉上眼睛,彷彿不是在夏天,而是在萬物復甦的春天,充滿活力,一切都是那麼美秒。
宮女們小心地掀開簾子魚貫而入,有的捧着衣裳,有的端着洗漱物品,在兩旁侍候。又有衣衫單薄的貼身侍女水仙,邁着細碎的步子入水,到朱久炎身後給他按摩放鬆。
水仙是不折不扣的美人胚子,俊俏可人,臉似桃花放蕊,身如弱柳迎風,眉似春山帶雨,眼如秋水含情,身段發育良好,身材已經初顯規模,酷似後世某巖。
她手法輕似浮雲,使人飄飄欲仙。
這樣奢侈的日子好舒服,朱久炎默默享受着。
負責服侍他一切起居的是世子府女官裴娘,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做着蒸薰明目的沏茶工作,她語氣輕柔:“殿下,這砌好的熱茶,等會你將一隻眼睛半睜着湊在杯口上,讓熱氣蒸薰。薰一刻鐘左右再換另一隻眼睛,每天至少薰一次,薰後的眼睛會感覺十分清亮,看得很遠,再用泡開的茶葉敷在閉起的雙眼上,也可以收到美目的效果呢,王妃娘娘從小就這麼保養的。”
從小帶朱久炎長大的女人,王妃孃家陪嫁族人……這女人也讓他更覺得輕鬆,快二十八歲的裴娘,比水仙高出一個頭,腰肢纖細,體態端莊,麗豔非常,上身披一件硃紅紗羅衫,輕掩身前,肌膚隱隱顯露,皮膚很好。而且看起來十分年輕,眼睛大大的,王府女官的夏季禮服便是如此好看。
裴娘舉止很有禮數,爲人很容易滿足,世子府一直給她打理的井井有條,照顧起朱久炎來那從來是一絲不苟的,她外表看着不易相處,其實內心非常善良。
朱久炎嘴角露着微笑,舒服的享受着水仙的蒸薰,懶洋洋地說道:“水仙,按摩手法又進步了,我都快給你按睡了。裴娘快看看什麼時辰了?要出門辦正事了。”
水仙一喜,眸子亮亮的,不禁抿嘴兒笑道:“謝謝殿下誇獎。”
裴娘蹲身行禮,對朱久炎輕聲道:“時辰也差不多了,殿下快出來更衣吧,準備出宮接客吧。”
朱久炎“嗯”了一聲,氣定神閒地張開雙臂道:“好,幫我更衣,接客……額,裴娘這裡要改改,接客?接什麼客!迎客!咱是出門迎客。”
………………
人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歸結到最後,無非是一個錢字!有錢萬事皆易,沒錢寸步難行,這兩句話雖然有誇大成分,但是卻也不無道理。
朱久炎看着面前這個太監,有種想打人的衝動。
“什麼!我這世子印在典寶所取不了錢?”朱久炎興匆匆地找到典寶太監胡康,想用世子印從王府典寶所,先取點錢出來,好方便以後行動。
典寶正胡康是一個蒙古後裔,他對着朱久炎用一口倍兒地道的南京官話回道:“不是奴婢不給殿下,而是您根本就沒發過俸祿。”
“嗯?”朱久炎連忙看向身邊的四個伴伴。
趙來連忙接口回道:“殿下,《皇明祖訓》中定的是宗室子弟年滿十歲,朝廷方纔發放俸祿。”
“那我沒有月例錢嗎?”朱久炎追問。
“殿下的月例錢王爺王妃真沒定過,可能覺得殿下還年幼……沒有需要用錢的地方。”趙來期期艾艾地回覆着。
朱久炎轉頭盯着胡康惡狠狠地說道:“這麼說的話,我這世子印在你這裡,是什麼都拿不到?對嗎?”
胡康面無表情一板一眼躬身回道:“殿下能取文房四寶和生活所需器皿。要是取錢財的話,奴婢需要看王爺或王妃令諭,還請殿下別爲難奴婢。”
看着這個蒙古太監膚色呈黃褐色,臉型窄長,顴骨突出,眼球呈褐色,骨骼粗大,中等身材。說起話來吊着個臉,一副所有人都欠他上百萬的樣子,這種人真TM的適合守典寶所。
這胡康也不知是誰安排的,一副不怕死的樣子,看在你守我家財物這麼用心的份上,爺不跟你計較。拿這種按規矩辦事又不怕死,還有品級的太監真的沒點辦法,朱久炎默默轉身往回走去。
這麼講,現在是爹孃超富!我貧窮?需要等那恐怖分子老爹翹辮子了,才能繼承他的遺產和地位?
別鬧,那縱火犯老爹,信道教的!天天養生、練武、他還喜歡文學書畫,陶冶情操。
二十出頭就一副將要成仙的既視感,感覺活不過他呀。
但也不能每次辦什麼事,都去找娘拿錢吧,太不方便了。現在一個六歲的小孩,去拿錢都編不了一個好藉口。
身無分文,可怎麼發展呢?對了!昨天還收了劉常那死胖子一筆賄賂呢。
朱久炎想到有筆錢財,就等着自己去搬,微微有些竊喜,連忙回頭吩咐道:“天佑大哥,勞煩你帶上人手領着趙來去王延宅院,把那些財物和值錢的東西,全部給我搬回世子府!現在就一起出宮吧,天福二哥咱們去碼頭迎接江陰侯。”
希望王延這死太監這幾年貪污的錢,能讓我脫離貧困階層,朱久炎滿懷期待地想着。
……
夏日午時,草叢中金鐘兒、叫哥哥和紡織娘唧唧合鳴。
金色陽光從潔白的雲絮中照射下來,在長江上形成大小各異的斑駁景象。朱久炎以前住的城市也是沿江城市,能看到無數的船隻每天進出港口,汽笛響動,就像將要遠行的將士。
放假的時候,他往往一個人跑去江邊,浩瀚的長江總能讓他靜下心來。忙忙碌碌的都市生活,能夠在閒暇之時停駐在江邊眺望蒼茫遠景,那也是一種享受。
算起來,他已經好久沒有見過如此清澈見底的江水了,這種顏色很少見,仔細想想,好像只存留在童年的記憶當中。
王府爲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江陰侯,碼頭上人頭攢動,無比喧囂,無數穿着鮮紅明亮山紋甲的湘王護衛軍已經將荊州一號碼頭前圍得水泄不通。
護衛軍們頂盔貫甲,手中拿着雪亮的刀槍,掌着鮮明的旗鼓,嚴陣以待。
而就在碼頭外一百米之地,焦頭爛額的六房衙役已經把自己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他們汗如雨下,在全力維護秩序。就算在炎熱的夏日,國人湊熱鬧的愛好自古有之。百姓們都停下腳步,沿着衙差們的警戒線,遠遠地站着圍觀,猜測着荊州來了什麼大人物。
牆頭、道旁樹上都爬滿了看熱鬧的人羣。賣小片西瓜和炒瓜子、麥芽糖的小販靈活地在人羣中兜售他們的物品。
瞧這陣勢,只怕不是當朝權貴就是欽差大臣吧!
衙役們很羨慕站在碼頭警戒線之內的護衛軍們,因爲他們可以悠閒地排着方隊,顯擺着他們光亮的鎧甲和武器,而不用和這幫磕瓜子看熱鬧的百姓一起擁擠,爲一個好一點點的位置推推搡搡。
衙役們還要負責警戒。他們得到命令,一定要保護好六歲的小世子安全。
不過白擔心罷了!一千護衛軍在,誰敢冒天下之大不諱,幹出點什麼事來呢?滿城的城狐社鼠也得到警告,早已銷聲匿跡。
護衛軍方陣之中,朱久炎穿着正式的王世子皮弁服居中而立,大紅絳紗袍,中單爲深衣素紗,前蓋蔽膝,腰後大綬用黃、白、赤、玄、縹、綠,皮弁八縫,每縫前後用三彩玉珠八顆其餘皆同親王,江風把絳紗袍衣袖吹得獵獵作響,頭戴一頂金絲織就的瓔珞冠,小小年紀盡顯丰姿神秀。
好重!好熱!這一身禮服怕是有二十斤,累死人了!朱久炎心裡不斷吐槽。
在他身後,按官階品級依次站着湘王府所有文武屬官和荊州闔城大小官員。
午後的陽光照在寬闊長江河面上,河面遠處帆影纔開始露出輪廓,三艘官船緩緩駛來,大江船有前後雙桅,兩側的軍士喊着低沉的號子,整齊合一地划動船槳,官船乘風破浪快逾奔馬,行駛起來有快又穩。
船上多懸北斗旗,打頭一船正面插左右兩旗分別爲:清道、金鼓,居中上書江陰侯吳。
這艘大江船沒有什麼漂亮的裝飾,走廊、艙房、船頭和船尾給擦拭的一塵不染,首船鼓號齊鳴,部曲便小跑着出艙在船頭船舷列隊,船上管事、僕人也都齊齊整整的穿着青衣小帽,站着方陣,無比安靜。
江陰侯吳高卓立在船頭甲板上,居高臨下地看向碼頭上面的迎接隊伍。
這位四十多歲的大明帝國世襲侯爵,臉上輪廓分明,手足頎長,頜下黑鬚隨風飄拂,站立船頭自有一股震懾人心的霸氣。
他穿着正式朝服,衣袖給江風吹得獵獵作響。吳高沒有因爲荊州的盛大歡迎而高興,他下意識地看了一眼腳下的甲板,眉頭隱隱皺着,顯然憂心重重。
當今聖上爲了加強集權和整頓吏治,接連查辦了“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藉機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牽連甚廣,戰功卓著的開國功臣、勳貴,給皇上殺的所剩無幾,父親要不是病逝的早,估計也難逃一劫。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如此,不外如是。
自從襲父爵以來,他一直謹小慎微,只鑽研練兵之法,不習征戰之事,萬事低調,不肯出頭,唯恐給皇上注意,傾覆了江陰侯府。
前年奉旨率部征討百夷之際,他特意小敗兩陣,想學習漢相蕭何自污來避免災禍,罪是獲了,給聖上貶去廣西練兵,他還挺高興的,自以爲遠離了風暴中心。
沒料到臨行之前又接到了聖上密旨,明面上是去廣西練兵,實際卻還有徵討土司趙宗壽之重責。
吳家是開國功勳,聖上賜了丹書鐵券,而且吳家還是世襲侯爵、與國同休,地位已經差不多到頂了,再往上恐有胡惟庸、楊憲之禍。吳高現在只想安穩度日,謹小慎微才能保得世代富貴,他並不想再立功績惹人關注。但現在他接了皇上密旨,真如手握一隻燙手的山芋。所以他是每日憂愁,只期望對趙宗壽動兵之時自己能把握住方寸。既完成了皇命,又不立大功,給世人一個吳高平庸的感覺。
荊州城終於到了。
吳高站在船頭迎着清新的江風,眼前江邊景色怡人,港口兩岸層林盡染,倒也胸懷爲之一暢。那些朝堂上煩心的事情他暫時不想考慮了,只想好好在荊州休息幾天,看看弟弟和侄女,一敘親情。
吳高帶領侯府部曲大步走下船來,望着在烈日下,等候已久的親王世子和荊州官員們。他不禁心下寬慰:婉兒嫁給了湘王,倒是個很好的歸屬,孩子都長成小大人了,弟弟一家也有了前程,吳家也有了強援。
世子小小的個子,卻像個大人一般站姿端正,舉止有度,一張小臉笑嘻嘻地。一見到他,就彎下腰來預備施禮。他連忙正了正衣冠,“哈哈”笑了兩聲,跑上去扶住世子雙臂,然後對朱久炎拱手彎腰施禮後說道:“世子殿下,莫扎煞了微臣,在外您是君,在下是臣,應當微臣向您施禮,殿下安好。”
“大外公當面,久炎代父母向您問好,一別經年,可無恙乎?”
稍後,朱久炎再一絲不苟地向吳高施禮。昨日早已給人彩排過多次,他毫不怯場,按照昨天練習的禮儀流程,執手寒暄一通後,領着江陰侯一行往荊州城走去。
“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城自古乃九州之首,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當之無愧的“帝王之都”。
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一百位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宰相之城”。
從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也是實至名歸的“詩詞之鄉”。
在明朝荊州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所以非常繁華富庶,水路發達,物產豐富,歷來都有湖廣熟,天下足的叫法。
朱元璋將荊州劃爲湘王封地,實在是對這個兒子疼愛之極。
雄偉的荊州古城,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還佔有地理之利,城內集市和商販特別多。城內共有五個市集,尤其是城北的碼頭和集市,更是匯聚了全國的各種特產貨物,碼頭上船舶首尾相接,千里不絕,集市內人來人往,行色匆匆。
哪怕今日湘王府和府衙,調動了大批軍馬迎駕貴客,檢查亦更加嚴格了,累得百姓大排長龍,城內的興旺亦未減半分,更顯繁忙緊張。
大明諸王享受的待遇、禮儀、衣帽、車輿、旗幟、居住的宅第,降天子一等。
也就是說,王爺的儀仗排場,只比皇帝略遜一籌。
湘王府一千護衛軍開路,旗牌、中軍、校尉一對對雁翅排開,儀衛司的侍衛們則圍繞着中間的兩輛馬車,做着安全警衛工作。浩大綿長的隊伍,行過碼頭,穿過集市往湘王府緩緩行去。大隊侍衛宦官宮女走在車輦前,手裡打着團龍旗、清道、幰弩、杖皷、鐙杖,車輦後有班劍、吾杖、儀刀、骨朵、戟氅各二,再其後,又有寶珠龍文的紅油絹銷金傘、紅紗燈籠、紅油紙燈籠等等朝儀用物,所執者皆是校尉,旗幡遮天,羅傘蔽曰,盡顯皇家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