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撞個稀爛

爲了儘快回到寧波,樊士信不再走陸地,他下令士兵就地伐木扎排,製作木筏,走姚江去寧波,這是最快的辦法,雖然很危險,但樊士信已經顧不上這麼多了。

梅殷是什麼身份?哪裡還敢延誤時間。

寧波城沒了不要緊,但梅殷要是沒了,他樊家還能有人能活在這個世上?

況且這樣也好,久攻定海而不得下,樊士信勢同騎虎,這道命令恰好解了他的困局。

幾百只木筏迅速做好,四周用木頭圍起,就是一條簡易小船,多餘的木料做了幾千支槳,只是要運送的人太多,比較費時間。

第一批士兵已經出發,正在忙碌划槳的時候,忽然間,大地開始微微顫抖起來。

衆人驚訝,回首張望,有人忽然指着後邊大喊:“定海的人追過來了,快劃,快劃!”

只見一條黑線出現在後方,漸漸地,黑線越來越粗,雪花滾滾,水中的波紋顫抖得更加劇烈。

樊士信冷笑一聲,大喊道:“加快速度划槳,讓他們爲我們送行!”

“能跑得了嗎?”

“嗚——”

號角聲吹響,正是朱久炎率領的船隊溯流而至,要知道,他在此地等候已久!

聽到江對面傳來的號角聲,再看到黑壓壓一片船隊,徐忠所部上下歡聲雷動,他們興奮地在岸邊來回奔馳、呼喝,將樊士信岸上的退路封住,等待着江中的羊羔再次上岸!

“嘭!嘭!嘭……”

撞擊聲不斷響起,對兩萬餘坐在木筏上的羊羔,朱久炎只下達了一個前衝的命令,高大的湘軍艦船如一羣巨鯨,重重撞向朝着岸邊狼狽划槳的官軍木筏。

兩萬官軍坐在木筏上,沒有絲毫還手之力,甚至連弓箭都來不及射出,巨大的撞角已經衝到了眼前,一艘艘鉅艦毫無阻礙地從這些載滿官軍的木筏上碾壓了過去……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僅僅只用了一刻鐘,湘軍便將所有官軍全都撞入江水。

會水的士兵朝着岸邊死命撲騰,不會水的只能憑藉本能在水中胡亂掙扎,苦苦哀求救命。

對於這些普通士兵,朱久炎還是心懷憐憫的,有意投降者,一律讓人放下繩索、繩網,將他們挨個撈了上來。

至於岸上的那些士兵,自有徐忠他們去收拾,只要肯放下武器投降,湘軍的政策還是以收降爲主。官軍士兵對於同爲大明人的湘軍也沒多少反抗的念頭,只不過是換個人領導而已,都是朱家人,對他們來說沒多大區別。

除了那些倒黴者,有被當場撞死的,有嗆水淹死的,官軍其實只死傷了幾百人,被綁的投降官軍像糖葫蘆一樣,溼淋淋的,被串成一大串。

清理江中的木筏殘骸,讓湘軍花費了不少的時間,跑得最快的樊士信眼見無力迴天,當機立斷,拋下那些拚命涉水試圖上木筏的潰兵,在親兵的幫助下泅水往下游逃竄。

披頭散髮地上了岸,樊士信被十幾名親兵簇擁着向南奔逃,他們渾身都溼漉漉的,風一吹,更是讓冷徹心肺,一路跑,一路哆嗦着,打着冷擺子。

好容易跑出十幾裡,後面漸漸沒了追兵,樊士信才稍稍停步,喘了口粗氣。

就在他暗自慶幸的當口,一支強勁的利箭從後面射來,快如閃電。

樊士信想躲已經來不及,這一箭“噗”地正中他後腦。

利箭射穿頭顱,箭尖從前額透出,樊士信大叫一聲,當即倒地氣絕身亡。

十幾名親兵正驚惶之時,一千名湘軍騎兵已將他們團團包圍。

“嘿嘿,想逃出李二爺的手掌心?李二爺的眼可是練過的!”李天福冷笑一聲。說完後,當即下令:“一個不留!爲死去的兄弟們報仇!”

梅殷的唯一希望樊士信最終沒有帶回去一兵一卒,兵馬也大半投降,本人更是慘死在李天福的箭下,他再也不用擔心回去後如何交差了。

駐守寧波的梅殷收到慈溪寫來的軍情急報,氣得喉頭一甜,一口老血差點當場噴出。

他艱難地將鮮血咽回腹中,順了口氣,才接着讀了下去。

這封急報是慈溪縣令寫的,說是抓到了樊士信部的潰兵,據潰兵所說,樊士信回援途中,在姚江上遭遇湘軍埋伏,全軍覆沒,樊士信已經殉國,沒有兵馬能夠回援寧波城了。

最後慈溪縣還在委婉地表示慈溪城小兵弱,希望梅大人能夠派兵援助,或是准許撤退……

派兵援助!?敵軍的騎兵不斷地在寧波城外轉悠,梅殷自己都想要人來救援,哪裡還有閒心管小小的慈溪城。

“該死的樊士信,這個笨蛋,回援都不知道察看有沒有埋伏,異想天開,居然想做木筏撤軍,他腦子長的是幹什麼用的!?”梅殷怒不可遏地大吼起來,早就沒有了以前的威嚴與沉穩。

蹇義遲疑片刻,最終還是冒着被降罪的危險開口言道:“大人,樊士信身死,兵馬俱失,我們不能再這麼被動應對了。敵軍收降俘虜,眼下實力大增,少說也有了三四萬兵馬,若是等他們集結完畢,靠咱們這麼點兵馬是很難守住寧波城的,就算守住,也是傷亡慘重。”

他不得不站出來陳述一個事實。別說現在兵力懸殊,即便兵力相當,他也知道根本守不住寧波。

不說主帥梅殷不通兵事,單說江南兵馬承平多年,多年未經戰事,尤其是建文天子上臺之後,江浙各衛所的主要任務就是交糧,其次纔是交兵,武備廢馳到了極點,只有都指揮使司派人下去巡查時,纔會來幾回操練。

堂內的很多江浙將領都是一副腦滿腸肥的樣子,上個戰馬都要兩個隨從協助,最可笑的是這些將領連朝廷分發下來的火器都不認識……

反觀敵軍,湘王世子朱久炎可是個出了名的厲害人物,湘軍戰士也是出了名的精兵,戰力彪悍,從起兵到現在一路凱歌,從無敗績。

蹇義知道,就算換了精通兵事的徐輝祖來指揮這羣江浙兵馬,也絕不可能守住定海。

“那該怎麼辦?”兵家之事確實難爲了梅殷,他已經慌了神,只秉着“誰發問誰解決”的辦法,反問了回去。

“如今我軍處於劣勢,必須要出奇招,才能挽回局面。”蹇義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

“出奇招,難道還要轉守爲攻嗎?”鄭賜用嘲諷的語氣反問道。

金幼孜卻是老實地呆在最後面,恭敬地站着,不再有什麼反應。

“奇計?願聞其詳。”梅殷目光之中充斥着希冀。

蹇義暗暗咬牙道:“下官想到一個辦法,或許可以轉變眼前危機,來個反敗爲勝!”

“說!”

“咱們可以在東、北、南個甕城裡埋下火油等引火之物,然後佯裝懼怕撤退,來個引君入甕,一把火燒了入城叛軍,將他們來個一網打盡!”蹇義兇狠地道。

“蹇義,你好大的膽子,你是想陷梅公於不義嗎!?”鄭賜再次出言強刷存在感。

“你的意思是,留着西門突圍。這,這辦法好還是好,但大火燃起卻是不太好控制,城中十幾萬百姓,若是誤傷怎麼辦?即便沒有燒到百姓,對寧波城的傷害也還是巨大,此舉太傷天和,這是造孽啊。”梅殷深吸一口氣,駭然道。

“下官也知道此舉有傷天和,可是陛下與造孽相比,孰輕孰重?寧波若失,南京就暴露了叛軍的刀鋒之下,咱們必須爲陛下爭取時間!”蹇義繼續無視鄭賜,他的話卻是直攻梅殷的內心。

其實他知道即便湘軍中計,也不大可能傷筋動骨,但若是有了此功勳在,回了京城之後他就好交代了,起碼罪責與他蹇義無關。

而且湘軍實力如此強大,居然從海路過來直取南京,這攻勢已經超越了燕王,蹇義當然要阻攔湘軍進兵的步伐。

他在建文一朝不得重用,一直處於政治邊緣地帶,他看好燕王,將寶押在燕王一方,早就想辦法與北平取得了聯繫。他以前就當衆出手害過朱柏,朱久炎看他那兇狠的眼神,他至今不敢忘,當然不希望湘王府奪得天下。

至於寧波城內的百姓?大火不一定燒到他們的身上;寧波城被毀?只要燕王奪得天下,戰後撥款重建就是了,蹇義在心中如是說道。

“好,就這麼辦,你去執行吧,無論如何,咱們都要爲陛下爭取時間。”

梅殷的雙眸之中劃過一抹狠芒,不顧其他人意圖出言反對,擡手就扔出了令箭。

有了梅殷的令箭,半個時辰不到,蹇義就已經全軍動員起來,東、北、南三座甕城都被他埋下了各種引火之物,城頭也佈下了防禦構造嚴密的引火弓箭陣,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計劃在進行着,只等湘軍上門。

甕城上,金幼孜神情複雜地注視着下方埋土放置火油、茅草與炸藥的士兵們,低聲嘆了口氣。

“金大人爲何如此惆悵?”身後有人笑問道。

金幼孜回頭,見是護送他來江浙的千戶陳佐,他行了一禮後才苦笑搖頭道:“你相信嗎?對面的朱久炎,不用一個時辰便可以不費一兵一足,拿下寧波城。”

“金大人這麼說,讓梅公情何以堪,他可是將希望全部寄託在此計之上。”陳佐調侃着笑道。

“蹇義與鄭賜沒什麼不同,都是居心叵測之輩,陳千戶難道還看不清嗎?”

我也是居心叵測之輩。陳佐有些尷尬,他是陳瑄的嫡長子,對於父親投靠湘王府,藉助湘王府勢力火速升職的事情,他是清楚的,陳家早已綁到了湘王府的戰船上,他陳佐自然也是湘王府的人。

他十分欽佩金幼孜的才華,不想與他爲敵,心裡也希望將金幼孜拉到湘王府這邊來。

金幼孜卻不疑有他,他不想同齡人陳佐受到傷害,繼續道:“金某可以斷定,蹇義的計劃必敗無疑,陳千戶還是和自己的部下多多考慮一下。”

陳佐臉色頓時肅然,笑意一斂,拱手道:“請金大人賜教。”

“陳千戶是武官,應該知道蹇義的計劃雖然看起來很完美,實則漏洞百出,不說湘軍是以水軍、騎兵爲主,靈活性極強,單說湘王世子朱久炎養的那兩頭雕,就被蹇義給忘了!

湘軍對我軍行動一直了如指掌,無視樊士信三萬人馬,分兵深入,驚動慈溪,引出梅康,突襲鄞縣,再立馬調轉槍頭,埋伏急於迴歸的樊士信。這一系列的戰術,好像就是一個完美的連環計,他們還完美地執行了這個計劃!

這個計劃有這麼多個環節,來回往返數次,幾線作戰,理論上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如何保證這個計劃不出一點紕漏?這不但要有內奸響應,而且還要……”

說到這裡,金幼孜一指天空道:“還要天上長了眼睛才行,而且天上的眼睛要能夠隨時和其溝通,那朱久炎正好就養了兩頭猛禽!我估計,他正是憑藉這兩隻巨雕,才能隨時對各支隊伍進行調整,達到如今的效果!”

陳佐暗暗吞了口吐沫,這金幼孜好厲害,連內奸都想到了,神鵰也算到了,雖然是根據結果進行反推,但也算是很可怕了,反正他陳佐自問從沒見過這麼聰明的人物。

金幼孜轉身指向下方正在忙碌的士兵們道:“地上埋了這麼多的引火物,湘軍都不需要攻城,只需使用遠程襄陽炮發射火球進來,寧波城就丟了。而我們只能跟隨梅殷從西門逃生,但西門能逃出去嗎?有天上的眼睛在,西門外面必定有大軍埋伏。”

陳佐臉色大變,金幼孜居然將他們的計劃推算得不差分毫,而且將他這個內奸都算了進去,他不由緊張地說道:“金大人怎麼剛纔不向梅公稟告這些?”

“幼孜又不是沒試過,前兩次進言,陳千戶應該看在眼裡,我一進言,鄭賜又會出來攪和,結果必然是再度吵起來,梅大人在心煩意亂的情況下,只會對此產生厭惡,如何會聽從我的建言?”

金幼孜嘆了口氣,語氣無限惆悵。

第四百八十九章 海上風箏 下第二十八章 閱江第二十八章 閱江第五十六章 真相 上第五百零四章 朕纔是天下的主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賊訊第六百六十九章 朱允炆的魔咒第四百三十二章 任重而道遠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景隆的結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厚道太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肉沙包第五百零二章 感同身受第七百一十五章 朕,朕不能當亡國之君第五百一十四章 寧王!?第一百零八章 什麼叫顛倒黑白第九十九章 再遇襲擊 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朱高煦在此!第一百六十七章 楚王府的反擊 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憐星劍斬白蓮根第一百九十七章 子隨父第四百二十四章 錦衣衛指揮使的魔咒第四百九十二章 扶桑人的自信來源 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淘寶商樓第六百零五章 準備起事第三十八章 決鬥 上第六百三十章 徐忠的驕傲第六章 湘王(精修)第一百一十章 報仇雪恨第四百三十八章 燕王府的鴻門宴 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兵圍紫禁城第一百二十章 搗毀一切第七百五十九章 世上最好的女婿第二百六十七章 絕色妖女第五十五章 剝繭第四百九十四章 爲大明的工藝正名 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廠廠公第六百六十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四十二章 朱高熾 下第七十四章 父子 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瘋狂第六百零九章 當朕是傻子嗎!?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二病發作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基大典第五百七十二章 他是鄭和!? 上第七百零九章 來世再報君恩!第三百五十章 拳風如龍,怒吼似虎第五百二十八章 鳳山玉碎崑崙叫第三百八十九章 三種炮彈第二百六十二章 輕紗幔帳第三百六十九章 擴軍、造船第六百六十六章 威勢第六百零三章 欺上門來第五百二十六章 盛大的開幕式 上第七百七十章 朱能身死、張玉陣亡第六百五十一章 荊州絞肉機第三百四十章 讓鴿子飛一會兒第七百九十章 突襲燕王!第五百二十章 到底誰最橫 上第七百零八章 現實的無聲諷刺第五百六十四章 徐家兄弟第七百五十八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五百零六章 建文帝的文青病 (兩章合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腥殺戮第七百八十二章 燕寧大戰第七百一十七章 快宣太醫——!第七百四十八章 正位東宮第二百零一章 寧王出場第五百九十章 君父從來無錯第一百四十六章 蛻變 第二百五十章 瘋子朱孟熜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給機會第七百零三章 迎我父王來京!第一百六十七章 楚王府的反擊 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咱還沒到聖人的境界第五百九十七章 兵圍岷王府第八十五章 秀玉第二百六十五章 賊訊第四百六十九章 隔牆有耳第三百六十四章 朱允炆的反應 (兩章合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寶島族臣服 上第三十八章 決鬥 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少年愛慕第七百九十二章 戰馬咆哮、刀光閃爍!第五百零四章 朕纔是天下的主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喜得良將第八百一十九章 燕王的不安第三百八十七章 神兵利器第二百六十二章 輕紗幔帳第三十九章 決鬥 下第九十三章 孤注一擲的朱孟熜第七百三十一章 “七王議和”第八百二十二章 燕王通敵第五百六十八章 憐星與妙錦 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朝會 上第一百零九章 致命的吸引力第二百一十章 永安王的天賦演技第四百零一章 馬皇后的手段 中第五百二十二章 李二都督受難日第五十三章 驗屍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份洛鐵般的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