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的解釋確實很好,朱柏以下衆人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朱柏也覺得‘永樂’二字不妥,不說它曾經被人用過兩次,單說自己這堂堂湘王,就不可能自降身份跟張重華、方臘混到一起去。
朱柏再讓衆人集思廣益,朱久炎這會兒卻有了主意,想也不想就擡頭說道:“父王,建業二字如何?一爲南京古稱,有紀念皇爺爺在南京開創盛世之意;二也有創建千秋功業,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媲美的意思;三有全盤否定建文之意。”
朱柏默默點頭,心念數遍,決定用朱久炎提供的“建文”二字,當即拍板同意。
朱久炎退到衆臣前面,帶領衆臣一起,朝着朱柏恭恭敬敬地行禮,然後吩咐再門邊伺候的馬禾和趙來道:“把我爲父王準備的皇帝袞冕拿來!”
朱柏還沒進南京之前,朱久炎對於拿下南京已經有了譜,所以早就讓人制作了朱柏登基所用的皇帝袞冕。
朱柏笑道:“好小子,還是你細心,連這些瑣事都預備好了。”
朱柏一路帶兵趕來南京,根本沒想到登基這事,沒想到進入南京這麼順利。他還準備在父皇的宮裡翻找一件對付着登基呢,好在朱久炎早就提前做好了準備工作。
朱久炎只嘻嘻一笑。
不一會兒,馬禾和趙來便將袞冕恭敬端來。朱久炎親自接過,在衆人面前展開,只見厚厚一疊皇帝袞袍,玄衣黃裳,白羅大帶,黃色蔽膝,外邊是一條玉帶。
另一隻漆盤上,放着皇帝冠冕,前圓後方,玄表纁裡,前後十二旒,每旒五采玉十二珠。
朱久炎將袞袍展開,只見玄色上衣繡着日、月、星辰、山、龍、雉六種圖紋;明黃下裳則繡着虎、藻、火等六種圖案。繡工細緻精巧,絕不可能是匆忙中弄出爲敷衍的東西。
這套袞冕,沒個幾年工夫根本就做不出來!
衆降臣心裡都在吐槽:趕情你父子二人早就做好了登基的準備了啊!不過,他們也暗暗心驚,沒料到這年輕的世子竟有如此深遠的打算。不過,這也證明了這父子二人,絕不是沒有野心的人。
有野心不是壞事,有野心才能搞出一個煌煌盛世!
朱柏瞪大了眼睛,驚喜交加地笑罵道:“你這小子,倒是事事給爲父考慮了清楚。別愣着了,幫爲父穿上,看合身不。”
朱久炎嘻嘻一笑道:“父王這衣架子一樣的身材,穿什麼都有樣,穿上龍袍必定是真龍天子!”
“小馬屁精!”朱柏微笑着誇獎道。他這輩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教出了朱久炎這麼個兒子,不僅能夠馳騁疆場,爲他建功立業,還能爲他細心謀劃,事事早做佈置,所謂稱心如意,不外如是。
在朱久炎的幫助下穿上上玄下黃的袞冕服,朱柏更顯得容光煥發。
“父王穿上袞冕服後,真是像極了皇爺爺。”
朱久炎說得沒錯,這套袞冕服果然與朱柏體型十分相配。
馬進忠早已命人搬來了等人高的銅鏡,朱柏來回照了幾次,也是越看越滿意,甚至還有興致擺幾個造型。
戴好冠冕後,朱柏忽然想起什麼,遂對朱久炎呵呵一笑道:“只可惜你母妃和憐星不在此。別看她們鎮定自若的模樣,這段時間她們心裡肯定在爲咱們父子擔心受怕,如今總算也有了個好結果。對了,你那金子、銀子不是飛得很快嘛?讓它們趕緊回去一趟,把這好消息告訴王妃和憐星,也讓她們兩個儘早安心!”
“父王!”朱久炎笑呵呵地回道:“七王投誠、南京開城的一系列謀劃都是東廠弄的,也可以說是憐星策劃的,還要我們傳什麼消息?消息已經傳回來了,母妃與憐星已經到軍營裡了。”
“對對對!”朱柏一拍腦袋,笑道,“咱真是高興得糊塗了!竟忘了東廠這茬!”想了一想,朱柏又道,“大事都忙的差不多了,咱現在倒是想起一件事來,聽說舟山那女子爲你生了個女兒,咱當了爺爺都不知道,咱這爺爺是不是應該見一下孫女?”
“嘿嘿。”朱久炎撓了撓頭,尷尬地笑道:“她們母女馬上也快來京城了,我給您孫女取了個名字叫朱靖,您馬上就能看到她了。”
“朱靖?你倒是挺看重這閨女的,到了京城,記得馬上帶給咱這個爺爺來瞧瞧。”朱柏沒好氣地搖搖頭,最後奮力一揮手道:“這裡沒你的事了,接了憐星,去魏國公府吧。”
朱柏很清楚地知道徐增壽和憐星的父女關係,這也是他剛纔決定把徐家的事交給朱久炎的原因,他是越來越認可憐星了,徐家的事也只能交給朱久炎去處理。
“謝父王。兒臣告退。”朱久炎感激拱手,然後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帥帳。
……
“我已經知道徐增壽就是你父親,也知道徐增壽是個什麼樣的人……但,徐家對穩定朝局的作用你也是明白的,所以於公於私我都希望……”朱久炎一襲天藍色的長袍,拉着憐星的柔荑,二人漫步在南京的湘王別院之中。
“不用說了,我明白。”
憐星身穿白色宮裙,絕色容貌揚起一抹風情,嬌嗔了一聲,小手狠狠地捏着了一下朱久炎的掌心。
這一下可不是因爲徐家的事,演戲而已,爲了朝局的穩定,就算朱久炎不開口,她也會主動提出來。她心中吃味的是,朱久炎給何秋娘的女兒取名爲朱靖的事,這纔是女人主要關心的問題,即便何秋娘是自己選的也不行,自己以後的孩子可不能吃虧。
“父王的意思你還沒看明白嗎?他登基後,我就是太子,讓我如此小心的處理徐家,還不是因爲你?”
朱久炎伸手輕輕抱着她的柳腰,道:“這可是太子妃的待遇呢,太子妃的孩子,無論男女都是最尊貴的,誰敢輕視?”
“討厭,你說什麼呢,什麼太子妃的孩子,我哪裡有孩子?又在亂說!”憐星絕美的臉容有一抹緋紅,美眸閃閃之中帶着一絲絲的愧疚,糯糯低聲道:“好了,我們去徐家吧。”
“去徐家之前,有件事情要認真說清楚。”朱久炎面對面地看着憐星,雙手握着着她的肩膀,四目對視,他深情地道:“你就是我的太子妃,你的孩子就是大明未來的繼承人,我不是開玩笑的。”
“討厭,偏偏要在這大庭廣衆下說,杏兒她們在旁邊……”憐星面容緋紅,滾燙燙的,直到耳根。
“光明正大的事有什麼不能說的?我就是要讓所有人都聽見、都知道!我要讓徐家能和你沾到親而感到慶幸,要他們感到光榮;我還用太子的儀仗,皇家的大禮,把你風風光光的擡入我的太子府。你就是東宮的女主人。”
朱久炎有些歉然地道。這半年他都在外行軍打仗,然後又每天忙着接管朝臣的事情,現在又在忙朱柏登基的事情,今天要不是朱柏提起,憐星真的有些給他忘到腦後了,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憐星,你答應過我的,你忘記了嗎?看這個,還記得它嗎?”
他的聲音低沉,他一手從懷中拿出了小時候的那個織女娃娃,一手拿起腰間的望舒。
“我記得。”
“明天父王登基,會先行乘坐天子御輦前往孝陵拜謁;我的太子車攆也已準備停當,我想邀你同乘,我們一起去孝陵。”
“這,不太好吧……我們畢竟沒有成婚。”
“哪個成婚儀式有登基大典的正式?明天也是我們的婚禮!”
“會惹人非議的。”
“我早已命典寶所的胡康製造了你我二人的成婚銀冊,周王與齊王也幫我在宗人府存檔了。憐星你就是我的世子妃,我們早已成婚多年,明天你就是我的太子妃。你明天願意坐我旁邊嗎?”
“我願意!”
這是憐星第一次在大庭觀衆下,正面大聲迴應朱久炎的愛意,碧水秋月般的美目盈盈而閃,看着朱久炎的英武而俊朗的臉龐,想起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暖流在她的心中流淌着,她的心此刻是幸福的、是甜蜜的。
朱久炎慢慢地俯下頭,看着這一張近在咫尺的絕美容貌,心中再也忍不住,輕輕地吻上了那張紅潤驕豔的朱脣。
這一吻,地老天荒!
時間彷彿都停留在這一刻,二人的身體旋轉,柔和的陽光,溫暖地照射在兩人的身上。
……
徐增壽左顧右盼地來到了徐府門前。看得出他明顯比從前消瘦了,那段日子的軟禁讓他吃了不少苦頭,徐增壽是再也不想過那種日子了,所以他在奉天殿上抓住了機遇趕緊表明了態度。
他自認對燕王的虧欠已經抱完了,現在是考慮個人前途的時候,朱柏做皇帝已是定局,寶自然要押到機率大的一邊。
徐增壽拿出朱久炎給他的令牌,交給守門的張天成,張天成驗看過後,放他進去。
徐增壽來到大門處,上前猛拍了三下,大喊一聲:“開門,開門,四爺回來了!”
大門緩緩打開,裡面探出一個年邁的管家。管家看了一眼徐增壽,又緊張地四下張望,纔將門打開,徐增壽大搖大擺地走了進去。
徐增壽也不理管家的呼喊,徑直朝着徐輝祖的院子走去,一路上的徐家僕人也不敢阻攔,來到徐輝祖的院子,隔着一個水塘,徐增壽看見徐輝祖居然在花園裡搬石頭。
堂堂魏國公、託孤重臣、中軍大都督、百官之首,現在鬍子拉碴,邊幅不修,且還光着膀子,將花園裡一塊大石頭從假山這頭,搬到水塘的那一頭,放下歇息片刻後,再將石頭搬回原來的地方,就這麼循環往復,搬得汗流浹背。
“大哥,你光着膀子幹什麼呢?練武嗎?”徐增壽帶着譏笑發聲。
徐輝祖好似沒聽到一般,仍舊重複着剛纔的動作,沒有絲毫停歇。
徐增壽走進一些,再問了一遍,徐輝祖還是當他是空氣。
徐增壽皺眉,問追過來的老管家道:“公爺這是怎麼了?”
老管家嘆氣道:“公爺憋着一口氣呢!湘王雖沒處罰公爺,但公爺也不能出府門一步,眼看着很多朝臣白白殉節,公爺心中不好受,就天天搬石頭髮泄。”
徐增壽明白過來,這是徐輝祖的一種無奈反抗。他走徐輝祖的前頭,擋住去路,“大哥,我可是你親弟弟,不認我了嗎?”
徐輝祖冷哼一聲,一臉鄙夷:“管家,你怎麼把沒心沒肺、沒臉沒皮的行屍走肉領家裡來了?這臭味太臭了。”
徐增壽又尷尬又羞憤:“徐輝祖你冷嘲熱諷誰呢?我徐增壽從沒效忠過朱允炆,建文朝現在也不復存在了,我怎麼沒心沒肺、沒臉沒皮了!?人要活的有價值,死也要死的其所,也沒見你跟那些殉節的人一樣去死啊!你心裡應該是明白的,爲了我們徐家,放下你那可笑的面子吧!”
徐輝祖壓根就不理他,一把將他推開,繼續來回搬運石頭。
徐增壽氣騰騰地走了,走到院門口的時候,卻聽到後面的徐輝祖狠狠地朝地上“呸”一口。
“你以爲湘王看中的是你徐輝祖?別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湘王看中的是魏國公府這招牌!看中的是先父的名望!你不效忠湘王沒問題!”徐增壽憤然轉身,朝着徐輝祖大吼道:“有本事你就堅持到底!你死了,我徐增壽正好繼承魏國公爵位。你死也改變不了魏國公效忠湘王的事實,哈哈哈……”
徐增壽大笑離去。
“砰!”石頭砸落在地,徐輝祖怔怔地看着地上的石頭髮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
徐增壽前腳剛走,朱久炎後腳就帶着憐星與徐妙錦來到了徐府門前。
前門外的街道上冷冷清清,一個人都沒有。這是徐府從大明立國開始,就從來沒有過的景象,以前的徐家是何等的光景,豪門顯貴、官員武將來往不絕,誰人會想到徐府有一天會變成這樣?
在徐府外守衛的湘軍士兵見到朱久炎自是不會阻攔,一起立正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