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棚戶區

工業化的結果就是帝國境內的城市急驟地膨脹了起來,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羣涌入經濟更爲發達的大城市。在1859年的人口普查中,維也納的人口是49萬,而到了1879年,這個數字達到了154萬,比二十年前足足增加了五倍多。

父親終於死了,德維勒一家決定離開祖祖輩輩一直生活的赫龍河畔偏僻、荒涼的小鎮,去帝國南方的的裡雅斯特投奔母親的姐妹一家。

海德從來就沒有後悔離開自她出生時就生活的摩拉維亞,整個童年她對這個家庭的記憶就是貧窮、飢餓、絕望和暴力,根本沒有任何美好可言。父親是個酒鬼,把他當織布工所掙得的微薄收入差不多都拿去喝光了,回到家中便會動手打罵妻子。母親平日裡辛苦操持着整個家庭,依靠當洗衣工和縫紉工來維持着五個孩子的生活。

有一年的聖誕節,母親平日裡積攢下來的點錢想爲家人過一次稍微豐盛一些的節日,結果父親醉醺醺地從外面回來後,卻因責怪母親在胡亂花錢,高聲怒罵着用斧子把聖誕樹砍成了碎片。

因爲常年的酗酒,父親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差,在他臨死之前,實際上已經沒辦法再從事勞動了,雙手顫抖得厲害。家裡連最小的保羅都必需去給人打零工,以掙錢餬口了。大哥在十二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學校去工廠做工,之所以沒有再小去工作是因爲帝國的法律規定所有的兒童必須完成小學教育。

父親在一個下午平靜地嚥了氣,當時家裡只有海德一人。她看到父親大睜的雙眼裡似乎還帶着一些對人間的留戀和不甘心,但是卻已經沒有了呼吸。

父親的葬禮過後,反而一家人覺得生活變得輕鬆了一些,不再象過去那樣充滿了陰霾。

不久之後,1880年2月,德維勒太太就帶着一家人,離開了摩拉維亞這座偏僻的小鎮,前往的裡雅斯特去投奔她的妹妹。那裡是帝國最發達的港口城市,她聽人說在的裡雅斯特很好找到工作。於是德維勒一家如同成千上萬家來自窮困地區的貧苦家庭一樣,涌入到了那些工商業發達的大城市裡……

火車走了將近一整天,終於在的裡雅斯特北郊的新火車站停了下來。

在斜陽的映照下,蒼翠的羣山披上了一層金色的霞光。面對着一座完全陌生的地方,德維勒太太也明顯地表現出了不安,在跟隨人流涌向站外的時候,一直緊緊拉着海德的手。

“傑西卡……”

桑德拉姨媽在站外呼喚着母親的名字,姨父在一家化工廠裡做工,從他們的穿着可以看得出,姨母一家在的裡雅斯特過得也並不是很如人意。

海德他們一家在姨媽家的地下擠着住了三天。

桑德拉姨媽家和的裡雅斯特成千上萬的底層勞動階層一樣,居住在這座城市周邊的窮人區——統一的五層紅磚樓房,樓道和走廊裡薰得黑乎乎的,只有兩間房間和一個很小的廚房,卻沒有衛生間,廁所是走廊盡頭的公共廁所。

第一次見到電燈而,且還有自來水,一大家人擠在如同辦公室一樣的房間裡,裡面除了寬大的上下鋪,幾乎擺不下什麼別的傢俱了。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裡,海德說她當時很羨慕姨媽家的生活,直到後來見識越廣,才知道這種住宅被稱之爲“棚戶區”。

在的裡雅斯特,擁有自家獨立住宅的是很少一部分富人,中產階級大多居住在靠近城市中心的高檔住宅區,而在城市的邊緣,大多居住的都是貧苦的勞動階層。

這種統一的廉價“棚戶房”也不是德維勒太太一家有權居住的,的裡雅斯特市官方規定:只有在這個城市工作滿三年以上的人才有資格申請購買這種官方出資興建的“廉價房”,新來這座城市的貧苦人羣只能是租房居住。

在這些涌入城市打工的外來人羣集中的地方,貪婪的房東們則趁機向這些窮人們勒索高價的房租,而租給他們的也是和桑德拉姨媽家差不多的這種小公寓。有的時候這種兩間一戶的小公寓裡,會擠着住進六房像海德這樣的外來窮苦家庭。

後來在成爲獨立檢察官後,海德才知道有不少這樣用市政補貼爲窮苦大衆所修建的“廉價住宅”有不少落入到了一些官員和貴族們的手裡。

海德一家從姨媽家搬了出來,就租住在這樣的“棚戶房”裡,一戶兩間的樓房裡一共住了四戶人家。在這樣狹小的空間裡住着將近二十個人,除了睡覺時間,許多人儘可能地在街道或是公園裡消磨時間。

在這樣公共的空間裡,人們是不會有什麼隱私的,在樓道里排隊做飯和上廁所的鄰居們不可能不認識——這樣的樓房裡大家每層樓都共用一間廚房來做飯,而且每房房間的門幾乎是一直敞開的,在夜裡也不關上。

不過在這樣苦難的環境下,鄰居們倒是很團結,如果誰家遇到困難,互相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在放工之後,婦女們輪流照看好幾家的孩子。如果有誰家吵架或是打架,準會有一羣人出來相勸拉架。

朱莉和保羅都無法去找工作,濱海區的規定是不允許招募十六歲以下的童工,保羅重新回到了學校,不過學習起來十分吃力。朱莉進了一家女子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學習的居然是電工。

大哥科維爾首先在一家機械廠找到了工作,其後是母親,她進了一家服裝加工廠作縫紉工,而二弟哈塞克則進了海軍造船廠,海德則找到了一家在咖啡館裡當招待的工作。就這樣,德維勒一家總算是先在的裡雅斯特安定了下來。

1880年的的裡雅斯特已經擁有了60多萬人口,大量的移民家庭的涌入,讓這座帝國南方最大的海港城市變得愈加繁華,民族成份也是極爲複雜多樣。雖然在郊區還是以斯洛文尼亞人居多,但在市區,德意志人已經漸漸佔據了多數。

像海德一家這樣,來自於波希米亞的摩拉維亞家庭倒不多,只有大約一千五百多戶。

隨着經濟的發展,這座港口城市原來佔多數的意大利人也開始習慣了使用德語,的裡雅斯特也慢慢演化成了一座德意志城市。

六三、奔流(四)七八、炮擊三八、新的任命八、最後的殖民時代三一、現狀四七、保住布魯克四十、家庭四二、見習中尉六十、造艦問題(二)六一、奔流(二)六二、帝汶海戰(二)五二、發現六三、移民四三、遠東四六、地下工廠(三)四八、鋼鐵五三、海殤(一)六二、奔流(三)五九、遠東艦隊(二)二二、變革六二、奔流(三)七四、威悉演習(二)二、非洲(二)六一、比巡洋艦還快十六、新帝國五二、意外收穫七三、威悉演習(一)七三、海上戰備六四、鐵水奔流八一、海戰與技術進步(二)二五、前無畏二五、前無畏八、最後的殖民時代四十、襲擊艦隊(二)五三、鐵甲船(一)四七、再次遠航五六、海殤(四)十七、留學生十二、多格爾沙洲(三)三五、戰棋?(一)二九、最強前無畏四九、鋼鐵輪船三八、新的任命六六、杜邦(二)七四、威悉演習(二)三五、戰爭本質三十、無畏艦七一、聯合力量四一、魚雷七二、北方戰略六、“訪問”美洲八十、德奧戰巡二、非洲(二)四四、非洲鐵路三四、人員合作七三、威悉演習(一)二一、多格爾沙洲(十二)八一、海戰與技術進步(二)四一、魚雷七五、墨西哥皇帝(一)九、突發事件(求收藏、推薦)五四、鐵甲船(二)六六、疑惑三三、戰爭開始了(一)四十、家庭六九、加利西亞(五)十二、後膛步槍(一)五三、海殤(一)五七、東攻西守(二)三八、蒙蒂基里亞戰役十、多格爾沙洲(一)二七、多格爾沙洲(十八)二三、定遠級(二)五三、鐵甲船(一)七一、加利西亞(七)十六、多格爾沙洲(七)二、 皇帝的婚約四三、聯合力量五一、會議十二、多格爾沙洲(三)六二、奔流(三)五四、海殤(二)四三、非洲戰場一、戰爭前夜二九、最強前無畏二一、海事學員二、戰前準備十七、鋼鐵廠四一、推銷三九、結束三十、再次被秒九、東方(一)五八、遠東艦隊(一)六八、聖城(二)二八、前無畏競賽六四、奔流(五)二七、油田二二、定遠級(一)七一、聯合力量七七、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