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一章 一退和一進(一)

“前將軍,這是長安送來的最新戰報。”

“嗯,我看看……好啊,苟道將伏誅,幽州已經徹底平定。更遠的平州也表示了降伏。連高句麗、宇文鮮卑、慕容鮮卑都派出使者到薊縣拜見大將軍。”

“不止如此啊,前將軍,下官聽說,那高句麗還表示要派出使者到長安朝拜陛下。”

“哼,這些蠻夷……不管這些了。只是那崔緹小人,實在是太過無恥。改之,你說我家兄長怎麼就容得下這種小人?”

“現在不是要立招牌麼?怎麼能在這個時候處置崔緹這廝。不過以下官對大司馬多年的瞭解來看,等到本場戰事結束,崔緹此人一定不得好死。”

“哎,雖然心裡很明白,但還是讓人很不暢快啊。罷了,子盈(向充),現在我軍還有多少人?”

“回前將軍,五天前我軍再一次硬攻上潼關城牆後,損失又增加了不少。現在,全軍上下可以隨時投入作戰的戰兵不過八千餘人。另有兩千餘人輕傷,休養之後可以再上戰場。”

時間來到273年的3月,天氣已經徹底轉暖。潼關南側的秦嶺上,已經是一片春暖花開的景象。

從去年五月來到潼關腳下開始。張遵這一路軍隊,投入作戰最早,從傷亡比例上來說也是最多的:減員近兩萬,佔了全軍的七成左右。

犧牲是巨大的,但是成效也很顯著:由於他們始終對潼關造成持續的壓力和威脅。由此導致洛陽那邊總是下不了把中軍全部開出,在幷州集中優勢兵力與關彝決戰的決心(司馬炎也確實沒有做一錘子買賣,要麼全勝要麼輸光的狠辣)。這種牽制,確實極大的支援了幷州和幽州戰場的推進。

現在,當幷州和幽州戰場都已經取得不可逆轉的優勢時。張遵等人需要考慮的就是撤軍了——全軍上下的即戰力只有八千多人了,這個時候肯定要返回華陰進行防守。如若不然,晉國要是突然發瘋,派出重兵走潼關攻華陰以威脅長安呢?這八千多人在野戰裡可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啊。

敵前撤軍,對於張遵來說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華陰和潼關實在是太近了,在拋棄一切輜重,全軍都跑動起來的話。也就是一天之內的事情。而且,潼關附近的地域,很是狹窄啊。

“傷兵都已經後撤了吧?”

“已經提前三天撤走。”

“善,那我們今晚也撤軍吧。走之前把各類輜重全部集中起來,堵在路口焚燒。我看那馬孝興來不來追!”

馬隆當然不會來追了,事實上,在這天晚上馬隆看到對面漢軍營寨的大火,在城樓上觀察一番後。也只是很沉默的回到房間給自己的皇帝寫報告。

戰事打到現在,最鬱悶的就是馬隆了。

我是主動給陛下你說不要援軍,可以把洛陽中軍機動起來開到其他地方的啊。像我這樣主動攬責的大臣還有多少啊?可是你呢?十萬中軍,兩萬親王衛隊,大半年了,傻乎乎的枯坐在洛陽。坐看孟叔時和苟道將在幽州的敗亡,坐看杜元凱在幷州左支右絀。真是搞不懂啊?我們又不姓司馬!你們這些姓司馬的不幫忙也就罷了,怎麼還盡添亂!

“臣隆奏報陛下,三月十二日,潼關城下之敵軍已全師退走……當今之局勢,幷州戰線只能勉力維持,若要破局,當在幽冀。臣意,以大將軍(陳騫)爲帥,十萬中軍北上,在冀州與姜伯約決戰,以大將軍之能,以中軍數倍於敵軍之勢,當可戰而勝之。如此,則幽平二州光復。之後出長城,抄襲敵主力之後路。則敵自會退走……若其不然,臣恐冀州、青州各地官員、世家,有雪崩之勢。如此,黃河以北當不爲國家所有也!另臣再議,朝廷當從豫州再徵召三萬兵員充實洛陽。之後以兩萬各王國衛隊補強至少傅麾下,以此與關子豐對峙……臣麾下現仍有兩萬三千餘精銳,敵軍退走後,臣已命人修復關卡、城牆。臣以全族身家性命擔保,潼關堅固,便是敵軍全師而來,亦可保關隘半年無恙……今日之戰,乃是國家生死存亡之戰。臣一點赤膽,還望陛下明察。”

十三日的下午,馬隆的奏報抵達了司馬炎的案頭。

生於西元236年的司馬炎,這一年不過三十七歲。可是,此時的這位晉國皇帝,已經是兩鬢如霜,額頭溝壑縱橫,一副五十多歲的面容了。

看過馬隆的奏章,在心裡稍稍舒緩了一口氣後不久。司馬炎的內心又迅速的涌起一股悔恨。但是這股悔恨又迅速的被另外一種憂慮所取代了。

和歷朝歷代的很多開國之君,都是在經歷了萬般磨難才創業成功不一樣。司馬炎這位開國之君簡直不要命太好:什麼事情都是其祖父、伯父、父親給他幹完了。他需要做的就是完成個儀式而已。

在這一點上,他比曹魏的開國皇帝曹丕都不如:魏文帝年輕的時候曹孟德的勢力還很弱小,所以曹丕早年也是真刀真槍在戰場上廝殺過很多次的。而且和司馬攸這種乖乖孩子比起來,曹丕的兩個兄弟曹彰、曹植可都不是省油的燈。爲了在奪嫡之爭中勝出。曹丕經受的磨難和煎熬那是一點都不少。

總而言之,司馬炎這位皇帝早年走得實在是太順了。在一直依賴的父親去世後,又碰上了穿越者這樣的變態。所以,在屢遭打擊之後,已經變得極不自信,和早年刻意塑造的那種堅毅果決的形象比起來。猶豫不決、多謀少斷或許纔是他的本性吧。

現在,馬隆把新的戰略放到了司馬炎的面前。這位皇帝當然很心動,但是也有極大的擔心。

“諸位都是國家的重臣,現在國家處於危難之際。難得孝興勇於任事,提出了這麼一個方案。大家都議一議,看我大晉接下來該當如何?”

現在洛陽的頂層圈子裡,已經公然的分爲了兩派:齊王司馬攸爲首,司馬駿、裴秀、賈充、陳騫、張華等人是一派。另一邊則是以外戚楊駿爲首,和嶠、楊珧、邵悌等一衆從未上過戰場的文員。當然,這些人的力量和前一派比起來還是弱了不少,之所以能夠和齊王黨抗衡,那還是因爲他們的身後,有着一羣以趙王司馬倫爲首的從未上過戰場的司馬家的親王們支持。

對於馬隆的提案,司馬攸等人當然是支持的。陳騫也明確表示願意率軍出征去冀州與姜維扳手腕。理由很充分:戰局不利,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大晉本來力量就很有限了,還把整整十二萬大軍放在家裡不動。這就好比一個身材力量都不突出的普通人,面對一個壯漢的挑釁,還主動捆起一隻手來和對方對打。不被虐纔是怪了。

所以,要扭轉戰局,必須把每一分力量給調動起來。這個時候就不要去考慮什麼過多徵兵對國家傷害很大的問題了。先把當前的難關渡過了再說。

按照中國的政治傳統來說,皇帝,以一人敵天下。所以臣子們是不能團結的。任何稍微有點水平的皇帝都會主動的培養臣子們的互相對立。但是司馬炎在這方面的拿捏度明顯沒有掌握好:臣子們是對立了,但是雙方積怨已久,已經成了黨爭的態勢了。

既然是黨爭,那就不是就事論事了。而是你贊成的我一定反對。既然你們齊王黨支持馬隆的提案,那我們楊黨(或者說叫趙王黨)那就一定反對了。

反對的理由也很充分:沒錯,現在潼關的敵軍是撤走了。但是你們看看現在關子豐打到什麼地方來了?距離洛陽已經不遠了啊!再說了,現在上黨郡已經丟了。你們這時候去冀州大平原上面幹嘛?等着對方從太行山上衝下來把你們全殲麼?國家就剩這一支機動力量了,你們不把他們敗光是不甘心麼?

第三九六章 扭頭向東顧第一零一章 鄧艾的決心(二)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三五四章 一路向西行(九)第一四九章 戰爭與和平(五)第二零二章 我們的目標(一)第三零七章 關中的復甦(一)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四二零章 瞌睡遇枕頭第三七零章 我要打兩個第三五七章 刑不上大夫(一)第三五六章 一路向西行(十一)第二五五章 晉國的調整第一五九章 權力的遊戲(三)第四九三章 最強的敵人(二)第二八九章 關中大決戰(十四)第三七九章 處處是南中(三)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東渡第二九六章 晉國有新銳(五)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三六二章 漢都歸長安第三八五章 西城之反擊(二)第五四二章 一甲子之後第二九五章 晉國有新銳(四)第八十九章 天地已變色(三)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三三八章 杜武庫點兵(四)第三三八章 杜武庫點兵(四)第二八一章 關中大決戰(六)第一六九章 司馬家的刀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五一七章 記憶當長久第一九一章 大司馬很忙(二)第二零二章 我們的目標(一)第五二一章 長遠的佈局(二)第四六六章 大陸澤之戰(一)第二十二章 三代的理想(七)第五零三章 小衛求學記(二)第四九八章 亡國的皇室(二)第七十六章 無愧於曹姓(二)第五一五章 有人造反了(一)第一零四章 前面是江油(二)第四四八章 匈奴與鮮卑第二十五章 請皇帝代言第二三二章 北伐進行時(一)第二零二章 我們的目標(一)第二十七章 深耕涪陵郡(四)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四三八章 會戰之前奏(四)第五一四章 糖是要給的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一二四章 復興反擊戰(六)第三二七章 都是牆頭草(三)第五四零章 事了拂衣去(一)第一零六章 向承都進軍(二)第一六五章 抄家進行時(三)第八十二章 彈指三年間(五)第一八六章 江南的新風(三)第一七五章 桓王之再生(二)第三零二章 戰後的餘波(二)第四四八章 匈奴與鮮卑第九十九章 你是白癡麼第二二六章 北伐的廟算(二)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五一八章 太祖屠龍術第一二五章 復興反擊戰(七)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報(三)第三零四章 戰後的餘波(四)第四二六章 幽燕起烽火第四七零章 大陸澤之戰(五)第三三九章 國家的未來(一)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四八五章 晉祚今終焉(二)第四五四章 一退和一進(四)第二三三章 北伐進行時(二)第二七九章 關中大決戰(四)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六十四章 人生不如意(一)第二八三章 關中大決戰(八)第二零四章 我們的目標(三)第二五四章 糧食的問題第三二七章 都是牆頭草(三)第三六八章 不得不出兵(三)第二六九章 決戰的序幕(二)第一三四章 復興殲滅戰(二)第三三八章 杜武庫點兵(四)第三五九章 刑不上大夫(三)第二四七章 石苞的奮迅(一)第二三四章 北伐進行時(三)第二三四章 北伐進行時(三)第八十二章 彈指三年間(五)第二十九章 深耕涪陵郡(六)第二七八章 關中大決戰(三)第四三八章 會戰之前奏(四)第一一零章 孔雀的最期(三)第四五六章 目標是癭陶第三六四章 金色的麥浪第四九一章 關東之精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