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章 終前託孤,誰能保住我的家人?

“逃?如今還能逃到何處去?如今宋軍穩操勝券,不取我性命誓不罷休,無論我逃往何處,皆是天羅地網,也只能累害得無數教中兄弟因我而亡...到底是我低估了邊庭西軍的實力,原來宋廷仍是氣數未盡,然而宋朝一日不亡,死得就必然是我方臘啊......”

方臘聽得司行方呼喚,卻是慘然一嘆,又長聲說罷。在旁的方金芝聽了眼中豆大的淚珠又不禁奪眶而出,也連忙說道:“阿爹休恁的說!如今既然尚未被官兵擒住,我等便還有指望!”

眼見自己的女兒悲慟,方臘探出手來輕撫方金芝的頭髮,又喟然說道:“我苦命的孩兒,本來我不過是僱工出身,全因宋廷昏聵腐壞,任由着貪官惡吏欺詐江南諸地百姓,阿爹以爲造反事成,也能教孩兒你得個金枝玉葉的身份,可是如今看來,卻是阿爹連累了你啊......”

現在膝下除了方天定與方金芝這一兒一女,方臘另外兩子方書、方亳,以及邵氏於歙州、睦州失陷的戰事之中爲宋軍所擒,其它的同族宗親裡面,方七佛在攻打秀州事敗的戰事中已然戰死,年事已高的汪公老佛病故,就連自己的親妹子方百花在率部節節敗退的逃亡路途中被被官軍截殺,也在亂戰過後不知所蹤......

如今既然諸路西軍精銳合圍,已殺進了幫源洞的秘徑,方臘幾乎已經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既然做的是捨得一身剮,要把皇帝拉下馬的造反大事,方臘自然也有若是事敗後遭朝廷酷刑誅殺的心理準備。只是如今他唯一的期望,就是能留有自己的骨血避過劫難,以延續方家的血脈。

可是自己畢竟做得是造反這等大逆之罪,起義失敗過後,朝廷也必然會網羅密佈,便是掘地三尺也要搜捕捉得與自己沾親帶故的所有族人一併處刑誅殺。方臘自知大限將至,屆時又有誰能保得住自己兒女的性命安全?

此時鄧元覺、王寅、方天定、張韜等人也盡皆前來看覷方臘。而司行方聽教主如今自墮威風只怕已是心存死志,他狠狠的一跺足,又急聲說道:“聖公!就算是眼下形勢萬般的危急,可是咱們衆兄弟追隨恁抗拒宋廷暴政,要做改朝換代的大業,就算是死,咱們兄弟也要趕在聖公之前力戰赴難!

教中兄弟奉恁爲尊,一併要幹成大事,哪個又是貪生怕死的?咱們收攏各處兵馬,也仍有與宋軍那些廝鳥一戰,而聖公卻在此搭纏,遮莫卻要引頸受戮不成!?”

方臘見說沉吟片刻,終於還是擡起了頭來,又道:“我等教門兄弟,都是頂天立地的好漢子,咱們不甘受朝廷奸廝狗官欺凌擺佈,既然揭竿而起,自也有慷慨就義的覺悟,如今既然尚有一戰的餘地,就算是死,自然也要站着死!只不過......”

話說到這,方臘的目光有不禁向方天定、方金芝覷將過去,他也十分清楚如今雙方戰力相差懸殊,而且官軍合圍已成壓制之勢,死地求生,說來輕巧,可是收攏殘存教衆突圍只怕也是九死一生。

倘若自己終將不敵官軍圍剿,方臘又怎會情願教方天定與方金芝這對兒女隨着自己一併去死?

方臘的眼神又飄向了滿臉焦急之色的鄧元覺、王寅等教中的心腹,他當然也很清楚眼前這寶光如來與嘯山君,論身手在摩尼教中諸多好手裡面也都是數一數二的奢遮猛將,只不過在兩軍對壘,千軍萬馬的戰場上個人的武藝修爲所能起到的助力實在有限。如今教門之中諸如陳箍桶、方肥等也仍有些能帶兵打仗的壇主、護法指揮教衆拼死抵擋外面宋軍的剿殺,似鄧元覺、王寅這等猛將,留在自己身邊最多也只能死命抵擋住幾撥宋軍的圍攻,卻能否有其它的用處,而保護得自己的兒女周全?

分析如今的局勢,方臘深知現在四面合圍前來征剿的宋軍注意力勢必都會集中在自己身上,殘存的摩尼教衆,更是官軍要重點剿除的目標。然而幫源洞周遭山勢複雜,如果託付一身本事過人的鄧元覺、王寅等人護衛着方天定與方金芝,攀藤攬葛的尋覓山中偏僻路徑潛行出逃的話......只要自己率領殘存的教衆吸引住官軍的追剿,也未嘗不能教他們僥倖逃脫。

當然如果自己能夠率衆殺出重圍最好,只可惜機會渺茫,方臘心想將方天定與方金芝留在自己身邊反而更加兇險,不如囑咐鄧元覺、王寅等死命守護住自己兒女,一路與諸路圍剿的禁軍廝殺突圍,一路則翻山越嶺躲避官軍搜捕出逃。能逃出一個,便算一個。

可是就算能夠教方天定、方金芝逃脫得去,他們又將投身何處才能倖免於難?

身爲造反寇首的宗親家屬,面對官府的層層搜捕,天地雖大,卻已無立錐之地。尋常嘯聚山林的綠林強寇斷不可靠,至於其它暫且能夠得以保存的摩尼教據點......方臘忽的又想到了有個名爲鐘相的人物,他同樣在洞庭湖一帶利用宣揚摩尼教義拉攏民衆,可是自己率領江南諸地大多摩尼教衆揭竿而起之後,那鐘相反而一反常態的偃旗息鼓,似乎刻意要與方臘所部教衆劃清界限。

鐘相那廝隔岸觀火,只怕早已認定我造反成不得事,想必也是打算有朝一日我等若是早官軍圍剿覆滅過後,他再暗自經營發展段時日,屆時江南摩尼教衆的首領人物,豈不會被他取而代之?我若失勢遇難,而教那鐘相再暗中藉着摩尼教的名目做大時,又怎能容得我方家的遺孤遺女?

方臘心中正念時,忽的他卻想到了當初自己與蕭唐於杭州會談時,雖然當時彼此言語間也是爭強好勝,可是那與自己的確也是同爲一南一北另一支反抗朝廷的反軍首領,如今甚至還已經率麾下精兵悍將殺潰了前往京東路征剿大軍的綠林數山共主所說的言語:“......承蒙教主金口玉言,承諾萬一我等不敵官軍時肯做照應,我也是恁般說法...倘若貴教難以抵擋前來征討的朝廷大軍時,方教主親眷也儘可投到北地來尋我庇護......”

想起當日反是自己以爲蕭唐器量不夠,不敢揮軍廣佔軍州縣鎮與己方摩尼教衆南北呼應,可是如今看來......方臘這才發覺反倒是自己對於時局的發展不及那蕭唐深思熟慮。心中雖有悔意可也是晚了,方臘心中一時間雖躊躇不決,可是他也明白如今自己的兒女就算暫時逃脫,將來面對朝廷官府的搜捕也再無立足之地,除了蕭唐那一路同樣興兵反抗朝廷的綠林勢力,也再沒有誰能對犯了謀反大罪的寇首兒女提供庇護。

念及至此,方臘又長嘆了一聲,並暗付道:除此這一條路之外,我還有的選麼?

874章 夏軍弓馬,神箭花榮1363章 若有骨血逃脫,就算還你份人情1728章 兩國將主,死敵聯手970章 人命官司,牢獄之災206章 椎心泣血,落草的苦衷156章 扒王慶的牆角714章 三地書信,女真建國857章 甘陝義軍,塢壁中的好漢680章 這位先生,你有個弟子叫張清吧?255章 御藥房爭端,得罪了閹賊1610章 孰生孰死?沙場陣亡的不確定性1196章 視如恩公的,恨如仇寇的,皆知你密謀大計1208章 行刑當日,兄弟相見658章 宗室相逼,大戶的遺產174章 江湖豪客,始興忠武王之裔476章 青州伏兵,秦明家眷救援行動1197章 與我有深仇大恨的,又何止是那夥強寇?515章 看不到未來,所以有了個新的未來1535章 烽火連天,太原會戰(2)1168章 他不是善茬,卻也是我的兄弟1613章 窮寇必追!小商河慘劇的再現?183章 開府設司,劍指京西綠林1184章 摩尼教衆,幾個首腦人物936章 小人得志,你不交人,便是通敵!708章 打甚麼打?坐下聊聊080章 及時雨宋江1255章 就地格殺!莫放那廝們回梁山1522章 不是我想殺你,而是你必要找死1759章 聯合作戰,之後的爾虞我詐1780章 既已知那廝們意圖,何不將計就計?2161章 封諸夷國,海權意識的覺醒1755章 沙場殞歿,最後的了斷761章 如此人物,怎能不救?1593章 殺酋,決戰水滸畔邊(1)547章 江湖談判,會見晁天王1621章 你不算我的人,做你該做的事845章 名將的資質,水滸與正史的差距697章 強者愈強!曾經的名師165章“水滸計劃”的啓動(1)528章 狂人不狂,狠人石寶837章 左右爲難,劉仲武的心思205章 熊耳山麓,會晤奚勝1606章 名將翹楚,豈是易與之輩?527章 武松的刀,石寶的刀,蕭唐的刀227章 渭州豪俠魯達,註定的命運1235章 反戈易主人,殉難忠義鬼023章 心動1291章 折衝口舌,先禮後兵1637章 人性多面,一語如何道盡忠奸善惡?1106章 落草,歸順,再落草1434章 完顏部名將,初會女真的勁敵890章 連環馬,鐵鷂子,重騎兵的各自用法1251章 任爾等咬牙切齒,我輩自快活瀟灑655章 總管葉清,少女瓊英1162章 職事整頓,猛將能人,各盡其責1437章 虎狼之師,你如何擋得?443章 設好埋伏,請你入甕1043章 風流萬戶侯,也不識何爲真情1169章 暫離綠林,等你歸來210章 諸般兵馬都監的思量1515章 秦檜,跟我走吧090章 不速之客1696章 你這廝現在不來,也早晚會來1178章 誅殺小惡,尚有大惡未除1132章 陳希真這廝,終於急了1473章 提刀上馬,血戰搏殺!(1)393章 蝴蝶效應,亂世人命賤如狗1462章 救還二帝,這值得我們出兵麼?545章 寡恩嫉賢,你有個屁心腹?1280章 羣雄來投,如虎添翼295章 大不了再落草,梅展的舊部子弟195章 “天真爛漫”的牛皋396章 以利交者,利窮則散567章 我郭藥師想要的,你能給我麼?325章 蕭唐遇希真,水滸對蕩寇1655章 搶灘登陸,白刃血戰!(2)192章 你們不要這樣,我是個矜持的漢子1455章 東京汴梁,兵臨城下157章 心中的兄弟,做你手中的屠刀1126章 河北地界,今番戰事最後一路官軍188章 宋代火器,後世技術的融合1554章 招江湖的好漢,挖朝廷的牆角715章 啞美人扈三娘,落草與否,都是悲劇208章 他們勾結,咱們聚義729章 抵禦外辱,發兵太原府365章 這姿勢有點曖昧427章 你不是蕭唐,你又到底是誰?904章 神箭將軍,花榮與王舜臣856章 牛皋,姚平仲,火速馳援1383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1145章 直取敵軍主將,我要捏“軟柿子”1393章 亂認祖宗,你還要臉不要?434章 追贈晉封,“死人”要升官545章 寡恩嫉賢,你有個屁心腹?115章 策反耿恭748章 魚龍混雜,這都甚麼貨色?409章 來了一個,另個是誰?428章 啥?我是上應天罡地煞的星主?1794章 你說我反,那就反唄~1798章 兩虎相爭,必有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