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章 豪傑投效,靖難軍新添猛將

正史中金軍南侵後黃河北部諸路州府淪陷,而率領義軍鄉勇據城死命抗敵長達兩年之久,經歷大小二百餘戰的這位國家英烈,無論現在他李孝忠的名頭,還是後來因遭秦檜發官司追捕(雖然說究其因由,卻是因李孝忠先行上書彈劾另一位抗金英雄李綱乃是一介書生,不知用兵...)而易做李彥仙的名頭,蕭唐倒也都十分清楚。

禍亂朝綱的奸佞未必都是蛇鼠一窩,彼此形成國賊同盟而義氣手拉這手幹缺德事,而國家面臨厄難而同仇敵愾的抗金名臣猛將之間的關係也未必都十分和睦。雖然崇武好義的李孝忠對李綱的態度而言,確實也是他看走了眼,可是從李孝忠一生英武,爲國赴難的事蹟來看,他也當之無愧的可稱爲剛猛不屈的英烈人物,是以蕭唐也頓生敬重之心,立刻驅步向前將李孝忠扶起身來,並說道:“我姓蕭名唐,奉朝廷差遣至邊庭征討夏賊,如今敵軍攻破蕭關,我率部曲正要奪回關隘,再西進河湟。”

李孝忠聞言驀的面露驚喜之色,他立刻道:“這位相公莫非便是人稱道上豪傑贊爲任俠,河北呼保義,昔年還行伍中被喚作面涅郎君的蕭唐蕭任俠麼?”

聽李孝忠如此說罷,此時也策馬踱至蕭唐左近處的花榮、許貫忠、蕭嘉穗等兄弟也都相視一笑,牛皋更是大嘴一咧,樂道:“我家哥哥不是蕭任俠還能是哪個?哥哥天下聞名,道上好漢聽聞了名頭也都是一般模樣。”

李孝忠聽罷又喜道:“都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小人雖世居西陲,可是最喜結納江湖好漢,是以久聞道上的義友言及蕭任俠千里送遺女,長街殺惡賊而快意恩仇,活得快當,且又仗義疏財、扶危濟困,是個教天下好漢敬服的奇男子!天幸使令小弟得遇任俠,還蒙諸位相公及時來救,正是大難過後,盼得福緣!”

蕭唐聽李孝忠雖然率領一撥義勇在此抵抗夏軍,而言行舉止間草莽氣也弄,隨後又聽李孝忠說及,他不但平素好結交豪俠,閒來走馬騎射,打熬武藝,由於世居甘隴雍涼之地,也常好率些親隨北遊察覷山川形勢,縱觀夏人党項諸部遊牧縱牧,有時或是因有夏人入境寇鈔,或是在邊境宋夏遊民百姓間起了紛爭,李孝忠還要趁機率衆和夏人部落常好爭鬥,搶些良馬回來。

看來這李孝忠的家世出身與自己麾下的兄弟九紋龍史進倒有些類似,只不過兩人雖然都是遊俠氣性,好打熬武藝、結交好漢,可是史進尋人較量槍棒,或召集鄉勇拴束衣甲、整頓刀馬去提防賊寇,而這李孝忠卻是藉着甘隴地界與夏境鄰近的緣故,閒來無事便去邊境尋夏人遊牧真刀真槍的磨礪本領......

由於西北面宋和西夏戰事不斷,以大宋軍制“互爭諸州之鎮兵,以分給役使,日廂軍選自戶籍或應募,使之團結訓練,以爲在所防守,則曰鄉兵又有蕃兵”,似李孝忠這等雖無禁軍官身,卻統領一撥鄉勇抵禦夏軍的部隊在西北地界也甚是常見,各路鄉兵名目很多,編制亦不統一,或按指揮、都,或按甲、隊,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編成。因李孝忠也是本地大戶出身,習其川原、識其形勢,加上他武藝嫺熟也好研習兵法,是以麾下統領的兩千五百多名鄉勇在附近幾路軍州也頗有名頭。只是李孝忠又對蕭唐言及此番夏軍來得突然,鎮戎軍治下官軍守備不足,更是難以抵擋。若非李孝忠洞察得戰局形勢不對,立刻率所部鄉勇及時退至塢壁之內死守,恐怕半月前便已被夏軍四處攔截,被殺得個全軍覆滅了。

待李孝忠大致向蕭唐說過自夏軍攻破蕭關後鎮戎軍治下的戰局之後,王進策馬向前說道:“節帥,如今既然已暫時打退入境劫掠的夏賊,我軍部曲也須整頓將歇,以圖奪回蕭關險隘。”

蕭唐緩緩點了點頭,並且悠悠念道:“是啊...畢竟我軍也並非只是解鎮戎軍治下各處縣鎮之圍而來,雖然暫時打退了夏軍兵馬,可是如今據守蕭關的敵軍,此時想必也得知我部人馬已至的消息......”

※※

李孝忠率鄉勇據守的這座塢壁四面用黃土磚包砌築的夯土城牆略過一丈五的高度,比尋常莊院集鎮四面圍繞的牆壁都要高出不少,城頭上垛口,女牆,馬面,以及四面城箭樓都一應俱全。也虧得李孝忠麾下鄉勇效命死戰,加上此處塢壁防事較爲齊備,是以夏軍猛攻數日也未曾被打破。

而在塢壁四周,遍地屍骸雖然已被軍健鄉勇掩埋的掩埋、焚燒的焚燒,可是戰火餘星四處猶自嫋嫋升起黑煙。塢壁內許多房舍的磚瓦梁木被用來當做守城時向敵軍砸去的滾木擂石,也被拆得七零八落,也更顯得十分荒涼。

而塢壁內除了李孝忠麾下的鄉勇義軍,還有近千名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宋民百姓。眼見宋軍大隊人馬殺至,將那些如狼似虎的夏國兵卒盡數驅散,這些百姓歡呼雀躍,向蕭唐所部官軍頂禮膜拜的有之,跪地默唸菩薩神明保佑的有之,雖然撿回條命來,卻想起被夏軍殺害的親人摯友而嚎哭咒罵的有之......雖然只有稀稀落落千餘的百姓,各種聲音匯合在一處一時間竟也似洶涌狂濤、萬馬齊鳴,在塢壁之中迴盪着。

至於夏軍攻打塢壁之時,那些從周遭縣鎮村寨擄掠而來,並被押到前陣填命的宋民百姓......李孝忠也向蕭唐直言當時只得壯士解腕、大局要緊,否則若是因一時的婦人之仁,不止是城外那些已落入夏軍手中的黎明,恐怕塢壁內三千多條性命此時也早已被殺戮得盡。李孝忠說到這裡時,不由得又是血灌瞳仁、咬牙切齒,直恨不得立刻領兵出去尋夏軍廝殺泄憤。

蕭唐一面出言寬慰李孝忠,一面吩咐麾下部曲在塢壁外結寨紮營,又派出輕騎斥候在四面山道哨探戒備,其餘馬軍將士卸了轡頭鞍韉,替自己的戰馬刷毛活血。而軍中伙伕生竈做飯,塢壁雖然駐守的人口有限,可是肉食儲備倒也算豐足,另有百姓向蕭唐麾下部曲軍卒獻上做好的臊子面、羊肉泡饃、雜碎湯等各式本地特色美食,份額有限,也都先教牛皋、姚平仲麾下最先馳援塢壁的輕騎軍健飽食一頓,吃得也極爲香甜。

而在塢壁內的正堂之中,李孝忠又向蕭唐請命說道自己熟識周遭地勢地形,也與夏軍廝殺時日甚久,必能在蕭唐麾下當得大用,而蕭唐略作沉吟後,又對李孝忠說道:“孝忠兄弟,我看你是一條磊落勇武、不避刀劍的凜凜漢子,你做爲保毅寨戶卻無官身,我有心招募你與麾下兒郎暫時於我帳前聽命,待爲國家立些戰功時。便參你在軍中謀個官身,不止你意下如何?”

1194章 救出兄弟之時,便是公然造反之日1036章 方臘的顧慮,遠遠比我要多866章 事出預料,夏軍意外的動向1441章 縱橫捭闔,後院起火187章 技術人才,不通世故的轟天雷808章 君命重、臣節在?偏激憤世的書生1790章 這次的歸降,是真心實意的1431章 奚王蕭幹,另一條出路941章 戰友離別,把酒高歌1588章 八仙過海各顯能,獸醫亦得建奇功1399章 擴大戰果,舉國震恐344章 精忠報國,有的精神不容褻瀆679章 飛鴿傳書,既簡單又實用的密文1443章 你爲我的族人流血,我等如何不肯效命?1627章 渡河!渡河!渡河!1099章 受你的情,報你的恩,所以我要打你445章 快人阮小七!何爲活閻羅?100章 投人不着的莽漢751章 誰敢攔你?誰敢殺你?我敢069章 白虎山強人648章 殺你的人,奪你的妻,又能如何?1171章 下次相見,你將視我爲仇寇1132章 陳希真這廝,終於急了679章 飛鴿傳書,既簡單又實用的密文1208章 行刑當日,兄弟相見1593章 殺酋,決戰水滸畔邊(1)766章 涅水河畔,不是仇家不聚頭327章 軍備競賽,刻不容緩1277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可哪來的底氣?1458章 自詡忠義多少年,卻是一念成恨468章 都是老友,敘敘舊情732章 落難大戶,倒也是水滸人物1149章 跟誰混到底,誰也說不準1721章 爲了國家的利益,爲了親情的承諾1399章 擴大戰果,舉國震恐1674章 市儈附勢半生,亦可做得一時英傑150章 有套富貴等各位去取1771章 揚威曜武,亂你軍心658章 宗室相逼,大戶的遺產1338章 青出於藍,已勝於藍1195章 遠慮近憂,舉事前的籌謀1601章 甲騎具裝,盡失先機1548章 奔逃的銀術可,截殺的岳飛773章 滑不留手的輕騎,如何堵截?246章 壁岳廟祈願,林娘子人呢?574章 一場好戲,引你上套515章 看不到未來,所以有了個新的未來291章 用人之人,人始爲用601章 六賊之首,權相蔡京046章 練拳(章節後半部做修改)442章 先撒大網,後捕大魚1502章 開疆拓土,天下兵馬大元帥(3)010章 病大蟲投莊651章 誰若先死,戰爭就結束了655章 總管葉清,少女瓊英1128章 你有暗算的法子,我有莫逆的兄弟1241章 返至青州,羣雄集結831章 黑旋風的做派,誘拐不成,就來硬的614章 江南俏飛衛,後宅女眷?124章 猜忌的種子484章 棄袍,你確定是在裝關羽?322章 蕩寇陳希真,新的死敵1135章 莫放冷箭,宋江的惜才之心810章 封將掛帥不成,卻做監軍?1658章 乘勝追殺,戰事的尾聲1658章 乘勝追殺,戰事的尾聲531章 快刀對決,誰說我要跟你拼力氣?1434章 完顏部名將,初會女真的勁敵1277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可哪來的底氣?1238章 演山先生,另一層身份1140章 心魔已生,正事要緊1767章 抗金名將,我再給你一次正名的機會320章 現在的強盜,將來的英烈089章 馬慧的兄長153章 做成大事,如何分贓?066章 喪門神鮑旭1240章 世間無對,天下無雙1320章 壓制性猛攻,兩杆大斧要你命!639章 許久未見,威勝軍富戶鄔梨153章 做成大事,如何分贓?885章 生死結義,宋軍援兵068章 鮑旭的往事642章 遠近親疏,上杆子不是買賣597章 爭權反目,父子傾軋1691章 擒你之處,也正是我發跡之所294章 我叫高衙內,世人都想成爲我755章 今非昔比,要麼變強,要麼去死1536章 烽火連天,太原會戰(3)1187章 史載的武松,到底還是要殺“虎”的!372章 荒山野嶺,死地求生1050章 三山之間,有人是舊識,有人有舊怨1640章 關勝與劉豫,總要有個了斷!(2)855章 西線的戰局,邊關告急1068章 多殺你一個撮鳥,我便少死一個兄弟945章 兇蠻張橫,王家六郎,與倆歪瓜裂棗054章 劫鏢896章 察哥謀斷,失陷敵手的宋將215章 轟天雷,凌振發炮破寨820章 危如累卵,軍鎮告急106章 人論善惡,官分清濁,何況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