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是人們相互交往的基礎,人們都喜歡和真誠的人交往,只有真誠的人才值得信賴。只要你在交往中付出了自己的真誠,你就能夠得到他人真誠的回報。心理學認爲,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是不會輕易向人敞開的,同時他又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和認同,擁有開放的一面。然而,他們只會向真誠信得過的人開放自己的心靈。
真誠的人能夠得到他人的信賴,是成功的主要基石。沒有真誠,所有的關係都是虛無的。像李嘉誠、王永慶那樣的成功者,他們的真誠是實在的,讓人可感的。你可能不期望像他們一樣成功,但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如意,在交往中,真誠是不可少的。它雖然沒有華麗的表現形式,但是,它可以深入人的心靈,讓人感到溫馨,那不是華麗的語言能夠比擬的。
一個乞丐一天來到了一家麪包店內討飯吃,其店員把準備好的一個麪包拿給他時,發現他的手很髒,讓人有些不舒服。店員猶豫了一下將麪包捏在手裡,這時,正趕上老闆走過來,看到了這一情景,連忙接過店員手中的麪包,非常有禮貌地遞給那個乞丐,並微笑着說:“歡迎您再來光臨。”乞丐走了,店員十分疑惑地問老闆:“您幹嗎要親自招呼這樣的人呢?”老闆回答說:“這是起碼的商業道德,是我們做生意的秘訣。”後來這家麪包店成了美國最大的麪包店。
真誠不僅僅是最基本的商業道德,也是做人的根本。不真誠,做人就會很虛僞,爲人處事就會讓人厭煩,別人就不樂意與你交往。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傅雷說:“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瞭解,日後便會了解的,我一生做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繞圈子,躲躲閃閃
,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實話實說,只要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如何人家不會對你怎麼的。”以真誠待人,你才能夠取得他人的信賴,做起事來,也會坦坦蕩蕩,沒有遺憾。
如何才能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呢?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定要注意下面幾點。
第一,實話實說。
你一定有過說假話的經歷,也許那是善意的謊言,但是如果被別人知道後他會是什麼感受?也許你不可能明白。但是,你若被別人欺騙,無論對方出於什麼目的,你的心裡肯定會不舒服。有時候,說實話更能夠讓人信服。
愛因斯坦出名之後,很多人都找他想爲他畫像或爲他寫傳,但是他討厭那些記者的採訪或畫家要求爲他畫像。但有一次,他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一天,一位畫家請求能爲他畫一次像。愛因斯坦像往常一樣拒絕他:“不,不,我沒有時間。”“但是,我非常需要靠這幅畫所得的錢啊。”畫家十分誠懇地說。“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愛因斯坦馬上改變了態度,“我當然可以坐下來讓您畫像。”
上面的例子中,愛因斯坦就是因爲對方說了實話,才答應對方讓他爲自己畫像。現實的社會中,很多時候人們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喜歡編造一些故事,他們的說話中必定透露着不真誠。一旦聽到實話,難免讓覺得可貴。
第二,真誠待人,不以個人利益爲取捨。
生活中,常常會發現一些勢利的人,他們在你風光時極力巴結你,在你失利時對你不屑一顧。真誠的人和別人交朋友是實誠的,不會因爲對方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利益而改變自己對對方的態度。
北宋時期,宋朝積貧
積弱,外患不斷,范仲淹主張變法改革,使得朝廷不高興,被貶去饒州。當范仲淹捲起鋪蓋離京時,從前和他有些交情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都對他避而遠之,沒有一個來相送的。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卻和別人不一樣,當時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後,立即抱病前去,一直將范仲淹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就株連親友的封建社會裡,王質能做到不計較自己得失利害,真誠待友,和那些見異思遷的人相比較,那是最珍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假朋友,誰是真朋友,此時此刻,他是最清楚不過的啦。
第三,真誠待人,患難與共。
什麼時候才能知道他人是不是真心的呢?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對方仍對你不離不棄。俗話說,患難見真情。只有經歷了患難,你才知道誰是你真正的朋友。無論什麼時候,對待朋友都要真心,不管對方遇到什麼困難,能幫就幫,不能幫也要盡力給予寬慰。
北宋時期,蘇軾因烏臺詩案的牽連進了監獄,秦觀聽說後立刻趕去探望他。當蘇軾又被貶黃州時,秦觀也經常寫書信給蘇軾。隨後,秦觀因受到蘇軾的牽連也遭貶斥。但兩人還是往來詩書,互相勸勉。這期間,兩人在海康會過一次面,秦觀拿出自己做的輓詞給蘇軾看,蘇軾撫着秦觀的背,萬分感慨地說:“我經常擔心你太過於看重生死,現在叫我怎麼說呢?”秦觀拿出自己的輓詞,說明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看淡了生死。對此,蘇軾感慨萬千。從此,兩人由患難之交而上升爲生死之交。
總之,真誠勝過千言萬語,在人際交往中,沒有什麼比真誠更重要的了。它就是他人心靈的萬能鑰匙,只要擁有了它就能夠開啓他人緊閉的心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