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

張儉的回答出自文臣的心理,先把外部威脅處理掉,然後專心整頓內治,蕭惠和蕭撻裡則不這麼認爲,現在上京城還在掌控之中,並未出現多大的亂局,若是在這個時候一退再退,即便是成功處理內政,可失去的土地便不再會回來。

在他們的眼中當下大宋抗衡纔是實務!

“不可!宋人才是我大遼之患!內有憂患可治,外有強敵不可懈!”

蕭惠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眼下大宋的威脅更大一些,而且當初從大同府撤兵已經讓他吃了退讓的苦頭,望向蕭撻裡道:“大宋皇帝狡詐,若是我大遼提出議和之事,他必然層層加碼,我大遼不可承受矣!”

蕭惠說中了蕭撻裡心中的要害,的確,宋人並不可怕,議和也是可以,畢竟宋遼兩國之間尚有那一層所謂的盟約,但大宋皇帝給蕭撻裡的壓力卻太大了。

自己的一出聲東擊西,如此之快的便被他趙禎識破,並且順水推舟的攻伐中京道,這讓她覺得趙禎的眼光高的驚人,而且所思所想往往出人意料且收效甚巨。

說實話,蕭撻裡覺得自己的手段和計策已經跟不上大宋的統治者了,這是一件極爲可怕的事情,身爲女人的她,在面對強者的時候天生就會有一種無力感。

從大遼與宋之間的接觸來看,無論是財貿上,還是在外交上,兩國之間的關係總是宋壓制大遼。

“自宋皇趙禎繼位,我大遼便逐漸江河日下,先是燕雲,再是西夏,接着是遼東,現在已然是到了中京道,他趙禎的手段和伎倆爾等都見識過了,若是宋人議和,哼……我大遼必然吃虧的緊!可若是繼續消耗下去,我大遼依舊吃虧。”

蕭撻裡稍稍頓了一下,望着張檢道:“議和也不是不可以,但大遼不歲貢,不割地,只以中京大定府爲邊,南北而治!”

張儉猶豫了一下,他知道這對大宋皇帝來說幾乎是不可能應允的事情,南北而治?宋人完全有能力奪取整個中京道,既然要讓宋人退兵,那就必須要給出合適的價格。

張儉是真的害怕了,他已經和太后,蕭惠兩人綁在了一起,身爲文臣的他知道站錯對的代價,他希望的是上京城的穩定,在這個時候任何一場變動都可能讓風雨飄搖中的大遼沉沒。

看待問題的眼光不同,蕭惠和蕭撻裡並不認爲消失在清涼殿中的耶律洪基有什麼威脅,只要他出不了皇宮,即便是在上京城中對他們也不存在什麼威脅。

大部分的貴族現在已經和蕭家綁在了一起,利益相關之下,即便是耶律洪基的號令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正如蕭惠所說,眼下土地丟失的容易,可要想把丟掉的土地再奪回來,便實在是困難重重,一旦大宋佔據了中京大定府,大定府以南的土地遼朝再無可能奪回。

所以在蕭撻裡和蕭惠眼中,擊退宋軍的進攻纔是燃眉之急,至於在清涼殿消失的皇帝,只要他不出上京城便對蕭撻裡構不成威脅。

蕭撻裡的心態其實也在轉變,從一開始不願與兒子爭權奪利到大刀闊斧的改革軟禁皇帝,這個過程是逐漸的變化的,在她看來自己首先是大遼的太后,耶律宗真的妻子,其次纔是耶律洪基的生母。

若是連大遼都敗壞了,即便是兒子坐在皇位上還有什麼用?自己如何在百年之後面對大遼的列祖列宗?

她不是不知道蕭惠的心思,更清楚蕭家這段時間對自己的大力支持,他們不過是想依靠自己手中的權利和地位讓蕭家走上人前,成爲大遼的皇族。

但蕭撻裡絕不會做出這種事情,蕭家是後族,是大遼永遠的後族,絕不能取代耶律家成爲皇族,自己也不可能成爲蕭家手中的工具,揹負千古罵名,所以她並沒有直接廢帝,一來是手段太過激烈,二來是給蕭家有機可乘。

作爲一個女人要揹負起江山社稷和宗族之間的矛盾實在是太辛苦了有些,可她並未打算放棄,也無法放棄,這是她的責任與使命。

張儉是保守派,他希望上京城和遼朝的政治穩定,如此才能度過眼前的難關,當然他也希望保命,而蕭惠和蕭撻裡卻死活希望與大宋暫時和解以獲取喘息之機,妄圖在和大宋從正面抗衡。

在國力上的對比顯然是大宋強於遼朝,但他們卻沒有張儉那般的敏銳嗅覺,國力不單單是兩國兵力之間的較量,更是軍械,氣勢,財力,資源,甚至是百姓之間的較量。

大宋現在有多少人口?不下萬萬之數,而這過億的人口每年向朝廷繳納多少的稅收?據張儉所知大宋每年的夏秋兩稅已經減免大半,爲的是休養生息照顧農人,可即便如此大宋的賦稅依然足夠養兵六十萬!

這六十萬是大宋的精銳禁軍,還不算他趙禎後組建的十六衛,而且大宋每四年退役一部分士兵,這是在藏兵與民!

可現在的大遼有多少人口,張儉都不敢算,最多三百萬便是頂天了!

張儉最怕的便是這個,宋遼之間的實力對比已經是天壤之別,只需十年,不,三五年的功夫,大宋的財富積攢的足夠了,他趙禎一道聖旨便可從民間召集百萬乃至數百萬的大軍來!

這是正真的百萬之兵!並非是詐稱百萬!大宋的軍中已經少有那些戰力地下的勞役了,連運送糧食和需用都是軍伍護送!

想想張儉都覺得頭皮發麻,這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即便是強漢盛唐怕是也不能與大宋的軍力國力相比吧?!

張儉想到了草原,大宋的強勢就在於其兵力和軍械,越是在城池密佈的州府,宋軍便越強大,但草原卻是契丹人的天下,是他們的主場,是他們最爲熟悉的地方。

身爲文臣熟讀史書,張儉知道遊牧民族爲何難以剿滅,如同青草一般一波接一波,便是茫茫的大草原可藏身。

否則以漢家王朝的實力早已不會有草原民族的存在了。

現在和宋人在中京道爭奪土地,這簡直是找死的行爲!兵力再過強盛,你能耗得過大宋?現在看來耶律洪基屠戮漢民,反倒是對宋人的一種打擊,是在削弱宋人的力量。

中京道是遼朝人口僅次於燕雲的地方,自從燕雲丟失,大量的漢民被遷徙到中京道,可以說中京道聚集了燕雲以及中京道原本的百姓,是遼朝的人口之重!

從一開始不死守中京道任由宋人北上開始,大遼便已經輸了!

張家在心中的無奈的嘆息,只要能讓宋人停下北進的腳步就好,大遼現在需要的是喘息之機,需要的是上下一心,需要的是一個強大的君權。

只有如此才能躲過覆滅的命運。

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