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

趙禎輕而易舉的就能找到孔家的弱點,這個弱點幾乎是所有大家族的通病,他們並非是獨立存在,而是要依靠世俗的力量。

孔家類似於宗教而不同於宗教,天下人對孔家的尊重都來源於那位至聖先師,孔家是他的嫡系傳承,也是華夏儒道精神的載體。

歷朝歷代都尊孔家的地位,分其嫡長子爲文宣王,這是對孔聖人的尊重,當然其嫡子孫自然有繼承爵位的權利。

儒家尊崇禮制,尊崇上下尊卑,同樣也推崇傳承,這一點對於孔家來說是相當的有利,事實上趙禎並非厭惡孔家。

這個家族在歷代王朝都起到了維穩的作用,教化百姓的功勞更是不可小覷。

同樣的趙禎也不厭惡儒家,儒家的經典還是經典,便是一個簡單的義利之辨中都充滿了哲學道理,更別提三人行必有我師了。

相反,趙禎非常重視儒學的發展,否則也不會提倡關學,所謂的關學也是從儒學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若是反對儒學,關學也亦應該反對纔是。

但趙禎沒有這麼做,恰恰相反,他希望儒學發展的更好,各種各樣的學派百花齊放,文道上的爭論越豐富越好。

文化就是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纔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現在大宋的發展趨勢就是這樣,孔家也正是因爲對這種改變而恐懼,本能的開始抵抗。

其實這在趙禎看來並沒有什麼,孔宗願只要不是刻意對抗皇權,刻意獨尊孔家的教化爲標準,趙禎都能原諒。

誰也比希望背上一個屠戮聖人子孫的罵名。

孔宗願是否看到了大勢所趨這還不好說,若是他看到了,自己就要找他好好談談,至於那幾個詆譭趙旭的酸儒,已經不足爲慮。

皇后既然已經派人賜東西,那就說明天家的態度包容,也體現了天家作爲華夏百姓“大家長”的禮數。

你可以罵太子,但也要承受百姓們罵的代價,太子可以反擊,但天家也要做足了姿態,這姿態不光是做給天下人看的,還是做給孔家,孔宗願看的。

若是想談可以,但不要“借刀殺人”雷霆雨露傑出於上的道理孔宗願不會不明白。

趙禎可以用最和善的姿態與孔家對話,也可以用最凌厲的手段懲治孔家,那些酸儒不過是趙禎發出的信號。

現在的天下輿論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若是孔家繼續一意孤行,那最終的結果便是所有的輿論和民義的倒戈。

趙禎不相信孔家能夠強大到對抗王朝統治者的程度,社會上的輿論甚至可以讓孔家歸隱鄉野再也不敢拋頭露面。

因爲趙宋天下的最強者就是他趙禎,現在的他已經超越了許多帝王,成爲一種聖君的存在。

孔聖人是聖人,而趙禎不是,他是聖君,超凡入聖的天子,地位堪比堯舜,在民間即便是孔聖人的地位也不能與之相比。

這是趙禎最大的依仗,也是他不在乎孔家的原因。

孔家在神都城中也有自己的宅邸,位置相當好就在皇宮的東面,出了東華門後不遠便是。

這套宅院還是當年蔡伯俙售賣的,趙禎在知道這是孔家在神都城的府宅後,還特意賜了些許錢財,以抵充他們購買宅院的錢。

但最終還是被孔道輔給辭謝了,那時的孔道輔還不知道趙禎這個皇帝坐擁天下最富有的商號,以爲這是趙禎從宮中用度中抽調出來,心中感激的同時,再次規勸趙禎應當勤儉。

趙禎不好說什麼,但從那以後便愈發的重視孔家和孔道輔這個聖人之後。

蔡伯俙頂着呼嘯的寒風走下馬車,這天氣就應該在家中呆着,守着溫暖的炕頭喝茶下棋,到這天下最大的大頭巾家作甚?

“啪啪啪……”

門上的銅黃被拍的金鐵交鳴,很快一個年老門子便上前打開小門道:“文宣公今日身體欠安,恕不能見客,請足下預留名帖,改日相會……若有急事,可入內耳房手書一封,小老給您研磨備茶!”

整個神都城也沒有這麼禮貌客氣的門子,蔡伯俙搓了搓手差點給他施禮:“老人家客氣了,但我家貴人來此不易,還望當面和文宣公說說話,您看?”

老門子伸頭看了看車駕,只見是無有品級的普通的箱車便笑道:“貴人還是請回吧!老爺真的身體欠安,瞧你們也是遠方來客,小老便和你實話實說,昨夜文宣公出外尋友,喝多了酒,染了風寒,土橋邊上的杏林堂的三水大夫剛剛問診而去,藥也開了,人也睡下了……”

聽了老門子的話,蔡伯俙便拱了拱手道了句:“叨擾了……”

顯然這是真話,孔宗願是真的染病了,否則那老門子也不會把話說的這麼清楚,連誰看的病都說出來,顯然是不怕去問的。

蔡伯俙壓了壓頭上的棉帽子便上了馬車:“官家,孔宗願病了,剛服藥睡下……您看咱們是不是回去?”

趙禎挑了一下眉頭:“這麼快就病了?看來心中已經悽惶的厲害啊!你再去叫門,若是門子依舊不許,朕便去耳房留下手信。”

蔡伯俙再度冒着寒風去了,只不過這一次老門子的臉色不太好,但還算是保持了風度,沒有罵大街:“若是貴人願來,便從車馬而下,小老這就開了側門請貴人進來。”

蔡伯俙苦笑連連:“這就來……容我再走一遭……”

門房看見趙禎的時候臉色怪怪的,蔡伯俙這個跑腿的人衣着華麗,而這正主卻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棉袍,雖然外面罩了一件熊皮的披風,可這熊皮上的箭孔多很,一看就不是上乘的皮貨。

門子哪裡知道,趙禎身上穿的是皇后帶領後宮嬪妃親自做的棉袍,外面的熊皮披風是他親手獵殺,意義非同尋常。

趙禎打量着孔家的府宅,這府宅他當年弔唁孔道輔的時候也來過,時隔數十年依舊沒有什麼變化。

進了側門稍稍一拐便是一處耳房,內裡已經升起煤爐,這是趙禎推行的帶有煙囪的地瓜爐,取暖效果很好。

耳房不算大也不算小,外間剛好容得下一方書桌,桌上筆墨紙硯俱在,銅皮茶壺已經冒着熱氣。

趙禎寫完手信後便起身準備離開,而蔡伯俙接過門子遞來的茶會吸溜吸溜的喝着,外面實在有些冷了點,相比南方的東京城,這神都城可是夠冷的。

而趙禎望着孔家的宅院嘆了一口氣:“萬仭宮牆…………還未起!”

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