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

編鐘,這種巨大莊嚴的樂器在流傳至大宋已然成爲了禮器,它興於西周,盛於春秋延續千百年之久,直至秦漢。而在那之後,這些青銅鑄就的音樂之魂便被雪藏了起來,非大典不得擅用。

能演奏這巨大編鐘的樂師已經不多,但皇家必然是有的,他們敲打編鐘發出一種古穆莊嚴的聲音迴響在天地之間,還真的頗有與遠古甚至天神對話的意味在其中。

編鐘架子上的精美的流蘇從角上垂下,在寒風的吹拂下仿若一雙小手不斷的撫摸這一旁的大鐘或是大鼓,一曰景鍾,一曰節鼓,這些都是趙禎知曉的,而當鐘鼓齊鳴之時,趙禎便徹底不知道那些樂器叫什麼了。

各種各樣,種類繁多,有琴而長者,如箏而大者;截竹如簫管兩頭存節而橫吹者;有土燒成如圓彈而開竅者;如笙而大者;如簫而増其管者……等等各式各樣琳琅滿目。

趙禎坐在天壇前的御座上等待,這時候還不是他一國之君出馬的時候。

凡祭祀之禮先要以鼓樂之聲響徹天地,向上天述說,向大地報奏,就如同到了主人家門前要敲門一樣,否則如何讓人家見你??

敲門之後便是自報名號,有歌者,其聲清亮,非鄭,衛之音相比,他們開口便是一陣怪異的聲音響起,給人以奇怪的音律,但趙禎不得不承認,這聲音很空靈悠揚。

隨着他們的歌聲,宮架前立起了兩個竿子,樂工皆是裹介幘如籠巾,穿着緋色長衫,並用一條棉帛作爲腰帶纏在腰間,二個舞者如仙人般上前,頂紫色冠,上有一橫板,皁服朱裙履。

突然樂聲大作.趙禎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轉頭望向禮部的禮官,懷疑這貨是故意不說話的,否則爲何僵硬在原地不成聲?

其實這怪不得那位,而是南郊祭天這種事已經很久沒有發生過了,上一次還是在趙禎御駕親征之前,祭祀之禮官已經換了不知多少人……

開始的時候文舞,但隨着音樂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快,最後消失,完全變成了武舞。

說是武舞一點也沒錯,因爲真的在舞刀弄槍,趙禎身側的親衛已經把手搭在了兵刃之上。因爲舞者一手軌短矟,一手執小盾,比文舞的人數還多.撃銅鐃響環之間又撃如銅竈突,如此氣勢真有些沙場之風……

還有兩人同時擡着一個大銅甕,不斷的敲打着地面,趙禎明顯能感覺到腳底發麻,此時的舞者做出一連串的刺擊動作,如乘雲,如分手,氣勢駭人。

而趙禎身邊的親衛在面對這一情況的時候,下意識的拔刀出鞘,橫刀劃過機簧,帶出的清脆響聲成了最佳的伴奏,一時間鐘鼓齊鳴,進入了一個小高潮,而舞者迅速退卻,躬身施禮。

趙禎揮了揮手,親衛還刀入鞘,聲音如一。

這次的南郊祭天確實和以往的郊祭稍顯不同,大抵是因爲這次是有求於上天寬恕大宋的罪過,讓這場春災早日過去吧……趙禎並不會計較那些舞者,更不會計較這些親衛的緊張。

主持祭禮的官員顫顫巍巍的上前,剛剛那一幕把他嚇壞了,現在纔想起來,是自己沒有及時向親衛司說明,才鬧出了眼前的笑話,不過剛剛親衛的動作真的讓這祭禮以及武舞更有韻味……

“聖駕起,請陛下登壇!”

前導官皆躬身側引着趙禎行至天壇的階梯之下,這時候身爲大禮使的宰相龐籍上前,只有他一人能跟隨皇帝登上祭天的天壇,這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榮耀,非宰執不得行。

趙禎向着正北方“昊天上帝”所在的靈位拜下,這是皇帝少有的恭敬之姿,而緊隨其後的殿中監面朝東方拜下,給趙禎地上酒水,趙禎再拜而起,這便算是“拜上帝”了……

自從趙禎登上祭臺的時候,祭臺下的音樂停止,而在趙禎拜完“昊天上帝”開始拜祖宗的時候,祭臺的聲音再次響起,可見,拜見“昊天上帝”是不需要音樂的,而拜見自家祖宗的時候卻是要用音樂。

禮儀都是相似的,只不過加上了音樂的祭拜要更顯莊重些,這還只不過是初獻,還有亞獻和終獻要進行,雖然過程都是一樣,但行事還必須要走。

趙禎甚至有些慶幸沒有答應女兒的要求帶她過來,否則靈兒一定會無聊的偷偷溜走,想混進來不容易,但偷偷跑掉若是被人發現便更是丟臉了。

但此時的趙禎並不知曉,侍者的隊伍中正有一個機靈的“內侍”不斷的向學子所在的地方張望,顯然某人成功的吸引了她,並讓她完全不顧及禮法的出現在了南郊祭天的隊伍中……

中書舍人已經跪倒在地,用悲慼中帶着堅定的聲音朗誦祭文,又有禮官進奉玉杯,趙禎飲下其中的福酒,並且把這些福酒賞賜給宗室以及官員,這時候祭天才算進行了大半。

既然是祭祀,必須要有祭品了,趙禎在祭臺上揮了揮手,禮官便開始準備焚燒祭品,冥幣,紙帛,玉冊像是不要錢似得往裡撒,同時朝中相公如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參知政事,甚至連計相三司使都要上前一同拋灑祭品,平日裡把朝廷錢袋子看的頗緊的包拯,居然揮灑着這些價值不菲的祭品沒有一絲心疼……

宮廷駕樂奏罷,裡裡外外數萬參與南郊祭天大禮的人肅然靜立,只能聽見清風吹動,環佩叮噹的聲音,可見這個是多麼的肅穆與隆重。

在一位掌禮官高喝:“贊一拜!”的時候,所有人一齊拜下,這意味着大典的結束,許多第一次參與南郊祭天的學子興奮的微微顫抖,如此隆重繁雜的祭禮並沒有讓他們覺得疲憊,反而有了一股衝勁。

許多人暗自發誓,以後自己也要成爲跟隨官家參與祭天的一員,而非跟在最後的旁觀者。

雖然南郊祭天的儀式結束了,但後續還要有很多,最少皇帝的大駕返回北京城便是複雜的很,趙禎轉身準備離開,可當他邁步沿着御階而下的時候,原本略微有些嘈雜的人羣突然安靜了下來。

原因無他,寒風突然停止,彷彿被人生生的擰斷了脖子,一直灰濛濛的天空也開始逐漸透亮,直至無數的金色陽光“擊穿”厚厚的雲層灑落在大地上,形成一道又一道金色的光柱。

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請假!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