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這是勢在必行的,西軍若不團結,談何驅逐北夷?”徐衛點頭道。儘管這一段時期,他先後統率的永興軍帥司和秦鳳帥司都是和女真人單獨作戰,且從來敗績,但紫金虎並不認爲僅僅靠他就能將女真人趕出去。

徐紹聞言,直視着侄子,似笑非笑地說道:“子昂,此事,你可得全力支持叔父啊。”

徐衛一聽這話,心裡沒來由得一跳。這是怎麼說的?你是陝西宣撫處置司使,軍政一把手,於公,你是我的直屬上司,於私,你又是我叔父,不管按什麼道理來說,我都應該遵從你的節制。怎地多此一舉地說這麼一句?

一念至此,作震驚狀:“三叔何此出言?這……”

徐紹哈哈一笑,揮手道:“三叔玩笑罷了,不必當真。這裡沒有外人,叔父就給你直說了。到陝西以前,我就在考慮如何統一西軍的指揮。首先,西軍各自爲戰,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區區陝西一地,就設有六個經略安撫司,此六司之間,互不統屬。朝廷本意,是想互相牽制,避免一些麻煩。但如此一來,也就造成了軍令不暢,互相推諉的局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撤銷六路帥司”

這個倒不難,陝西原本有五路,後增設陝華一路,共計六路。如今,鄜延陝華兩路已經被金軍佔領了,永興軍這一路,也有部分地區淪陷,整合起來肯定比當初的六路來得容易一些。只是,把帥司撤銷,你總得有機構來統管軍隊吧?按這麼看來,三叔應該是想合併。

徐衛剛這麼想着,就聽徐紹道:“我的意思,以陝西目前的情況,宣撫處置司以下,有兩到三個統軍司就可以了。就此事,我已經上奏鎮江行在,並得到批准。重新劃分陝西境內我軍控制之地區爲三個招討司。即陝西北路,陝西南路,陝西西路。陝北路由原環慶涇原兩路合併。陝南路由原秦鳳路及耀、坊、寧、邠四州外加京兆一府組成。陝西西路則維持熙河路原有防區不變。”

徐衛雖然猜到三叔的想法是把目前陝西宋軍控制的地區重新加以整合,但沒料到居然是撤銷經略安撫司,重新劃分三個招討司。招討司他並不陌生,因爲他從前就幹過招討副使。招討這一差遣,權力非常大,遇事若不及上報,可以臨機專斷,先斬後奏。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招討使節制轄區內所有文武官員,正經的封疆大吏

但這好像跟統一指揮的宗旨相違背吧?招討使什麼事都可以自己作主,那還要你宣撫處置使作甚?陝西的事三個招討使就幹完了,不就等於把宣撫處置使架空了麼?而且這樣一來,更容易造成擁兵自重,跋扈不法的局面鎮江行在那夥人都讓江南的暖風吹暈了?能答應這種事?難道三叔另有安排?

“當然,陝西這三個招討使,和原差遣相比,只取其表。所謂招討,乃承天子意以討不法不臣,對女真人來說,是一個威懾。不過招討使只管軍,除自身所領府州外,不干預政事。無便宜行事之權,一切聽憑宣撫處置司裁奪。老九,你以爲如何?”

“如此一來,機構精簡,有利於軍令暢通。相對而言,集中了兵權,有利於臨敵時迅速作出反應。確係可行之策”徐衛回答道。這事對他來說,基本上沒什麼變化,因爲他早就管着秦鳳一路以及永興軍路部分地區,只不過換個名稱而已。儘管徐紹並沒有明說,但陝西南路招討使,舍徐衛其誰?

“嗯,三個招討司,陝北主守,陝南主攻,陝西西路則作爲後備。我估計,你這一仗打下來,女真人得老實一段時間。正好,藉此機會,整頓西軍。同時,借四川天府之國,儲備糧餉。或兩三年,或三五年,待陝西政通人和,西軍兵強馬壯之時,大舉反攻,逐北夷出陝西進而劍指兩河誠若如此,恢復故土可待不世之功業可望矣”徐紹信心十足,目光炯炯,顯示出超人的雄心

徐衛起身抱拳:“侄兒願傾全力襄助叔父”

“好老九徐家這些子侄輩中,你年紀最小,但叔父對你寄予厚……嗨以你紫金虎今時今日的威望和戰功,已經讓作叔父的引以爲傲了唉,倒是我那兩個不成器的,沒法和你比啊。”徐紹笑道。

“三叔過謙了,六哥在叔父左右公幹,自是受益良多。五哥屯兵陝州定戎,日前侄兒兵出關中平原時,還得五哥相助。兩位哥哥一文一武,俱是人中英傑。”徐衛亦笑。

徐紹擺擺手,沒有在這個話題上過多言語。停了片刻,又說道:“除撤銷帥司,設招討司外,整頓西軍還涉及一項,便是設立宣撫處置司直屬部隊。從前,部隊都歸六個帥司節制,陝西宣撫司雖說統管軍政,但真事到臨頭時,往往手中沒有一兵一卒,反受諸路帥守掣肘。當然,這裡面也有歷史淵源,陝西本地官員對東京派員向來牴觸。爲了根除這一頑疾,設宣撫處置司直屬部隊是相當必要的。子昂以爲呢?”

這纔是重點

設直屬部隊,也就是說,宣撫處置使自己手裡要有兵。這樣一來,對內對外都是一個威懾。看來三叔還真要“玩轉”陝西不過,現在西軍都在大哥,自己,以及熙河王倚王大帥手裡,三叔自己要統兵,從何而來?還不是從我們三人手裡分?我倒是沒意見,本來就分了四哥三個軍守衛秦鳳,大不了這三個軍三叔拿去便是。可大哥和熙河王大帥那裡就不好說了。分他們的兵,人能願意麼?

別看大哥同樣是三叔的侄子,但說句不能擺在檯面上的話,自己這一房跟三叔還算比較親近的。大哥一直跟着大伯在陝西,和兩位叔父來往本就少,若不是遇到東京勤王,只怕十來年不見一面也是正常的。而且大哥從行事作風和思維方式,都是一個純粹的“舊式”西軍將領,他們往往把部隊看得比地盤還重要。自己是他的親堂弟,當初他到陝華來替自己守守地盤,以及參加定戎大戰,折損了不少。可是,撤走的時候,他可是從自己在定戎訓練的鄉兵中補充了個夠本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定戎大戰爆發之時,自己還沒有趕去增援之前,據說,危難之時,涇原軍有拋棄友軍撤退的跡象。這事自己從來沒提,也沒往當時的宣撫司捅。但通過這些,不難看出,即便是三叔,恐怕也……

“子昂?子昂?”徐紹的連聲呼喚,將徐衛從思緒中拉了回來。“怎麼?你認爲此舉不妥麼?”

“自然不是,此事確實也有必要,侄兒全力支持。”徐衛正色回答道。

“好此事待你大哥和熙河王倚到了之後,再細作商量。”徐紹說到這裡,站起身來。“這一切若順利施行,西軍面貌必煥然一新到時,何懼女真北夷?”

正說着,忽聽一個聲音在外響起:“九弟九弟”

徐衛尋聲望去,卻見是徐六回來了。遂起身上前迎道:“六哥。”

徐良大步上前,一把摟住堂弟肩膀,欣喜道:“華州一戰,驚天動地吶爲兄聽說,金人有支號稱精銳中的精銳,叫甚麼‘鐵浮屠’的,在你手下全軍覆沒了不得紫金虎真不是白叫的”

“慚愧慚愧,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慘勝如敗啊。”徐衛搖頭道。

“哎,勝就是勝,敗就是敗你一舉蕩平關中平原,誰不叫聲好?從軍衛國,難免有馬革裹屍的一天,那是職責所在,你要節哀。爲兄本來是打算親自到前線慰問,只是臨時有事耽擱了。對了,你見過四哥沒有?”徐良顯得異常地親切,就好像面前站着的,是他從小玩到大的親弟弟一般。

徐衛似乎也不太習慣,淡淡道:“進城後,安排館驛,然後去宣撫處置司報到,再後便來拜望三叔三嬸,還沒來得及。”

“長兄如父,二伯不在了,你事兄嫂要更加尊重纔是。爹,對吧?”徐良笑道。

“正應如此,罷了,老九,本想留你吃飯。但於情於理,你都應該去看望你四哥四嫂,就不留你了。”徐紹道。

徐衛聽罷,即向叔父堂兄拜辭告別。徐紹命徐六相送,後者一直將徐衛送上馬乃止,直到徐衛的身影消失在街頭,他才折身返回府中。

“爹,老九是什麼態度?”一踏進書房,徐良就開門見山地問道。

徐紹頻頻點頭:“老九倒是懂事,明確表態全力支持。”

“那是,若不是父親大人提攜,九弟也沒有今日,他理所當然要全力支持。”徐良笑道。

聽了這話,徐紹卻嚴肅起來:“那倒不然,想老九這些年,一直馬不停蹄地轉戰各地,他有今天,說實話我這作叔父的沒幫到多少。一是因爲官家刻意栽培,二是因爲他自己的本事。你不要把什麼事都看成理所當然,記住,你這個堂弟不是泛泛之輩,將來,你兩兄弟務必要保持一致明白嗎?”

徐良聞言一怔,似乎不明白父親爲什麼突然一本正經地說這些,但還是應道:“記住了。”

另一頭,徐衛又去看望了兄嫂。多時不見,徐勝和徐王氏見自己兄弟到來,自然是喜出望外。得知他打了勝仗,都替他高興,又因馬泰陣亡,不免幾分感傷。當夜,徐勝說什麼也要留弟弟在家吃飯留宿,徐衛自然也不推辭。

兩兄酒酣耳熱之際,徐勝不止一次地提及,三叔很是照顧,老六也時常到家來走動。便連這處宅第,也是徐良親自安排的,隔三差五常遣人送東送西,叫人好生感動。徐衛只是聽着,並不發表任何意見。

次日並無他事,只不過徐衛正式的差遣乃是秦鳳帥,免不了和徐勝一道,巡視軍營,看望將士。

到了第三日,乃是宣撫處置司召集的最後期限。徐衛剛吃過早飯,姚平仲就來了。那廝整得很客氣,說是來拜會徐經略。徐衛卻知道,他早早晚晚,是要接熙河帥位的,再加上本來也沒有託大的習慣,和他胡吹海侃了一陣。又着重說了一下華州戰事,互相交流切磋許久,姚希晏這才告辭離開。

他仁義,徐衛也仁義,親自送他出門。徐衛因爲級別到了的關係,不可能和普通官員一樣住廂房,他在館驛住的是獨立院落,門口有親兵把守。就是姚平仲要來看他,也還要衛兵先通傳才行。

可徐衛才送完姚平仲回到房中,就聽見外頭有人腳步聲,而後敲門聲響起,一個聲音在外道:“徐經略在麼?”

徐衛心說,這誰啊?士兵沒通傳怎麼就進來了?到我門口,也不曉得自報家門。遂上前打開門一看,你道是誰?他堂侄,徐嚴。徐嚴倒不打緊,徐衛定睛一看,徐大就立在兒子身後。

“大哥”徐衛驚喜地喚道。

“哈哈九弟想煞爲兄了”徐原跨進門來就是一個熊抱。而後用力地拍打着堂弟的肩膀。“還是你行這廝,差點沒打捅到婁宿心窩子裡去叫哥哥好生神往哈哈”

徐原一點沒變,那嗓門大得跟打雷似的。

徐衛擺擺手:“小事小事,來來來,兄長裡面請。徐嚴,來來來,進來說話。”

徐嚴跟進來後,作勢欲給徐衛磕頭,嘴裡叫着:“侄兒給叔父問安了。”這頭是往下低了,可腿怎麼也不彎,就等九叔一句“免了”之後,立即彈直了。

徐大徐九兩兄弟坐定,徐嚴陪着末座。徐原取下襆頭,往桌上一扔,問道:“九弟啊,你這一回來龍去脈,給爲兄說說?聽說甚麼‘鐵浮屠’讓你幹得一騎不剩?哎,那‘鐵浮屠’跟党項人‘鐵鷂子’有區別麼?”

徐衛剛跟姚平仲說完,不想翻老黃曆,岔開話題道:“這有的是時間講,大哥,去過三叔府上了?”

提起這個,徐原臉色微變,他來沒說什麼。徐嚴就從一旁插話道:“九叔,侄兒多嘴問一句,九叔到叔祖府上之時,宣撫相公可說了什麼?”

徐衛心裡猜到八九分,但揣着明白裝糊塗,皺眉道:“什麼說什麼?咋回事?”

“嘿嘿,九叔何必明知故問?自然是關於整頓那一檔事。”徐嚴笑道。

徐衛見徐原神情之中有幾分不悅,哦了一聲:“這事啊,宣撫相公倒是提過。說是打算撤銷經略安撫司,設立招討司。其中,涇原環慶兩路,合併爲陝西北路招討司。這招討使人選,雖未言明,但除了大哥,還有旁人麼?”

徐嚴又插話:“陝西南路,除了九叔,還有誰敢挑這個擔子?”

徐衛看他一眼,輕笑一聲,沒作迴應。此時,徐大道:“九弟,這事都好說,還有另外一條。”

“哥哥可是說,要組建宣撫處置司直屬部隊一事?”徐衛問道。

“就是這事三叔那意思,擺明了就是說他自己手裡要有兵我就不明白了,這部隊在我們弟兄手裡他還擔心什麼?他是我倆親親的叔父,我們還能不向着他嗎?搞這些有甚用?我涇原一路此前折了不少兵馬,現在又接手環慶那個爛攤子,我上哪兒分兵給他?”徐原忿忿不平。

徐衛剛要說話,徐大又道:“老六也是就跟那兒敲邊鼓,打起板”

徐衛心裡一驚,立即問道:“大哥,你跟三叔怎麼表的態?”

徐原還沒說,徐嚴又一次插話:“九叔,你怎麼表的態?”

徐衛終於火了這廝怎麼這德性?我跟你爹說話,你老插什麼嘴?你是你爹發言人啊?自以爲是一個娘生的,差別怎麼這麼大?

但看到徐大面子,徐衛也沒直接訓斥他,而是說道:“對了,徐成此番也隨我來了秦州,就在館驛裡。你們兄弟多時不見,去看看他吧,讓軍士帶你去。”

徐嚴顯然是個不知趣的人,根本沒有要動的意思,還在那兒喋喋不休地說道:“也不急於一時。九叔,這回咱們可得……”

徐原估計是發覺了堂弟有些惱火,立馬訓斥兒子道:“你懂不懂規矩?我和你九叔說話有你插嘴的份麼?你兄弟既來了秦州,你如何不去見?去去去少聒噪”

徐嚴吃這一頓訓,這才起身行了個禮,出門而去。他一走,徐原陪了個笑:“九弟,莫跟晚輩一般見識,這廝打小在軍營里長大,沒個體統,見笑了。”

徐衛說聲無妨,又問起他如何表的態。

徐原先沒回答,而是訴起苦來:“唉,環慶那攤事着實棘手得緊。全是他孃的曲端舊部,個頂個的花花腸子搞得我是焦頭爛額這種時候,三叔要來抽兵,這不是讓我爲難麼?不過有啥法?在公,他是宣撫處置使,在私,又是我叔父。我也不能當面回絕了他,只說是情況實在複雜,請宣撫相公體諒。”

“那三叔是怎麼說的?”徐衛又問道。

“三叔當時倒也沒說什麼,只說是讓我先去館驛歇息,事情等到正式商議的時候再說。”徐原回答道。

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67章 佈局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八百四十二章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八百七十七章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464章 突火槍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91章 援兵第八百七十章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七百五十章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616章 進攻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141章 定情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808章 弒君篡位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121章 大捷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127章 攪局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82章 出逃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149章 佈局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八百三十八章第八百三十四章第826章 選秀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381章 意外之喜你奸我不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八百七十五章第八百五十六章第47章 屠殺第51章 風將第507章 曙光初現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七百五十一章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165章 捷報飛傳你奸我不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八百五十六章第481章 八牛弩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570章 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