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照夜玉獅子

登州,地處山東半島最北端,是大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從登州出海,北可達渤海國、朝鮮半島,東可抵日本,南下可與杭州、福州、泉州等本土港口相通。登州自唐以來,便因航運而成爲繁華之地:登州府內,笙歌徹夜,燈火不熄,港口之上,帆檣林立,商賈雲集。

九月的大海,安詳寧靜,登州港內,波浪有規律地輕拍堤岸。

此時正是中午,船工們大多在吃飯休息,所以聽不到往常的喧天的號子,碼頭之上,只有幾個趕工加班的裝卸漢子偶爾出一些喊聲。

“哎......哎!......小心......”

“哐當!”有什麼東西散落了一地。

“快收拾起來,莫要叫旁人看見!”

“哈!王大哥莫慌,現如今那宗知府已然被罷官,咱們還怕什麼?”

“畢竟是上不了檯面的生意,大家還是小心爲好。”

“哼!若沒有咱們這生意,那些官老爺、公子哥哪有北地驃肥的俊馬可騎,朝庭這規定當真是既當婊子又立牌坊。”

“算了,莫要說了,誰叫那些金人只喜歡這些弓矢鎧甲之類的玩藝。對了,那邊聯繫好了沒有?”

“聯繫好了,金人已控制了渤海國,只要上岸便可交易。呵呵,照這勢頭,不出一年,咱們便可以走6路了。”

“哈,這遼國,看來要完了......”

......

日頭稍稍西移。

登州府衙,各官吏6續開始治事,他們的主要工作卻是將各類案卷歸檔、各類賬本彙總,以備新舊知府的交接。府衙後院,也有宗家的下人在收拾東西,過不了幾天,他們的主人便要告老還鄉去了,現在薪資已結,介時自己也要回家另謀營生。

深秋的天穹明媚清淨,府內的氛圍卻如籠着一層陰雲一般。

宗澤,宗汝霖,現如今已年近六旬,雖是正經進士出身的文官,不過自年輕之時,他便研習兵書,苦練武藝,因此,身板要比別的文官壯實的多,此時站在檐下看着下人收拾東西,自在一股英武之氣,全不似其他人整個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樣。

其實,於他而言,也沒什麼可沮喪的。

自而立之年進士及弟步入仕途,他歷任各地知縣,每到一處,均能爲官一任,造福一方,可謂政績卓著。然而,朝堂之上,權奸當道,政治**,他這樣能幹卻不善奉迎的官吏,是不會受到重用的。幾年之前,做了近二十年知縣的他,才得以升任登州通判,年前意外補缺扶正爲知府,卻因蔑視道教、未建神霄宮這種可笑理由,再次被貶回通判。

東山春酒綠,歸隱謝浮名——既然不得意,便乾脆辭去一切浮名,告老還鄉罷了,脫離了這腐朽的官場,對他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管家宗瑞從門口快步進來。

“老爺,許督監派人來詢,說是在碼頭巡查之時,現兩船的貨物之中夾有弓箭、長刀等民間禁造兵器,那船家聲稱是運往金國......”

“既是禁造兵器,理應查抄沒收,何須來詢......”

“許都監說今時不同往日,朝庭的馬大人和呼延將軍,現已在登州準備出使金國,兩國就要結盟抗遼,若是壞了這樁生意,影響了結盟之事,他怕擔不起這個責任......”

“唉!糊塗啊!現金國漸漸勢大,那些蠻人不通禮法、不知信義爲何物,朝庭不思抑制平衡之策,卻要與之結盟,資以兵器,就不怕將來遭它反噬......罷了,你拿我的手令給他們,若此事將來是個罪過,由老夫背了就是。唉!這怕是老夫交接之前,爲大宋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宗澤說罷,回到書房寫了手令,交與管家。

看着管家拿了手令走出門去,宗澤嘆道:“天下自此多事矣......”

......

曾頭市。

衆人用過午飯,便由曾弄領着前去看馬。馬廄位於寨內的西北部分,衆人從曾家居住的院子出來,先向西直行,再轉北便可直達。

這個山谷,東西略長,十里有餘,南北略窄,不足五里,谷內除了一些作坊、倉庫,還有可供耕種的良田。

途中,楊帆閒聊中忍不住問道:“本官在這京東之地,也準備建個莊子,做些生意,卻不知哪裡還有像你們曾頭市這樣的好地方?”

“這可難找,草民年輕之時,在這方圓千里的地方,尋了幾年,才現此地,當時這兒尚是荒蕪一片,草民花了重金,收擾附近百姓,招攬各地流民,歷經數十年的拓建,方成現在的模樣。”曾弄答道。

“長者好眼力啊!”楊帆繼續道,“山東自古民風彪悍,盜賊難除,建莊子最要緊的便是尋個這樣易守難攻的地方。”

“大人過獎,草民其實是也是無奈,當時若能像大人一樣,身居高位,便在城內置個莊子,有官兵守護,既方便,又省心,哪用得着這般操勞。”

楊帆莞爾,心道:在城裡置個莊子,怎麼容下這麼大的產業?這老頭倒是驚警得很,定是怕我圖謀他這寨子,所以便將我向“在城裡建莊子”這方向上引。

楊帆呵呵一笑,不再說話。

又走了約有一盞茶的時候,衆人來到馬廄之前。

曾頭市的馬廄,傍山而建,東西走向排了三排,約能容納五六百匹馬的模樣。不過,此時馬廄內卻沒有滿圈,據那曾弄介紹,大部分馬匹已經賣出,現下寨內只剩下不足二百匹,不過也都是北地的好馬,質量沒有問題。

衆人沿着馬廄察看裡面的馬匹,但見這些馬匹果然如曾弄所言,皆是好馬。楊帆雖不知此時好馬的標準如何,但只需與自己那兩匹拉車的馬相比,單看個頭與毛色,便也知道這些馬的確是上等貨色。

“他奶奶的,北面韃子盡是好馬,便是這麼幾匹,也比咱們各州府的戰馬要好上一等。”魯智深嘆道。

楊帆、周侗也皆點頭。大宋本就缺馬,及至此時,馬政更是荒廢,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養出的馬盡不如遊牧地區的健壯不說,便是數量,也是供不應求。在冷兵器時代,戰馬是影響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誰擁有數量多且質量高的戰馬,誰就能在戰爭中擁有裝備上的優勢,從而取得戰爭的勝利。在與遼夏的戰爭中,北宋屢敗的很重要原因就是戰馬緊缺。

軍隊尚且缺馬,民間就更不必說了。大宋律例一度禁止民間買馬,後來實在無法禁止,也明文規定,良馬必須賣給官府,所以衆人很少在市場上見到如此多的好馬。

衆人一邊參觀,一邊品評,所謂亂花迷眼,倒一時不知選哪些爲好,不覺間便到了馬廄末排東。

這時曾弄拱手道:“各位大人,前面卻是曾頭市的自用之馬,它們已熟悉了主人性情,外人怕是難以馴服......”

衆人只見前面的馬廄不多,卻要比其他地方的用材好上許多。魯智深道:“俺們只是看看,不會奪人所愛。”

楊帆點頭,曾弄只好道聲“請”字,衆人繼續前行。

“哇......哇!快看......”

隨着幾聲讚歎,衆人停在一間馬廄之前。裡面的那匹馬,渾身雪白,毛如匹練,長一丈,高八尺,神駿異常。

“好馬!”楊帆讚道。

“大人明鑑,此馬喚做‘照夜玉獅子’,產於西域,是馬中極品。”曾弄介紹道。

第三四四章 尾聲(四)第二四八章 憤青第三三一章 燕雲會(十一)第三十五章 越野訓練的提議第一二六章 伏誅第九十五章 千年的狐狸(中)第一九四章 強攻、死守第一百〇三章 進退第二九九章 劫信第二O四章 宣撫江南(上)第三一六章 真正的較量(五)第一百〇五章 君心第三六七章 都是豬隊友第三九四章 宿命第二七六章 歸心急第二二五章 追查第一七九章 聰明誤第三七六章 政變(下)第三O六章 蕭幹之計(下)第三九六章 獨裁者第一百章 斬首(上)第九章 霹靂第三四二章 尾聲(二)第一五六章 神功第一八三章 鬥將第三五四章 平州(下)第三十三章 詩會(下)第九十六章 千年的狐狸(下)第八十五章 神工樓的年會第四十五章 鴛鴦譜(下)第一四一章 又見佛跳牆第三七O章 風從北方來(上)第二八七章 無頭之案(上)第二O三章 美女與英雄第二七三章 新聞發佈會(下)第二十五章 明月樓、胡蝶兒第十五章 醉杏樓第七十二章 風雲動第三六O章 靖康(上)第二八七章 無頭之案(上)第三六九章 識相?第二十六章 高手第三三O章 燕雲會(十)第一百一十章 得之東隅,失之桑榆第二九七章 奇襲第一四〇章 午後第九十三章 獻策第二二一章 初冬(中)第二三四章 “唐僧嘮叨”審訊法第三七四章 政變(上)第三九三章 引狼入室(下)第八十三章 執子之手第二四七章 朱家第三五三章 平州(上)第一五三章 惡意第三三O章 燕雲會(十)第二五一章 多大點事第三十一章 逃婚第一集 平步青雲 第一章天外飛仙第三九O章 登陸第二二九章 貓鼠(二)第一五八章 明教教主(上)第九十九章 不可能的任務(下)第五十六章 武人如狗第三十七章 江湖,我來也第七十章 政治課第二五八章 釜底抽薪第一二一章 “活神仙”第一二四章 美男計第三六五章 保衛戰第三三一章 燕雲會(十一)第三七O章 風從北方來(上)第一一一章 樊樓第三三六章 燕雲會(十六)第三章:朝堂第一四七章 傳功第三三七章 燕雲會(十七)第三二三章 燕雲會(六)第二O九章 第一刀第一五三章 惡意第三六一章 靖康(下)第八十一章 落幕第三七五章 政變(中)第三五八章 黑雲壓城(上)第九十三章 獻策第二章:任性的皇帝第十章 比試第二十五章 明月樓、胡蝶兒第三七七章 掌權(上)第三三O章 燕雲會(十)第五章 護衛第二五O章 扯皮的談判第三六八章 亂第三五O 章 駙馬(四)第二八三章 論美第二三三章 貓鼠(六)第二七九章 借兵第二三O章 貓鼠(三)第二二四章 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