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音樂

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爲樂律與時序,度量衡,天文,朝制,禮儀皆有極大的關係。

一句話,這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音樂問題,還是華夏民族一直用來指導民族進步的哲學理論。

音樂和哲學,看起來似乎並不屬於一個範疇。

音樂遨遊在情緒的天空,被用來描述最深刻、最細膩、最廣泛的人類情感世界。

哲學則行走在理性的石階上,以縝密的思考,嚴格的邏輯,揭示人類與自然界本質上的規律。

但是兩者也有共通之處——同屬於人類最高級的思維活動,都超越了語言的羈絆,沒有國界的限囿,都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而華夏民族,可以說是最早將它們聯繫起來的民族,很早就賦予了音樂以“宇宙信息”的屬性。

所謂“奏律歌呂,合陰陽之聲。”“聖人作樂以紀中和之聲,所以導中和之氣。”

夏祭之後,百官們又開始了繼續關於禮樂的撕逼,定音,就成了重要的一個爭論點。

禮樂禮樂,樂和禮是配套相成的,大宋之立國以來,先後三次定樂,然皆不盡如人意。

其中一項就是標準音高的問題。

太常寺收藏的大樂鐘磬一共有三種:王樸製作的樂器,李照製作的樂器,胡瑗、阮逸製作的樂器。

其中王樸之樂,其聲太高,太祖皇帝曾經明確表示不滿意。

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爲還是有神秘學因素和情緒體驗在裡邊——“音高則悲,亡國之音也。”

於是仁宗景佑中,又命李照定樂,參照律法以取黃鐘之聲。

但是這又不符合大宋人的當下習慣,似乎過於低沉,所謂“時人習舊聽,疑其太重,李照之樂由是不用。”

到皇佑年間,胡瑗、阮逸再定大樂。比王樸樂聲音略低,而聲律分佈相接近。但是鑄成的大鐘,音色又出了問題,聲音弇鬱,所以還是不能用,於是郊廟依舊用王樸舊樂。

但是太常寺樂工在使用王樸舊樂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若用王樸樂,鐘磬即清聲難依,如改制下律,鐘磬清聲乃可用。”

搞了一百年,朝儀禮祭的音樂始終沒搞好。

致仕趙抃也是大音樂家,上書朝廷,陛下此事非我朝樂律大家蘇油蘇魚公不可決。

於是在朝會之上,趙頊將這項光榮而重大的任務交給了蘇油。

蘇油當時都傻了,我啥時候成了我朝樂律大家了?!我手上事情多得一逼,趙公這是要整死我嗎?

趙頊呵呵笑,明潤你就別謙虛了,當年你可是憑樂律之學,從趙公手裡贏取了大白龜的,此事趙公早就給你記在小本本,啊不,筆記裡了。

十二歲發明十二平均律,這麼巧,你敢說不是天意?

看到羣臣投過來的充滿對神秘事物的景仰目光,蘇油都無語了,這……這也太牽強了吧?!

沒辦法了,蘇油只好接下了這個差事。

這差事不簡單。

大樂之作,包括了琴、瑟、壎、篪、笛、委、簫、笙、阮箏、築,鎛鍾、特磬、編鐘、編磬。

其中鎛鍾、特磬、編鐘、編磬使用最多,所謂“於衆樂中聲最煩數。”

而宋朝郊廟之樂,則先奏文舞,次奏武舞。

而文舞容節,殊無法度,難稱盛德。

而武舞容節,則記錄着大宋的建國曆程,包括淮揚底定,荊湖來歸,邛蜀納款,兵還振旅等內容。

每一首都有歌詞,出自神童出身的大文學家楊億之手,稱爲《太常樂章三十首》,是太常寺大禮儀的保留曲目。

但是武舞也是亂七八糟,起碼出場方向的和當時宋軍進軍的方向都不對。

因此不光音樂有問題,連舞蹈也要跟着改。

好在蘇油也不是完全的門外漢了,手底下同樣有一大幫音樂人才。

其實十二平均律出來之後,整個禮樂定製,對於蘇油來說就只有一個問題——定黃鐘。

只要確定了黃鐘音高,其餘所有的音高都能通過數學運算計算出來。

而黃鐘,是華夏最重要的基準音。

《呂氏春秋》把這一發明歸於皇帝時期的樂工伶倫。

這是一個神奇的音律,《後漢書·律曆志》: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靈臺,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歷。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引《續漢書》:“候氣之法,爲土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佈緹縵於室,中以木爲案,每律各一,內痺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實其端,案歷而候之。

其月氣至,則灰飛而管通,蓋音聲之道與天地之氣通,故取律以候氣。”

黃鐘這根律管,在冬至日這一天,會“灰飛而管通”。

冬至,是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對於古人來說,這是最容易觀測的一天。

《漢書·律曆志》還記載,黃鐘是一個用竹管做成的律管。它的長度爲九十分,截面積爲九平方分,容積爲八十一立方分。

十分爲一寸,八十一立方分爲一龠,兩龠爲一合,十龠爲一升,十升爲一石。

往黃鐘律管中盛入黍米,可容一千兩百粒,重爲十二銖,它的兩倍即二十四銖爲一兩,十六兩爲一斤。

因此《國語·周語》有這樣的記述:“……是故先王制鍾也,大不出鈞,重不過石。律、度、量、衡於是乎生。”

所以這不光光是一個音樂基準音,還是華夏民族長期使用的節氣觀測工具,長度單位,體積單位,重量單位。

但是周代的這個單位已經喪失了,歷史上的律長也一直在變化,也沒有真正能夠實用定音的黃鐘律管傳下來。

這就導致了到了宋代,黃鐘到底是怎樣一個音高,變成了歷史的大謎團。

爭論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爲這個。

蘇油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他沒有浪費很多的時間。

度量衡功能已經不重要了,蘇氏度量衡,同樣包含了宇宙神秘學的重要內涵——地球本初子午線的兩千萬分之一爲一米,結合水這種物質,同樣可以確定體積和重量。

這也是衆多士大夫對理學認可的重要原因——合乎天道。

只用了一週的時間,蘇油就給出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總理商周考易局司馬光,在洛陽收集到了一口編鐘,經考訂,乃是十二律中的清聲之一——太簇。

蘇油已經揭開了聲音的高低的秘密——頻率,並且給頻率確定了一個度量單位——振次。同時發明了測試音高的工具——音叉。

這些是理工之前就已經成熟了的手段和設備,鋼琴調音就是靠的它們。

經過推算,周代的黃鐘,其頻率正好在八百六十四振次。

神奇的是無獨有偶,這個音降一個八度,正好與如今流行的鋼琴,鍵盤中間那個音,頻率完全一樣!

那個音是大宋音樂專家們爲了得到與人聲最和諧的應和,經過多年調整後最終確定的。

古今神奇的相契,冥冥之中,似有鬼神!

瘋了,士大夫們又瘋了!

蘇油功成身退,獻上了司馬光送來的西周太簇編鐘,理工新制的黃銅律管,標準音高測試用音叉,以及在十二平均律基礎上,由綠箬和王從之分別撰寫的音樂理論著作——《律呂清要》和《五音正義》,這事情就算結束了。

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十三章 精鹽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四百八十六章 鐵腕計相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樑乙埋的顧忌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繼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將軍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功課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六百四十二章 見解第四百二十五章 紅旗猶帶冷梅香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三百五十四章 斷案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堯舜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檯球第九章 風投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舉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鄉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局勢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三十六章 仲先公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樂的趙煦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號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衆將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談判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馬,一樣打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蘇頌看藥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四百九十五章 掛綾查賬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六十四章 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