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

bookmark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定音

蘇油在奏章裡邊還提到,銅山西崩、洛鐘東應,其實就是一個共振問題。

這個現象華夏古人很早以前就發現了,《莊子》裡就提到過:“爲之調瑟,廢於一堂,廢於一室。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夫改調一弦,於五音無當也,鼓之,二十五絃皆動。”

晉代有人蓄銅澡盤,晨夕恆鳴如人叩。乃問張華,張華告訴他:“此盤與洛陽鍾宮商相諧,宮中朝暮撞鐘,故聲相應。可錯令輕,則韻乖,鳴自止也。”如其言,後不復鳴。

沈括的試驗就更加清晰明瞭:先將琴或瑟的各弦按平常演奏需要調好,然後剪一些小小的紙人粘在各弦上。當你彈動不夾紙人的某一弦線時,凡是與它共振或者諧振的絃線,其紙人就發生跳躍顫動。

шшш ✿TтkΛ n ✿¢O

綠箬還進一步發現,凡是發生諧振的絃線,都在音高相同或者相差八度時的弦上。

這就進一步夯實了十二平均律的和絃說,同時也證明了十二平均律實現自由升轉調的必然可行性。

這些東西,都在《律呂清要》講述得非常清楚,士大夫家家都有琴瑟,要證明起來也是非常簡單。

六月丙辰,詔書下達:“黃鐘,大呂,清不可太高,重不可太下,使八音協諧,歌者從容而能永其言,乃中和之謂也。”

“周樂古器重現,時人新律允合,是乃天人相合,古今一契。”

“太常律呂不諧,而學士大夫置而不講,考擊奏作,委之不文,如之何不使雅、鄭之雜也!”

“召設議樂局,審調太常鍾,依典禮用十二律還宮均法,令上下曉知,則鄭聲無由亂雅矣。”

“就太常鐘磬王樸、李照、胡瑗所作,及石磬材不少,擇其可用者繕之,其不可修者別制。”

“考成新樂,以驗議者之術。”

綠箬和王從之因在律呂上的獨到見解和著述,讓大宋的音樂理論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都得到了趙頊獎賞。

王從之主中太一宮,賜紫服,金帶。

綠箬被大宋朝廷冊封爲思濛鄉君。

出身卑微,卻靠自己在樂理上的學識和修養,活生生掙得了一份誥命!綠箬,成了大宋女性裡邊新的傳奇。

其實趙頊現在已經不差錢了,更不差銅不差石材,但是蘇油的建議還是縫縫補補又三年。

標準音叉就在那裡擺着,將編鐘銼一銼,石磬修一修,就能得到標準音。

剩下實在沒有的再單獨補足,這樣的花費不大。

關鍵是,秋禮,冬日大朝會,都趕得上。

這將是大宋第一套能夠實現自由升降轉調的禮樂,不少大臣如楊傑,王存,在這一點上還提出了反對。

因爲古代先人說用的,乃是三分損益法,他們認爲不用三分損益法,就是“有違祖制”。

但是這一點是明顯站不住腳的。

道理很簡單,將十二平均律管一排就明白,那是一道優美的曲線。

而先人們所用的三分損益法律管,排出來的卻是直線。

曲線,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廣泛的線條。

日月星辰,江河季風,四季輪迴,其運行軌跡,都應該是曲線。

因此十二平均相對於三分損益,明顯更加接近“天道”。

選擇天道,還是選擇祖制,對於如今的宋人士大夫們來講,並不是一個很難的選擇題。

在他們心目中,這纔是真正的復古,真正的祖制,這是上追三代的光輝和偉大。

而且蘇油還提出了一個觀點,這個東西,從理學上來說,叫“誤差”。

先人在他們當時的數學水平之上,採用三分損益法,那已經是他們能夠達到的極限。

按照他的解釋,在一個圓或者橢圓的軌跡巨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截取其中的一段來看,其實和直線差不多,只存在細微的差異。

古人便是在這個理論的實踐上,用三分損益法這個當時最精密的算法,去最大趨近律管的正確發音。

但是先人們自己也知道這樣是會存在誤差的,古往今來無數的論述中,都曾經提到了這個問題。

從後來的六十律,三百六十律,也能夠找到他們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的證據。

他們一直都在努力地減小音律的誤差。

現在的十二平均律,是真正揭示出了樂音的本質,究明其物理,將直線和階梯狀的音高折線,變成了平滑的曲線,得到了更加精準的律音,還實現了自由和諧的轉調。

這不是有違祖制,而是對祖制更好的繼承與發揚。

正是繼承了先人對真理孜孜以求的執着精神;全面繼承了先人們總結的樂理,數算,律制;對他們發現的那些現象進行了精準,仔細的研究;引入了更加先進的數學工具,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祖制中需要繼承的,不是那些條條框框,而是其中蘊含的理念和精神。

繼承祖制,正是要繼承這種寶貴的理念和精神,而不是墨守成規,拘泥文字。

這個觀點,引來了更多的大佬如趙抃,司馬光,蘇頌,範鎮紛紛上書論證,大爲稱讚。

蘇油當真厲害,直接端了楊傑,王存之輩的鍋,將這個問題的兩分邏輯,變成了“讓祖制更加合乎天道”的遞進邏輯。

最終趙頊認爲,蘇油的理論,是完全站得住腳的,是經得住推敲的,是得到了如今知識分子精英們普遍認可的,同意按照蘇油提議的方案執行。

這是理學的一場巨大的勝利,遠比天文臺,鐘錶,水泥廠,炸藥更加巨大的勝利。

理學,第一次在形而上的領域,發出了自己振聾發聵的聲音,成爲華夏哲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佔領了相當的高點。

從此以後,它可以正大光明地指導社會倫理,影響國家體制,深入百姓生活!

大佬如司馬光,王安石,二劉等,將之作爲儒學的重大發展和進步,並加以頌揚。

而這一切,都是理學這次“扶正律呂”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困擾華夏千年的難題,被理學完美地解決了!至正至美的黃鐘大呂,標示着理學,正式成爲了華夏顯學!

連王珪都逢人就誇,將蘇油和大小蘇分別開來。

這可是他任中的巨大政績,蘇明潤,太給力了。

甲骨文溯文字源流,平均律定華夏正音!

自己死後的諡號裡,一個“文”字,已經抓得死死的了!

因此完全可以想象,爲了得到這個議樂局的差遣,一干大佬是怎樣爭得快打破了頭。

最後趙頊一拍桌子,都別吵了!

爲了朝堂和睦清寧,這個提舉議樂局,嗯……朕勉爲其難,親任!

一干大佬被雷得人仰馬翻,陛下,你以前不是這樣的……

……

太學,蘇邁和蘇遲正在與同窗討論這個律呂問題。

按照蘇油現在的級別,恩蔭名額手裡有一大把。

不光是子弟,親戚,外姓親戚,甚至就連僕從,都可以推薦兩人。

不然大宋的冗官問題怎麼來的?

蘇油對此嗤之以鼻,從來不用這樣的名額,他推薦人才都是上章中書,推薦現任官員裡邊的能力者。

很多人那真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甚至被推薦人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

而且蘇油還規定了,蘇家人,今後不能走恩蔭的路子。

不過蘇家重視教育,蘇油上書,將蘇邁和蘇遲塞進了太學。

其實太學也教不了兩人,拿蘇遲來說,已經得了張載和邵雍的真傳,那就是關蜀學派的正宗繼承人,在國子監當個老師都隨便夠格。

蘇油安排他們來太學的目的,主要還是爲了和同學們交往。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動腦筋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陽關引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宮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報中央第二百六十六章 汴京風華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八百三十九章 寶馬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第八百一十九章 處處烽火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釗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決戰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壟斷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二百三十二章 蘇伯純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五百三十章 單舟對敵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寶丹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龍門陣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六百四十二章 見解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完本感言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兩賦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九百七十三章 舊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日本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降第三百零六章 轉運判官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蘇頌看藥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七十章 授課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聞捷第三百四十章 奏對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零二章 熱鬧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九百三十九章 唐慎微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農田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韓琦墓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議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們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駁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聞捷第五章 血旺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彈劾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舉措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