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救災

李拴住躬身:“正是如此,棄己所長而不用,卻去學人家擅長的,村中的木匠泥工都知道這事情幹不得。”

“就拿做蠟燭來說吧,遼國制一支蠟燭所費五十文,宋地一支五文,即便加上運輸費用,獐子島上也不過三十文。”

“這樣還比遼國自己製造便宜差不多一半,要是陛下因爲遼國自己造的蠟燭比宋國的貴,就一定要造出比大宋便宜的蠟燭來,花費無數的錢財搞技術搞材料……有那些錢,爲何不去擴大牧場,蓄養牛羊,生產自己特產的奶酪呢?”

“再拿奶酪與大宋換蠟燭,不比自己弄來得划算?”

耶律洪基點頭,這道理還是淺顯易懂的。

李拴住接着說道:“再說我大宋,自澶淵之盟後,便與遼國交好,國內如今雖然說境遇好過前些年,但是也只是剛得溫飽。”

“河北的景象,想必貴國君臣心中都有數,對了陛下,你賣給我國的木材,真的不便宜啊……”

耶律洪基笑着擺手:“今日不說這個,郎中休要旁敲側擊,那是談定的條約,無可更改。”

李拴住只好接着說道:“占城分裂,三州請求附宋,我朝一直拒絕接收;直到其國內亂,老王出逃,再次舉國相托,我朝還是予以拒絕;最後是其國國民推翻了暴政僭君,數十萬人血書泣告,大宋見其又有內亂徵兆,這才收了占城,小心安撫。”

“所以我朝真不是見利忘義,好戰窮兵之國。理工之學,我們也是用於生產。室尚書認爲我朝將來會對遼國不利,外臣不敢說他昏聵荒悖,但至少,他的確不瞭解我們國家的國情。”

“不過聽說尚書是名臣之後,又同爲理工一脈,外臣想替他求一個情。”

“尚書跟我朝景潤學士,啊,就是我們土地廟小妹的夫婿有幾分像——聰明,但是有些迂執。”

“雖然學問因此得以專精,但是以爲世間事全都可以用學問來解決,卻又大錯特錯了。”

“比如外臣這點取井之術,看似神奇,其實對於國政來說,又比得上治理一州百姓,整頓一部兵馬重要?這點自知之明,外臣還是有的。”

耶律洪基怒氣已經完全消散了,對身邊的臣子說道:“看看,如此神術還謙遜坦誠,這才叫真有本事兒的人。”

“室純那點學問,也就是在我遼國橫一橫,不就是想讓朕高看他們工部一眼嗎?仗着有點本事就忤君,華佗什麼下場?”

羣臣的心都放了下來,耶律洪基的脾氣他們都清楚,臉色平靜言語和緩,那就是真動了殺心;

反過來要是喊打喊殺,那反而沒事兒了。

想了一下,耶律洪基說道:“下了他的尚書差遣,趕到南京去,他不是看重理工之學嗎?那就在那裡也給朕辦一所理工學校,朕等着他培養出人才!”

陳義大鬆了一口氣,老頭的命可算是保住了:“陛下寬宏,是臣等的福分,室純必定會感恩戴德,戴罪反省。”

就在這時,耶律洪基感到臉上落下了什麼東西,接着,周圍羣臣的衣服上,都出現了一些小點子。

不知道誰首先狂喜地喊了一聲:“下雨了!”

緊跟着所有人都歡喜得忘記了禮儀,在越來越大的雨勢裡狂喊:“下雨了!吾皇萬歲!真的下雨了!”

《蜀中雜記》:

元豐三年七月,遼主御上京西郊馬場乞雨。宋工部郎中李拴住掘井,得五泉。

遼主命羣臣沃水,須臾雨下。

拴住建言,西山廣植林木,則五泉不涸。

遼主大悅,易西山名五龍嶺,建治神泉縣。遷東南兩京三千富戶以實之。

廣起園林,宮室,於五泉立樹玉蟠龍,吐水逾丈,推滾金球,奇珍異巧爲飾,嶄然北朝之盛。

使歸,上以拴住體對得宜,並渤海開油田之功,贈名擎,拴住乃爲字。

擢皇家理工學院院士,寶文閣待制,工部侍郎。

朝野一時以爲榮遇。

而以理工得閣職,擎乃有宋第一人。

……

“快!快!”

連綿的暴雨之中,一支全騎軍新軍部隊,在老將郭逵的率領之下,一路向東狂奔。

同樣的軍隊還有四支,分由種詁,折克柔,折繼祖,童貫統帥,奔赴各處黃河大堤。

七月,大宋河東路,河南路,河北西路,京畿路,迎來了連日大雨。

幾路主要河流沁水,洛水,惠民河,河水暴漲。

汴京城西南一帶,出現了倒灌現象,開封府衙西南的寶鏡湖,面積擴大了三分之一,已經侵入到了街面之上,就連衙門一帶,都壘砌了沙袋,以免湖水灌入府衙。

西南宜秋門一帶,以及蘇家的可貞堂,都面臨水淹的危險,蘇家的數十萬冊藏書,文物,珍貴的刻版,全部轉移到二樓保管。

蘇油第一次組織起了自己的儀仗隊,就是讓張麒在西南市井當中抽了一百四十位青皮,看守可貞堂。

此舉倒是給呂公著解了圍,城中人心惶惶,不少流氓想要趁亂打劫,西南城的流氓都被蘇油給組織了起來,受災最重的地區,反而最安穩。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現在屠狗輩給讀書人看場子,倒是盡心盡責。

趙頊也非常的緊張,雖然河渠司,都水司今年很早就給出了預報,預期會有大洪水,自己事先也調運了大量的麻袋,水泥,部署在瞭解州至大名一線上的重要防區。

可是天公不作美,上游陝縣,河陽,通過黃河送來的情報,今年最大的一次洪峰,即將在中路大雨中過境。

六十年一遇!

蘇油上奏,如今最大的事情,是救災,朝廷一切事務,均需要爲救災服務。

中書,三司,樞密院,需要從行政,物資,人力上,做好一切救援準備!

蔡確,李肅之,馮京同時上奏,表示願意予以最大的配合。

趙頊當機立斷下旨,水情緊急,軍機處全權提取此事,一切與水情有關的章奏,請示,不必經過中書,直接送抵軍機處,交魚國公蘇油統籌,對皇帝直接負責。

蘇油提舉防洪期間,奏事可不經合門傳報,直入大內!

蘇油也不客氣,直接點名要人——中書,參政蔡確,章惇;三司,副使薛向;樞密院,副使孫固,這幾人我要用,加上軍機處原有的文官班子,成立抗洪搶險指揮部。

此外,皇宋銀行,四通商號會計司,抽調統計,會計人手。

皇家理工學院,抽調機械,化工,工程骨幹。

皇家軍事學院,上四新軍全體動員備戰,打破常規,自帶乾糧,移師衛州王供埽,滑州魚池埽,濮陽曹村靈平埽,大吳埽,小吳埽,商胡埽,全力抗災。

這是規模達五萬人的大調動,京師防禦力量爲之一空,王珪急得直跺腳:“萬萬使不得,我朝尚未有過拱衛之軍參與救災的先例!”

蘇油都懶得跟王珪客氣:“我朝也沒有過這般素質優良的新軍!河決之患,豈亞於兵事?其後的災難,勝過十場兵災有餘!”

“有這麼強大的力量不用,卻放任災情蔓延,有這樣的道理嗎?”

“新軍不發銃彈,他們自己有工兵鏟!只帶上工兵鏟,沙袋,乾糧,相公有什麼好擔心的?”

王珪如何敢開這個先例,臉色都白了:“京畿防衛卻又該如何?萬一……”

蘇油說道:“京師還有三畿四輔,高功繪,高公紀兄弟整合廂軍已然完畢,由他們來拱衛京師即可。”

馮京一咬牙,決定與蘇油同擔這個干係:“陛下,上四新軍,以保家衛國爲己任,臣相信他們,也請陛下信任他們!”

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六百七十八章 金姐兒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蘭陂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涼州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聞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首詞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復失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財產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七十章 授課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謠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貸與賑第八百九十章 海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十三章 精鹽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陽關引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風箏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一百零九章 幾本書不如二十字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聞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一章 眉山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頭魚宴第一百七十四章 範先生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寫入畫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說說外官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聞捷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四百七十五章 誰改變誰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完本感言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兩百章 賀禮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斷天都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絕仕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語及第二百零六章 箭課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