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臥雲堂

bookmark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臥雲堂

據蘇明潤說,稅收,其實只是朝廷獲利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利益,在茶農,商人,繁榮的市場之上。

無數的人因此而衣食有了着落,成爲了對國家有用的人,而無數糧食產量很低的山地,也成了茶園,能夠提供不亞於良田的產出。

現在蜀中茶農的積極性很高,這是專榷時期無法做到的,具體問題產生在哪裡,有什麼利弊,一時我也說不清楚,要不等蘇明潤回來之後,請他來給母后講講?

要是隻事關孃家,高滔滔絕對會不講理,可現在被趙頊一說,這事情好像還事關國家大計,高滔滔也不敢亂撒潑了,說道:“蘇明潤如今也是國家重臣,這點事情怎敢勞煩?改日小妹進宮問候起居的時候,我問問她得了。”

羊毛壟斷出在陝西,司馬光明顯是知道“商業互吹”這個詞的,不禁莞爾:“你呀你,算了明潤你趕緊去洛陽吧……我說不過你,自有人比你還要深沉老練。”

蘇油笑道:“聽完學士之訓,自當再去領受富公的教誨。”

司馬光點頭,嘆了一口氣:“我知道明潤你的意思,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切,還是留在書裡吧……”

兩隊人在偃師分手,蘇油又經過了一日,便抵達了洛陽。

富弼如今已然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但是思路還是敏捷,雖然有些老年疾病,但精神還不錯,聽聞蘇油來訪,便在臥雲堂予以接待。

富弼的園子乃是洛陽第一,因爲是大宋的鄭國公,因此老百姓將這裡叫做鄭公園,有兩山三臺四洞五亭之盛。

這裡的竹林,梅林都是極盛,臥雲堂在竹林的東邊,與園中另一座四景堂對峙並列。

左右兩座假山,分別落在溪流池塘之畔。坐在此地,滿園勝景,美不勝收。

臥雲堂前還有一株凌霄,更是奇絕。

後人陸游在《老學庵筆記》特意記載了這株花:“凌霄花未有不依木而生者,唯西京富鄭公園中一株,挺然獨立,高四丈,圍三尺餘,花大如懷,旁無依附。”

不過如今不在花期,看不到凌霄盛開的情形,不過綠竹香梅,堆瓊疊翠,卻也是陝西難得一見的美景。

見到蘇油,富弼第一句話就是:“陛下決意西事了吧?”

蘇油微微點頭:“陛下從來都決意西事,自登基之時就一直在準備。”

這話也是有出處的,熙寧元年,富弼調判汝州,趙頊詔令在內東門的小殿覲見,特許患病的富弼坐轎到殿門。

趙頊當時向富弼詢問治國之道,富弼說:“人主的喜好和厭惡,不能讓人窺測到;能窺測,奸人就會逢迎。應當像天監視人一樣,善惡都由自取,然後進行懲罰獎賞,這樣功勞和罪惡都各得其實情。”

趙頊又詢問邊疆之事,富弼說:“陛下即位不久,應當廣佈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

到現在,卻已經十二年了,大宋先後用兵渭州、河湟、荊湖、交趾、南海,竟然是沒有停止過。

富弼是大宋最頂級的政治家,有賢相之稱。

性格溫和,爲政清廉,好善嫉惡,進退裕如。

與人言必盡敬,雖微官及布衣謁見,皆與之有禮。

而且心思周密,小人想要害他卻不容易。

當年富弼在遼宋間往來,負責歲幣談判,宰相呂夷簡曾經想要陷害他,交給富弼的國書,和口述不同。

富弼領受國書出了京城之後,對手下說道:“要是國書內容與口授不符,國家大事就敗了。”

於是發書審視,果然,口述和國書的內容不一致,於是富弼立刻返回京城,面見仁宗,要求將國書改正,讓呂夷簡的謀算落了空。

這是一個有原則但是懂機變,有底線但是夠圓滑的人物,天生的政治家。

後人王夫之曾評價說:“夫富公固非有異志者,而觀其生平,每多周防免咎之意。”

而蘇油身上,富弼似乎看到了年輕時候自己的影子,非常看好他。

當年蘇油赴任回京,富弼離京前特意去找了他,要他和王安石通力合作,先保住已有的政治地盤,留待有用之身,爲朝廷效力。

害怕蘇油執拗,要和王安石頂牛,破壞朝堂政局,爲此甚至不惜說出你自管委屈求全,我會在筆記中爲你“平反”的話來。

但是蘇油很好,雖然年輕,但是手段之圓熟老道,甚至青出於藍。

政治上,蘇油並沒有完全聽從富弼的勸告,而是對王安石的施政瑕疵提出了明確的意見,並且附上自己的改良建議。

而且絕不光是說說而已,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放手大幹,既不違反王安石的大政方針,又用自己的精微操作將王安石的新法當做一個殼子,裝上了自己改良之後的瓤子。

此舉給大宋帶來的利益難以言喻,讓新法派無言以對,也讓保守派大感振奮。

而蘇油的政治實力和政治盟友,也在一次次交鋒中越來越厚,越來越多。

大宋需要改革,這是所有政治家都明白的事情,而保守派和變法派的意見分歧,其實是集中在如何改上。

說白了,就是財富的重新分配。

兩派都認爲,天下的財富是有定數的。

保守派的觀點認爲,財富不當損失百姓而集中於國家,哪怕國事衰疲,也不能飲鴆止渴。

這樣造成的壞處遠大於好處,國家雖然一時強大,但最後必將自食苦果。

而變法派則認爲,以大宋的國力,先將財富集中到國家手上,才能夠在國際競爭中佔據決定性的優勢。

老百姓雖然暫時受一些苦,承擔一些代價,但是相比萬世基業,這樣的陣痛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蘇油卻甩出來另一套完全獨立於兩派的方法——你們,都錯了!

大宋國家的財力,還大有潛力可挖,只要讓有限的財富流動起來,就足以產生加權效應。

一文錢,完全可以變做兩文錢三文錢來花!

只要這些錢用到了恰當的地方,就能夠形成良性的經濟循環,大宋在不增加百姓負擔的情況下,同樣能夠一邊抵禦外辱,整頓軍備;一邊開發良田,改良工坊,增長人口,改善百姓生活。

民不加賦而國用足,其實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讓國家經濟循環流動起來!

而且僅憑物質救不了大宋,還要改造精神!

這種說法在二十年前提出來的時候,相信的人沒有幾個,哪怕張方平以三司副使的身份親自撰稿,相信《金融論》的人都寥寥無幾。

而發精神改造初聲的《士德論》,除了獲得一份喝彩,真正體行不悖的,其實也不多。

不過如今信的人卻越來越多了,沒有別的原因,因爲蘇油不但提出了理論,還付諸實踐。

相信蘇油的人,都獲得了長足的回報,蘇油在大宋憑空做出了許多蛋糕,還邀請那些相信他的大佬們,加入了瓜分這些蛋糕的行列。

無論物質的,還是精神的。

影響力越來越大,受邀者的身份越來越貴重,等到趙頊成爲最大的受益人之後,蘇油的理論終於水到渠成。

這個過程蘇油走得慢條斯理,優哉遊哉地走了二十幾年,走得別人都替他着急。

走到從烏臺出來,開封府,樞密院,三司,大佬們就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

真正精明的大佬都知道,大宋國勢扭轉的背後,站着一個年輕的身影。

不是趙頊,而是蘇油。

但是讓富弼最感到寬心的,是大宋這些年發生的戰爭。

相比以往,大宋似乎發生了一種戰略思維上的變化。

戰爭這種自古以來就是純消耗的事情,竟然被蘇明潤打出了豐厚的利潤。

其實戰爭只要是戰勝,那必然是有紅利的。

但是蘇油主導的戰爭,哪怕是在本土進行的防守反擊,也一樣獲得了紅利,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 改造第九百九十二章 當家長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賀新年)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四百四十八章 試射第五百一十章 萬貨集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八百一十九章 處處烽火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蘇的傳聞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廟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雞毛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程頤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光屁股重騎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金融業務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龍筋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權力爭鬥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邊故事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決戰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興軍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問題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謠第四百八十八章元宵節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功課第五百零四章 何爲先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利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獻策第四百四十一章 衆人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種珍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蘇的傳聞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七十章 授課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樑乙埋的顧忌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又遭彈劾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農業改良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再見沈括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