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大移民

樑屹多埋都傻了,琢磨了一陣:“其實還有一法……那大宋……能否給予下國一些援助?”

蘇油又開始給樑屹多埋佈菜:“我們這就是閒聊,事情也不一定就是我說的那樣糟,來來來,吃菜吃菜……”

樑屹多埋想要拒絕,可又抵不過蘇油的熱情,將糖醋里脊放進嘴裡,已經味同嚼蠟,再沒有之前的香甜可口了。

蘇油說道:“大宋作爲負責任的大國,西夏民生凋敝,援助是可以援助的。”

樑屹多埋剛剛面露喜色,卻又聽蘇油說道:“不過大宋援助的,必須是對大宋的政制禮制認同和嚮往的國家。對於貴國來說,好像除了貴上和李清,沒有別人了吧?這一點,想必都指揮可以理解吧?”

“如果貴國君上主動提出請求,要求幫西夏賑濟民生,推行漢制,那我大宋當然責無旁貸!”

“樑兄啊,你作爲梁氏的嫡系,或者也該委婉地勸勸上面,不要把路都走死了,免得到時候,別人想幫也幫不了……”

樑屹多埋都想哭了,你特麼不早說,現在這條路,可不是已經被他們走死了!

將酒杯端起來:“國公不以異國爲壑,諄諄相勸,句句在理,屹多埋感愧莫名。”

“借國公的美酒,敬國公一杯,屹多埋也不敢在宋國多待了,得將國公這一番好意,轉告夏國朝堂上下。”

蘇油也端起酒杯來:“我是不太相信貴國太后和國相能聽勸的,不過爲了自己的國家和族人,樑兄於情於理,都該盡力而爲。”

“蘇油也不敢矯情相留,不過……就跟剛剛在院外小攤邊那樣,讓貴國太后,千萬不要再用國運來關撲。”

“能賭贏一次,兩次,甚至三次,其實都沒什麼用,因爲只要輸掉一次,面臨的就是滅國覆族的大禍啊……”

“都指揮使,能說的蘇油都說了,最後還有一句,那就是如果有朝一日,都指揮使遇到過不去的坎,記得在大宋,還有蘇油這位故人。”

樑屹多埋這一刻真的被感動到了:“如果不是兩國爲臣,屹多埋只願跟隨益西威舍,每日躬聆教誨,只可惜如國公所說,情勢不由人啊。”

蘇油也感慨:“是啊,情勢有時候不以人的意志與祈盼爲轉移,蘇油就跟在渭州時一樣,雖然本心是努力發展內政民生,但是外敵相侵的時候,保家衛國也是責無旁貸。”

“上一次勸,你們沒有聽進去,這一次,我真希望你們改變一下。樑兄,蘇油雅不願與你沙場再見。”

……

元豐四年春,正月,辛亥,馮京罷知河陽,孫固知樞密院,龍圖閣直學士韓縝同知樞密院事。

孫固履任的第一道上奏,就是請徙蜀中下戶充荊湖,兩浙下戶充南海,汴京下戶充河北。

此議引發了軒然大波,本來還沒有來得及上班的朝臣們紛紛上章,要求廷議。

不得已,今年大家只好因爲孫老頭提前開工,商討此議的可能性。

孫固拿出了三處地方的奏報,其中荊湖路轉運司,答應給移民一丁百畝的田地,河北路轉運司開出了一丁一百五十畝,南海路少一些,一丁八十畝,但是那地方一年三熟,算下來要當內地兩百畝有餘!

孫固在朝議上振振有詞:“如今大宋,人口主要集中於汴京,蜀中,兩浙杭揚,這三處地方,土地已然非常緊張,以蜀中田畝爲例,多年傳續,權屬已然碎如餅屑,一畝之地,至有由五戶所有者。”

“名曰繁華,實則於國大爲不利。”

“一方面是河北赤地千里,荊湖開發不足,南海萬頃良田淪爲象園;一方面卻又是千人耕,萬人食,耗竭地力,以養人丁。”

“天之道,取有餘以補不足。如行臣計,繁華之地,可減負擔;乏民之地,可得耕作。百姓的日子,才能過得更好。”

王珪對樞密院干涉中書事權非常不滿,說道:“理政務在清淨,不與民生事。皇宋如今財政大好,又何必多造事端?天之道,固然以有餘補不足,然如水之趨下,當取自然之理。人力干涉,恐怕拔苗助長,勞而無功。”

蔡確說道:“從道理說,孫樞相所言無可辯駁,遷三地失地無業之民,充實皇宋新開之地,無論從鞏固安定地方,還是解決三地負擔,看起來都是有好處的。”

“然而陛下,此事要實際操作起來,實在是太過於煩難。”

“首先,人口增長,涉及到官員的考績,他們辛辛苦苦讓地方人口長起來,現在一句話就要將人遷走,這考績該如何進行?”

“人口還涉及稅收,我朝丁稅,地稅,乃是主要的稅種。這又再次涉及到地方官員的政績,人口遷移,必定導致其丁稅的劇減。”

“還有,失地之民,乃是依附於豪強,地主;這些人遷走,豪強和地主的地怎麼辦?誰替他們耕種?”

“有了這三條,這政策要推行,肯定會遭到地方上的巨大阻力。”

“這只是從汴、蜀、浙這邊來考慮,我們再說荊湖,河北和南海。”

“首先,這些移民沿途跋涉,遠達千里,水土能否安服?沿途食宿如何安置?”

“就算到了地方,除了耕地,他們可能還需要學習新的種植方式,生活方式,和當地語音是否相通?風俗是否有異?與當地百姓是否會產生衝突?”

“荊湖南海,本來就蠻荒偏遠,新移民過去,當地州府肯定也會安排在更偏遠的地方,有沒有盜匪?如何防備?當地是否給他們準備好了耕牛、種子、住房、農具?”

“汴京無地之民,多事手工,販運,他們會種地嗎?能養牛嗎?叫他們務農,怕是不容易。”

“還有我大宋的順民,多是務安靜的老實人,所謂父母在,不遠遊。而敢於離鄉背井的,都是不怎麼安分之輩。”

“如果要遷安靜之民,就不由得讓我想到衙前之役,一個衙前轉運,都能讓小戶之家破產,何況讓老百姓轉移千里,再不迴歸?”

“如用頑滑之民,就又不由得想到此前各處流民造亂,兵丁起事。平日裡安綏都來不及,如今卻要給他們這樣的機會,難道就不怕他們化作盜匪?”

“因此看到孫樞相的章奏雖然看起來很美妙,但是中書就覺得,此事實際上大不易與。難,實在太難……”

蘇油在一邊聽得有些滑稽,大宋朝堂,是一個奇怪的合體,所謂的保守派和改革派,在行政手段來說,不見得就是保守派的保守,改革派的就激進。

而是應當說,各有各的保守,各有各的激進,這才比較符合事實。

比如歷史上廢里正衙前的陋政,就是保守派著名人物韓琦所發起,並非王安石的創舉。

而在川中堅持禁榷茶酒,是張方平的政策;在河北禁榷食鹽,又是張方平和陳希亮的主張。

在大宋的政事上淫浸到了今天,蘇油更多的覺得,兩派政治主張的區別,更多的應該定義在“強國富民”,還是“富民強國”的先後順序上。

因此纔有了今天孫固和王珪蔡確等人的意見分歧。

趙頊見蘇油想得入神,一言不發,不由得問道:“涪國公,以你所見如何?”

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一百零五章 龍腦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一百三十七章 風箏詩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百零五章 龍腦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八百九十五章 鄭州對話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七百六十四章 駙馬難當(加更,祝大家元旦快樂)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六十五章 理工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倫理》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十九章 蘇家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遊牧與農耕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戰爭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連機銃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討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八百零七章 廷議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瘋狂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問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防遼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二百八十九章 救日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趙煦的聰明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六百六十二章 職田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八百九十五章 鄭州對話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蒼狼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戰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再見辛娘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方夜譚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