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

bookmark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周全

“哦,”蘇油趕緊躬身:“陛下,臣剛剛是在想,當年開發太湖漊港,從浙南遷移民安置浙東;後來開發南海,又從河北遷流民安置,都積累了哪些經驗。”

“這件事情當屬民政,理應由中樞來負責,不過由於荊湖的糧食,也是洛口倉糧食儲備的重要來源,因此臣不得不置喙一二。”

“樞相的建議,對於減輕人口密集地區土地壓力,減少行政管理難度;對於增加朝廷對荊湖的控制力,增加南海對中國的向心力,增加河北的安定與綜合實力,都是有莫大的好處的。”

“而蔡參政所說得那些問題,又全都對,全都有。”

“不過幸好,參政所說的這些問題,我在移民兩浙和南海的時候,都遇到過,並非不能解決。”

“首先是人口遷移導致的稅收減少問題,這個我認爲無需考慮。”

“首先遷移的都是無地之民,他們的遷出,對於地方上地稅收入,並沒有任何影響。”

“而丁稅,雖然國家規定每個男丁都需要繳納,但是落實到地方,實際操作上,平日裡生計都困難的這部分百姓,要收他們的丁稅就是個笑話。”

“別說丁稅了,就臣所知,哪怕是大宋的田賦,很多地方都三年才能徵到兩年,所以請參政放心,這部分人的遷出,地方政府是樂見其成的。”

ωwш¤ тTk án¤ C〇

“主要的問題在豪強,尤其是佔地千頃,連阡連陌的豪強。這些人手下的地太多,依附其上的無地之民也太多,他們肯定會對移民設置障礙,大力反對。”

“其實這個問題也並非不能解決,這部分人的地,和依附其地的百姓,我們完全可以不動,先解決願意遷移的那部分人的問題。”

“等到那一部分人遷走,當地的空地就會多出來,那些依附於豪強的百姓都不是傻子,他們不可能看不到。”

“那一部分人,自然就會成爲填補當地剩餘耕地的主力,有這個利益擺在眼前,卻就是豪強們所無法阻止的了。”

“我們再說移民遷移的問題,要搞好,那就必須要有組織。”

“以家族的一個分支爲集體,以幾個關係良好家族自願組成一隊,然後政府負責他們的沿途食宿管理,地方上做好充分的準備,我覺得差不多就可以解決參政所擔憂的流民作亂的問題。”

“民無恆產,則無恆心,這部分人和流民不同,他們是懷揣着希望上路的。臣最早在眉山,夔州,後來在陝西、兩浙、南海,都安置過這樣的百姓。”

“我大宋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百姓,只要給他們希望,哪怕是一點點的希望,他們就絕對不會選擇走上與朝廷對抗的道路。”

“總體來說,樞相提出的舉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舉措;而蔡參政所說的問題,雖然煩難瑣碎,但只要當政者盡力得法,思路周全,就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臣以爲,是可行的。”

“治大國如烹小鮮,一切政治措施的出臺,最好慎之又慎。我們不妨從如今民風最開放,人口最密集,土地壓力最大,遷徙最方便的蜀中做起,先試試成效。如果得利,再行推廣。”

“政令先教而行,應當大加宣傳鼓勵,將朝廷法令,準備工作,激勵措施,明文予以頒佈,先看看百姓們的反應。”

“尤其官員必須得力。除了荊湖北路轉運副使劉嗣,臣再向陛下推薦三個人。”

“一是晁補之,他記憶力強悍,當時在我兩浙路幕府,對移民的諸多條例制度,條理分明,成竹於胸;”

“二是司農寺丞,提舉南海路屯田事郟亶。郟公從崑山,太湖,南海,一輩子就是從事的農田水利,移民肯定會涉及到村落規劃,農田水利興建,有他在,必定無憂。”

“三是屯田員外郎李大栓,荊湖北路多丘陵,李大栓是四通商號水利營造司管事,蜀中很多畲田改梯田的項目,都是他的手筆,已經有了二十多年的豐富經驗。”

“有此四人,可保無虞。”

“最後臣要說的,是朝廷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想着立竿見影產生利益。第一步只將移民荊湖,當做減輕蜀中土地負擔的舉措。能將人移出蜀中,在荊湖北路扎穩根基,就算是初步成功了。”

“第二步則是鼓勵屯田開墾,只要能讓百姓們有所收成,能夠自食其力,薄有積蓄,不再需要朝廷賑濟,就算是又一次成功。”

“第三步纔是禽畜繁育,人口滋生,形成聚落,並且帶動當地的土著化入漢家,成爲一體,逐漸形成村,鄉,縣,郡,到了這一步,移民政策纔算是真正的大功告成。”

“因此一開始,朝廷的投入與扶持是必須的,而不是將他們投入蠻荒就置之不理,要他們供給朝廷的賦稅,也不在一年兩年,臣請將開荒免稅七年之政,延長到十年。”

“並且要嚴格監督官員執行,地方官府,不得肆意增加賦稅,將加賦擾民這一條,納入地方官員考績,一經發現,嚴懲不貸!”

“國策執行的關鍵,不在大刀闊斧雷厲風行,而在水滴石穿,動靜不大但堅定持久,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便是此理,王相公說治政務安靜,也與之相近。”

“如今大宋局面從容了許多,我們有時間試着來,一步步來了。”

趙頊看了看殿中衆人:“各位對涪國公的意見,有什麼看法,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衆臣都是面面相覷,這就是涪國公的理論水平。

別看蘇油纔剛剛過了三十四,這娃將大宋地方官職,從小到大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幾乎都輪了個遍!

這尼瑪就是整整十八年地方實務錘鍊出來的豐富經驗!

而這還是從中探花入仕起算,要從入成都在張方平手底下打醬油算起,得是二十五年!

再往前推,從在眉山統合江卿勢力開始的話,已經整整二十八年!

換做一般的大臣,三十五歲中進士不算晚,再等到擁有蘇油這樣的經歷,都已經年逾花甲,多數入土爲安了。

孫固第一個拱手:“臣贊同涪國公之議。”

韓縝估計在樞密院早都跟孫固商議妥當了的,也緊跟着拱手:“臣也贊同。”

蔡確微微一笑:“涪國公此議,讓臣大開眼界,臣也贊同。不過所薦之人是否得用,尚需考量。請陛下擇日召晁補之進對,還有將關於在兩浙路移民的政策條陳,錄備於中書,以便參考得失。”

王珪到此也無法再堅持,只能躬身:“臣附議。”

趙頊很高興:“好,那就如涪國公之議,不過要以百姓自願爲原則,先試點從蜀中移民荊湖。”

……

河北,雄州。

此地爲古易縣,屬河間,涿郡,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雄傑輩出。

後周顯德六年,世宗親征伐遼,收復瓦橋關,置瓦橋關爲雄州,後世雄安新區的“雄”字,即名源於此。

以白溝河爲界,分爲南北兩縣,南歸義先屬後周,次年屬宋,北歸義則屬遼。

這裡是宋遼兩國之間最重要的關卡,當年蘇油考察北地的時候,曾經飛舟阻擋蕭禧大軍,並且化解了他訛詐大宋的企圖。

新任雄州知州竇舜卿,正在視察城防工事。

竇舜卿乃是相州安陽人氏,真正戎馬一生的老江湖。

曾經擔任過府州兵馬監押,青淄路都監,還出使過契丹,對遼國的情況非常瞭解。

湖北彭仕羲起事時,他爲湖北鈐轄兼知辰州,和章惇劉嗣配合得很好,率師取富州,擊降之。

等到任邕州觀察使的時候,又跟沈括做過同僚。

不過交趾之戰沒有遇到,那個時候他早已調任環慶,任路副都總管。

六十多歲了上章求退,且求易文階,趙頊念他勞苦功高,改刑部侍郎,提舉嵩山崇福宮。

宋遼通海之後,兩國關係變得更加“親密”,然而因爲有了獐鹿二島這倆“保稅區”和“自由貿易港”的緣故,各方密諜的行動只能用猖狂二字來形容,大宋邊境急需一個老狐狸坐鎮。

經文彥博和蘇油推薦,老頭在七十歲該致仕的年齡,接到趙頊的任命,出任雄州知州。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妖師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防遼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五章 蛋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樂的趙煦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一千零四章 撲克牌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民兵郭二蛋第五百四十七章 風波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九十一章 浮圓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報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壟斷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八百五十章 大魚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五百二十九章都是熟人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二百零四章 求情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朝會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民兵郭二蛋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報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訪談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又遭彈劾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六百九十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忠直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渾脫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寶鈔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進攻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二百八十九章 救日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十六章 倉舒轉世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