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禪師

bookmark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禪師

張商英說道:“禪師妙論,聽你口音,也是蜀中人士?”

老和尚回了禮,摸出一串七彩玻璃念珠:“善哉,和尚法號叫克勤,在昭覺寺進修了三十年。”

張商英聞言大驚,改成了蜀音:“原來是佛果禪師當面!商英有禮了。”

老和尚笑道:“原來卻是我小老鄉,走吧,和尚請二位喝茶。”

來到禪房,老和尚請張商英夫婦二人坐了,表演起了茶道,給夫婦倆斟上。

張商英捧起杯子,心潮翻涌:“峨眉雪芽,十年不得見矣。”

老和尚說道:“想要,就去求尋,心動而不求,翻爲掛礙,難以解脫。”

張商英將茶杯放下,笑道:“一杯茶而已,放得下。”

老和尚微笑道:“剛剛施主問,世人眼中,如何是佛。《華嚴》現量境界,理事全真,初無假法。得者心佛衆生,無一二差別。到此與祖師西來意,爲同爲別?”

張商英想了一下:“同矣。”

克勤搖頭:“且沒得交涉。”

張商英面上微微露出慍色。

老和尚不以爲意,繼續說道:“不見雲門遭山河大地否?而無絲毫過患,猶是轉勾而已。”

“直得不見一色,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向上全提時節。”

“彼德山、臨濟,豈非全提乎?”

這是說得如今佛教的五門七宗中的大門,張商英默默點頭,表示首肯,說道:“商英多年研修佛典,認爲佛理境界,乃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無礙法界。”

克勤問道:“居士以爲,到了至理事無礙法界,可說禪乎?”

張商英撫掌:“正好說禪也。”

克勤笑道:“不然。居士所言,卻還正是在法界量裡。蓋法界量未滅,是爲有法。”

“終是到事事無礙法界,法界量滅,始好說禪也。”

“到彼境界,如何是佛?乾屎橛,麻三斤。”

這說法讓張商英大開眼界:“美哉之論,豈易得聞乎?”

克勤合什:“有一道真淨偈,唱與居士——事事無礙,如意自在。手把豬頭,口誦淨戒。趁出淫坊,未還酒債。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張商英哈哈大笑:“卻原來是同道中人!這道偈語,怕不是那人的風格!寫給燒豬院惠明的!”

……

中京道,京西獵苑。

耶律洪基鞍前帶着四歲的皇孫,在馬上疾馳。

遼主的這匹駿馬,乃蘇油引進的海外馬種培養出來的,屬於天下第一等,遠遠將侍衛們甩在了後面。

小延禧興奮地指着一處灌木林邊上:“皇翁翁,鹿!大鹿!”

耶律洪基舉起寶弓,搭上金箭:“延禧,看我取它的眼睛。”

小延禧鼓着小巴掌:“翁翁快射!”

耶律洪基笑道:“那你自己抓穩鞍橋。”

小延禧雙手抓住鞍橋上的銅環,耶律洪基一夾馬腹,白馬立即朝着林邊野鹿衝去。

野鹿受驚正要奔逃,白馬就已經衝到了據野鹿十步之內,耶律洪基手起箭落,金箭從鉅鹿左眼直貫入腦,大鹿頓時倒地,蹬踢了幾下就斃命。

小延禧鼓起掌來:“爺爺真厲害!哎喲……”

卻是忘記了還在奔馳當中,朝馬下跌去。

耶律洪基右臂一撈,將自己的寶貝孫子夾在了腋下:“你這小子,不想活了?!”

小延禧在空中蹬腿:“爺爺放我下去,我要看大鹿!”

耶律洪基哈哈大笑:“好!倒是天生的膽色!”

彎腰將他放下:“去吧!”

小延禧腳一落地,就抽出腰間的小佩刀,朝大鹿的鹿角砍去:“殺!殺!”

耶律洪基將寶弓放入弓囊,翻身從馬上下來:“小傻瓜,來,爺爺教你!”

走到大鹿跟前,耶律洪基取出小折刀按開刀刃,讓延禧握住刀柄,然後抓着他的手,領着他用小刀切開大鹿的肚腹,將鹿心從取了出來。

切了一片鹿心給延禧:“來,趁熱吃,最是鮮脆!”

延禧接過吃了一口,又往耶律洪基嘴裡塞:“翁翁你也吃。”

耶律洪基張嘴接住延禧遞上的鹿心片:“哈哈哈我孫兒真懂事!”

爺孫倆在那裡吃得挺開心,延禧看着耶律洪基手上那柄折刀,對刀刃上的花紋感到好奇。

耶律洪基說道:“這是獐子島上宋人獻上來的東西,其實鋼質和我們大遼的鑌鐵劍差不多的,就是勝在花裡胡哨,你喜歡?”

小延禧點頭。

耶律洪基笑道:“喜歡就拿去!翁翁送你了!”

延禧開心地接過:“我去給翁翁割鹿肝!”

耶律洪基也不阻止,只是叮囑道:“小心點手,鋒利着呢!”

一隊衛士焦急地奔來,領頭一名武士滾鞍下馬,奔到耶律延禧跟前:“小主上沒事兒吧?”

隊伍中一名漢人老儒模樣的官員也下得馬來,走到耶律洪基身前:“參見陛下。”

說完有扭頭對那名衛士喝道:“陛下在此,蕭兀納你失禮了!”

“誒——”耶律洪基擺着手,笑眯眯地看着拿鹿肝往蕭兀納嘴裡塞的皇孫:“蕭兀納忠心耿耿,眼裡只有他的小主子,這點很好,不許責怪他。”

王師儒躬身道:“是。”

說完又勸道:“陛下,皇孫尚在聰幼,騎馬奔馳,恐有傷損,如果陛下心愛他,同騎之時,便請緩步而行,不要再入今日這般狂奔了。”

耶律洪基想到剛剛延禧差點落馬,點頭道:“嗯,侍讀諫議得是,下次不了。你怎麼過來了,是朝中有事嗎?”

王師儒看着周圍茂盛的林木,潺潺的溪流,心中暗歎一聲:“陛下,西京道,南京道,飛蝗嚴重,百姓日子難熬,南京道都總管耶律慎思,留守蕭惟信上奏,說蒙大宋涪國公斡旋,宋國皇帝不但同意了我們的求援,還答應派遣人員入東朝相助。”

耶律洪基皺了下眉頭:“卻又何必如此多事?”

王師儒說道:“聽說宋人救災有一套成法,他們那一套我們也搞不太明白。”

遲疑了一下:“宋朝河北一路,這十年來幾乎年年受災,不過這幾年竟然還是重啓興旺之相,前年和去年,連我沿河州郡都遭了大災,不過好像河北竟然沒有受到影響……似乎,很有成效。”

“按照耶律慎思的說法,大宋如今可以讓平年如豐年,災年如平年,這一套……體系,要是我們遼國學到手,南京西京兩道,將更加鞏固。”

耶律洪基嘆氣:“兩道的天象……以前每年都是大豐稔,若非如此,大遼也沒有南下澶州的糧草,怎麼最近幾年也開始鬧災了呢?”

王師儒說道:“根據工部尚書室純奏報,大遼立國之初,兩道的河渠還頗爲得用,不過到現在已經近百年未得修整,洪澇之餘,不見恢復,良工大匠,俱已凋零,水利人才極爲匱乏。”

“河渠年久失修,土地就得不到澆灌,堤防不得整固,就容易招致水患,室純請求朝廷張榜重金招聘水利人才,撥款修整河渠,恢復兩道國初的耕作利益。”

耶律洪基不以爲然:“他從來就知道要錢,文殊奴出使回來,獻上了鶴脛弩圖紙,我賜金千兩給他要他複製,到現在一事無成!”

王師儒趕緊說道:“據老尚書說,宋人鶴脛弩,如果文殊奴的圖紙沒有問題,那其關竅就在於軟鋼彈簧和弓弦的材料與造作工藝,以我大遼如今的工技水平,實在是難以做到。”

“這點小事都做不到?那改造整修堤壩河渠他就能夠做到了?到時候再給我一句做不到,是不是就又可以搪塞過去了?!”

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視第六百六十八章 失蹤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百八十八章 捱揍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駕崩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娟兒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顏部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六百四十九章 冷處理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張叔夜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營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防遼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親政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報中央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金殿文元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五百四十七章 風波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爲和瞎作爲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六百五十二章 蔡確的騷操作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鶴脛弩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傳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麼敢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賣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見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三十章 縣令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頂級武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第五百九十八章 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