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又是交涉

帳幕外響起了步履之聲,腳步粗重穩重,一聽便知道是筋骨強健的武人,地位還不低。

簾幕掀開了,沈括端着馬奶杯子轉過身,卻是一位一身錦袍,頭上戴着軟腳裹巾,肚腹便便的夏人。

他身邊還有一位似乎是夏朝文人,不過也是錦袍玉帶,身份應該不低。

沈括腹誹了一句不通禮數,錦袍都是亂穿的?將馬奶杯子放下:“敢問兩位?”

就聽西夏武將說道:“我是大夏四路都總管樑永能,我身邊這位乃是我的參軍,武靖公,知西平府樑格嵬。”

沈括淡淡說道:“夏主也不過朝廷冊封的公爵,他又如何能冊封公爵?僭越了啊。”

樑格嵬翻了一下白眼:“夏朝自取五州以來,祖宗披荊斬棘,自得山河,祁連橫山之北,只是我們的牧場。”

“我主後來還得冊封爲西夏國王,國王是有資格封公的,關起門來做自家事體,也沒有什麼僭越不僭越的。”

沈括微微一笑:“原來如此,不過可以不全是關起門來做什麼自家事體。”

“西夏以侵略立國,數十州之地,說白了,其實都是搶來的,要論根子,你們一族,本當在劍南松潘一帶是吧?”

樑格嵬絲毫不愧:“要如此論,那華夏一族,根子不也只在渭原商洛?如今連南海都列郡了,不也是以侵略立國?”

沈括哈哈大笑:“這個可大不一樣。南海一郡,乃是當地王族、士民,仰慕我華夏文明,奉表請附。我大宋推讓再三,眼見其國亂起,人民塗炭,這纔不得已而納之,可不是侵略所得。”

“這一節,今日裡可要細說分明。”

這是李辛娘環州城頭歌吹的首句,如今在宋夏邊境已然流傳來來。樑格嵬神色大變,站起身來怒喝道:“經略使敢來譏諷我梁氏?當我刀劍不利嗎?”

“格嵬!”就聽帳外一聲大喝,又是一人掀開簾子走了進來:“休得無禮!”

剛剛進來這人還帶着一身的風塵,那樣子是經過了長途飛奔,也不顧及沈括還在當場,亮出一道金牌:“奉太后懿旨,與宋人一切交涉事,由我暫代,你們不要再開口!”

這道金牌也不知道有什麼效能,兩人一見之下頓時跪地拱手:“遵旨!”

那夏人收了金牌,扶起二人坐了,這才轉身對沈括施禮:“西夏接引使臣樑屹多埋,見過宋國陝西路經略安撫使沈大尹。”

沈括笑道:“剛剛與都總管和樑參軍閒聊,發現他們對外交不太熟稔。”

“夏朝在和我朝的交涉文書裡,那可是一向卑文曲辭,與軍事截然相反。”

“上一次激慢的時候,我記得,還是元昊想要激怒大宋用兵的時候……怎麼,你們這是……故技重施?”

樑屹多埋趕緊躬身:“豈敢豈敢,他們就是地方軍隊首領,此次夏朝約束不力,導致了環州的衝突,國主和太后驚聞之後,特意命我前來交涉,一定要讓大宋知道我朝親附之心,不要因爲邊將擅作而失了和好。”

沈括說道:“是啊,此次朝廷命沈括前來,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兩國和和平來之不易,貴朝先帝諒祚當年兵敗渭州後幡然悔悟,克兢自省,稱願行漢制,不敢再侵犯疆界,只求和睦。”

“秉常繼任之後,同樣獻上國書,稱已經親政,意欲繼承父志,我朝回書也是勸諭有加。”

“眼看着就要打開兩國交好息兵的新局面。可惜啊,環州爭端又起,沈括也不得不來走一遭。”

樑屹多埋躬身道:“是,此戰乃是我朝駙馬都尉訶洛令支擅自所爲,如今已然被大宋戕於環州城下,代夏朝行了責罰。”

“既然首惡已誅,這件事,便算是過去了,我們再給宋廷上一道謝表,表示悔罪。”

“至於大宋申斥行文裡那些內容,能否請大宋視我卑辭曲意,暫緩施行?”

沈括嘆了口氣:“我也想,無奈這回,糊弄不過去啊……”

“貴軍這一次的金鼓,旗號,文書,統統被我軍繳獲,往來文字寫得明白,是四路都總管幕府的命令,要求內侍衛都監罔萌訛,蕭關行檢點、駙馬都尉訶洛令支統本部兵馬,攻我環州。”

“兩軍交鋒之時,環州城下的大旗,也是罔萌訛的。”

“貴部御前金鞭班直,被我環州守軍全殲。”

“審訊俘虜的資料顯示,那可是貴國國主的護衛,首領乃是罔萌訛。”

“人證物證,我大宋還掌握了很多,將英勇戰死的駙馬都尉給你們送回來,大宋也做到了仁至義盡。”

“現在你們如此搪塞,將興兵的罪責推到英勇的烈士的身上,諸位就這麼忍心,沒有一點點不安嗎?”

帳中衆人都是臉色大變,樑格嵬猛然站起身來:“此事與都總管無關,都是……”

“格嵬你住口!”樑屹多埋趕緊厲聲怒目地打斷:“不清楚旨意嗎?!我纔是提舉宋夏交涉事!”

樑格嵬脹得滿臉通紅,訕訕坐下。

沈括也不以爲意,緩緩問道:“兩國大動干戈,至少在我,是不願意看到的。但是這次環州之戰,我朝對幾個問題表示關切,希望能得到西夏朝廷的正式回答。”

樑屹多埋拱手:“太后和陛下給了我宋夏交涉的全權,經略使有問,樑屹多埋自當坦誠相告。”

沈括微笑道:“我朝最關心的,就是金鞭班直出現在戰場上,讓我朝不得不懷疑,這是夏主的旨意。”

樑屹多埋說道:“御殿金鞭班直,合歸罔萌訛統帶,但是從他們離開興慶府的那一刻起,金鞭班直便不再是御前侍衛,就和貴朝狄詠知環州,是同樣的性質。”

“沒有收回他們身份標誌的金鞭,這一點是我朝的失誤。但此事決不是我朝陛下的意思,就是邊將擅開邊釁。”

沈括問道:“那麼我朝想問,環州戰役的指使者,是哪一層次的邊將,有沒有樑總管的授意,是不是四路都總管幕府的主張?”

樑屹多埋說道:“不是,這是……這是侍衛都監罔萌訛,蕭關行檢點、駙馬都尉訶洛令支的個人行爲,樑總管本部兵馬一直全在蕭關一線,這一點,貴朝儘可以向俘虜們調查。”

眼見事實無法抵賴,樑屹多埋也只好捨車保帥。

沈括手裡其實也沒有樑永能指使罔萌訛攻宋的證據,蘇油給他的底線,就是一定要咬死罔萌訛,以期挑起西夏邊將和宮室的衝突。

現在看來,樑太后似乎已經被西夏大臣說服,雙方已經達成妥協,放棄了罔萌訛。

罔萌訛的那一套戰法其實也讓宋人心驚,三弓三槍牀弩被狄詠繳獲後,蘇油讓他立即送到沈括那裡,讓沈括研究夏人的戰爭科技,進展到了什麼程度。

傳統弓弩技術,夏人還曾經是宋人的老師,沈括得到實物之後,發現比宋朝目前部署在渭州的三槍牀弩更加先進。

元豐四年四月,沈括抵達永興軍路之後,曾經給蘇油打報告,要求調撥三槍牀弩,裝備到永興軍路各個城頭。

軍機處的回覆是三槍牀弩過於沉重,一架重達一千多斤,從內地轉運過於艱難,允許永興軍路根據圖紙自行建造。

但是蘇油私下給沈括寫信,認爲大戰在即,等到諸路大軍入夏之後,大宋軍力將不再是秘密,因此已經沒有必要再打造這樣的舊時代武器,讓沈括施放煙霧彈,採辦木材,鐵料,對外宣稱是要幹這個,其實都拿去造了廂車。

但是西夏出了能夠重視這種武器的將領,那這個苗頭最好立即就給掐掉。

這些思索,沈括只一轉念便已完成:“罔萌訛在環州城下驅使屠殺我大宋百姓,我大宋無法容忍,準備對貴國採取對等的報復措施。這一點,國書裡邊已經寫得非常清楚。”

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東勝祖地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鄉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夏龍雀第四百八十六章 鐵腕計相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張方平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鐵殼船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第三百零七章 水轉大紡車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觀量派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會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詩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軍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二百九十三章 遼人臨觀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三百四十二章 爭論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號窟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複雜成因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討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韓琦墓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九十一章 浮圓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計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八百五十三章 吳哥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三十章 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