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

bookmark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河北

蘇元貞說道:“涪國公說過,施政就跟做飯一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講究一個火候。小魚乾要做得好,翻得不能早不能晚,得剛剛好才行。”

文彥博笑道:“我怎麼聽張公說過,蘇明潤壓根就不用翻鍋,他完全另行一套辦法做魚乾,高效不說,還方便簡潔滋味十足。”

蘇元貞苦笑搖頭:“明公,只要不拿國公來比,無咎在治政上,本來還有幾分自信。他可以另起爐竈,我自問可沒那本事兒。”

“河北官員,多是倚仗韓家。以前元貞不敢胡亂作爲,只是因爲沒有得到韓家首肯,做起來阻力太大。”

“加上河北連年水、旱、蝗、寇,讓老百姓吃得上飯,成了第一要務。”

“這幾年經營下來,相州農業模式,每年給河北培育出無數的禽畜苗子,加上海貿木材絲綢代理,已經讓韓家得足了好處。”

“殷墟的考古發掘,讓韓家以後不僅僅再是一個官宦世家,經濟世家,現在看來,一個文華世家的帽子,多半也戴定了。”

“權財名譽,韓家既然都拿到了手,那他們還用得着替貪官污吏們出頭?”

“連續兩年的災情都已經被我們按住,加上南海路持續不斷的供給,河北這些年一直被緊着的這口氣,如今總算是鬆泛了下來。”

“我看這火候已經差不多,地裡的蝗蟲治理完,就該動一動官場上的蝗蟲了。”

“除了火候,還有分寸。”文彥博將蘇邁的謝表交還給蘇元貞:“注意別搞得太大。”

“不會太大,目的還是要他們做事,司徒不知,這幾年可是把我累壞了。”

蘇元貞說完又笑道:“我是西南夷人,這輩子註定只能做陛下的孤臣,這得罪人的事兒當然該我來做,老好人嘛,我想拜託司徒。”

文彥博滿意地捋着白鬍子:“當年在鄭州怒上彈章的蘇無咎,到了河北竟然變得蠅營苟且,老夫還以爲是不是膠河的水土出了什麼問題。”

“如今看來,無咎這份忍功,真是得了蘇明潤的真傳!”

“不過老好人就算了,老夫一生骨鯁慣了,臨老變臉,別人也不會相信啊?”

“所以這得罪人還得我來,老好人嘛,你自己留着做去!”

蘇元貞起身,對文彥博恭恭敬敬施了一禮:“元貞謝司徒保全之德。”

……

己丑,太白晝見。

趙頊收到蘇邁的謝表,勃然大怒,將王珪和蔡確召來質問。

王珪嚇得臉色慘白,蔡確卻從容而言:“陛下,熙寧以來編敕,新法早已約束詳盡,河北不治,乃是因爲韓琦阻撓,地方倚仗,導致新法不得施行之故。”

“陛下只需下敕河北四路轉運安撫司,命其申明法度,行下州縣即可。”

趙頊一想對呀,河北路,可謂是頑固保守派的最後一塊地盤,這可是一個好機會!

於是給了河北路轉運司下了一道詔書:“轉運司所責經度一路,吏蠹民瘼,檢察稽考,尤在關要。”

“災傷路招募闕食,流民興役,及農田、水利、城壕諸事,朝廷減蠲二稅、並賜米外,悉計州縣僱役民價,給常平錢穀。”

“知文登縣蘇邁所奏諸縣披訴災傷不依式令,所差官不依編敕,託故辭避,乞詳定立法事,有司合依熙寧以來編敕照行,勾核諸差遣官勤惰、能否、貪廉。公示以聞,不得徇舞操弄,致失民望。”

這道詔書被文彥博直接扣下了,既然聖旨裡邊沒有點名哪個轉運司,老頭便將這道詔書當做是發給自己的。

老頭是名義上的河北四路轉運安撫使,這回實實在在地拿到了尚方寶劍,立即在河北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整風運動”。

一時間河北諸路的官員們雞飛狗跳,紛紛跑去瀛州哭訴。

大宋在河北的政治制度,與其它地方不同,這裡按照後世軍事理論來講的話,更像是一個“戰區”。

戰區是一個獨立或相對獨立的戰場,也是一個軍事、政治、經濟、地理條件等要素組成的綜合體系,是一個完整的區域性作戰實體。

大宋如今其實就兩個戰區,一個是對抗西夏的“西北戰區”,一個這是對抗遼國的“河北戰區”。

因爲作戰緊迫性的不同,西北和河北的情況,又有所不同。

宋朝對遼作戰所涉及的範圍,包括河北東路、河北西路以及河東路部分地區,而這三路是行政區劃。

從戰略上,卻又根據山川地理,防守重點,被劃分成了軍事上的四路。

這個創意來自富弼,他曾在給仁宗的奏章裡提出:“定爲右臂,滄爲左臂,瀛爲腹心,北京爲頭角。此四城者,河朔之所望也。

餘十五城爲指爪支節,乃四城之所使者。

定、瀛、滄各置一帥,北京置一大帥,餘十五城分屬定、瀛、滄三路,悉擇善將守之。”

後來的判大名府程琳和夏竦,將這個戰略思想予以改善,最終,仁宗皇帝下詔:

“分河北兵馬爲四路。

北京、澶懷衛德博濱棣州、通利軍保順軍,合爲大名府路,

瀛莫雄霸恩冀滄州、永靜乾寧保定信安軍,合爲高陽關路,

鎮、邢、洺、相、趙、磁州,合爲真定府路,

定保深祁州、北平廣信安肅順安永寧軍,合爲定州路。

凡屯兵將領,悉如其議,惟四路各置安撫使焉。”

這就是河北四路這個名詞的由來,其實是從對遼軍事防禦體系的角度來予以命名的。

這個體系從戰略意圖來講,還算頗有合理性和科學性,它將東西延展的宋遼邊界防務,分成了三段。

而三路的側翼又彼此依靠,互相支援,可以依託自然地理上的屏障,如山川、塘泊等地利,使每個安撫使路都能在很小的正面上集中較強的兵力,起到較好的防禦效果。

第一路定州路,其目標就是控制太行山東麓山腳下的南北大道。

這裡大宋著名的“塘泊工事”的最西端,離太行山又有一段距離,屬於山麓、平原的結合地帶,沒有險要的地理形勢可以利用。

所謂“保州以西至山下數十里,亡水塘之阻,虜騎可以平入。”

“保州以東、順安軍以西,有平川橫袤三十餘里,南北逕直,並無險阻。”

因此北宋政府在這裡屯集了重兵,其兵力部署在河北四路中居第一位。

所謂“本路邊防事,重兵皆在保、定。”

第二路真定府路,其目標則是控制著名的飛狐口。

這條道路在北宋初年常常被遼人利用作爲南下侵略的通道,與太行山東麓、河北平原的道路相比,這條“間道”的作用絲毫不遜色多少。

一旦遼兵從此進入,不僅可以繞開部署在定州地區的重兵,還能夠直接插入宋朝腹地,因此,大宋同樣不得不在此重點佈防。

好在這一條道路處在山峽當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崎嶇山路對於遼軍騎兵的衝擊力有一定限制作用,宋軍在這裡的防守壓力與其他兩路相對較小。

因此真定府路在控制飛狐口的同時,還承擔着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鞏固定州路的側翼,同時對從保、定過來的敵軍,築起第二道抵抗防線。

第三路高陽關路,其目標則是控制雄州、霸州之間的道路。

因爲地理原因,大宋著名的“塘泊工事”,在這裡出現了一個斷裂的空隙,遼軍數次攻擊大宋,都是從這條道路返回的。

除此以外,高陽關路還要兼顧到由北部邊境直達滄州的道路,好在那一段本就濱海,沼澤遍佈不說,之前黃河還頻繁改道,遼軍也不怎麼敢從那裡來,不算是防禦重點。

高陽關路的防務重心主要還是在雄霸二州之間。而高陽關的對面,就是遼國著名的白溝館。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長刀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養成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第一百五十五章 偉大的航程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壽昌更化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彈劾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鎧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二百八十四章 瓊林宴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敗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夜襲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連機銃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賣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條陳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麼敢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兩百章 賀禮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況新問題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一百七十七章 長刀第八百二十九章 解決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四百五十章 再到東川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四十九章 蜂窩煤第八百九十五章 鄭州對話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課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顏部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八百四十七章 請求移民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七百四十二章 蟹粉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新眉山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孟端儀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九十五章 蛋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五章 血旺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