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

bookmark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墳場遊說

花了一個月時間,謎題漸漸破解到了大相國寺,蘇油一看情形不對,趕緊將書從大相國寺取出來,將第二份藏寶圖塞了進去。

這一次書籍藏到了司天監,等韓嘉彥和扁罐破解了“大相國寺之謎”,得到了一個盒子,裡邊是兩枚勳章,外加一份新的藏寶圖。

這份藏寶圖是蘇油請陳昭明搞的,除了汴京地理,還加入了涉及天文星象觀測的新副本,難度明顯比上一幅加大了很多。

不過扁罐那邊走了韓嘉彥,卻多了觀兒,小椅子,王彥弼做幫手。

扁罐和王彥弼對《竹書紀年》本來沒什麼興趣,不過是韓嘉彥回相州之前還不住唸叨,扁罐就拍着胸脯保證,一定給韓家哥哥找出這背時書來!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蘇家人的遊戲,這就沒完沒了了……

這活動其實對孩子們的幫助非常大,起碼對汴京城的熟悉程度,與人搭話詢問需要些什麼技巧,汴京城裡邊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車馬出行的日常花費,路邊的小吃價格,那些地方飯菜便宜還好吃,現在幾個孩子都門清。

這就是蘇油的目的,他可是知道的,很多進京趕考的公子哥,被下人書童與本地無賴聯手做局,欺瞞引誘,掉進陷阱耗盡錢財都是小事,甚至吃上官司的都不少。

這些事情之所以發生,就是公子哥們從小十指不沾陽春水,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緣故。

考不出來倒還好了,真要考出來做了官,充其量也是當地吏員豪強們的擋箭牌,貪贓枉法上下其手,有好處自己私下就分了,有鍋丟給進士官人去背,老百姓照樣受苦。

因此別看扁罐纔剛十歲,現在已經堪稱汴京城裡邊的老油條,張麒張七哥覺得,扁罐童鞋要不了幾年,應該就可以完全勝任四通商號聽風忘雨兩閣知事一職。

蘇油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孩子們早點知道,世界不是如爹孃庇護之下那般純潔美好。

光一個州橋碼頭扛包的利益,都足以每年引發數場火併謀殺,哪一年汴京城下的御溝裡,拖不出幾具屍首來?

還有京中權貴勢家,甚至皇城司,其觸手也參與到其中。

汴京城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其實還隱藏着另一個世界,另一套法則,這些,蘇油也想讓扁罐早點知道。

這個蘇家有優勢,因爲孩子他娘本身就是個頂着國夫人一品誥命的悍匪,早年隨元德公闖蕩江湖,什麼魑魅魍魎沒有見識過。

僧道女童丐,當年元德公和石薇一老一小就佔了三樣,玉劍金仙雲中子的名號,那可不是叫出來的,完全是殺出來的。

三觀本來就不是很正,石薇不但早早就將那些江湖上的下三濫給兩個孩子講得明白,還興致勃勃地教幾個孩子配置迷藥暗香,傳授幻術暗器等手法。

那架勢壓根就不是害怕自家孩子被坑,簡直就是鼓勵他們出去坑人。

哪個少年沒有做過中二武俠夢?所以蘇油現在就是家中的弱勢羣體。

只好偷偷安慰自己,今後扁罐能做成張乖崖那樣的“俠官”,好像也挺不錯的哈?

……

開寶寺,王珪到底還是沒有對菩薩禮拜,夫人去上香還願,他依舊來到半山墳地裡,繼續尋找斷碣殘碑。

觀碑還是得漢唐,漢字是承載中華文明最重要的載體。銘刻金石,傳之永久,此爲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觀念與風氣。

墨子云:“古者聖王必以鬼神爲有,其務鬼神厚矣。又恐後世子孫不能知也,故書之竹帛,傳遺後世。鹹恐其腐蠹絕滅,後世子孫不得而記,故琢之盤盂,鏤之金石以重之。”

書法繞不開的兩門課,碑與貼。

行草,那就得臨二王法帖,學習江左風流的文卷之氣。

秦篆、漢隸、唐楷、魏碑,那就得去各種古碑上尋找,要的則是那種雄渾古莽的金石之氣。

這是兩種不同的審美風格,王珪的書法和蘇油一樣,少了活潑靈動,不是什麼頂級的書家,不過他懂看字,也酷愛收集各種碑拓字帖的上品,沒少往程舍人書坊送錢,就是購買新本的雙勾法帖。

他都已經計劃好了,致仕以後便以此爲樂,搞一門《碑帖學》出來,那今後自己文化美學上的成就,也不比研究甲骨文的韓家人差。

取過盛水的葫蘆和抹布,將抹布用水淋了,王珪蹲下身來,在一面殘碑上抹拭,石碑吃水之後,字跡就清晰地顯露了出來。

這是一名僧人的墓碑,王珪先不讀,先是欣賞書法風格,然後自己在心中斷了一個年代,之後纔開始細讀文字,從中找尋線索,以驗證自己的判斷。

就聽身後一個聲音輕輕地說道:“相公好雅興。”

王珪轉身:“喲,持正,這麼巧?”

想要站起,一時間蹲得久了,腿腳就有些痠麻,沒能站穩。

蔡確趕緊將他扶住:“相公休沐都不在家中靜養,還來研究書法,實在讓後學欽佩。”

王珪“嗨”了一聲:“就是個小愛好而已,跟你說的沒關係。對了,持正卻又是因何而來?”

蔡確低聲道:“特爲相公而來。”

“是急事嗎?何不等休沐完畢之後去政事堂……”

蔡確拱手:“政事堂……現在可有些不便。”

王珪剛說完也反應了過來,蘇頌如今也是參知政事,蔡確要在政事堂和王珪掰扯小九九,可不是有些不便?

見王珪無語,蔡確這才說道:“陛下戊戌日有詔,自今汴河水漲及一丈四尺以上,即令於向上兩堤,相視地形低下可以納水處決之。”

王珪默默點頭,黃河連續兩年分水行洪,說明這個法子是有效的,趙頊對這抗洪新法非常重視,於是命令在連通汴京的經濟命脈上開始施行。

這是蘇明潤理工一派的強項,這功勞誰也搶不走,哪怕是他讓,朝堂上其它派別都不敢接。

誰特麼知道你到底有沒有給我們挖坑?理工坑太深奧,火星逆行都能被你們破解,惹不起惹不起……

蔡確接着說道:“戊申日,陛下又詔,集賢院學士,參知政事蘇頌同詳定官制。”

元豐改制,蘇頌和畢仲衍拿了頭彩,現在《唐六典》《備對》已經搞完,趙頊非常滿意,見王珪這邊進度落後,便讓已經空下來的蘇頌和畢仲衍參與進來。

這就分走了王珪的一部分任務,同樣的,蘇頌也就拿到了競爭改制後左右僕射之職的入場券。

蔡確繼續說道:“丙辰,陛下再詔:‘自南北通和以來,國信文字,差集賢院學士蘇頌編類。’”

“蘇頌進對,陛下有言:‘朝廷與契丹通好歲久,故事、儀式,遺散者多,每使人生事,無以折正。朕欲集國朝以來至昨代州定地界文案,以類編次爲書,使後來得以稽據,非卿不可成。’”

“因令置局于軍機處機宜司,闢晁補之檢閱文字。”

王珪皺起了眉頭:“西事未了,東事何爲?”

蔡確緩緩地說道:“走一步,看十步,以陛下有些操切的性子,或者想不到這麼久遠,總是有人諫議之故。”

王珪點頭,臉上愁容就起來了,這麼多事情堆在一起,大概率可以認爲,這是蘇油在暗中佈局元豐改制後的朝堂了,不禁冷笑道:“好深重的心機,天下人還以爲他天生仁性,與世無爭。呵呵呵……當真是了不起。”

蔡確說道:“癸丑,陛下詔內外官司舉官悉罷。令大理卿崔臺符同尚書吏部、審官東、西、三班院議選格。罷中書堂選之權,悉歸有司。”

這一條纔是元豐改制的核心內容,趙頊通過這樣的方式,取消了宰相對中上級官員的任免權,相當於直接將相權削掉了一半。

這是王珪的本質工作,不再需要蔡確解釋:“將官員任免權交給吏部,這是改制的過渡舉措,重要的事情得做到前頭,陛下英睿,乃千古罕見之君。”

蔡確微笑:“不過相公之權日蹙,朝中有人想借勢佈局,於改制後架空相公,自不待言。”

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八百九十章 海運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四百九十五章 掛綾查賬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臥雲堂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勝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六百四十九章 冷處理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討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五十章 沙金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二百八十四章 瓊林宴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鞏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三百八十章 學問第八百九十章 海運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二百九十五章 國舅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黑汗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蘇半朝第五百二十四章 孫能的進步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十六時辰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鄭州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舉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們越線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爲和瞎作爲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