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

bookmark

第一百三十八章大洪井

張恕問道:“大地車是什麼東西?”

蘇洵說道:“此乃眉州鹽務,自尊父按蜀,鼓勵民間開滷熬鹽,眉州江卿世家便於陵井周圍探查礦脈,開鑿鹽井。具體事體我也不清楚,應該就是開井的機械吧,看樣子是開出了什麼事故。”

張恕問道:“這和明潤又有什麼干係?”

蘇洵說道:“他呀,在百工之技上,倒像是生而知之一般。開新井的方法,好些是他和一個老鹽戶鼓搗出來的。現在出了事兒,肯定要找他想辦法解決。”

唐淹說道:“明潤的經濟之道也不錯的,半年時間,愣是將土地廟五十孩童都帶出來了。”

說完一指天空中飄着的風箏:“衣食無憂,方知爲人之樂。還有剛剛你們沒發現嗎?此子仁性,乃是天生。”

蘇洵苦笑道:“彥通,你這樣子可不行啊。嚴師才能出高徒。這孩子實在太讓人揪心了,以他的能耐,要是心性不正,蕩家覆族都是輕易。千萬寵不得的。”

唐淹笑道:“‘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你們剛剛都沒聽見嗎?明潤首先的便是問傷人沒有,這心性差近夫子之意。明允兄,多謝你給我找來這麼好一個學生啊!”

……

蘇油和石通騎着馬往陵井趕去,黃雛神駿,用石通的說法,好馬會教人,就是能幫助騎手改良自己的騎術。

蘇油覺得它是自己的半個老師,這段時間騎術突飛猛進。

三個大人其實也高看了蘇油,之所以只問人不問別的,是因爲蘇油心裡邊覺得沒啥好問的——地點已經確定;工藝就算自己的不成熟,李老漢也能補足;至於設備,都是一些竹木繩子,值錢點的就是井中那個鐵銼。

而且這些東西還都是自家生產的,成本嘛……呵呵呵。

等到兩人趕到,已經到了晚飯時間。

井上一片泥濘,空氣中充滿一股奇怪的味道。

井口上立起了一個高大的竹木架子,有點像埃菲爾鐵塔的造型,高度有十多米,那是天車。

不過這次的天車因爲有了蘇油的改進,與後世又有了些不同。

天車上還接出了一根管子引到山上,那裡蓋着大棚,大棚裡是池塘,早就挖好用來澄清滷水用的。

看來事情已經解決了。

李老漢見到蘇油過來,帶着李拴住上前笑道:“小少爺,你看還麻煩你特意跑一趟。”

蘇油笑道:“要是您老人家都解決不了,估計我跑也是白跑,到底是什麼事情?看來已經處理好了?”

李老漢笑眯眯地說道:“嗨!你就別往老漢臉上貼金了。是滷層打通,一股大泉噴涌了出來,就連我老鹽戶都沒見過這麼大股的滷泉!連大地車都能沖塌的大泉啊,哈哈哈哈一時間大家都慌了神。”

蘇油笑道:“那還有啥好說的,就叫大洪井了!”

拍了拍李拴住的肩膀,李老漢一副後繼有人的樣子:“拴住這回立了大功,指揮大家用五爪龍撈出了大銼,然後用陶管和那砂漿砌了高井,剩下的人挑土加固綁紮天車。”

“厲害,那漿子太厲害了,瞬息之間便可固結,簡直是開井堵漏的神品!”

李拴住被誇得不好意思:“翁翁,那叫應急預案,之前便和小少爺商議好的,我就是照着做。”

蘇油笑道:“拴住哥太謙虛了,臨陣不亂,沉着冷靜,並不是有了預案就能完美執行。是你的功勞就是你的功勞!”

說完又對李老漢祝賀:“老供奉,恭喜你後繼有人啊!”

李老漢手腳都沒放處了:“哎喲這全是東家擡舉,小少爺仁德。要不然我李家都該斷根了!老漢今年也得爲了那新加的三成課務投井自盡,哪裡還有這番氣象。”

李拴住說道:“翁翁,這裡全是泥濘,要不我們請小少爺換個地方說話吧?”

李老漢一拍腦門:“呵呵呵,看我都老糊塗了!小少爺還沒有見過我們仙井村吧?走走走,老漢帶你去看看!”

如今的山谷,氣象又有了不同,之前那些山谷中窩棚人家,盡數遷到了平地上,一棟棟竹屋,已經立了起來。

開井竹子用得多,截斷需要的中間部分,兩頭的竹根段和竹梢段被剖成了竹片,三條三條並在一起,編成了竹牆。再糊上泥,勉強可以住人了。

房屋都是草頂,裡邊的傢俱也基本都是竹製——竹板牀,竹櫃子,桌子,椅子。

家中堂屋中間,用石塊圍起一個火塘,上邊放着一口陶鍋。

即便還是赤貧之家,李老漢依然喜氣洋洋,領着蘇油介紹不多的傢什:“多虧了拴住啊,真長進了。這些傢俱,陶器,都是拴住,哦,還有他那些夥伴,帶着大家做出來的。一個個有圖紙,有分工,東西做得又快又好……”

說完拍着竹桌子:“看!多結實!都是好娃子啊!啊小少爺你坐你坐……啊石老爺你也坐……”

石通翻着白眼腹誹,師父沒來的時候,石老爺倒還有幾分像石老爺。師父這一來,石老爺都在後邊跟了一路了,老李你跟纔看見一樣!

村裡人聽說救命的小少爺來了,都偷偷地摸了過來,也沒敢進屋,只赧赧地一笑,表示和蘇油打了招呼,放一碗黃米,或者放一把野菜,便趕緊離開,連話都不敢多說一句。

蘇油突然想起一件事情:“這村子裡有多少孩子?”

李老漢說道:“五歲以上的,約莫十數人,怎麼?”

蘇油說道:“李老你看這樣行不行,你們現在是篳路藍縷,諸事待興。這些孩子,要不就先去土地廟吧,讓小七哥他們帶着,讀書明算長見識。”

“你們騰出手來,先把事情做好,把家裡搞起來,等這段時間熬過了,再讓孩子們回來,成不成?”

李老漢完全沒有想到蘇油仁義到了這份上,自家孫子跟着小少爺,這長進那是做夢都沒想到過的。

立刻又想下跪了:“小少爺……小少爺就是佛祖在世……”

蘇油趕緊扶住:“別別別,說過我當拴住是兄長,你就是長輩,李老以後萬不可如此。”

蘇油可不是爛好心,這幫子人現在看起來要多埋汰有多埋汰,可是有幹勁,有技術。

四川鹽政進入黃金期後,這裡很快會完成陵井——井研縣——仙井監的幾次大飛躍。而這一批人,應該會成爲當地最先富起來的一批人。

然後就是老套路了,富裕——置產——當地主——子弟讀書——出仕——進入士大夫階層——世家養成。

即便中間會經歷諸多優勝劣汰,但總的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改變。如今的鹽幾乎就等同於貨幣本身,經濟基礎必然決定上層建築。

幾十年後,仙井監就如同今日的大洪井一般,將出現一次人才井噴,進士,狀元,經學大家,歷史學家,樞密,國公……

送人送到西,就算今後自己考不上進士,灰溜溜回來,只憑這半個老師半個恩人的身份,未來的仙井監世家,都得把自己當親祖宗供着。

等等,歷史上幾十年後南宋著名的井研四傑,一父三子,就是姓李啊!李家可是今後仙井最大的世家!

偷偷看了了一邊忙着燒水的李老漢,那真是滿面塵灰煙火色。

人家李舜臣祖上,據說可是唐太宗李世民,或者……應該……一定……不是這一家哈?

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發事件第九百五十一章 烏臺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不習慣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樑乙埋的顧忌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金融業務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禮物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張方平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會安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彈劾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頂級武力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七百六十五章 沒活明白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龍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年成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六百五十一章 罰銅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鞏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蹟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三百零七章 水轉大紡車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機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開炮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想出巡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頭魚宴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七百二十六章 平家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五百九十八章 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