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

bookmark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出路

“我們接着討論你們的出路,如果有一技之長,覺得自己還能作戰的,巢先生如今需要招選精銳,大家可以報名參加選拔。”

“如果厭倦了戰爭,不想打打殺殺,本身也無牽無掛,願意留在礦上的,我們歡迎。”

“從今天起,你們就會成爲礦上工人,一日三餐照舊,唯一不同,是礦上會給你們一份工錢,一日兩百文起,多勞者多得。”

“當然你們做的工也得對得起這份報酬,否則主家解約,我也幫不了你。”

一日兩百文,一個月就是六貫,幹一年下來,差不多就能有些積蓄了。

“如果有家室,但是沒有別丁口,也沒有積蓄,但是還是不願意做工,只願意種地的,也有辦法。”

“梁氏侵佔了大量的土地,現在已經歸於陛下,如果你們願意種地又沒錢買,陛下的這些地,可以給你們種。畝收租兩分五,同時享受陛下給寧夏三路的優待,免除賦稅直到八年之後。”

“八年之後,估計各位都已經有了不少身家,到時候可以優先購下你們一直耕作的地,我向陛下求了個政策,就是地價不漲。到時候依舊按照今年價格,一貫半一畝,賣給你們。”

“如果你們願意將這個贖買的日期提前,早日享受連兩分五租子都不用交的幾年好時光,我只會更高興。”

“如果你說我種地不會,只會放牧怎麼辦?也可以,草地朝廷給的是一丁兩百畝的限額,不過周圍都是別人的私產,你們不能越境,只能在這兩百畝地上養牲畜。”

“不過這得換一種養法,到時候自然會有人來教你們。”

“同樣的,這些草場,也需要你們贖買,不能贖買之前,依舊算是租賃。”

“就是這樣,工、農、兵、牧,四門生計,任你們選擇。回去告訴大家,好好想想,想好之後尋找自己以前的頭領做保人,大家上戶,簽約。”

三日之後,統計結果讓蘇油大喜過望,蘭州戰俘,大多都是李憲在天都山一帶抓獲的,這些人大多都是僕從奴隸軍,是仁多零丁的棄子,真正的精銳當時都被仁多零丁帶着去旱海埋伏去了。

這幫人覺得礦上挺好,除了少部分家在西夏的願意回去之外,剩下的聽說能變成編民,成爲工人還有工錢拿,都高興壞了。

這讓蘇油在出行的時候,時不時就有奴隸過來匍匐行吻靴之禮,搞得負責保衛的程嶽煩不勝煩。

反倒是李憲對此頗爲腹誹,現在三路礦藏,基礎股本是一千五百貫,其中五百貫是政府的,一千貫是皇宋銀行貸款給四通的。

無論是皇宋銀行還是四通商行,趙頊代表的宗室都佔了大頭,再加上紅利再投,現在一年半下來資產膨脹了一倍多,這個股份構成相當的複雜。

總之這些都是趙頊拿大頭,李憲就覺得自己這條狗沒給陛下看好產業,就是失職了,應當懲罰。

知道工人問題暫時不算大之後,蘇油才放下了心,去銀豐監再次考察火車的進展。

這幾個月的技改,讓火車加上了汽笛,彈簧,車頭設置了玻璃車廂,另外還掛了南海馬拉軌道車時的那種客用包廂。

五十里的距離,火車滿載時,控制在了半個時辰,爲了安全,速度減低了一半。

蘭州北岸八番街,現在繁華得要命,廠區的人們,挺喜歡搭火車過來玩。

彷彿一夜之間,那裡就變成了一個小汴京。

準確的說,更像是唐長安。

各路商賈紛至沓來,很多胡商在這裡建立起了商號,他們對四通營造的兩層聯排大別墅非常感興趣。

八番街是用水泥地磚鋪就的,如今分了九個坊,中間的那個,就是金融中心。

皇宋銀行西北分行、河西市易司、四通商會、各行行會、鈔引市、金銀市、珠寶行、綢緞莊、酒莊、玻璃莊、瓷器莊、香藥行、皮毛行……全部都是在皇宋銀行存款高達十萬貫以上的大豪商。

住在這裡的人,享受這最豪華的生活,過着最舒坦的日子,這裡幾乎看不到銅錢和小面值的鈔票,流行的是金幣、銀幣和支票。

別墅有僕役行專門培訓的僕役和管家,可以爲胡商們儘快適應大宋的生活,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只要你有錢,拎着個包就能入住,自然會有服侍的人爲你量體裁衣,送來豐美的食物,只有你想不到的周道,沒有他們做不到的貼心。

這完全是一個後世的高檔別墅區,除了照明還用着煤油噴燈,與後世高檔別墅區已經沒有什麼區別。

瓷磚鋪設的走廊,院中的草坪、噴泉,水泥樑柱磚石房,鍋爐循環地暖,現代化的盥洗室,地下排污系統,大玻璃窗戶……

這裡有最好的音樂,最好的美酒,最豪華的馬車,最漂亮的女孩……

每天在這裡週轉的貨物,如同一個帶着巨大漩渦的湖泊,然後分出幾條小河,一條流向沙州,通往西域;一條流向京兆,通往汴京;一條流向興州,通往草原。

每天這裡都流傳着無數的消息,無數關於財富的故事,在這裡發生。

如今這裡已經形成了一個三萬戶,十四萬人的大鎮,而這個大鎮的外圍,還聚集了五萬戶的中小商人,還包括了豪商們的貨棧、客莊、車馬院。

黃河上的第二座大浮橋——靜州鐵浮橋也已修造完畢,興州、靜州、靈州、鳴沙、韋州、蕭關、寧夏城、渭州的道路已然全線打通,方便快捷。

交通的便利,還帶來了秦鳳路、永興軍路、河東路的興盛與繁華。

與絲路蓬勃興盛形成巨大對比的,就是青唐的猛然蕭條!

十一月,太白晝現,大宋收到高麗送來的國書。

他們接連死了兩個國王。

先是七月十八日,高麗國王王徽薨於開京重光殿,死後廟號文宗,諡號仁孝,太子三韓國公王勳權知國事。

王徽在世的時候,一直努力與大宋修好,據說他曾夢見北宋都城開封,“備見城邑宮闕之盛,覺而慕之。”

乃作詩《上元夜夢至汴京觀燈》以紀其事:“宿業因緣近契丹,一年朝貢幾多般。忽蒙舜日龍輪召,便侍堯天佛會觀。燈焰似蓮丹闕迥,月華如水泄雲寒。移身幸入華胥境,可惜終宵漏滴殘。”

太子王勳當了三十年的儲君,終於坐上了王位,結果本來就身體有恙,又因爲父王服喪期間悲傷過度加劇了病情,結果在十月二十三日,薨逝於文宗喪次。

廟號順宗,諡號宣惠,年僅三十七歲。

在病重時,王勳加封胞弟王運爲太師兼中書令,食實封一千戶,被視爲立王運爲接班人的信號。

十一天後,順宗薨逝,遺詔傳位於王運。王運乃穿上袞冕,在宣政殿即位受賀,成了新的高麗國王。

王運登基後,立刻加封雞林公,傅賢妃的夫君,已經更名爲王熙的王顒守太保,加封義天爲祐世僧統。

同時謀劃效仿大宋,設立陪都,其實是想要另立政治中心,作爲王室從權臣手中搶奪政權的必要手段。

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想出巡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鎧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軍政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視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七十章 授課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七患第六百七十八章 金姐兒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陽關引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壕第八百九十九章 軟糖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九百五十一章 烏臺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刺客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頭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一百五十七章 鬥智不鬥力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語及第八百零七章 廷議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忠直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不習慣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五百八十五章 保甲法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統計數字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五百三十章 單舟對敵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危機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營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四十四章 元素週期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