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

bookmark

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抗旱

王巖叟奏趙宗佑乃宗室郡王,皇帝親長,不宜遠涉風濤,且東勝洲雖有利益,然所產者不過金銀、作物。

如今作物品種大宋已然盡得,而金銀其實無用,不當爲帝王所好。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百姓的航海水平可比不上朝廷的艦隊,必然會連綿不斷地赴死。

不過這種奏章能夠抵擋得住金銀的誘惑才見鬼了。

高滔滔留中,解釋說大宋開東勝州,不是爲了什麼錢財,而是爲了考三代之治,齊商周之民。

宣仁德,易風俗,哪怕遠在萬里之外的遺民,那也是華夏一族,豈能不管不顧?

這理由一下就堵住了臺諫的嘴,太特麼偉光正了。

臺諫沒聲了,高滔滔立即命龍海生提舉元祐元年東勝洲海事,命張散在日本宋城擴大城池港口,二十一節度換人的的意見倒是被採納了,改由邵伯溫爲東行使,準備出航。

……

寶慈宮偏廳,高滔滔正在訓斥朱德妃。

朱德妃入宮後初爲神宗侍女,後來生了趙煦、趙似和徐國公主。

可以看得出,趙頊對她是相當偏愛的。

朱德妃溫柔恭順,對高滔滔,向太后,一向都畢恭畢敬。

神宗的靈柩前往永裕陵,有朱德妃護送,途經永安時,當時知河南府大臣韓絳,親往迎接。

送靈柩的隊伍很長,朱德妃走在後面,韓絳也同樣將朱德妃納入迎接之列。

朱德妃回宮之後,高太后垂問神宗的喪禮,朱德妃便將一路的見聞講給高滔滔聽。

開始都還好,當講到韓絳守禮謙遜,迎接她的時候,高滔滔勃然變色:“韓絳乃先朝大臣,你怎能受他的大禮?”

朱德妃嚇壞了,趕緊淌着眼淚向高滔滔謝罪。

次日,中書舍人郉恕,以本官權發遣隨州。

郉恕的作爲蘇油能理解,任何時候,都有想要多分得一點蛋糕的人。

在如何對待朱德妃的問題上,朝廷中也有不少意見。

有人想趁機拍高太后馬屁,打壓皇帝生母的等級,以凸顯垂簾的太皇太后。

也有人想着將來終究是趙煦掌權,主張尊崇朱太妃,以顯示天子的孝道。

而蔡確邢恕等人,則是爲了自保,尋找政治勢力投靠。

於是邢恕給高公繪出了個主意,告訴高功繪,上書乞尊禮朱太妃,爲高氏異日之福。

高滔滔非常具備政治敏感性,在她安排的後宮等級序列裡,順位是自己、向皇后、朱德妃。

利用趙煦生母事實拔高朱德妃的地位,無疑會改變現有的後宮格局,接着影響外朝格局。

於是高滔滔將高公繪叫進,問道:“以你的文采,寫不出這樣的東西,老實說,是誰爲汝作此書?”

高公繪都傻了,他以爲這該是皆大歡喜的好事兒,不料惹得高滔滔如此生氣,不敢隱瞞,把邢恕供了出來。

御史臺一直在尋找機會彈劾邢恕,不過都是雞毛蒜皮,現在邢恕一項“遊歷權貴,不自檢慎;心懷叵測,僥倖自圖”的罪名,是無論如何都跑不掉了。

於是本來已經到手的一箇中書舍人,被“罷其新命,並黜之於外”。

高滔滔這手,明顯是敲山震虎,有震懾那些想要投機朱德妃的人的意味在裡面。

而邢恕也不僅僅是一個邢恕,還代表着一個派別開始被清算和驅逐,御史們認爲立功的機會來了,立即開始上章。

甲辰,王巖叟奏:“自冬不雪,今涉春矣,旱魃爲災,變異甚大。陛下於天下之大害,朝中之大奸,已悟而復疑,將斷而又止。”

“大害莫如青苗、免役,陰困生民,又有茶鹽之法,流毒數路。”

“大奸莫如蔡確之陰邪險刻,章惇之讒欺狼戾。陛下乃容而留之,此天心之所以未祐也。”

朱光庭也上奏:“蔡確、章惇、韓縝,不恭、不忠、不恥。

議論政事之際,惇明目張膽,肆爲辨說,力行醜詆。

確則外示不校,中實同欲,陽爲尊賢,陰爲助邪。

縝則每當議論,亦不扶正,唯務拱默爲自安計。

願罷去確等柄任,別進忠賢以輔聖治。”

蘇油立即上書反對:“御史奏事當求公允。

如光庭所言,是持異論者不容。

言者亦罪,默者亦罪,不言不默以苟安者亦罪,至考究心跡。

豈非所廢蔡確六議之條,而實行之?”

“御史奏劾,當爲逆法之奸,輿論不容。

既引災異,則尤須督奏抗災不力,懈慢民事者。”

“於今旱情漸滋,斯所論者,必曰陛下德之崇未至於天歟?業之廣未及於地歟?政之大者有未舉而小者無所繫歟?刑之遠者或不當而近者或倖免歟?”

“君子有未用而小人有未去歟?大臣失其職而賤者竊其柄歟?”

“直諒之言罕聞而諂諛者衆歟?德義之風未著而贓污者騁歟?貨賂或上流而恩澤不下究與?責人或已詳而反躬有未至與?”

“夫必言有是數者,然後可以召災而致異。”

“而臣亦可謂乃朝中清和漸失,紛爭漸起之相。”

“論議紛紛,於旱何益?是坐而論道,未若一瓢也。”

蘇油的奏章寫得很明白,直接提前將御史臺每逢災變的慣用招數先列舉出來,意思是這般陳詞濫調換成我來說,老子能夠保證比你們說得更加全面完整。

旱災之前,求你們乾點正事兒吧!

高滔滔還是留中,皆不報。

丁未,以集賢校理黃廉爲戶部郎中。

黃廉是司馬光呂公著舊交,老臺諫出身,之前處理吳居厚等案件,秉公而斷,並沒有過度擴大打擊面,也只用證據說話,功過分明。

雖然處理結果讓蘇油不太滿意,但是至少過程做到了程序正確,蘇油覺得這人算是保守派裡邊起碼懂得“組織紀律”的人物,於是舉薦他回御史臺。

然而御史臺的人已經滿了,司馬光和呂公著,以其提舉河東路保甲六年,河東軍民德之,治狀素有所聞爲由,同意了蘇油的推薦,給黃廉升官,不過丟去了戶部。

己酉,詔回賜高麗王鞍馬、服帶、器幣有加。

鑑於河西、青唐已然平定,罷陝西、河東元豐四年以後,因爲軍事問題而增置的官局。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癸丑,太皇太后躬詣中太一宮、集禧觀祈雨。

農耕國家最大的祈福就是風調雨順,《宋會要》裡,特意記錄有乞雨的一整套規範和儀式,從國家到地方還分出了等級。

不過今年的旱情其實並沒有帶來多大的影響。

御史以天變要求蔡確、章惇、韓縝去位的企圖,被蘇油輕鬆狙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旱情造成的後果不嚴重。

其中鍋駝機與機井的貢獻相當重要。

蘇油也隨太后輦駕侍奉,從城北迴來的路上,太后還特意繞道,到洛口渠觀看了鍋駝機水力設備的工作方式。

鍋駝機如今的功率也在瘋狂提升,一臺鍋駝機可以帶動一個高高的架子,稱之爲“天樞”。

天樞架其實就是一個動力連接設備,又可以帶動洛口渠五臺螺旋筒汲水機汲水。

旱災之所以是旱災,是因爲水到不了地裡,並不是真的沒有水。

開封府守着一條黃河,一條洛汴渠,水還是有的。

不過今年的渠口水量明顯不如往年,要保住開封府北面十幾萬頃耕地不減產,保證渠水供應就是必須的。

蘇油的做法從來都是儘量化害爲利,趁此機會大力推廣鍋駝機、機井、抗旱作物。

但是玉黍跟土豆卻不是一下子就能推廣開的,因此京周諸路還是以萊山一號爲主,玉黍和土豆更多是在官田的坡地瘠田上栽種。

自打王安石去相之後,司農寺就不再是國家改革政策的制定部門,重新回到了大宋農科院和農田計劃署的正常定位上來,司農寺的官員難得再見到國家高官。

元豐改制之後,司農寺歸入了戶部管理。

現在高滔滔帶着兩制上官員一窩蜂來到城北官田,嚇得剛剛升任戶部郎中,判司農寺的劉嗣心驚肉跳。

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釗投誠第九章 風投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穿越者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頭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二百九十五章 國舅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美食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二百零四章 求情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七十七章 蠻部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五百二十四章 孫能的進步第四百四十八章 試射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誰改變誰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鎧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日本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轟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七百零二章 大勝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九百一十八章 追擊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殲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二百八十四章 瓊林宴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討論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壕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騎兵合成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首詞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利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種珍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