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經濟課

當然,大衛·李嘉圖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論雖然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不過其中具備極大的缺陷和矛盾。

然而這個問題在其繼承者《資本論》裡邊也同樣存在,比如當中的“不可調和”論本身,就與其方法“矛盾論”中關於矛盾是可以調和與轉化這一辯證原則相違背。

而中國人最懂的哲學原理就是二元對立與轉化,因此還得將後世的對稱經濟學的部分內容加入到裡邊,與《國富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資本論》、《矛盾論》中的精華相結合,再加上儒家傳統哲學中“仁”的倫理觀念,差不多才算是可以指導大宋如今發展的經濟學。

終於釐清了思路,蘇油也學蘇元貞那樣輕咳一聲,然後結結實實地給殿內君臣上了一節經濟學課。

在蘇油的理論中,經濟就是人類進行財富創造和積累的一切活動的總稱。

而這個財富,又可以分爲物資財富和精神財富,公共財富和私人財富,有價財富與無價財富。

而能夠參與創造這些財富的人,就是一個個經濟單元。

之後這些單元又會構造出結構、系統,最終形成一個巨大的體系。

在這個體系當中,每一個單元、結構和系統都充當着重要的角色,他們形成這樣的體系的目的,其實就只有一個,就是更高效地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

而經濟學就是解構和分析這個體系和單元,並且研究其間的運行規律的學問。

從宏觀來說,就是研究一國經濟總量、總需求與總供給、國民收入總量及構成、貨幣與財政、人口與就業、要素與稟賦、經濟週期與經濟增長、經濟預期與經濟政策、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等宏觀現象的學科。

從微觀來說,就是研究個體家庭企業、生產者與消費者、產品與交易、供給與需求、成本與利潤、效用與價格、市場邊界與政府幹預、博弈與對策、競爭與合作、均衡與配置等微觀經濟現象的學科。

而其目的則是爲了掌握經濟運行規律,前瞻性地發現正確的經濟發展方向,防範整體和局部性的經濟風險。

最終歸結到儒家思想上來,就是“治國齊家平天下”的一部分,所謂的“經世濟民”。

這樣的學問,才稱得上“經濟學”。

如今的大宋很明顯已經走上了工業化發展的道路,王安石已經敏銳地發現了這個苗頭,並且在他的《經濟論》中濃墨重彩地予以了描述。

大宋做學問的土壤很豐厚,常平倉,其實就是最早的“宏觀調控”,一些聰明人如薛向,已經開始鼓吹“國家資本主義”,如畢仲遊,已經開始建議“統一的國家統一的財政”。

而遠在王安石之前,無數的大宋官員,已經在各自治理的地區,嘗試過“丁銀入地”,“分等納役”等先進的經濟思路。

但是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會被貼上“言利之臣”的標籤,不是什麼好名聲。

蘇油今天的“科普”,直接給高滔滔和羣臣捅開了一扇窗戶,言利之臣的標籤,怎麼都貼不到他的身上。

這尼瑪纔是真正的經邦治國,安民濟世的要義!

無怪蘇明潤這麼會賺錢,也無怪他從來看不上自己的財富。

這不再是“術”,這已經上升到了“道”的高度,有這套理論爲指導,賺錢只是它最小最小的一點“兼職作用”而已。

這也就解釋了爲何蘇油每到一地都能找到當地的發展道路,解釋了他爲何如此重視民生,解釋了爲何他如此重視工商礦冶,解釋了他爲何會對安石相公的新法提出那麼多的改良意見,而到最後,幾乎所有弊端都被一一言中!

因爲他有一套高明的學問爲指導!

今天這堂科普課,其實就跟十二平均律拔高了大宋的音樂水平一樣,一下子將“經濟”這個概念,拔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殿內雅雀無聲,所有人都在默默消化蘇油所說的內容。

只有趙煦肯定沒聽懂,不過司徒將羣臣震成啞巴的樣子,讓他感到很光榮。

這種心理就跟宜秋門的鄉親們一樣。

蘇油不知道趙煦這種莫名其妙的想法,只感到很尷尬,只好躬身道:“這些大約就是臣今日說思,也是臣想要在京師大學堂設立經濟學院的初衷,只是這人才實在是不好找……”

呂公著也嘆息一聲:“的確是不好找……明潤你有沒有發現好的苗子?”

蘇油傻眼了,四十四歲的陸佃都被你們以“少年新進”爲由取消了侍講的資格,現在來問三十九歲的我夾袋裡邊有沒有好苗子?

斟酌了一下措辭:“朝臣裡邊,蔡京、曾布算是有這方面的潛力;邵伯溫、晁補之、畢仲遊悟性也不錯;章楶臣之前只以爲謀略出衆,如今看其在南海的展布,從經濟入手,也算是奇才。”

“不過朝臣多從科舉入仕,對這門學問接觸得很少,剛剛臣所舉的幾位,已經算是比較突出的了。”

“反倒是宗室勳貴、商賈世家,對其中之‘術’,比較熟悉。”

“比如石富、史洞修,臣以爲他們理解起經濟學來不難。”

高滔滔問道:“還有嗎?”

蘇油咬了咬牙,只好說道:“還有皇叔揚王,一直在皇宋銀行任職,對金融一道也頗爲精通。”

說完又加了一句:“不過皇宋銀行也是大宋經濟的命脈,一如水利之於農事,不知道揚王能不能抽身,去中牟提舉經濟學院山長一職。”

言下之意,兩者不可兼得。

高滔滔是最偏心這老二的,不料現在卻說道:“揚王雖然不如荊王好學沉靜,但是一是爲家,一是爲國,利鈍想必他還是分得清的。”

“那便如此辦理,京師大學堂成立經濟學院,明潤你負責設立課題,歷朝戶司制度、錢糧制度、包括張公的《金融論》,荊公的《經濟論》,都整理出來。”

“還有你自己,如有閒暇,亦要著述。”

蘇油只好躬身:“臣領旨。”

這一次朝班時間有些長了,文彥博見司馬光臉色有些不好:“太皇太后,不如先散了吧,讓君實回去歇息。”

司馬光說道:“臣還堅持得住,除了青苗,還有役法和委人二事。”

太皇太后說道:“臺諫官近日多言除授有不當。”

司馬光道:“朝廷既令臣僚各舉所知,必且試用。待其不職,然後罷黜,亦可並坐舉者。之前我已奏明陛下,如此尚有不當嗎?”

於是散不了了,大家又開始討論。

韓維說道:“臣以爲司馬公所言非是,直信舉者之言,不先審察,待其不職而罰之,甚失義理。”

司馬光說道:“自來執政,只需要從舉到人中取其所善者用之。”

呂公著奏道:“啓稟太皇太后,近日除用多失,亦由限以資格的緣故。舉官雖委臣僚,然臣以爲,執政亦需審察人材。”

司馬光表示同意:“資格卻亦不可少。”

韓維卻又表示異議:“資格但可施於敘遷,若升擢人材,豈可拘資格邪?如蘇軾一年數遷,誰會認爲他不當?如論資格,那要待到何年月?”

說到蘇軾,蘇油就不得不說話了:“臣倒是覺得,三位執政所言皆有其理,何妨兼而用之?”

“元豐改制以來,朝廷各司職皆有制度,既然臣僚舉薦,就當言明所薦者適合何職,然後如舍人試那般,設立專項考試製度即可。”

“如舉大理寺,則試刑讞諸般;如舉戶部、知州,則試田政諸般;如舉樞密,則試軍政諸般。”

“如無舉薦而有資歷者,則可自舉入試。”

“試中格者,再有諸司主官判以上,聽其述職,並垂問聽答,擇優者錄用。”

高滔滔說道:“司徒,要是大賢清高,不願就試,奈何?”

蘇油說道:“此等大賢,終究如鳳毛麟角,制度之外,還有太皇太后和陛下諭旨嘛。”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車陣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司馬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八百三十四章 公平的方案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三百九十四章 變化中的渭州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馬,一樣打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都山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鐵殼船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談判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二百零四章 求情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四百四十一章 衆人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二百八十四章 瓊林宴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敵人的陽謀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斷天都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七百八十一章 勸說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五百章 女騎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九十一章 浮圓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七百八十九章 李士寧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韓琦墓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訓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