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

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華東心臟

韓絳之所以能當上宰執,不是因爲他的個人能力,而是因爲他有個好爹,然後靠的是資歷。

王安石能夠入朝爲相,韓絳是當年的大力舉薦人之一。

然而王安石上任之後,韓絳和他的政見發生巨大分歧,雖然還是新黨,卻開始大力舉薦司馬光。

因爲與新黨其他人不相能,被放到了永興軍路,卻又因爲用人不當,搞出了廣銳軍變,幸好有個能幹的鄰居,靠蘇油給他擦了屁股。

王安石去相之後,韓絳成了首相,飽受呂惠卿欺負。

當時蘇油在浙江,對韓絳陽奉陰違,自己創收自己用,一文錢沒有找韓絳要,韓絳也要不到蘇油一文錢的援助。

最後韓絳扛不住呂惠卿的攻勢,密奏趙頊引王安石二次入相,打倒了呂惠卿,保住了自己的權位。

由此也被士林風議打了差評,對新黨瓦解要負一定責任。

不過韓絳的官運實在是太好,幾乎輪着將大宋頂級官僚的職務都坐了個遍,甚至新成立的軍機處都執掌過一任,資歷上真是夠夠的。

而且韓絳縱然百般不行,卻又一個好處,就是喜歡延接人才,而且也頗有自知之明,對權力不是非常熱中,相反,每每希望有個大頭在自己上邊頂着,大樹底下好乘涼。

司馬光上臺後,韓絳非常明白將來的大樹就是蘇油,又開始大力舉薦蘇油一派的官員,暗中幫了蘇油不少的忙。

所以說,韓絳最大的能耐,就是官場嗅覺是非常敏銳,每每提前佈置,而且站隊永遠正確。

他知道蘇油的性格,所以從來不和蘇油打交道,哪怕私底下都沒有,他知道蘇油會給自己足夠的回報。

因此在迎接德妃一事上,高滔滔雖然責備了德妃,韓絳卻是一點沒沾是非,這裡邊就有蘇油的操作。

還有就是韓絳致仕之時,朝廷擬定的規格相當高——除檢校太尉,守司空,依前開府儀同三司。

而蘇軾在制詞中,有“而況卿出入四世,師表萬民。身任安危,位兼將相。永惟三宗眷遇之重,宜極一品褒崇之榮。”

範純仁在他墓誌銘中寫道:“立朝端方,剛毅任重,得大臣體。遇事果敢,臨義勇發,不爲後顧。樂善疾惡出於天性,故其論奏雖一時有行與不行,而讀之皆知其心本出於忠義,感激而爲之也。”

又有:“當時賢豪多出其門,其後往往至公相、列侍從。其未顯時而指以爲賢者,尚多有也。”

這些也算是給韓絳的回報。

韓絳的去世,還是另外一個重要的標誌,他是與蘇油資歷相併的同期大臣,連他都已經凋零,而蘇油纔剛剛過完四十歲的生日。

辛巳,呂公著再請致仕,蘇油上書請朝廷挽留。

高滔滔詔呂公著一月三赴經筵,二日一朝,因至都堂議事,出省毋拘以時。

又爲呂公著別建第於東府之南,啓北扉以便執政就議。恩數如其父呂夷簡,朝野以爲榮顯。

壬午,朝廷頒佈了一系列的任命,以觀文殿學士兼侍讀,提舉軍機處掌書記蔡京爲門下侍郎,尚書左丞劉摯爲中書侍郎,尚書右丞王存爲尚書左丞,中書舍人蘇轍爲尚書右丞,翰林學士戶部侍郎晁補之爲籤書樞密院事。

甲申,左右正言韓川、劉安世進對,太皇太后問:“近日差除如何?”

安世對曰:“朝廷用人,皆協輿望。”

五月,範純仁上疏:“側聞聖訓謂朋黨宜早施行。以臣愚見,朝臣本無朋黨,但善惡邪正,各以類分,陛下既用善人,則匪人皆憂難進,遂以善人之相稱舉者皆指爲朋黨。”

“昔慶曆時,先臣與韓琦、富弼同爲執政,各舉所知,當時飛語指爲朋黨,三人相繼補外。造謗者公相慶曰:‘一網打盡矣!’此事未遠,願陛下戒之。”

因極言前世朋黨之禍,並錄歐陽修《朋黨論》上之。

蘇油如今終於開始有了些清閒,工作分派得非常合理,自己主抓財政、工業和經濟,其餘如諫議、人事任免,盡數交於呂公著、範純仁等人料理。

朝廷的新政,到現在方纔算是得到徹底的貫徹實施,成效斐然。

新法調整完畢之後,百姓的負擔得到極大程度的解綁,自打朝廷宣佈按畝按貿易額納賦之後,民間財富積累猛然增長,勢頭讓高滔滔到羣臣都感到震驚!

以前的賦稅額度與戶等,是按照家產來的,瓶瓶罐罐家畜鋤頭都要算入戶等統計,這就導致了百姓們連多餘的積累都不敢置辦。

這是經濟學院的重大研究成果,然後蘇油採納,將納稅標準從資產中抽取,調整爲從生產所得中抽取,一下子就鼓舞了老百姓們生產的熱情。

造房子,養家禽家畜,種桑樹,買農機農具,置辦家產,打傢俱,買布做衣服……

就跟變魔法一樣,大宋的老百姓,好像突然就變得家家都有錢了。

蘇油對朝臣們的反應感到好笑,解放生產力之後,吃苦耐勞華夏民族所能爆發出來的能量,那是相當恐怖的。

後世三中全會後,蜀中農家,一年就戶戶餘糧,養起雞鴨;過完年基本家家都有了豬娃,再翻年就有了大肥豬。

國民生產總值,在那段時間瘋狂地連續翻番,這才哪兒到哪兒。

五月還有一件大事兒,四通礦冶勘探司,在淮南發現了大煤田!

這簡直就是大彩蛋,蘇油穿越過來之前,真不知道淮河邊上還有這樣一處寶地。

工業社會的基礎,離不開科技、資本、資源。

最好就是三者集中在一處,纔有工業大革命的前提。

但是華夏苦逼的是,資源在西北,資本在東南,科技在中央,距離太遠。

煤鐵是大工業的糧食,蘇油覺得這就是老天爺要折磨他和華夏民族,因此只能默默地努力。

將眉山打造出來,然後輻射二林,通過茶馬古道和金沙江,搞出一個煤鐵工業和商業的循環體。

將鄭州打造出來,然後依託汴京,通過洛汴渠和鐵路,搞出第二個煤鐵工業和商業的循環體。

將興慶府和蘭州打造出來,利用絲綢之路獲得資本,通過黃河和畜力連接包圖城,搞出第三個煤鐵工業和商業的循環體。

此外還有杭州,徐州和鄆州,不過卻到底受了些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的約束,因此規模沒法做大。

蘇油辛苦了整整三十年,到今天終於讓幾個循環體發揮出了巨大的產能和作用。

受先天限制,慢點就慢點吧,咱華夏雖然沒有人家大英帝國那樣運氣好,但是終歸還是實現了不是?

就在蘇油對自己幾十年的成績沾沾自喜的時候,大宋淮南竟然蹦出了一個大煤田!

要是老子早知道有這麼一處煤田,還廢這麼大的勁幹嘛?!

淮南到徐州不過五百里,到杭州不過千里,關鍵是,這個三角區內,水運發達,經濟發達,人口較多,素質也高。

三十年時間要是在那裡發展,現在都該是什麼樣了?!

收到報告的時候蘇油真的哭了,他不怪自己書讀得少,擡頭望着蒼天:“玩我是吧?很好玩是吧?事情都快做完了你跳出來了,皮這一下很開心是吧?”

他不知道的是,淮南煤礦從明朝初期被發現以來,產量一直在增加,到民國已經達到年產兩百萬噸的規模。

到了新中國,更是成了是全國十四個億噸級煤炭基地和六個大型煤電基地之一,因爲地處華東腹地,有“華東動力心臟”之稱。

第五百二十四章 孫能的進步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敵人的陽謀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力勝錢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七百零一章 蠻幹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遼陽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龜賊弄潮圖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寫入畫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農田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親政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一百八十八章 捱揍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說辭第一百五十二章 玩香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龍筋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三章 程家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首詞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九百三十八章 薏仁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與錯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戲精聚會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六百四十九章 冷處理第七十七章 蠻部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壽昌更化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金殿文元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九百八十四章 精微操作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還錢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