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冗官

今後朝貢,必須是國主派出的使臣,擁有大宋承認的合法身份,擁有大宋發放的印信,方能作爲朝貢的使節,享受大宋對藩國入覲的優惠政策。

其餘的一律算作生意人,貨品通關必須納稅。

爲了這個“藩屬”身份,無數城邦開始了戰爭,無數小國開始分裂和獨立,目標就是那張“免稅通行證”。

這就是後世臭名昭著的“限貢令”,章楶一道奏疏,就讓南海更多城邦國陷入了血火當中。

僅僅如此還不足以顯示章楶的腹黑,在各國爭鬥的過程中,這娃還又當又立,做起了各方勢力的調停者和談判仲裁者,讓處於飲鴆止渴狀態下的南海軍閥們不惜爲了鞏固權勢,爲了軍器和自身利益出賣故國,“自願貢獻”給大宋數個貿易良港,其中包括了海峽對岸的棉蘭和佔碑,讓章楶徹底扼控了整個海峽通道。

而對於已經投入大宋懷抱的城市,章楶大力引進東勝州品種的木薯、番薯、玉黍,大力開發當地椰子、蕉麻、甘蔗、香料種植,形成建築於海貿基礎上的變態繁榮的殖民地經濟,讓這些城市對於大宋的依賴性越來越深厚。

搞陰謀詭計,宋人中的佼佼者從來不用教,章楶出於本能就玩得溜熟。

元祐三年的國入爆發性增長,讓高滔滔大爲欣喜,有錢了出手就闊綽。

丁卯,詔歲以三月、十月給兵卒衣、裘。

壬寅,殿前都指揮使燕達上奏,上四軍擴編換裝完畢,恢復到歷史最高的水平,每軍左右廂各一萬,總計八萬精兵。

庚申,四路都經略司種詁、巢谷上奏,河北八軍也編練完畢。

新任戶部尚書韓忠彥、侍郎蘇轍、韓宗道言:“本部近編成《元祐會計錄》,大抵一歲天下所收錢、谷、金銀、幣帛等物,足以支數歲。”

“然熙豐年間,國家積成四冗,數逢窮蹙,皆前時未量後世出入故也。”

“今臣等願明敕本部,隨事看詳,量加裁損,二聖以身率之,大臣以身先之,則誰不信服!”

奏入,詔:“戶部取索應幹財用,除諸班諸軍料錢、衣糧、賞給特支依舊外,其餘浮費,並行裁省,節次以聞。”

御史大夫蘇元貞言:“先帝以吏人無祿,不足以責其廉,遂立其責,重其罰,而後祿之。向已命官覈實汰冗,請督責成書。”

甲寅,高滔滔又詔:“官冗之患,所從來尚矣;流弊之極,實萃於今,以闕計員,至相倍蓰。

上有久閒失職之吏,則下有受害無告之民,故命大臣考求其本,苟非裁損入流之數,無以澄清取士之原。

吾今自以眇身率先天下,永惟臨御之始,嘗敕有司,廕補私親,舊無定限,自惟薄德,敢配前人!

已詔家庭之恩,止從母后之比,今當又損,以示必行。

夫以先帝顧託之深,天下責望之重,苟有利於社稷,吾無愛於髮膚!

矧此推恩,實同豪末,忠義之士,當識此情,各忘內顧之誠,共成節約之制。

今後每遇聖節、大禮、生辰,合得親屬恩澤,並四分減一。

皇太后、皇太妃准此。”

這是要以身作則,開始對公務員系統開刀,搞汰裁浮費和機構精簡。

皇宋改革二十年,以此爲標誌,終於開始步入深水區。

蘇油上言:“元豐製成,天下官吏,皆有常俸,而天下諸州,皆辦銀行。”

“故外路職田,宜一體罷廢,取祿公帑。”

“其餘宰執賜予,亦應裁罷,充儲國用。”

又言:“今天下之事,其繁簡多寡,增古代過六七者亦有之。”

“然於州縣,前翟思所言,故有裨益。如南海、西域、荊湖、滇嶲、廣南,人以爲惡地難任,雖朝廷制命,亦有輕棄者。”

“請重定天下州縣三格,敢任邊遠下等州縣者,三年兩轉;中等三年一轉;上等兩任一轉。以示獎掖勞任之意。”

這是堅決響應高滔滔的號召。

元祐刷新的總體思路,就是對百姓從寬,對官吏從嚴。

蘇油出巡之前,朝廷就已經開始有了動作,吏試新法,就是爲此做準備。

到現在所有人才明白過來,原來吏試新法只是毛毛雨,現在這一套纔是真正的組合拳。

一方面是高滔滔以身作則,減免了外戚、宗室白吃朝廷俸祿的“遙封官”數目,繼續削減宗室和宮廷四分之一的用度。

光這一條,直接將朝廷每年支付給宗室外戚和宮廷的一千萬貫費用降低到了五百萬貫。

緊跟着,蘇油也向高滔滔申請免除了那些給宰執高官們逢年過節那些亂七八糟的賞賜,同時收回所有路州縣官員的職田,俸祿全部通過如今各州都已經設立的銀行發放,這一舉措,又將朝廷的俸祿支出降低了三百萬貫。

接下來是新任戶部尚書韓忠彥的開門三把斧,蒐羅朝廷職務,將那些久閒、失職、待選的官員搜剔了出來。

臺諫立刻發揮糾核功能,要求對這些官員重新進行考覈。

一邊是大棒,另一邊也有胡蘿蔔。

不過這胡蘿蔔,卻也要費點勁才能吃到——蘇油明說,你們的出路,就是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低級官員的轉遷,在大宋是極難的,

蘇油也不會幹那種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事情,所以給他們開了個口子:凡是去老少邊窮地區做官的,朝廷會讓你們在資歷上幹一年等於幹兩年,回來的提拔機會遠超同僚。

這也是後世經驗,國家增加這麼多的國土,自然需要官員去鎮守,大宋其實不是官太多,而是大家擠在汴京城寧願等寧願搶破頭,都不願意去苦一點窮一點的地方試一試。

其實很多地方大有發展潛力,可是但凡有點能力在朝中吃閒飯的官員都不願意去。

比如蔡確與邢恕被貶的那個新州,邢居一去就放了顆衛星,只修了兩裡的堤圍,就得地一萬五千頃,按照蘇油現在的辦法,這就相當於連續拿了兩任上上,一下子就將同行的差距拉開了。

三年幹完後,邢居哪怕再受父親牽累,一任廣東路提刑或者常平倉使是跑不掉的。

這也是蘇油爲理工背景出身的底層官員設計的升遷捷徑。

畢竟沒有金剛鑽,也不敢輕易攬這樣的瓷器活,而大宋如今真正能幹動這些地方的金剛鑽,其實都握在具備理工知識的官員們手裡。

最後蘇元貞這個不怕得罪人的“孤臣”,還將尚方寶劍高高舉起來威脅,臺諫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朝廷即將有所舉措,今後凡是那些閒官,都將會被以一刀切的方式,“覈實汰冗”。

大宋朝堂一向是“異論相攪”,更何況這般觸及所有官吏利益的“公務員改革”。

但是這次卻當真奇了怪了,高滔滔詔命一下,皇室、宰執、六部、臺諫同聲共氣,大家一起從自己的職責出發,出主意想辦法,一套組合拳下來,愣是整得一干官吏毫無脾氣。

正義的大旗果然好用,蘇油拿到聖旨後,直接將事情擺在三省朝議和都省聯席會議上討論。

哪怕很多人都有陰暗心思,卻也不敢明擺到太陽底下來。

於是決議就形成了,丙寅,高滔滔詔置六曹尚書權官;詔吏部詳定六曹、寺監重複利害以聞;詔門下、中書後省疾速立法。

明年春,就要徹底解決大宋發展上最後的絆腳石——冗官問題。

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對策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七百三十八章 誰剽竊誰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興軍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問題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六百五十一章 罰銅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六百四十一章 陛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觀量派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頂級武力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十四章 好菜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動腦筋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四百四十八章 試射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五百九十七章 廣銳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凍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發展綱要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三十四章 蝕刻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戰爭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妖師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潛歸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蘇頌看藥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第四百八十四章 諒祚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視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計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