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

bookmark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未來宰相

在臺諫彈劾吏額房事的時候,呂大防按照制度,稱疾不出。

反倒是劉摯每每都在高滔滔之前開解,陳述本末,說這件事情本來是給朝廷減輕負擔,清理冗員的好辦法,只是在執行上出了偏差,導致被減者鼓怨,而御史臺又風聞過實。

按照蘇轍的建議,改過來了就好了。

這項制度得以最終推行,其實得了劉摯的大力。

就連呂大防都感慨:“使上意曉然不疑,劉門下之力居多。”

然而官場上卻開始傳言兩人有隙,造爲朋黨之論。

劉摯去找呂大防:“吾曹心知無它,然外議如此,非朝廷所宜有,願引避。”

呂大防表示同意:“行亦有請矣。”

庚寅,奏事畢,摯少留,奏曰:“臣久處近列,器滿必覆,願賜骸骨,避賢者路。”

既退,連上章,出就外第,期必得請。

未幾,呂大防亦辭位。

這事情卻引來了呂大防一系的手下不滿,認爲劉摯是以去位拿捏呂大防,聯合起來反對劉摯,捏造劉摯朋黨。

癸酉,御史中丞鄭雍、侍御史楊畏對甚久,議論劉摯,甚至攀扯到了蘇轍。

鄭雍上奏:“摯善牢籠士人,不問善惡,雖贓污久廢之人,亦以甘言誘致。”

並具摯黨人姓名:王巖叟、劉安世、韓川、硃光庭、趙君錫、樑燾、孫升、王覿、曾肇、賈易、楊康國、安鼎、張舜民、田子諒、葉仲、趙挺之、盛陶、龔原、劉概、楊國寶、杜純、杜紘、詹適、孫諤、朱京、馬傳慶、錢世榮、孫路、王子韶、吳立禮,凡三十人。

左正言姚勔入奏,並言摯朋黨不公。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右正言虞策言摯親戚趙仁恕、王鞏犯法,施行不當。

劉摯和王鞏是親家,蘇轍是王鞏的推薦人,到此連蘇轍都上書自劾。

但是蘇轍同時也提出臺諫構陷:“頃復見臺官安鼎亦論此事,謂臣欺罔詐謬,機械深巧,則臣死有餘責,有何面目尚在朝廷!”

“然鼎與趙君錫、賈易等同構飛語,誣罔臣兄軾以惡逆之罪,賴聖鑑昭察,君錫與易即時降黜。”

“鼎今在言路,是以盡力攻臣,無所不至。伏乞早賜責降,使鼎私意得伸。”

丁丑,轍與摯俱宣押入對,對已,押赴都堂。

摯先出,待命於僧舍,乞賜罷免。

劉正夫大怒,上章一股腦彈劾了劉摯、呂大防、鄭雍、楊畏、姚勔:“方今戮力盡忠之臣,呂、劉居其最,豈可因一二偏辭,輕示遐棄,安知其間無朋邪挾私,而陰與**爲地者?”

然後分析了最近這場事件,認爲本來起於吏額事,是呂大防處置不公,才導致這場風波。

二公本無芥蒂,而羣下妄造事端,導致一場大風波。

御史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彈劾皆須依照法度,鄭雍、楊畏、姚勔拿不出證據,捏造名單,不是出於公心,不能再在臺諫待下去。

彈劾呂大防的原因,卻是因爲呂公著、司馬光、蘇油、範純仁前後四相,辛辛苦苦創立議事之制,呂大防爲了以定吏爲己功,獨斷專行,拋棄制度,導致朝中這場愈加猛烈的大風浪。

因此呂大防縱容任永壽等,是小過失,毀敗前任四位宰相創立的良制,纔是大錯!

劉摯自作清高,爲了名聲不參與定吏額的祥議,同樣是毀敗良制,同樣大錯!

高滔滔對劉正夫這後起之輩是非常看重的,甚至爲此特意召見,對他說道:“議論劉摯者已十八章,並非僅僅爲了王鞏的事情。”

“邢恕過京師,劉摯與之通簡,又延接章惇之子,章惇諸子故與摯子游,劉摯亦間與之接,牢籠爲它日計。”

劉正夫拱手:“敢聞劉相所言?”

高滔滔將那封信的錄稿交給劉正夫:“這是劉摯給邢恕的信件錄稿,上面有‘爲國自愛,以俟休復’語。鄭雍、楊畏以爲‘復子明辟’之復,謂摯勸恕俟它日復辟也。”

劉正夫奏道:“太皇太后刷新元祐,本先帝初意,此事天人共知,朝野稱頌,前後相乘,又何來‘復辟’一說?”

“故‘爲國自愛,以俟休復’的復,乃明心淨性,以待起復之復也。”

“正所謂‘來說是非者,端是是非人’,此鄭雍、楊畏之邪意,他們的內心深處,以爲太皇太后之政,乃先帝革新之反覆,方可聯想及此。”

“如果說子輩交往,就是朝臣溝通,那當年司徒容臣與黃裳、王仲煜、邢居、韓粹彥、韓嘉彥、蘇邁、蘇遲共入可貞堂,砥礪揣摩,次年皆中,其溝通之甚,不更倍於今日?”

“以鄭雍、楊畏之議,則司徒也是與呂惠卿、王珪、邢恕、韓琦溝通結黨的小人?”

黃裳是呂惠卿表親,王仲煜是王珪的兒子,邢居是邢恕的兒子,韓粹彥、韓嘉彥是韓琦的兒子,都是蘇油一把火德論奶出來的進士。

這份功德,可比簡單的子侄交遊重得多了。

高滔滔對邢恕挑撥祖孫關係恨之入骨,一見有大臣溝通邢恕的奏章就不由得大怒,這下回過味道來了。

鄭雍、楊畏在偷偷設局,誆哄自己!

最後劉正夫說道:“司徒創立宰相離任制度,即是爲了限制朋黨,如今劉摯才做了一年的副相,如何就能結黨了?這速度也未免快得太不合理了吧?”

“就算結成黨羽,三四年後自當去相,這些所謂“黨羽”又能如何呢?”

“劉摯的過錯,在於呂相找他共議吏額的時候,故作清高,或者說故意迴避,都堂合議之制的敗壞,也有劉相的原因。”

“如今朝廷的癥結,在於蘇公去後,範王二公高潔自守,提前出外。”

“繼任者威望不足,又因爲經驗欠缺,處事出了瑕疵,這才導致朝議紛紛。”

“但是木已成舟,朝廷要得清淨,也就只能就事論事。既要讓呂劉二相承擔後果,又要讓他們保住位置。”

“否則繼任之人,資望比二者更加不足,還要大亂。”

“至於其餘心懷叵測,造構朋黨,企圖渾水摸魚之輩,太皇太后應該下旨嚴責,庶幾清明可期,朝事可望。”

“朝臣們或者並非皆是大公無私之輩,就更要用良好的制度來約束他們。太皇太后也應該下旨嚴申各省,謹遵制度。”

“以呂馬蘇範四相之能,尚且虛懷若谷,廣採議論,唯恐一事之失。劉呂二公輕棄之,未足一年,風波便起,此正可知四相先見之明也!”

“此四相的深計,乃爲皇宋萬世根基而立,太皇太后當勇爲獨斷,掐滅毀敗制度的苗頭!”

高滔滔說道:“劉卿且去,老身再計較。”

待到劉正夫告退,高滔滔問一邊的趙煦:“官家,此人如何?”

趙煦乖乖說道:“我覺得劉卿所言,皆在情理。”

高滔滔說道:“不枉老身高看他,此人當是官家十年之後的宰相。”

“還有蘇轍,此次吏額之設,如早從其議,斷不至此。”

趙煦說道:“相比之下,劉正夫更勝一籌,他維護制度之說,算是找到了這場風波的病根。”

高滔滔喜道:“官家真是聰明。”

說完又嘆息:“之前司徒密奏鄭雍、楊畏當置於太學、禮部,太常之清要,當是意有所指,只是我祖孫二人都沒能明白,現在看來,真是洞察燭照。”

趙煦心裡嘀咕其實我早就明白,是祖母不明白而已,卻乖乖拱手:“鄭雍、楊畏皆是王叔舉薦,還望太皇太后給王叔稍存些體面,不要逐之京外。”

高滔滔又看似無意地問道:“司徒近日有何議論?”

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顏部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軍校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力勝錢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降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的料理第八百三十四章 公平的方案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宮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一百八十四章 佈置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一百一十二章 賣癡呆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一百五十七章 鬥智不鬥力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一千零四章 撲克牌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八百四十八章 廖恩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談判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三百一十七章 狐大仙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駕崩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事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三百九十六章 計較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八百二十四章 條件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八十章 觀瓷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爲盟主mercury11加更!)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龜賊弄潮圖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九十一章 浮圓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漫畫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潛歸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