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

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白駝溝

而李夔方面也在調整攻略,本來計劃的偷襲戰,因爲耶律延禧的謹慎和吉達的僵化,愣是變成了一場僵持,待到吉達、蒙根圖拉克、瑪古蘇三路大軍相繼來到永安山後,雙方軍勢已經堆厚成決戰的態勢。

每日夜裡,蕭謝佛留看着嶺下星星點點的篝火,都不由得心驚膽戰。

兵家擇機順勢,乃是常態,李夔研判過雙方優劣之後,發現這樣對己方更加有利。

雙方實力相當,但是自己進可攻退可守,退無大憂,一旦得進就是大利。

而遼人則好進不好退,進無大利,而一旦不得不退,那就慘了。

耶律延禧到底年輕,有些冒失。

既然你都敢賭,那老子就陪你賭!

壬子,李夔遣軍沿大福河向東南進軍,其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繞過寧州,攻擊遼人空虛的長春洲後方基地。

此舉是佯攻,但耶律延禧不得不應,也派遣騎軍前往大福河堵截,雙方在河邊展開了第一場大戰。

夏日的大福河水勢挺大,能夠供雙方騎軍渡河的區域就那麼幾處,韃靼和遼人皮室軍便在幾處要地展開爭奪。

甲寅,耶律延禧攜宮帳中軍至,用銅炮於犛牛渡轟擊對岸。

瑪古蘇不敢相抗,卻二十里,耶律延禧命額特勒搶先渡河,大軍隨濟。

不過銅炮實在太重,只能留在渡口。

乙卯,遼軍全體成功渡過大福河,局面完全打開。

當地酋豪溫固復降耶律延禧,引遼軍輕銳萬騎由青谿谷入永安山北。

瑪古蘇察之,復遁,遼軍收復武勝三寨。

耶律延禧置兵將守之。

遼人大軍駐於寨下,兩山間部族日有至者,獻牛羊勞軍。

耶律延禧厚諭以朝廷撫存恩意,禍福之因,戒其不得妄作,自取屠戮,皆唯諾聽命。

辛酉,圍場使耶律阿布帥貴族子弟千人爲硬軍,扈從百司爲護衛,番、漢兵兩萬,號稱十萬,抵達武勝寨,遼軍聲勢更振。

耶律延禧選精兵兩萬爲先鋒,歸阿布統帶,餘分五部爲正軍,以額特勒中軍都統,耶律張家奴爲都監,進大斧山,尋機與韃靼決戰。

李夔聞遼人大軍抵達,也引兵來拒。

經過不斷誘敵,李夔漸漸將遼人大軍引入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

丁卯,耶律延禧一路戰勝,前鋒終於抵達了離永安山不過十里的白駝溝。

然而遼軍遭受的攻擊,到此突然變得猛烈起來。

白駝溝乃是一片鹽鹼荒漠,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喜歡來到溝底補充鹽分,傳說這裡曾經出現過韃靼人的神物白駝。

白駝溝裡有大澗數重,可恃而戰,如今都在韃靼人手上。

耶律延禧的前軍耶律阿布到達此處後,見地方險峻,而山谷對面,韃靼五六萬人據地利列車而陣,更張疑兵於西山之上,其勢甚銳。

阿布不敢輕易出擊,只分遣部將佔領了前方腰子隘和夾河口,等待耶律延禧大軍。

是夕,中軍抵達,宿於谷外腰子隘之左。

壬子,耶律延禧遣選鋒五將前行,中軍渡山谷而西,繼阿布之後。

額特勒夾河而行,日未出,至韃靼屯所。

韃靼陣營內響起隆隆鼓聲,兩支騎軍從車陣後方奔出,列於兩翼。

巳時,耶律延禧也抵達陣前,與額特勒以精兵數千騎護衛,登山北高阜之上,張黃屋,列大旆,料敵指揮。

耶律延禧看着對面坡上的韃靼人:“都統覺得他們有多少人?”

額特勒分析了局面,對耶律延禧說道:“賊人大抵五萬,然以逸待勞,其勢方熾。日漸高,士馬飢,不可少緩。宜以中軍越前軍,傍北山整陣而行,促選鋒入戰,破賊必矣。”

耶律延禧首肯,命中軍越過阿布,進攻韃靼左翼。

大戰終於開始了。

李夔在對面半山用望遠鏡觀察前方,對韃靼諸將說道:“彼張蓋者,必遼皇與額特勒也,今日當留意取之。”

吉達見敵軍已然開始行動,對李夔說道:“羽厥和拔裡古昨日前去打探敵勢,如何到今日都沒回來?”

李夔說道:“無妨,我親自去指揮左翼。”

吉達說道:“我隨軍師一起。”

李夔笑道:“正要借太尉重騎,以壯聲威。”

左翼的烏古部輕騎見對山敵人已經越過山底的小水溝,朝自己壓來,而自己的酋長與族中精兵卻又不在,正自驚惶間,卻見後方山坡上,阻卜太尉和軍師的大旗開始移動過來。

跟隨大旗的,還有六千耀眼的具裝鐵騎與六千解活弩兵。

韃靼人本來就勇武,現在自己軍中的最強武力和最高兩位指揮來到這邊,烏古部頓時就有了主心骨,歡聲震天。

李夔來到軍前,對烏古部喊道:“你們的酋長羽厥,還有敵烈部的酋長拔裡古,現在就帶着兩部精銳,埋伏在遼皇的背後!”

“此次進攻,我們爲何要選擇寧州?吉達太尉,爲何要在此堅持這麼久?”

“因爲這裡離上京臨潢府,契丹的首都最近!”

“今日一戰,是我們最好的機會,改變整個金山南北、上京道、中京道格局,攻入上京,推翻契丹殘暴統治的機會!”

“烏古敵烈兩族的男兒們,契丹人奪了你們的草場、牛羊、馬匹,殺害了你們的父母、兄弟、妻兒,將你們趕到千里之外的金山西面。今天,就是你們血債血償的機會!”

“你們的統領幹冒奇險,現在就在等待遼軍全部壓上,等待他們後方空虛,等待發動決死一擊,陣斬遼皇的機會!”

“只要大敗對面的遼狗,一次,只需要再勝一次,他們就完了!”

“渤海人、女直人、室韋人、回跋人、漢人,天下苦契丹久矣!”

“只要我們再勝一次,就這一次,天下諸族,必將羣起而攻之!”

“記住,今天,是你們的族羣,是全體的韃靼人、渤海人、女直人、室韋人、回跋人、漢人,重新堂堂正正站直身子,不再爲契丹奴役的最好機會!”

“我們和契丹血戰了這麼久,不就是爲了這一天的到來?”

“但是對面的契丹人還很強大,要得到這樣的機會,我們就必須鼓起最大的勇氣,發揮出最大的力量,付出最大的犧牲!”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勇士,無論是誰!哪怕是我,也曾經害怕過,怯懦過!”

“但是今天不一樣,我不管你們曾經是什麼樣子,我只要求今天,就今天,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像最勇猛的戰士那樣去戰鬥!”

“只要箭矢還沒光,你們就射;只要刀子還沒斷,你們就砍!要讓遼皇不斷派出自己身邊的軍隊,將他們吸引到我們這裡來,儘量多的吸引到我們這裡來!”

“今日是決定諸族命運之戰,成敗一舉,非死即生!”

烏古部雜牌們被李夔的一番言語刺激的熱血賁張,整支軍隊的氣質爲之一變,紛紛抽出五花八門的武器:“成敗一舉,非生即死!”

遼軍倚北山而來,戰法還是傳統戰術,以千人爲一隊,輪流撞擊烏古部組成的右軍。

永安山北麓,立時殺聲震天。

烏古部身後,弩兵們開始居高臨下,施放鶴脛弩。

尖銳的弩矢呼嘯着沒入前方遼軍的人叢,密集的箭雨將遼軍射得人仰馬翻。

而陣前的烏古人,則拿着小盾,手持短兵如鐵錘、戰斧、彎刀,號呼跳蕩,一時將輕騎們都壓制了下去。

然而遼軍這一次聲勢浩大,軍力不下十萬,騎隊依舊前赴後繼的涌來,

烏古人雖然勇武,很快也有些扛不住,陣腳開始鬆動。

吉達見情勢不妙,將頭盔面罩抹下,一振長槍就準備率領重騎破敵,卻被李夔一把攔住,沉聲說道:“太尉稍安勿躁,離敵軍入彀還早着呢,還不到動用重騎的時候。能壓住陣腳就好。”

吉達急道:“這不是我韃靼人的打法!”

李夔說道:“太尉要看全局,遼人大部,還在白駝溝的那邊。”

說完對身邊一名裨將道:“張誡,帶你手下衝一下,注意別衝到弩箭範圍裡去了。”

那名裨將早就按捺不住,聞言抽出騎刀:“得令!”

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見王雱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鬥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蘇油的背鍋俠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三百七十章 演習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複雜成因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栓動小獵銃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一百七十四章 範先生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報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光屁股重騎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五百五十三章 講解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十章 講究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禮物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八百九十章 海運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三百八十八章 對答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騎兵合成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軟模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遼國變故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復失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權力爭鬥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蘇油的家事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報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三章 程家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誰的首功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